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伐清 >

第376部分

伐清-第376部分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莽白篡位前,因为明军始终不像邓名前世那么窘困,所以永历的流亡朝廷在缅甸过得也还可以,首辅、阁老们在国内提心吊胆了好多年,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日子,没有一个愿意回来的。李定国和白文选私下商议了几次,都觉得劝说皇帝回来的可能性不大,派兵去接也没有任何意义,不但会削弱云南的防御力量,还可能让朝廷反感,认为晋王府欺凌朝廷,给流亡朝廷添麻烦。既然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最后李定国也就作罢了。



和邓名一向军令通报全军的方式不同,白文选手下的军官们对明军的兵力部署以及统帅的决心大都一无所知。为了保密起见,白文选派去八莫的使者还是从驻扎在最前线的军营里挑的,这些使者不知道后面有多少兵马驻扎,更不知道川西和建昌的援军已经抵达,这样白文选就完全不必担心军情泄露。



等了几天后,缅甸派了几个华侨把明军三个使者的首级送回来,回书中的言辞傲慢无礼,称明军既然攻打缅甸的边关开启兵端,那缅甸就要还以颜色,用武力驱逐入侵的明军。



“当真不知死活。”见到三个明军士兵的首级后,白文选一脸的杀气:“果然是不臣之心昭然。”



缅甸现在的东吁王朝是由莽应龙建立的,其子在征服泰国、柬埔寨后发动了对明朝的进攻,被明军击败,泰国等被征服的区域也重新**。只是随后发生了辽东战争,明朝接受了缅甸的臣服,并承认了缅甸对八莫等地区的占领,现在八莫等地还有大量的华侨。不过缅甸的仇敌也组织联军,攻破过瓦城,杀死了缅王莽应理。虽然他的儿子维持住了王朝没有覆灭,但缅甸也早已不是什么军事强国。



“沐国公说过,当初莽应理进犯时,一个滇军把总带着五百兵,就把两万缅兵打得溃不成军;两千官兵就能够直捣瓦城城下。缅人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白文选沉思了片刻,下令再派十个士兵组成使者团,去向八莫递交国书。



前车之鉴不远,这个使团自然也很危险,但白文选却毫不在乎,他专门找了十个无足轻重的小兵,邓名就知道巩昌王完全没有把这些人命放在心上。虽说兵法有言:“慈不掌兵”,不过邓名感觉自己是下不了这种决心的。



派出第二批使者团后,白文选就传令全军启程,向着八莫进发。随着明军陆续拔营,滚滚向着缅甸腹地开去,军队的规模就不好隐瞒了。白文选也无意派出第三波使者,他估计在八莫守军见到明军第二波使者后不久,就会发现明军大军已经开到了城下。



不过白文选依旧做了一些保密安排,他让两千人在前边为大军开道,沿途遇到的缅甸人一律抓起来甄别,若是华裔就会被押去后面的营地里充当辅兵,而缅甸人则格杀勿论。沿途的缅人不是被杀就是逃散,就算他们中有人能逃回后方,他们看到的也只是两千个明军,而见不到高达两万的明军主力。



在第二封国书中,白文选的口气谦卑,还为三个被杀的使者道歉,称他们是不懂礼节自取其祸,并摆出一副讨价还价的样子,称明军愿意考虑首先交换边关,只要八莫的缅甸守军愿意把明军使者护送去瓦城就可以。



见到白文选的这封信后,八莫的缅甸守军更是断定明军乃是一支实力非常有限的偏师。国书倒是被他们送去瓦城,好让莽白君臣安心。之前明军刚刚入侵的时候,八莫可是很紧张地向瓦城告急,要求他们迅速派援兵。而现在八莫的缅兵担忧尽去,据送信的华裔供称,缅兵甚至已经出城,打算在瓦城的援军抵达前就靠自己的力量收复边境各个关隘。



在抵达八莫前,白文选接到前锋的报告,缅甸守军果然又杀光了明军的使者团,再次派华侨给明军这边送首级回来。



“八莫的总兵力有多少,他们派了多少人出城?”白文选询问华侨。



“八莫大概有三千缅兵,这次他们出来了两千。”



“哈哈,我们的先锋就足够了!”白文选放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指挥本部收集粮草,运输物资。而邓名统帅的川西军跟在白文选的后面,利用崎岖的山势隐藏着大军的行踪和规模。



正如白文选所料,缅甸的军队遭到明军先锋的伏击,在丽江江边被打得全军覆灭。明军先锋派敢死队化妆成缅甸士兵夺下了八莫的城门,一个突击就把这座重要的据点拿下。



等邓名带领川西军队抵达时,白文选已经完成了对八莫的甄别,城内和周围的数万华裔被赦免,而缅人依旧是一个不留。此战不但全歼八莫的守军,明军还缴获了一些船只和木筏,这样沿着丽江南下的时候,也就有了一批交通工具。



“莽白派出了三万大军来增援八莫,”白文选向邓名和狄三喜通报着最新的情报:“得知八莫落入我们手中,瓦城必定大惊。我已经打发一千老弱病残到南面扎营去了,我一会儿也过去,在那边的营地里竖起我的王旗来。”



听说八莫失守后,缅甸就算一开始轻视明军,现在也应该有所警惕了。白文选不想主动去攻击缅甸的军队,而是希望他们前来送死——这些缅甸军队距离瓦城越远,就越容易被明军追杀得片甲不留。



所以白文选打算把骄敌之计进行到底,要是缅甸派来使者侦探虚实的话,他们就会看到巩昌王的帅旗下只是些衣甲不全的软弱士兵。



缅甸人的打算又一次被白文选料中,他们在得知八莫失守后果然派使者来斥责明军。这些使者首先把斩杀明军使团的责任尽数推到八莫守军的身上,然后责问明军为何入侵藩属,更残害缅甸地方。当明军指责缅甸扣押永历后,缅甸军队一口咬定这些都是谣言,是明军劫掠瓦城周边,导致缅甸军队自发地进行了对明军的攻击,而莽白不但把“罪魁祸首”们都保护性地软禁起来,还给永历的家人提供饮食,保证流亡的大明天子免受饥寒。



白文选有意地让缅甸人看到瓦城周围已经烧焦了的废墟,还有被明军堆起来的首级,他满意地看到缅甸的使者眼中都有愤恨之色:“你们回去告诉莽白,只要他肯老老实实地把圣上、阁老都还给我们,我们立刻就会退兵。”



虽然白文选努力演戏,但缅甸的将领询问过回去的使者后,依旧心存狐疑,担心这是白文选的诱敌之计——如果明军真像使者报告的那样差,那他们是怎么打下八莫的?



正在缅军迟疑不绝的时候,明军再次开始南下,此时任谁都看得出来,明军颇有兵临瓦城,迫使莽白屈服的打算。莽白让前线的将领一定要继续进攻,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莽白又下令继续向前线派去援军。



又有两万援军抵达前线,而五万缅甸军队的统帅,却不会因为莽白的一声鼓励就完全消除了忧虑。经过一番认真的讨论,缅甸的前敌总指挥决定从丽江的另外一岸前进,以便全面观察明军的实力——现在缅甸具有水师的优势,如果发现明军确实虚弱不堪,就可以在八莫附近渡江,把入侵者的后路完全堵住;如果发现明军隐藏了相当强的一支部队的话,从另外一岸前进的缅甸军队也能看出明军的大概实力。



第12节强渡(上)



当缅甸上万士兵隔着河与明军先锋遥遥相望后,明军的先锋就停止了前进,这些明军大部分都是战斗力较差,装备简陋的辅兵,但由白文选挑选的精干军官带领。当发现缅甸军队出现在自己的西面后,处于丽江东岸的明军先锋就担心遭到绝对优势的敌军的袭击。而在停下脚步后,先锋部队一面接待缅甸的使者,继续与他们讨价还价,一面派人秘密通知后方的明军主力。



确定对面的明军人数稀少而且装备很差后,西岸的缅甸军队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莽白软件永历君臣并不是在内部毫无反对声,当莽白轻松摧毁永历的御林军,把明朝君臣的财物赏赐给他的手下后,反对声就消弱了下去,拿到好处的缅甸臣子纷纷称赞莽白英明神武,威风足以震慑中国朝廷。



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也有缅甸人担心云南明军会兴师问罪,不过直到白文选出兵前,缅甸大部分官员依旧认为清军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明军在清军的巨大军事压力下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派兵入侵缅甸。而通过检查缴获的明朝内阁文件,缅甸方面还发现明朝内部互相猜疑,看上去无论是郑成功、夔东众将还是川西邓名,都让永历内阁感到不安,并视为潜在的敌人。既然如此,缅甸方面就判断李定国的压力会更重,而缅甸更加不必担心残明的报复。



而白文选对边境的攻击无疑是给了缅甸政府当头一棒,听说明军居然入侵后,缅甸方面又担心起来,本来几乎消失不见的反对声又开始响起来,甚至有人主张把永历皇帝交还给明军。



可莽白不能同意任何妥协的方案,因为这样会动摇他并不算高的威信,而且他还担心明军步步紧逼:如果把永历还给了明军,而明军继续要求归还御林军士兵,以及明朝官兵的眷属乃至他们的财产怎么办?难道迫于明军的军事压力而要统统归还吗?这会让莽白威信扫地。所以缅甸方面最后决定坚持强硬x立场,集结军队增援八莫。



而这几天缅人又经历了大喜、大悲的过山车,先是听说明军拿下边关后就一个多月不曾继续进攻,而是明显心虚地试图用边境那些没有太大价值的关隘交换他们的皇帝——缅甸上下都认为他们已经彻底看穿了明军的虚实;而不久前又传来令人悲痛的消息,那就是明军突袭八莫,而且据逃出来的人说,明军对八莫实行了彻底的清洗。



如果莽白的冒险导致缅甸国土沦丧,子民遭受蹂躏,那他威信仍然会受到沉重打击。现在缅甸军中就分成激进派和稳重派,前者认为明军实力有限,而且查明八莫只是因为受到偷袭才迅速丢失,进攻八莫的明军实力也不过二、三千,应该就是面前的这支,所以应该迅速攻击明军,为莽白大王赢取一个辉煌的胜利;而稳重派则认为此刻还是应该小心为上,最好再观察明军一段时间再渡江攻击对手。



虽然双方争执不下,但激进派占了一些上风,最后决定再观察明军半个月,如果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就主动攻击。



在缅甸军队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的时候,明军主力部队也在讨论这最新的局面



“缅人已经差不多五十年没有打过仗了,缅甸仿效我朝的制度,把百姓分为军户、民户,军户负责打仗,而民户负责徭役。”明军并不认为缅甸军队会有多么强的战斗力,超过两代人没有见识过战争,缅甸军户的战斗水平应该和农民差不多了,军官也都是世袭的,完全是凭血统而不是能力获得职务,而且还不像大明的秦、晋边军那样有机会得到锻炼。参与讨论的明军将官都乐观地估计,缅甸军队的战斗力大概和天启、崇祯年的山东、河南部队差不多。



“可缅人熟悉地理,整条江上有多少合适的渡口,能够多快地输送过大部队来,这些缅人要比我们清楚的多。”白文选不愿意和缅甸人打一场拉锯战,在对方的领土上若是陷入僵持局面,人生地不熟的明军就会处于很大的劣势,而且从八莫到瓦城这么长的补给线,两万明军也不可能处处设防。



因此白文选的计划就是引诱缅人和明军决战,等打垮了缅人的主力部队后,明军就可以后顾无忧地全军南下——明军不畏惧正面决战,但却不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发现缅军竟然在西岸行军后,白文选就担心他的诱敌战术失败了,如果缅人想和明军决战的话肯定不会故意隔着一条江。



“缅人在西岸行军,就是把通向瓦城的大路让给了我们,”邓名点击着桌面上简陋的地图,这份军事地图看上去就简直就是一副印象派作品,只能告诉明军那些大型城市非常粗糙的大致方向:“但我们却不能放任这么一支大军在我们的侧面。”



如果明军主力不管江对岸的数万缅军,那等明军全师南下后,总会有一些缅人渡江向缅军报告明军的虚实,就会让明军的实力彻底暴露。而明军对前方到底还有多少缅军一无所知,也不知道瓦城和它周围的要塞的守备情况,要是明军顿兵建城之下,而后路被这些缅军渡江切断了,那明军就会陷入窘境;就算缅军实力不足,也可以迅速撤退赶回瓦城去协助防守,同时派出一些人渡江干扰明军后卫征集粮草。



总之,明军最稳妥的做法就是见到一支缅甸主力,就消灭一支,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瓦城。



“我们不能总呆着这里什么都不做,时间拖得越长,我们军力就越可能暴露,”参与讨论的狄三喜认为最好一天也不要耽搁了,立刻渡江与缅军交战:“大王,邓帅,既然缅人不敢过江,那我们就过江去打他们。”



白文选看了狄三喜一眼,脸上露出赞许之色:“不愧是我西营的好汉。”说完白文选就望了邓名一眼:“邓将军认为如何?”



“渡江去打缅人吗?”邓名并不是没有动过这个念头,但问题还是在于不熟悉地理,如果明军想把几千甲兵x运过江去,那动静一定很大,肯定无法瞒过缅军这些本地人的耳目,也肯定打不成奇袭的效果:“白将军打算在何处渡河?”



白文选点了点地图上缅军主力的位置:“我们就当着他们的面渡江如何?”



正常情况下,强渡首先要找一个风朝着下游吹的日子,然后从上游进行强渡,以最大程度避免来自水上的威胁——缅甸的水师也称不上多强,因为丽江上从来没有对手,所以缅甸的水师也基本就是运输和装载用,这个只要注意一下,明军强渡江面应该不是大问题。



接下来才是最危险的部分,根据前锋的报告,缅甸军队大概有三万左右,好像还有一些大象。就算缅军好几十年没打过仗了,但是半渡而击这么浅显的道理肯定还是懂的。强渡的正确顺序是先运一批步兵过去,建立初步的滩头阵地,然后是一批辅兵,开始构建和巩固第一批步兵占领的阵地。接着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