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11部分

山渐青-第11部分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说话也更随意了,许清让这位欧阳先生直接叫自己名字就好,欧阳先生不时问起许清的学问来,许清知道人家这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但应付起来着实有些困难,时常要剑走偏锋才算免强应付过去。诗词方面许清倒不怕,家里就抄录了不少名作,但这个时候他还不能拿出来卖弄,至少现在不能在欧阳先生这种学者型的人面前卖弄,不然多数会穿帮。欧阳先生问了几个问题,就知道他对四书五经方面比较生疏,也就不再为难他,只是叮嘱他多用功;许清只得应着,只是真要他多用功那是不可能的,他可没想过去考状元,能应付日常交往就好了,到时大不了弄一两首名作赚点名声,根本大计还是要赚钱,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多美的事啊,何苦为了做官把一辈子花在四书五经里呢?
    所以许清尽量地把话题引到时政见闻上去。从时政见解上,倒让欧阳先生高看了许清几眼,先不管许清说得切不切实际,有没有操作性,便见解的切入点都是比较新颖的,总能给人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如果能跟据情况调整一下的话,也未必不能施行。
    许清对辽国的使团来要求割地的事比较感兴趣,于是问道:“先生,听说辽国来使要求我朝割地,不知现在情况如何,您在这方面不知有没有听到些新的情况?”
    欧阳先生的脸色有些凝重起来,说道:“目前还在谈,割地是不可能的,想必契丹使者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关键还是在岁币上,朝廷现在正要派使臣前往辽国,总要等到使臣到了辽国才能得出最后的结果。”
第十四章 文曲星的诗
    听了欧阳先生的话后,许清觉得有些无语,从他话里可以看出,大宋朝廷又准备拿钱买平安了,只是这次不知道要多少钱才能填饱契丹人的胃口,宋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后,仿佛也就失去了民族脊梁一般,变得软弱无力,被人威胁一下,便只能乖乖地拿钱出来买平安,这和后世向黑社会交保护费没多大差别,契丹人就象是黑社会老大,而宋朝就象在黑社会老大脚下颤抖的小学生。宋朝的皇帝除了宋太祖外都偏于软弱,后世有人说宋朝的皇帝更适合做艺术家,而不是做皇帝,明朝的皇帝呢,则更象是能工巧匠,这些话虽然有些偏颇,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让一个艺术家去打仗,想想就觉得不靠谱。
    许清本来有许多话想说,辽国虽然占据地里优势,但也不是没有弱点,别的不说,如果拼国力的话,辽国就肯定会输;加上辽国后面还有诸多比日渐汉化的契丹人,更加凶狠的部落。但这些说了都没用,根本的问题是,如果大宋朝廷自己不振作起来,把国内的问题解决掉,然后最终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的话,说什么都是假的。历史上宋朝就曾联金伐辽过,这个策略其实没有错,远交近攻,这也是收回燕云十六州最好的一次机会。只是宋朝本身太无能,出动几十万军队,竟然被辽国的残兵败将打败,一溃不成军。不但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反而被女真人看清北宋虚弱的真面目。灭掉了辽国后,搂草打兔子顺势把北宋这个原本的同盟也给灭了。
    所以说宋朝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自身,老是防贼一样防样武将的话,最终只会便宜了人家女真人和蒙古人。
    许清还是本着少说多听原则,和欧阳先生聊着天,许清知道就算自己想说什么,想做什么,也要先了解清楚这些社会精英们的心态,然后有针对性的说出来的话,才有些说服力。目前,不是时候。许清倒没有想过凭自己就去改天换地,但想到后世那句似乎是从日本人那传出来的:崖山之后无中国。心里就实在堵得慌。就算把自己当作最普通的一个宋朝人,那也是能为这个民族多添一块砖也好。
    两个人聊了近两个时辰,欧阳先生才告别而去,虽然话很投机,但许清始终没问这位老先生的名字,别人不提,显然是不想说,作为晚辈还没眼色地去打听,反而不礼貌。许清能猜出欧阳先生的身份应该不简单,对于许清来说,这样也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聊起天来更没有拘束。
    欧阳先生走后,也差不多到了收摊的时候了,许清才记起今天还不开张呢,准确的说,开张了,但没收到钱。许大少爷又开始自我反省起来,这样可不行,幸好这是无本生意,不然自己非要倒贴不可。唉,小颜的糖人啊,这下回去怎生是好?一想到回去后小颜那失望的眼神,许大少爷心里就直抽抽。不行!怎么也得把糖人钱赚出来再说,许大少爷游目四顾,就看到不远处一位胖乎乎少年,十四五岁,头戴金簪,脚踏云鞋,腰缠玉带,手拿画扇;正在河边摇头晃脑的吟诗作赋,身后还跟着两个家丁模样的个人,那小胖子那站那憋了半天,突然大声吟道:“汴河如同吾腰带,谁家姑娘能解开……”
    啧啧!一只标准的肥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许大少爷忍着喷薄欲出的笑意,连忙走到小胖子面前,深情地凝视着对方的脸说道:“这位公子,我看你骨骼精奇,印堂发亮,实乃文曲星下凡是也,难怪能作出这等必将流传万世的千古佳作来。”
    小胖子一听,顿时脸上百花齐放,娇艳欲滴,频频顿首道:“这位仁兄既能理解我诗中深藏的韵味,想必文采也不错。”
    许清脸上带着万分景仰的神情说道:“在下岂敢与文曲星相提并论,我看公子来年考个状元必如探囊取物。而且公子这般英俊潇洒的人物,想来定是红颜知己无数,公子何不将自己的勃勃英姿画下来,送给那些红颜知己,以慰解她们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相思之苦呢?在下正好善长画人物肖像,可为公子效劳。”
    “这个提议不错,深得我心。马上画,多画几张!”小胖子连忙说道。
    许大少爷心里那叫一个得意,从那句‘谁家姑娘能解开’不难看出,这是个自命风流的二世祖,冲着这一点拿下这只肥羊还不是手到擒来?
    许大少爷很快把小胖子带回自己的地盘,然后提笔刷刷地画了五张,画好后便递给小胖子说道:“公子,哦不!状元公您瞧瞧可满意!”
    “嗯,还不错,算是把本状元,哦不!把本公子的英姿画出来了。”
    还不算晕得太彻底,许大少爷忍着笑道:“那状元公您把画收好,共五贯钱。”
    “咦,你这上面不是标着两百文一幅吗?”
    “瞧状元公您说的,那是给凡夫俗子画的价钱,您可是文曲星下凡,我若也只收你两百文一幅,那不是掉了您的身份,给您脸上抹黑吗?”
    “有道理,给钱!”小胖子点着头向身后的家丁挥挥手,很豪气地说道。
    “状元公如果红颜知己太多不够分发的话,欢迎再来!”
    黄昏的汴河边,宝马雕车香满路。秦香楼附近已是笙歌阵阵,琴声悠扬,文人士子,富绅大贾们如同大海里闻到了腥味的大白鲨,纷纷从各个角落游了过来。许大少爷现在还算不上大白鲨,最多只能算是小鱼小虾,尽管如此,许大少爷今天还是很高兴,五贯铜钱虽然不多,不够秦香楼里了的姑娘们看,但足够家里的小颜数三天了。
    其实就算没钱,许大少爷觉得自己上秦香楼也不一定就不行,他可是听说了,那位写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柳三变,比自己还要穷困潦倒,但光凭着为那些头牌姑娘们填几首词儿,一样能日日倚红偎翠、浅斟低唱,成为最受姑娘们欢迎的人物。许大少爷觉得只要自己想,随便抄几首,风头就不在柳三变之下,更何况那柳三变现在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头一个了。当然,这样让姑娘们倒贴钱的事情,许大少爷是不肖去做的,人家姑娘们容易吗?赚的那可都是苦命钱。
    吃饭的时候只有许清和小颜两个人,他们和许安一家用餐是分开的,许清前些天也提议过大家一起吃饭,但许安坚持守着自己身为仆人不能与主人同桌的本分,许清知道自己改变不了许安的意识形态了,这个时代尊卑礼教早已深深地刻在这位老人的骨子里,所以平时用餐只有许清与小颜。小颜跟许清同桌而食,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许安倒没有说什么,要不然许清只好一个人吃独食了。
    这个年代一般百姓的家中肉食是很少的,都是以素食为主。唐朝时百姓肉食类以牛羊肉为主,很少吃猪肉;到了宋朝由于没有了牧场,已经变成了以猪肉为主,而且普通百姓家庭还很少吃得上。前些日子许清看到每天桌上都有鸡有鸭,还以为家里的生活长年如此呢。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他受伤,许安为了给他补身子才会那样,现在等许清身体好之后,又恢复了以素食为主,有时候甚至几天不见肉。
    “小颜,多吃点,吃完了才有力气数钱。”许清一边给小颜挟菜一边说道,今天桌面多了一条鱼。
    “这个是什么鱼,小颜没见过,很好吃呢,少爷也多吃点。”小颜干脆一次把半条鱼挟进了许清碗里。
    “反正不是美人鱼。”
第十五章 吕夷简的忧虑
    大宋皇城政事堂。
    宋承唐制,政事堂乃宰相日常处理国事的地方,今天吕相国仍和往常一样,埋着头在各种奏章文牍中忙碌着。宋朝虽承唐制设立政事堂,但在政事堂之下又设三司使,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尽管如此,吕夷简每天要处理的事务仍是堆积如山。吕夷简出身仕宦之家,伯父吕蒙正是宋太祖时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吕夷简本人是真宗初年进士,历任通州通判、滨州知州、祠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乾兴元年真宗崩。年幼的仁宗即位,刘太后临朝称制。吕夷简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总的来说这么多年以来,吕相国虽然没有太大的建树,而且在刘太后临朝称制时,由于在许多国事上附和迎合了刘太后,在文人士子们的心中,吕相国的名声不太好,但这么年来他谨小慎微,至少保证了朝政的平稳。
    许久之后吕夷简抬起头后,拿起茶杯轻轻吸了一口,然后扭动了一下酸痛的胳膊,长长叹一口气。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以前用半天就能处理的事务,现在有时一天都处理不完,许多事情上都力不从心,拖延了下来;这也许也是官家不满自己的原因之一吧,但入主政事堂这么多年,权力带来的快意早已深入骨髓,又岂是说放弃就能放弃。想到这,吕夷简轻轻舒了一口气,接着从桌上又拿起一份奏章来,打开细看了下,这是一份举荐知制诰富弼出使辽国契丹的奏折。看到这吕夷简不禁觉得头更加疼,契丹来使要求割地的事,已成了他前面最艰难的一道槛,契丹人来势凶凶,咄咄逼人,而现在朝廷军队粮饷都发不出来,战无可战。朝中就出使契丹的人选已讨论了多天,人人对出使契丹畏之若虎,竟无一人愿去,吕夷简明白,这事一但处理不好,真要走到割地那一步的话,自己作为宰相必将成为最好的替罪羊,被推出来作为平息众怒的牺牲品。就算岁币增加得太多的话,以官家现在本就对自己不满的情况看来,自己也必将相位不保。为了此事,吕夷简已经几天几夜没睡好觉,但这事确实没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人人都能看得出来,契丹人是在趁火打劫,不达目的不会罢休的。
    吕夷简又把富弼这个人的履历在心里细细地想了一遍,总的来说富弼这个人也算是年轻有为,但却和范仲淹走得太近,这是吕夷简最为顾虑的地方,无论是范仲淹还是富弼都曾数次弹劾过他,吕夷简实在不能确定让富弼出使契丹的话,他会不会利用这件事对自己不利。吕夷简又拿着奏折出一下神,才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意思,在目前无人出使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更好的人选,只能呈送官家再说了。
    就在这时,门口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吕夷简刚抬起头来,就看到将作少槛卢达走了进来,面带笑意地说道:“恩相,神臂弓试制出来了,目前最远及两百八十步,按工匠们说,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到时达到三百步以上应该不成问题。只是神臂弓制作所费比普通弓箭多出好几倍,您看这事……”
    卢达是吕夷简的得意门生之一,三十来岁已迁至将作少槛的职位,和吕夷简的关系自不待言,所以关于神臂弓的事,他首先选择来报与吕夷简听。
    神臂弓的价值吕夷简也非常清楚,所以乍听之下吕夷简也很高兴,只是转而脸色又冷淡了下来,神臂弓乃惠州团练使狄青所献,狄青颇受官家赏识,更重要的是狄青是范仲淹一手提拔上来的将领,唉,又是范党,难道自己真要被范仲淹取而代之?吕夷简觉得自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势力四面包围了起来,挤压着自己有点喘不过气来。自己难道真的撑不下去了吗,想到这,吕夷简只想一个人静静地靠一下,吕夷简挥挥手让卢达退了出去,弄得卢达一头雾气。
    吕夷简提到的狄青现在正匍匐在皇宫的御书房里,御书房是赵祯平时处理政务的地方,除了那些极受赵祯宠信的大臣,赵祯很少在这里招见外臣,赵祯今年只有三十二岁,相貌英俊儒雅,待人极为宽厚。赵祯坐在御案后,看着底下这个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相貌英武,身材挺拔的虎将,越看越喜欢,抬了抬手说道:“狄卿请起!范经略的奏折中多次向朕提到你,说你作战英勇,身先士卒,令党项人望之胆寒。在金汤城,宥州等地,更是烧毁西夏粮草数万。今日一见狄卿,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朕心甚慰!”
    狄青刚站现身,听官家这么夸奖,急忙躬身答道:“臣不敢当陛下夸奖,身为我大宋禁军一员,臣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赵祯说道:“狄卿不必自谦,狄卿的功劳朕心里甚为清楚,加上你这次献上的神辟弓若真如你所说,朕定然不吝赏赐。对了,今天招狄卿来,也是顺便问问你关于神臂弓的事情,朕可听说了,你没事就蹲在将作槛了,说吧,情况如何?”
    狄青见官家问起神臂弓的事,便答道:“陛下,神臂弓现在已经初步制作出来,有效射程已达到两百八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