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101部分

山渐青-第101部分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五十五章 王拱辰的质疑
    第一百五十五章王拱辰的质疑
    东京城万胜门。
    午后的秋阳暖暖的洒在古老的城墙之上,城门下行人如过江之鲫,虽然西北战事正酣,但似乎对东京城没有什么影响,人们依然为着每日的生计奔忙,城外的大道上,此时远远飞驰来一骑快马,马上的信使风尘仆仆,面容疲惫,守城门的老卒一看就知道是八百里加急信使,连忙赶开城门下的行人,信使没有亡命的撞入城去,尚离城门几十丈,便大声地喊道:“渭州大捷﹗渭州大捷﹗歼敌两万……”
    信使纵马轻快,一路高喊着大捷的消息,一路向皇城驰去,等信使过去稍远,大街上的人们才反应过来。
    “渭州大捷﹗渭州大捷﹗”
    刹时间,老人们扔掉了手中的渔竿,掌柜撇开讨价的顾客,孩子们沿街奔跑,士子们弹冠高呼,击掌相庆,纷纷传诵着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东京城很快便被引暴了,爆竹声此起彼落,无数人不分男女老幼的涌到街上,到处是狂欢的海洋。
    东京城的百姓太需要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了,多年来,大宋无论是对辽国,还是对西夏,听到的总是失败失败再失败,人们的情绪已经被压抑了太久,就象心里无时不被重压着一声大石头,这一刻,这个大捷的消息,让他们一下子把心中的压抑都得以泄出来,人们邀朋唤友,聚而欢庆,一些酒楼甚至免费供酒,商铺门前如过节一般,纷纷迅挂起的彩绸,连街边的乞丐都得到丰盛打赏。
    阎文应帽子都跑斜了,也没顾得上,急步冲进天章阁去。
    “官家,官家啊,渭州大捷﹗渭州大捷啊﹗”
    阎文应不顾众多朝臣在场,一入天章阁大门便高声大喊,扑到御案前呼地跪下继续喊道:“官家啊,渭州大捷﹗奉直郎许清率龙卫军一营人马,刚到西北便夜袭夏军大营,马踏连营,使夏军溃不成军,渭州防御使狄青同时里应外合,中秋之夜于渭州城北歼敌两万余,并一举夺得战马两万余匹。”
    赵祯听完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突然拍案而起,欣喜若狂地站起来,冲到阎文应面前抓住他的衣领吼道:“战报呢?战报呢?还不快快拿来﹗”
    坐中大臣如晏殊,余靖、杜衍之流也纷纷闻声而起,弹冠相庆,赵祯从阎文应手中接过范仲淹递来的战报,看了又看,最后才交给杜衍他们,自己满脸兴奋得通红,不停地搓着手喃喃地念道:“子澄啊子澄,让朕怎么说你好,刚到西北,立此大功,让朕怎么封赏你好,子澄啊子澄……”
    赵祯确已有漫卷诗书喜欲狂之势,对西夏作战以来,从未有这样的大胜过,大宋自己倒是损兵折将无数,好水川,长城壕等等,被西夏人欺着打,不说老百姓,赵祯这个皇帝同样憋屈得久了,也极需要这样一次大胜来宣泄。
    上次狄青歼敌七千已经让他喜不自胜了,但那次与这次相差甚远,渭州的陷落,满城百姓被掳过半,之前更是兵败死伤二万有余在先,所以狄青歼敌七千在这些重大损失映衬下,并不值得欢庆。
    而这次许清却不同,五百人不到的龙卫军,竟马踏连营,歼敌两万余,还夺得了两万多匹战马,和粮草军械无数。光这些收入足抵国库一年半数收入,而且这战马还是有钱买不到的。
    晏殊、杜衍他们看完战报同样激动不已,吕夷简卧病之后,晏殊实际上已经成为政事堂一把手,杜衍如今是二把手,坐中还有新任的御使中丞王拱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象。
    “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这许清和狄青立此殊功,应如何封赏?”赵祯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脸上还带着兴奋的潮红,心里还在不停地默念着,子澄啊子澄,你太给朕长脸了。
    晏殊先答道:“陛下,此次渭州大捷,乃我大宋多年来未有之大胜,而且还一举夺得两万余匹战马,此举意义非同寻常,许清带一营人马立些大功,封一世爵不为过。”
    “陛下,此战报应派人确认过再作处理,臣认为这有虚报战功之嫌,想那奉直郎许清不过一十七岁少年,从未带兵作战过,凭他带一营人马,就能打败李元昊四万大军?难道许清比当年的霍去病还利害不成?若真凭五百人就歼敌两万,前方二三十万将士,岂不是早将西夏人灭绝?所以臣以为,此战报疑点重重,应派员往西北查实情形之后再作定夺。”刚升任御使中丞的王拱辰侃侃而谈道。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象也说道:“陛下,此战确实疑点甚多,许清以五百对四万,虽是夜袭加上有渭州防御使狄青相助,但歼敌两万余的结果仍难让人置信。”
    听了王拱辰和章得象的话,晏殊不干了,若换了别人被质疑,他或许可以装没事一样,可谁让这人是许清呢。
    别的不说,若是此时自己不站出来说两句,将来此事万一传到自己那宝贝女儿耳朵里,那丫头怕是非把自己的一脸须子拔光不可。
    “陛下,此战报乃范仲淹亲自奏报,范仲淹为人正直无私,岂会拿如此大事谎报于朝廷,当时范仲淹就在渭州城中指挥调度,战报之中却丝毫未提自己的功劳,足见范仲淹人品无私,再者,先不说这歼敌数量可信与否,这战马却作不得假的,朝廷总要派人去点数接管,倒时数量不对能瞒得了谁,范仲淹等人就是再如何无知,也不至于在这此上面作假吧?”
    “陛下,这战马数量真假姑且不论,这歼敌人数却殊为不可信……”
    王拱辰还要再辩,赵祯摇摇手将他止住,沉声说道:“五百人如何撼动李元昊四万人的大营,朕也很想知道,诸位爱卿也不用再多作争辩,传前方信使来一问使知实情。”
    赵祯说完对阎文应点点头,阎文应赶紧躬身出去,其实赵祯虽然觉得这场大胜太出于意料之外,但他对战果的真实xìng还是相信的,许清已经给了他太多的惊喜,这一次他押着一万手雷及铁蒺藜去西北,再次给自己一个大惊喜也属正常吧。
    王拱辰脸色有些不甘,他与许清没什么仇恨,但有些事情就是如此莫名其妙,许清入仕不到一年,却连连做出些惊人之举,倍受赵祯看重,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
    如今真是再立如此殊功的话,那么今后岂不是会让这样的儿来左右朝政?王拱辰十七岁举进士第一名,三十出头拜御使中丞,风头正劲,如今突然要被许清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掩盖了,说忌妒也好,总之他真有些不甘心。
    王拱辰才学极好,为人却常有忌才妒能,私心极重,常会使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打击报复政敌,当初他看不惯滕宗谅,也就是滕子京,于是弹劾说滕子京贪污,滕子京当时是庆州知州。
    此时的大宋,每个地方官都难免有些糊涂账,只要你想针对什么人,拿这个来说事准能一抓一个准,这是众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可王拱辰就是死咬住这个不放,最后滕子京被贬往岳州。
    王拱辰还不想放过他,再次滕子京只降一级官,这样的处理太轻了,应该重重处罚才行,朝廷不采纳他的意见,王拱辰竟拿出无赖的招数,你不处理是不是?那我就不上朝了,并再次上书要求自贬,用此来要挟朝廷,让人极为不耻。
    有意思的是,王拱辰与欧阳修还是连襟,都是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薛奎的女婿,但两人却极不对付,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欧阳修先娶薛奎的大女儿,王拱辰娶的是薛奎的二女儿,后欧阳修丧妻,又续娶了薛奎的女儿,王拱辰题了一联讽刺欧阳修: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做姨夫。
    欧阳修听后哈哈一笑,不与之一般计较。
    这样的人,对许清的功劳忌妒也就不奇怪了,等阎文应将信使带进来,把渭州大战的经过细说了一遍,赵祯惊喜连连,正如他猜想的一样,许清果然是利用了手雷,不过能想出用战马携带铁蒺藜冲阵,确实是难得,信使的口才不错,把渭州夜袭如说书一般,无比生动的再现了一遍,让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听到许清竟亲自带一百人,在敌营之中驰冲往马圈之时,赵祯感叹许清英勇的同时,也不禁为他纠心,出征之前他可是千交待万交待,让许清不可上战场的,如今不但上了,还如此冒险。
    最后听到许清以手雷炸开马圈,驱赶数万战马冲击践踏夏军大营,将夏军大营夷为一片平地,使夏军溃不成军时,赵祯等人再无疑虑,半夜之时,突然遭到数万疯狂的战马冲击,别说是四万人马,恐怕就是十万也只能溃散,如此一来,许清以五百人马击溃李元昊大军也就可以理解了。
    “陛下,李元昊经此大败,想必会暂时退却,范仲淹信上提到,多年来与党项人交战之中,我大宋都处于被动防御的局面,皆因缺少骑兵,机动能力不足造成,所以提出,这批战马当集中使用,在西北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来,以便将来与党项人作战时,有进攻的能力,臣以为此议可行。”
    先出来说道的是王素,他是兵部员外郎,对军事多少有些了解。
    章得象沉声接着说道:“此议不妥,缺少战的并不止于西北,京畿禁军同样紧缺,若将这批战马全能于西北,有厚此薄彼之嫌。”
    赵祯一见争端又起,赶紧摆手制止,好不容易得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现在他可不想就为这些事头痛,还是到大朝之进还商议吧。
第一百五十六章 渭州定策
    第一百五十六章渭州定策
    许清在渭州呆了五天,每日里以寻马之名入山打猎,好不快活,前方传回战报,李元昊经渭州大败北退后,却于前日攻破六盘山西麓的怀远寨,一千多宋军尽数被杀,自此之后,夏军方始收缩兵力,等到种世衡带领援军赶到镇戎军府时,夏军只是战一场更再度北退,镇戎军之围遂解。
    许清现在手里只剩下一队教导营人马在渭州,于是做起了甩手掌柜。
    范仲淹得到前方夏军已退,一方面松口气的同时,另一方面眉头更是紧锁,许清知道他是为自己提出的思路为难,让他一时接受起来很难,许清也只能耐心等待。
    其实,他已无心在渭州呆下去,他对赵祯的心xìng太了解了,渭州大胜对于即将到来的新政而言,其实并非好事,若是赵祯以为渭州一场大胜后党项人不足为惧的话,会不会还这么热衷于改革就很难说了,许清看得出,他原来有很强的改革需求,但那都是被内忧外患逼出来的,国家没钱了,外边辽夏用刀枪来敲诈勒索,内部民烽起,使他觉得不变革不行了,然而一但形势好转的话,他那三分钟热度估计也就用完了。
    所以许清想回京了,不管如何,也要多去赵祯那煽风点火,让他保持住现在这般高昂的斗志才行。只是范仲淹却迟迟没有表态,这几天甚至没有找他再谈及改革之事,让他一时不好回京。
    这天,当看到风尘仆仆从秦州急赶而来的韩琦时,许清终于知道范仲淹在等什么了。韩琦看上去甚为年轻,三十来岁而已,或许是长期在西北戍边的原因,第一印象给人很刚毅的感觉,身材高大,双目有神。
    秋风萧瑟的泾水之滨,旷野间草色已黄,天高云淡碧澄如水,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嘶鸣着向南飞去,山岚之上,日**斜,远远的对岸悠悠传来一缕隐约的羌笛,更增添了几分辽旷的边塞风情。
    河边的青石上,许清、范仲淹和韩琦三人散坐其间,长长的鱼竿伸到水上,渔漂随着江流荡漾着,范仲淹被飞过的大雁所感,抬起头来望着淡淡的云天,抄起石上的酒杯一饮而尽,随后开声yín诵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声满地,人不醉,将军白征夫泪。
    许清听了不由一征,但却没有说什么,倒是韩琦连声赞好,范仲淹轻轻一叹道:“西北皆我汉唐故土,如今党项人窃据河套,俯视关中,一日不收回,我大宋便永无宁日,而大宋已积弊日深,俗振无力,令人忧心如焚啊。”
    韩琦沉声接道:“既然陛下让子澄来西北会范公,这便是一个好的开始,收到范公的信后,我一路赶来时也想过,子澄的路子虽然剑走偏锋,但也不失可行之处。”
    许清听了不由一喜,他没有想到最先附和自己的竟是韩琦,然而范仲淹仍疑虑重重地说道:“我只是担心,若不肃清吏冶,恐怕连子澄提出的几点也没法保证顺利施行。”
    许清望着悠悠的流水,一咬牙不再留情面的驳道:“范公,我已说过,青苗款及粮食储备咱们重置司农寺后选能吏主持,直接撇开地方官府,让他们无从作梗,至于银行的收入和军改,若到时连这两样都没法把持住的话,那么我请问范公,你先肃清吏治的策略比这艰难百倍,你又谈何去肃整呢?”
    许清不等范仲淹作答,把一块石头狠狠砸入水中道:“陛下的xìng子你们比我清楚,你认为先肃整吏治,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陛下能坚持下去吗?再者你的思路是从地方开始肃整,对朝廷中枢各部门基本不提及,恕我直言,不先肃整中枢,范公想对地方大力肃整根本是妄想。而要整合中枢,我们就需要一个契机,下官以为也只有收复西北这样的契机,在对外战争到白热化之时,以战时军事为重之由,一举先将财政权夺回归还户部,撤掉三司,一但西北大胜,就可分流出一部分官员往西北的同时,挟大胜之威对中枢各部门进行肃整,到时一切都可托收复西北为理由,承受的阻力就会降到最”
    “然子澄又如何保证对夏作战能取得胜利,子澄可曾想过,辽国也不会坐视我大宋收回西北,到时有辽国c,我们的压力……”
    许清突然抢断道:“所以我们先要强军,至于范公所说的压力,难道我们不收复西北就不用承受辽国的压力了吗?富诰制如今还在辽国周旋呢。军制一但革新完成,东北对辽国采取守势,西北对夏突起猛攻,西夏人如今同样虚弱已极,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在一两年内完成军队革新,而这两年期间再派大量细作进入西夏不择手段的破坏,到时收复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