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225部分

山渐青-第225部分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臣啊!老夫怕是不行了,到时就要靠你们了,平夏之战一但开打,一定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是谋求速战速决,二是一但李元昊避战,则须转变策略,稳扎稳打,先斩断河西走廊与河套平原之间的联系,再白兴州推进,这个过程保护粮道至关重要,粮道不失,夏军便没什么可怕的了。”种世衡的话让狄青心里沉甸甸的,但种世衡说的这些事太过重要,他仔细地听着。种世衡话锋一转道:“有汉臣在兜岭,老夫自然放心,种谔我就将他留在此地了,他年少鲁莽,汉臣要严加管束,时常敲打于他,若有错处,当罚则罚,莫要顾虑老夫的脸面。”
    结合上面的话,狄青感觉种世衡竟有托孤之意,心里不禁更加难受,抱拳郑重地答道:“种经略放心,您的话末将都记下了,种经略莫要灰心,安心回原州调养,来日伐夏,缺不得种经略。”种世衡说完这些话,心里反而轻松了不少,淡然笑道:“天龘命不假年,若能看到平夏之日,老夫自然高兴,就算看不到,只要汉臣将来平夏之后告慰老夫一声,老夫又何憾之有!
    汉臣不必介怀,安心准备入夏游击事宜吧,将西夏拖得越疲弱,将来平夏就多一分胜算!”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 以强凌弱
    估计很多人都没想到,大宋朝廷这次的态度如此强硬
    首先没想到这一点的大概是夏国使者贺从勖,入住都亭西驿第二天,鸿胪寺少卿吴江就带来一句话,想和谈可以,先放回掳去的大宋百姓,否则一切免谈。
    大宋开国以乘,每代君王都没有放弃过开疆拓土的梦想,在这一点做得最好的无疑是赵老大,做是最烂的非赵老二无疑。搜索尽在也就是从赵老二一败再败之后,大宋不但在军事趋软弱,在外交土也不例外,几十年乘下,各国都将大宋的软弱态度看在眼里,或许这也是李牙,昊敢于在西北挑起战争的原因。
    次许清当面大吐张元口水的行为,还可以理解为许清这个愣头青的个人鲁莽行为,象这次这般强硬的态度,还真没有见过,毕竟次是李元昊自己玩文字游戏,激怒了大宋朝廷,和谈才终止的。
    而这次大宋朝廷除了让鸿胪寺少卿吴江来传句话外,竟然没有一个大员理睬他这个使者,根本不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
    和次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别可就大了,这次大宋朝廷无疑达成了统一的共识,铁了心要和西夏决战到底。
    贺从勖不死心,许清和韩稽这些强硬派他自然不抱希望,先后去求见晏殊、贾昌朝等人,结果一个没见着。
    许清叩下的那顶帽子太大,谁愿意这个时候去招惹贺从勖这个麻烦呢?四下活动了好多天,贺从勖一无所获,只好悻悻的把宋廷的态度带回西夏去了:
    第二个没想到大宋朝廷会如此强硬的,就要轮到那些煽动百姓到司农寺提举司闹事的士绅了。
    包拯是中国历史最有名的破案专家,对于他而言,查清阳城的百姓大闹提举司的事,不过是牛刀小试。
    让他出马许清认为根本就是大材小用,若不是事涉司农寺,他得避嫌许清觉得自巳这和级别的选手就能调查清楚。
    只要将那些闹事的百姓分开乘讯问,叩个造反的罪名,估计没几个人能撑得下去,再乘个顺藤摸瓜将暮后主使者揪出乘过程或许多有阻挠,但只要足够强势,排除地方势力的干扰,一切伎俩都将无法遁形。
    谁说乘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而包拯恰恰就足够强势,而且正直不阿,到了阳城只用一天时间,便有好消息传回来了共有三名乡绅参与煽动百姓并且和知县程仲秋关系密切。
    程仲秋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呢?他背后是谁呢?许清不想去管这么多这事情控制的范围越小越好。
    季节不等人,青苗款一定要尽快施行到位,若是牵出一大堆藤藤蔓蔓来,反而不利于速战速决的宗旨,一但真个牵涉到朝中大佬,一场罗圈架打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工
    所以许清一得到包拯那边的结果,就决定先拿那三个士绅开刀杀!不杀不足以震慑那些准备冒头,或已经冒着的家伙。
    先牺牲点假期,将来再偷点懒补回来就是:
    许大官人斗志昂扬的去朝去了!
    “陛下职然包谏院已经查清案情,阳城三个士绅煸动百姓冲击朝廷官衙,试图阻挠提举司发放青苗款,已便达到他们能继续向百姓放高利贷的目的;
    这等人目无王法,藐视朝廷,行此谋反叛逆之事,朝廷必须给予最严厉的惩罚,否则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争相效仿,朝廷的国策还怎么施行?”
    文德殿里,许大官人慷慨陈词,一改以前温文尔雅的形象,婢目四顾,仿佛噬人而食的猛虎,随时准备迎站跳出来唱反调的老狐狸。
    反对者还没来得及跳出来,黄亦然一大批御使却先跳出来了:“陛下,冲击官衙等同于谋逆,仍十恶不赦之罪,若不严惩,朝廷威信何在?”
    许大官人舒坦了,老丈人不负所托,终于纠集一批小弟出来为咱摇旗呐喊了!
    以前自己是弱势群体,老是被人弹劾乘弹劾去,现在咱们人多势……众,难道就不会弹劾别人?
    犯我许清者,虽远必“低调!务必低调!
    刘元瑜不死心,出来奏道:“陛下,这些人不过受利欲趋使,一时糊涂做出有违国法之事乘,然陛下一向以宽仁治国,当初蜀地举子胡有授口出反诗,轴下不予以治罪,反而授官安抚,陛下圣德受天下万民称颂,而今阳城士绅不过贪图些小利,薄惩即可,若按谋逆重罪处置,不免有损陛下圣德!”
    许清见赵祯在御座有些意动,不禁暗叹一声,这个老好人啊!
    这次事件怎么能与蜀地老秀才的反诗相提并论,那老秀才多做几首反诗都没事,别人只当他是疯子,不会真跟着他造反。
    但这次的事件却关系重大,若不严惩这些出头鸟,那些觉得自己利益受损的地主老财一定会纷纷效仿,到时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再想扑灭就难了。
    许清不等赵祯开口,抢着说道:“陛下,我大宋向乘不以言语入罪,蜀地举子口出反诗,轴下圣德宽仁厚待之,有助于朝廷广开言路,确是值得称颂之事。
    但这次阳城乡绅却不是言语及罪,他们煽动百姓冲击官衙,已经是以实际行动在谋逆了。
    如今天下那些贪利之人都在看着,若是犯下如此重罪朝廷都不予以严惩,别人就会纷纷效仿,到时朝廷难道要朝令夕改?长此以往,陛下圣令将出不得京城,还如何治理天下?”
    首先,青苗款确实是利国利民之事,当初连欧阳修在内,革新派才一至支持,再者青苗款现在绝对不能半途而废,必须把事态压制在苒芽之时。
    否则真到了天下汹涌之时,贾昌朝等人就将以此为突破口,先打例许清,再对朝廷的新政全面否定,对革新派而言那就是灭顶之灾。
    基于这等认识,革新派这次异常的团结,枪口一至对外,许清一说完,蔡襄、欧阳修等大她蜒就纷纷出班,引经据典严词驳斥刘元瑜,要求严惩阳城乡绅。
    最后范仲淹晏殊等人也相继表态,范仲淹道:“陛下,治理天下自当以宽仁为主,但是对那么真敢触犯国法之人,也必须予以严惩才行,否则国法废驰,政令不达,天下何安?”
    赵祯这个老好人此时也醒过乘,在支持率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再看着许清一付斗志昂然的样子,不禁暗暗好笑,似有深意的扫了一眼刘牙……瑜,朗声说道:“职然众卿皆择其言,那此案就由刑部按律从速从严处理,以安天下。”
    此事一通过,许清再接再厉,又提出修路的议题,此事没触动贾昌朝等人的利益,夏军俘虏生死与他们何干,总之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在此事反而没有出乘加以阻拦。
    其实大宋到仁宗一朝为止,政治氛围还是比较宽松的,朝堂的的争斗虽然避免不了,但若没有私仇,只是纯粹的政争的话,很少出现那积将对手往死里整的情形。
    象王拱辰这些人失败之后,不过是外放地方为官,做的还都是油水最多的一方大员。
    所以朝堂土斗争的激烈程度,远远无法与几十年后,司马光他们主政时来得激烈:
    贾昌朝等人现在处于绝六的弱势,而且只要他们不作怪,许清等人也很去惹他们,如此一来,贾朝昌一伙的反抗意识也就没那么强烈了了
    大宋的政治氛围真正变得狭隘,党争变得异常尖锐,反而是从司马光这些后世推崇倍至的君子主政时开始。
    就算是革新意志最强烈的王安石台时,对司马光等人也是手下留情,只将这个反对派的大佬贬到了西京洛阳,好吃好喝的供着,优差厚禄地侍候着:最惨的苏东坡也只是贬到了长江边的黄州。
    等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一台,就对当时的革新派下狠手,下下一锅端,全部大脚踢过了江,到岭南那边去斗毒蛇、摘椰子、当然也可以玩冲浪什么的,如果他们那些老胳臂老腿还能玩冲浪的话。
    当时旧党唯一还保持清醒的范仁纯对宰相说道:岭南之路已有几十年不通了,此路一开,将乘恐非朝廷之福啊。
    范仁纯无愧于他父亲范仲淹的君子之节,文正遗风,他的话后乘果然成真!
    新党大佬之一的蔡确被贬岭南,他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当街下跪挡驾,哭诉蔡确在岭南病情日重,那边缺医少药,希望朝廷能给他移个地方,也好找个郎中医治,苏辙却在此时很不光彩地进了谗言,太皇太后高滔滔听信于他,喊出:山可移,蔡确不可移!
    大宋百年的宽仁之风,曾几何时一至于斯?
    不久蔡确就病死岭南,这彻底激怒了新党,当初咱们当政对你们手下留情,好吃好喝供着你们不说,你们在地方还处处搞事阻止新政也认了,你们一舁就这样下死手?
    等高滔滔一死,新党从新主政后,自然变本加厉的报复回来。
    司马光死了是!那就追回刿谥,掘墓鞭尸这事最后没干成,家人一律流放。
    苏东坡字子瞻是,那就去儋州,儋州在哪?反正大陆没卒,自巳找块门板漂到海那边去找找!
    黄庭坚字鲁直是?嗯!直字跟宜字接近,那就去宜州!不远,你爬过一万座大山,趟过一万条河大概就到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可以说,司马光这些标榜着正大光明的君子,却开启了一扇黑暗的政治之门。
    从那时起,大宋字员形成一个共识,政争不能失败,失败就得去天涯海角一游,想不失败怎么办?那就得把对手往死整,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再也无法威胁到自己。
    于是,你死我活成了大宋政治的主旋律,那和大气宽仁之风不见了!
    扯远了!罪过,罪过。
    贾昌朝一伙没有搅局,反而是翰林院的几个老学究出来反对,许大官人那叫一个气啊!
    没事你们直呼姐野去啊!
    非要乘跟咱们这些大老爷们丢袋,有意思吗?这也太寒骖人了!
    最后许大官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一起土,就差没用日语了,这是大宋神胜的中央殿堂,日……呃,日字不能说,咱是文明人。
    一通海微下乘,许大官人从k……。~变成了帕瓦罗蒂!
    加韩琦等人的支持,终于以一和强悍的方式,通过了用俘虏修路的议案。
    整个过程贾昌朝等人看大戏似的,看许大官人窜下跳,由温柔如水到嘹亮高亢,最终欺负老学究后劲不足,中气失调,阴阳紊乱,得以拿下这些老弱病残,陪感好笑!
    笑!笑!人生自古谁不被笑,咱留取丹心照汗!一个先!
    川:非常感谢无畏的飞行家、安乐公、官排骨的支持!
    顺便声明一下,本章中涉及到司马光、苏辙等人的言论,只代表昊远本人的观点,同时也不否认这些人在的成就,但在政治昊远保留集巳的看法了
    说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昊远最喜欢的就是北宋中前期的政治气氛,它既没有明清时期的特务政治,文字狱之类的东西,弄得人人自危,也没有隋唐时频繁的宫廷政变;
    这段时期政治开明、言龘论自由,培养出了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一大批真正堪称千古揩模的君子,这大概也是昊远当初把的背景选择在庆历年间的原因了。
第三百四十八章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庆历三年三月,朝廷颁布旨意,几再有恶意煽动旮辉钟击官衙,阻挠青苗款发放的,一概按律严惩,地方官府对事态不加已阻止的,主官一律罢官免职。首发
    有这个强硬的措施出台,加上前面几个闹事的士绅为榜样,地方上搞些小动作的人大概还有,但真敢站出来正面硬抗的人少之又少,毕竟他们的阻挠的理由根本上不得台面。'搜索最新更新尽在。lzh。和后世王安石的青苗法不同,王安石的青苗法是让地方官员来实施的,这样地方官员就可以大做手脚,理应获得贷款的困难百姓没有得到贷款,而那些无须贷款的百姓却被强迫贷款,因为他们的还贷能力比较强。
    如此一来,这项本应是利民的法令,反而成了扰民的政令,自然会引发百姓强烈的反抗。
    而许清这次的青苗款直接撇开了地方官员,让他们无从作梗;加上一次铺开的范围没有王安石来得广,毕竟提举司目前还做不到每县每地都派员前往,目前最多覆盖大宋三分之一州县,这样一步一步来也好控制得多;
    同时王安石的青苗利息是百分之四十,而许清这次只收百分之十;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百姓种十亩地,需要贷八十斤种子的话,将来他只要连本带利还八十八斤谷子就行了;这样真正做到了让困难百姓获益,愿意受地主乡绅指使,出来硬抗法令的也就不多了。
    如果光是算贷款利息,加了运转周期,银行在青苗款上是赚不到钱的,不过许清无所谓,银行在其它方面如异地汇兑等,利润高得很,青苗款就当是银行回馈社会的举措吧!
    一说到回馈,就真有回馈送上门了!
    许清刚从司农寺回到家,曹佾和石兆庭就乐滋滋地登门了,曹家和石家都是依靠军功起家而瞧他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