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240部分

山渐青-第240部分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身后传来轰隆的马蹄声,他们只道是其它部族的吐蕃人,倒也没有太慌张,但还是收起了掠来的财物,以防别人眼红。
    “杀”
    赵野大喝一声,从山林边绕出,胸口沸腾的血液比天空的太阳还要灼热,两千五百人马以严密的阵型向惊慌失措的咯支族人压去,龙卫军就是来练兵的,并不以对方人少势弱而放松,现在没有大战,每一次实战都是难得的练兵机会,阵型的变换,马上的配合,每个士卒都做得一丝不苟。
    “斩人夺马”即使到了此刻,赵野深受许清影响的这个毛病依然改不了,随着赵野大喝,巨大的冲击阵型如锥而进,轰隆的撞击声响起,宋军如泰山之石将两百无措的吐蕃人压得魂飞魄散。
    没有一丝怜悯,铁枪过处,一蓬蓬血雨并飞如箭,灿若烟花,没有太多的喊杀声,两千五百宋军就如同一台沉默的杀人机器,趟过的地方尸横满地,血洒黄尘。
    永宁城追来的两千吐蕃军眼睁睁地看着眼前的大屠杀,竟不敢上前制止,能来宋朝边界守城的吐蕃将领都受过唃厮罗的叮嘱,不得轻易与大宋开战,这是战略需要的必然,否则青唐羌就要同时面对西夏和大宋两个强敌
    宋军冲过之后,战马上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吐蕃人,赵野一声令下,两千人向左兜出,隔着里许和追来的两千吐蕃军遥遥对峙,阵型严密,战马啸啸余下的五百人负责打扫战马,收拢无主战马。
    一个吐蕃将领越众而出,单骑向宋军大阵驰来,来到数十仗处大喊道:“请问前方是哪位将军,为何领兵进入我方疆域?”
    赵野将长枪一横,前出数步大声说道:“本将大宋龙卫军都指挥使赵野”
    说到这,赵野长枪向右边的羌人尸体一指,继续说道:“这些人入我大宋境内抢掠,如今人赃具获,被抢来的几名妇人更是最好人证,本将不管你是谁,回去告诉唃厮罗,若他不能约束好自己的部族,或是故意纵容他们入我宋境抢掠,就算是逃到青唐城,本将也誓要追杀”
    吐蕃将领眼不瞎,从散落满地的财物和那几个大宋妇人身上,早已明白是什么回事,唃厮罗虽然明令吐蕃各族不得进入宋境抢掠,但他们这些守边的将领心知肚明,这种现象不是靠唃厮罗一声命令就能禁绝的,对此他们通常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大宋不出声,他们也权当没看见。
    如今已方理亏在先,吐蕃将领一时也不知如何处理,眼神变幻了一下才说道:“即便他们真是入宋境抢掠,交由我吐蕃处理便是,赵将军事先未作通报,就带兵强闯我方地域,若是引起两方冲突,请问赵将军担待得起吗?”。
    “我军只是追杀抢掠者,若是贵军因此想与我大宋起冲突,本将一力担着”赵野也不傻,人已斩杀,大宋与青唐还处于交好姿态,他自然不会再强行挑起双方大战。管你怎么说,只要还有人敢越境抢掠,我就照旧越境斩杀,只要自己占着理,也不怕朝廷怪罪。
    眼看战场已打扫完,赵野大喝道:“此事已了,请贵军让路,否则将视为贵军对我军的挑衅行为一切后果将由贵方负责”
    赵野说完长枪一举,身后两千人马暴喝一声,枪林前指,杀气腾腾
    吐蕃将领无奈,他可不敢真的挑起双方大战,只好让开道路,目送宋军远去,回看一地的尸体,吐蕃将领默默无言。
    夏收开始了,又到了许清忙碌的季节。
    大宋的夏收是由南而北展开的,江南各地的夏收已经进入尾声,京畿附近才刚刚开始,今年常平仓扩建了许多新仓,因为青苗款还贷的谷物全由常平仓接管,不经地方官府以及三司,常平仓已变相成了一个战略粮储的机构。
    既是战略粮储,京兆府的常平仓自然是扩建的重点,青苗贷款收上来的谷物将被尽量运到京兆府储存;如此一来,常平仓的压力就变得非常大,许清只得每天坐鎮调度,甚至让朝廷同意动用一部分厢军帮着调运,才稍稍缓解这部压力。
    从目前上报的数据看来,江南、荆湖等地的收成十分喜人,其实就大宋的粮食产量而言,大宋从来不缺粮,缺粮的只是朝廷和普通农户,每年收成的大半都进了那些大地主的私仓之中,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大宋缺粮的假象。
    而青苗款的发放,使得粮食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收到了朝廷的手里,今年春季的青苗款共发放两百多万贯,光这一项,朝廷就能从那上地主手中抢出三百多万石存粮;
    之所以说是从地主手中抢出,是因为往年没有青苗款可贷,百姓只得从地主手上借高利贷,偿还之时也多以谷物偿还,那这部分粮食自然就落到地主手中了。
    三百多万石,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若真个全收起来,支持一场伐夏之战,军粮也基本可保无忧了。
    许清在自己的签押房听完提举司的汇报,接着对张正问道:“今日京中粮价几何?”
    张正乐呵呵地答道:“许少卿放心,地方夏收的漕粮虽然还没进京,但凭咱们常平仓粜出十多万石新粮,京中粮价前天就已落到原来的斗米七十文,加上少卿大力宣传今年粮食丰产,今日京中粮价已经跌到斗米六十七文。”
    前些时日京中粮价一直居高不下,是他的一大心病,此翻新粮一入仓,许清掌握着京华时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宣传渠道,多日来报上总是出现各地丰收的消息。
    “好好好”许清心中大感快慰,敲着桌子说道:“继续做好监控,一但粮价跌破斗米六十五文,常平仓立即停止出粜,万一米价跌破斗米六十文,常平仓还要立即购粮,一定要将粮价保持在六十文以上。”
    张正立即答道:“是,许少卿”
    这时冯雨却疑惑地问道:“少卿,这是为何?下官尝闻,前唐贞观年间,民生丰足,斗米才几文钱,被史书称为难得的盛世,少卿大人为何却要控制粮价下跌呢?”
    幸好问这话的不是主理常平仓的张正,否则许清一定会失望透顶。
    他看着冯雨耐心地解释道:“安溪啊,你现在身为司农寺的一员,对这些事也应该有一个了解,其实粮价并不是越低越好,就大宋目前的情况来说,保持在斗米六十文到七十文之间最为合适,太低会造成谷贱伤农,百姓种出粮食多了,可若是出粜价格过低,收入反而少了,民生会为之困苦;
    但太高又会超出普通购粮百姓承受范围,市场其它物价也会被粮价拉高,造成整体物价混乱,市井萧条,百业不兴。
    如何调控粮价是门综合性的学问,要结合市场其它物价来详加评估,当然,市场本身有它自已的调控能力,咱们要做的,就是不让它短期内下上波动太大就行了,世事洞明皆学问,安溪以后要在这方面多多留心。”
    冯雨赶紧起身施礼说道:“多谢少卿指点,下官感激不尽,今后一定多多留心学习。”
    “对了邓州到京兆府的道路修得如何了?”
    “回少卿,邓州境内的已经修好,商山一带正在抓紧整修”
    许清听了点点头,邓州境内山道少些,修起来自然容易,商山一带则是山区,真正难点就在这里,可惜了,这次常平仓的粮食转运是用不上这条通道了
    HY:感谢彩云天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三百六十八章渭水泱泱
    第三百六十八章渭水泱泱,到网址
第三百六十九章 青出于蓝
    第三百六十九章青出于蓝
    司农寺少卿的签押房里,许清还在和张正等人聊着青苗款的事,于清泉有些忐忑不安地汇报着,到目前为止,提举司内部已经查出七个案子,都是提举司人员在收粮时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的事情。
    查出来了是好事,就怕上报的都是形势一片大好,那才是见鬼呢
    许清淡淡地说道:“于寺丞,出问题并不可怕,就怕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若说提举司这么多人,没一个有些私心你信吗?
    只要处理得当,莫纵容不法那就好,即日起,让地方人员相互监督,举报者有功,同时在常平仓设立举报点,接受百姓投诉,另外收粮时从京中派人到地方巡察,加强监督,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你自己完善一下吧”
    于清泉连声应下。
    这时大宋银行的宁平波却来了。
    许清些愕然,随着银行各种制度的日渐健全,方有信这些股东也逐步淡出了日常管理,宁平波事实上已经成为总行日常事务的负责人;
    许清不在时,大部分事务都是由他办理,事实证明他的能力非常不错,所以许清也有意识地加强这个心腹的职权,使自己既保持着对银行的掌控,又能从日常事务中脱身出来。
    如今这个总行的具体负责人亲自跑到司农寺来找自己,就说明这事小不了。
    “行长,属下有话要说”宁平波施完礼,又看了看张正等人才开口。
    许清以为他是顾忌张正几人在场,不方便开口说事,正想让司农寺人员退出,宁平波却接着说道:“张大人和于大人在此正好,侯爷,事情是这样,虽然夏收才过半,但根据银行目前初步统计结果,青苗款的烂账比率过高,已达到了一成半;
    这还只是江南各地统计出来的数据,今年中原地区大旱,根据咱们银行推算,这些地区烂账比率至少比江南地区高出一倍;
    行长,银行在青苗款这项业务上,由于利息过少,本就不赚钱,如今再出现如此高的烂账比率,咱们银行光这一项每年就要损失近百万贯如此大的损失,属下不敢担待,只好来向行长请示了”
    青苗款针对的都是那些困难农户,他们的还贷能力有限,出现烂帐许清早有思想准备,只是没想到连江南地区烂账比率也这么高;
    许清中指轻叩桌面,望向于清泉道:“于寺丞,这事你们提举司得负大部分责任,收割时就应及时上门催款,相对地主乡绅本金五六倍的高息而言,银行几乎算是无息贷款给他们;
    只要还有点良知的农户,就应该感激于心,家里再困难也要先还这部分贷款,否则银行连年亏损下去,自身不保,将来如何有能力再向他们放贷?”
    于清泉自知理亏,但还是解释道:“少卿,关于此事,首先确实是下官失职,但提举司在各州县的人员有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难全面顾及”
    于清泉这种态度许清算是很满意了,他没有急着去推卸责任,先承认自己的失职,再去探讨问题的根源。
    提举司日前在各州县的人数一般都只有几人,工作量很大,想全面顾及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许清问道:“对此各位有何解决之道?”
    宁平波犹豫了一下先说道:“行长,属下觉得咱们没必要把利息定得这么低,地方士绅向百姓放贷时,通常月息是六分,少也有五分,半年合计三十分以上;
    咱们银行没有按月定息,而是从春耕到夏收半年时间才收一分利息,少他们的几十倍,属下建议不防把咱们的利息提高到四分,这样即便出现一部分烂账,咱们在青苗款上收支也能持平。”
    即便提高到四分利息,仍比那些地主少了近十倍,站在银行的角度来说,宁平波的做法不算过份,但许清在这条事上不想去和那些地主士绅攀比。
    他还没出声,冯雨就说道:“少卿,不可,咱们一但把利息提高这么多,必然遭到朝中言官弹劾,到时怕再起波澜”
    冯雨说得没错,官员其实就是最大的地主,青苗款抢去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利益,目前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他们哑吧吃黄莲,但只要这边把利息提高,他们必定要跳出来说司农寺‘与民争利’。
    许清最后一锤定音说道:“将利息增加到一分半好了,这多出来的半分收益划拨给提举司,用于收割时雇人去催还贷款。银行那边有些亏损在所难免,这一部亏损全部从朝廷在银行的盈利中扣除,不必涉及其他几个股东”
    这世上从来都不会只有好人,在烂账里头,真正因家境困难还不上贷款的肯定占多数,但许清相信必然有部分人是故意赖着不还的;
    这钱等于是白贷给了你们,你们还想连本金都不还,那青苗款就真的难以长期运作下去了,咱们做事问本心,但却不能太软弱。
    等许清把这些纷繁的事情处理完,已是日薄西山,回到家里时,未进后院就听到小颜那得意的笑声,进去一看可不得了
    去年把许清追杀到天涯海角去的女将军又回来了,依然那么英姿飒爽
    小湖边的凉亭正值晚风和畅,夕阳将一湖清波染成了橙黄色,宛若潇湘霞影,丽而恬然;
    亭中清平、晏楠还有小芹秋月等人围成一团,而另一边,小颜如传说中的胜利女神,茕然独立,力战千军。
    许清一进后院门就听她嚷道:“晏姊姊,你可不许耍赖哦,人家跟少爷下棋,少爷就从来都不反悔的晏姊姊放手啦你们这么多人,还欺负我一个人,等下人家要告诉少爷咯咯咯……”
    “还说我们欺负你?小颜姊姊连喝茶的杯子没有啦我不说你欺负我们就好了”晏楠的声音有些不忿
    清平问道:“小颜,他跟你下过棋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小颜一边抢过晏楠手上的棋子放回原位,一边说道:“当然啦,郡主你不知道哦?这五子棋还是少爷教我下的呢”
    许清在院门边听了这话,老脸有些了红,这事嘛,别说清平没见过,就连红菱先进门也没见过,自从第一回被小颜杀得做了一夜恶梦后,许清就再没敢跟小颜下过五子棋你们怎么可能见过
    那只是个传说嗯嗯,只是个传说许大官人赶紧在心里把前事的性质拟定下来。
    他刚想转身避入花丛,然后溜上琴楼,却被眼尖的晏楠看到了。
    “相公';》快来,快来”
    “相公';》还有事,你们玩吧吃饭时我让人叫你们”
    有事?有事你还记得吃饭时让人叫我们?
    许清不知道这画蛇添足的一句泄露了天机,正想赶紧开溜,晏大小姐';》就叉着小蛮腰撂下话来:“不行有事也不行,我们几个都被小颜这丫头赢了一下午了,这五子棋是你教她的,你要负责给我赢回来这丫头太嚣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