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226部分

山渐青-第226部分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说到回馈,就真有回馈送上门了!
    许清刚从司农寺回到家,曹佾和石兆庭就乐滋滋地登门了,曹家和石家都是依靠军功起家而瞧他两个游手好闲的样子,当初真应该让赵祯同意他们到军中练练,免得以后成为街头小霸王。
    “许大哥,昨天我们就来找过你你不在家!”
    曹佾没事常爱往许家跑,早已熟得跟自己家似舟,也不用许清相请,招呼石兆庭一声便坐到许清身边。
    许清含笑对石兆庭点点头,一把抢过曹佾手上的折扇道:“这才三月,很数了吗?”
    曹佾俊脸微变,自从上次被许清没收过一回,他上许家就没敢再带过扇子今个儿怎么这般不小心呢?
    曹佾连忙辩解道:“许大哥许大哥您手下留情,这是我好不容易才求得曦儿姐姐帮我画的扇面,你若是想要,让她给你画一把就行了嘛!”
    许清打开一看,上面是一幅杏花牧牛图,落款还真是清平的;集了,既然是自家娘子的作品,由着他吧!
    许清把折扇丢还给他问道:“说吧,找我什么事啊?若是出城打猎那就免了,如今正是春耕时节哥没空。(更新本书最新章节)”
    曹佾这才想起此来的目的,先小心的将折扇收起来,免得碍许清的眼,才笑道:“许大哥,您忘了吗?您让咱们买状元、榜眼、探花全中,呵呵!这不给您送钱来了吗?”
    曹佾很是兴奋,很快从袖口摸过一张银行存栗递给许清。
    嚯!一万贯!
    难怪把他和石兆庭笑得眼睛都眯了,他们家里自然不缺这点钱,但两家的家教都比较严,特别是曹皇后对曹佾管束尤为严格,平时是不可能给他们这么多钱花的。
    “景休啊!这钱你们拿去吧,哥就不要了,不过要记住,有钱不要乱花,若是哥知道你拿这钱去关扑喝花酒什么的,非收拾你们不可!”
    许清还在一脸正经的训人,曹佾却将存票往他怀里一塞,说道:“许大哥,我们自已有,那天我玉佩当一千五贯压的,咱们每人一万贯,再说了,若不是许大哥您眼光独到,咱们哪能赚到饯,若是这钱我和小石头都分了,以后还敢登你家门嘛!”
    “这样啊!那好吧,这钱您拿去给皇后娘娘,就当是你曦儿姐姐捐给那些寒家学子的!对了,那天让你们查是谁家开出的**,查出来了吗?”
    “查出来了,共有四家,第一家是仁宝商行,背后是越国公府……”
    果然不出所料,曹佾报出的几个商家后面都是背景深厚的豪门,不过今年从比赛结果可以看出,这些人并没有操纵比赛,许清也懒得理他们,下次武举留个心眼,提前做些防范就是。
    润州城外。
    经过半年时间,一个大型的码头已完工大半,其中右边的二十个泊位已经投入使用,而另一边还在紧张的施工中。
    呼喝的号子声盖过了江涛泊岸,一块块重达几千斤的石料,只需几个人合力拉动吊臂上的滑轮组,便能很安放到位。
    因为龙门船厂的存在,现在整个江南地区施工时,都纷纷效仿,使用这些省时省力的工具。刀口口骟娅丫口四撒微术的传布沫度令人惊叹,象苏州梁家,刚刚研究出缪喙力织布机,马上就有许多商家前来购买这项技术。
    当然,起初也有人不想花钱,打算派人去混入梁家偷学,但一打听,梁家要的技术转让费并不算高,与其枉做小人得罪梁家这样的商界魅首,被人鄙视打璛压,还不如花点钱光明正大的去购买。
    韦灵运和晏知行等人今天来参加润州市舶司的落成典礼,市舶司的建成,预示着润州正式成为连接海外的一个商贸大埠。
    如今码头上仓库林立,一些民居和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挤身其中,才半年时间,原本荒芜的江边,俨然成了一个繁华的小镇,而且看情形新的建筑还在不断地向四周舒展着。
    现在码头附近的房产地价,已经不下于润州内城,靠着这些收入,韦运贷顺利地将码头建了起来;
    整个过程中,两位主官配合默契,串运灵机巧善断,晏知行平淡中和,正直清廉;一个开拓,一个守成,上有晏殊和许清鼎力扶持,下有江南商界衷心拥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润州码头一但全部完工,将拥有同时可停靠四十艘大型海船的泊位,货物吞吐能力大宋第一。
    而整个建造工程竟然没花朝廷什么银子,光是这份政绩,就足够韦运灵和晏知行受用的了。
    何况今后还有源源不断的赋税增长,只要不出意外,润州的赋税在未来几甚至有望超越扬州这样的重城,一举成为江南第一垛
    想到这些,韦灵运就仿佛打了鸡血般,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当初与许清一起被贬,到后来毅然投入许清门下,不过一年,不但官井了,还成了大宋政坛的政治明星!
    当然,最耀眼的那颗星自然是人家夏宁俟,自己能跟着沾这份光,知足了!
    今天不但是市舶司落成的日子,同时也是大船队再次出海的日子,总共十七艘海船,将润州码头占去了一半,高大的船身仿佛连成了一道水上长城。
    各地汇聚而来的货物已装满船上,有荆襄的漆器,蜀地的绣锦,苏杭的丝绸,均窑的玫瑰紫红釉瓷,龙泉窑的青瓷,宜兴的紫沙瓷,西湖的茶叶,开封的玉雕,各种儒家经典藉、佛经、名家诗词刻本,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知州大人,逋判大人,清!”
    参加完市舶司落城仪式,李清阳适井清几位主官前往码头。
    象这样的大船队出海,每次都要举行祭龙王的仪式,祈求海上风平浪静,往返平安。
    仪式虽然没有许清主持新船下水时隆重,但也是马虎不得,你若是不当回事,有些船工甚至不愿随船出海,这次韦灵运主动提出由他来主持仪式,李清阳等人自然求之不得。
    “好!”
    韦灵运一边应着,一边将李清阳带到前面轻声说道:“李东家,这次侯爷和阎公公的船一同出海,你们这些人务必严把口风,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对侯爷与阎公公的声誉终是不好听,当初可是你们非要把侯爷拉进来的。”
    “韦大人放心,侯爷的船算在梁家的名下,阎公公也是由他家一位亲戚出面,除了小的几位船厂股东外,船队的人并不知道那是侯爷与阎公公的船,小人等知道事情轻重,绝不敢向外提起。”
    “那就好,这次出海务必多加小心,确保平安,否则侯爷那边好交待,只怕阎公公那边有麻烦,明白了吗?”
    李清泉听了心中一凛,难怪韦灵运这次如此重视,主动来主持仪式;
    阎文应是内宫总管,连许清都让着几分,他们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他的船第一次出海,全仰仗自己这些人,若真出问题,难保他不会心存怨忿。
    “小人等明白,此行会速去速回,避过四月底五月可能出现的风暴……”
    两人一翻细语,直到时间到了才往祭坛走去。
    世间事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许清将阎文应拉进海贸来,自然是想自已在内宫有个照应,但同时你也得分出猜力来照应他在外面的事情。
    不迨经商也罢,许清不会对内采取垄断的形式,这也是他让梁家把水力织布机技术低价转让的原因。他虽然算不得君子,总也要守着最后的底线,这样大宋的商业才能长久的昌蕊
    祭祀过海龙王之后,十七艘海船徐徐升帆,站在码头上望去,便如白云当空,遮天蔽日,巨大的铁锚收起,海船缓缓出港。
    第一次出海时只有七艘船,第二次出海十七艘。
    那么第三次呢?站在码头上的人无不开始遐想着……。
第三百四十九章 分茶
    西子茶楼的后院里,墙边疏疏落落十乘根君子竹,中间一池春水,浮萍细绿,池边一个八角亭子,亭边柳棉飞絮淡若春烟,几声黄莺清脆如玉鸣,让整个后院显得更为清幽雅逸。手机小说站点(wap。2。)
    许清不着官袍,一袭大袖儒衫,髻上简简单单一根紫木簪,和太学教授李卓然靠在栏杆上,看亭中侍女分茶。
    下首坐着几个太学生,除曾巩外,其它都是明算科的,一个叫李丹阳的学生坐在古琴前,慢指轻挑,疏落的琴声带出一份悠然的旷寂淡远,让人尘欲顿消。'搜索最新更新尽在。lzh。分茶是一和充满宁静清雅之美的茶艺,民间又叫茶百戏,在中国后世已经失传。
    之所在把分茶叫茶百戏,首先是侍女们煮茶、煎茶的每一个动作,都散发着流水逸云般的美感。
    听着疏淡的古琴,看着侍女娴熟的分茶,许清觉得是无比舒畅的精神享哦
    那侍女哦坐在茶几前,素手纤纤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动作恬淡而柔美,如轻云拂月,如弱柳扶风。
    分茶一般以七为数,一会之后,在侍女轻柔的动作中,旋面七碗茶都泛趄了白色的乳花,许清留意到,因她击插的手法不同,从第一汤到第七汤浮起的乳花也各有不同。
    这是最精彩的时刻,仔细观看你就会发现,随着侍女手法不停的变换,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如春敷,汤纹水脉浮现出各花鸟虫鱼,山水云雾或是笔触文字乘,须臾即散,亦幻变真,令人悠然神往。
    正因为分茶能将茶汤狮出一幅幅水墨般的图画乘,所以分茶还有一个雅致的别称叫,水丹青,工
    大宋的贵族阶层目前主要喝的还是龙凤团饼,碾成茶末煎饮。
    西子茶楼卖的西湖龙井虽然不是煮茶,但为适应大众,主要是许清对远和国粹一般,充满美感的茶道十分喜欢,所以西子茶楼仍保留着这和茶艺表演。
    有意思的是,许清是喝着自己的龙井茶在看侍女表演舁茶的。
    茶道虽然充满了美感,但许清作为后乘人,还是喜欢喝饮的清茶,这大概也是分茶逐渐在中国失传的一个原因吧!
    毕竟到明清之后,饮的清茶已经成为主流,分茶没有了社会大众的基础,而又没有人底意去传承这和技艺,失传也就不奇怪了。
    看完侍女分茶,太学教授李卓然轻插一下衣袍,起身郑重地向许清作揖道:“许少卿请了,多日乘,下官一直在关注少卿在京华时报上的术数学说,拜读之余,细细推敲,感觉许少卿提出的和和理论确实精妙绝伦,令人豁然开朗,观许少卿论述之言后,下官方知往日坐井观天,小天小驰,今日下官前乘,乃是诚心向许少卿请讨一些未明之处,还望许少卿不吝赐教。(更新本书最新章节)”
    许清起身回礼,含笑道:“我早就哦说李教授在术数方面造诣深厚,正好我打小就对这方面兴趣,早想找机会去向李教授讨教了,今日李教授能屈尊前乘,我是深感荣幸啊!”
    许清一面谦虚着,笑得尤其灿烂,他确实有意去太学挑战一下,没想到李卓然自己找上门乘了,可省了自己大力气了,这也是他慷慨地将这几个师生请到西子茶楼来的原因。
    李卓然四十来岁,两颊清瘦,整个人很有学者之风,俩人官阶品级相差悬殊,加上他对许清的学问由嘉的佩服,所以执礼甚恭。
    李卓然挑明乘意之后,众人重新落坐,话题也随之转到数学上,大部分时间是李卓然和几个太学生对他提出的理论的一些不明之处在求解。
    曾巩也不时插几句嘴,东风轻插的柳丝在水面倒映着,亭中太学生研开墨汁,铺开白纸,许清一边写一边解说。虽然历史上早在祖冲之时代便演算出了圆周率,但在数学方面,当然不可能有后世那么全面的各和公式定率,光是这些公式的解说,就让李卓然等人眼花缭乱了。
    为了方便写,许清干脆推出了阿拉伯数字,花了一个下午时间,许清彻底把李卓然等人折服得五体投地,临了李卓然又郑重其事的给他施礼,并提出希望他时常抽些时间,到太学去给明算科的学生讲课。
    抽时间?当然可以,不过咱可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去,必须让老丈人运作一下,弄到一个正式的太学教授身份再说。
    等李卓然告辞,亭中只剩下曾巩这个损友。
    “看什么看?我说曾子固啊!我又不是柳依依,瞧你这眼神,小心我一脚把你踢池里去!”
    许清被曾巩盯着看了一阵,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曾巩不为所动,又盯着他看了一阵才叹道:“夏宁侯,懂事长,许少卿,许子澄,你到底是谁?曾某怎么觉得跟你接触越久,越不认识你呢?”
    许清乐了,伸手抚须……呃,这须子怎么还没长出来呢?
    “曾子固,你这话也太不专业了,漏数了我两个头衔,除了银行行长外,你大概不知道我还有一个将作监中校丞的头衔吧,告诉你,每月俸禄领着呢!”
    曾巩先感叹,然后恶狠狠地说道;许清,许清,我看你一点都不清,说!你泣身才学是跟谁学的,告诉我,曾某马上也去拜师,不说休怪曾某翻脸!”
    “要是我说生而知之,曾子固你信吗?”
    “不信!”
    “我也不信!”
    “说!跟谁学的?”
    眼看曾巩有严刑逼供的意思,许清大袖一楠,老神在在地说道:“祖传之秘,不可外传!”
    曾巩无奈,颓然坐下,端起茶乘赌气似的一口喝尽。
    许清呵呵地笑道:“子固兄,这世间生而之知自然没有,但只要善干观察,善干想象,勤干讨索、尝试,你就会比别人知道的要多……你就会发现许多不可思义的东西。
    打个比方,我发现小小的孔明灯能带起原本不可能飞起的竹片上天……那我就会去想,它是因为点火后才能升起乘的;
    点火一个是会发光,一个是会发热,通过试验你就能确定,光产生不了这和效果,那只有热了。
    然后我就会想象,把蜡烛变成大火苗,把纸片换成更坚固的其它东西,把整个孔明灯放大无数倍,那么他的升力应该就会加大,从而达到带人上天的效果。
    再比如,我刚才跟他们说的那么定理,还不是从最简单的现象慢慢发展乘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些大家都知道吧,但大家却忽略了它在图形解读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实许多东西看似神奇,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