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270部分

山渐青-第270部分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河套战区由于战事方平,供给还跟不上,所以只留六万人马驻防!另外原青唐地区驻防三万,兰州两万,瓜沙两州两万五千,那边倒不是不想多驻些人,但同样是因为供给问题,暂时只能驻二万多人马,由狄青坐镇。
    许清点点头,这个不用说,其实他三万人只是负责安全,细务自有厢军与押解官员负责。
    “庞经略,河套地区就交给您了,四十万党项人迁徙走后,如今畜牧人手可够?”
    庞籍淡笑道:“许招讨,如今党项人没一个是闲人,其实迁走的大都是原党项贵戚与军属,原来的普通牧民大部分留了下来,加上朝廷抽调了近三成的马牛回售,现在畜牧人手倒是勉强够用。尚有一事,下官正想请教招讨,如今国内涌来大量商人,皆是想购买原党项人留下的作坊、商铺等产业,在经业之道方面许招讨非常人,下官正想请许招讨指点一二。”
    庞籍也算是一伙的了,许清想了想说道:“西夏原来的作坊无非是毛纺织、毛皮加工,金银加工,木器制作、制盐、酿造几样比较成规模,盐州的青盐已经收归朝廷,这个不必说,其余的大可卖与商人,由他们来经营;
    其实庞经略可以更进一步,建议商人开牧场,朝廷将马牛羊驼等卖给他们,由他们雇佣党项人放养,这样一来,他们可以自已从原料与毛纺织或毛皮加工一起经营,如此成本会更底,商品也更有竞争力,商人们自然会乐意的。
    而且由商人开办牧场,朝廷可免去一大笔开支,减少管理人员,当然了,草原是朝廷的,他们在草原上放牧,朝廷一样按他们的产出抽成就是。只要对战马这些涉及到军用的牲畜制定些详细的规定,不允许他们自由卖到境外就行。”
    许清也没有说得太详细,但就一个宗旨,除了盐铁等朝廷规定私人不得经营的行业外,其它的全部商业化,连草原也‘租借’给商人,这样不但免去朝廷管理的繁琐,而且还能迅速赚到大笔的钱。
    同时对河套地区迅速恢复发展非常有利,商人的动作总会比朝廷快很多倍,经营模式也更灵活。象前唐,大都是由朝廷自己设牧场养战马,其实这大可不必,朝廷自己经营一部分,一部分交由商人来管理,畜牧业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现在河套地区一切都是草创,许多东西还没有明文规定,庞籍他们能作主的地方就相应多一些,若按许清所议,大部分东西商业化的话,朝廷一下子绝对能赚个一两亿贯。真这样的话,怕是用钱砸也能砸倒辽国了。
    庞籍也知道许清顾虑什么,兴庆府一攻下,许清就几乎做了甩手掌柜,并不是他不会管民政,恰恰相反,根据许清一向的表面,庞籍认为他接手民政的话,一定能使河套地区迅速恢复繁荣起来,当初的京西南路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次不过是顾忌太多,许清才每天象个纨绔子弟一样去打猎。
    有些东西能点到就很好了,庞籍也不敢求他深入论述!
    感谢董旺函同学的打赏,银子,我的最爱,多多益善也!
第四百一十三章 耐人寻味的封赏
    这场大战,仿佛耗尽了种世衡的生命潜能,班师回朝的路上,他身体日渐变差,许清每天和他同车而行,照料饮食,种世衡是直得人尊敬的老者,在西北这些年殚精竭虑,为守土保民、抗击西夏尽心尽力,现在好容易胜利了,他却要倒下了!
    用他的话说是死而无憾了,但许清真希望这样的人能长寿安康,见他身体如此,许清忧心如焚,倒是种世衡看得开,一副了无挂碍模样,但许清做不到,不顾他的劝阻,过兜岭时便以八百里加急将此事急报进京。
    种家长子种古听说自己父亲的病情后,也带着种家三郎种诊赶来,一路尽着人子的孝道。
    赵祯收到许清的急报后,也异常重视,共派了三位御医日夜兼程赶往西来,在京兆府迎上了,经过御医数日的精心调养,回到洛阳时,种世衡的病情虽然没有大的好转,但也没有继续恶化,这总算让许清和种谔他们稍稍松了一口气!或许,回京后让种世衡悉心调养一翻,会有大的起色吧!
    三万大军过中牟时,人人脸上都不禁露出的激动的神色,这一路上他们得到了无数的喝彩声,所过之处,州官百姓无不出城以水酒相迎,复送出十里,但是和京城的浩大迎接仪式比起来,那就微不足道了。
    三万禁军穿着的仍是战场上穿的铠甲戎衣,铠甲上的刀箭痕,戎衣上的斑斑血痕,无形中更增添了一股彪悍凛冽的杀气!这种气质唯独经过战场的洗礼,才可能形成!
    过中牟开始,路边前来观看热闹的百姓就没断过,站满了道路两旁!
    大宋把西夏灭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还象一个神话一般,但越是神奇,才越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是什么样的军队,竟能突然间灭人一国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还有无比的兴奋,百姓都自发的迎到了路边,就是想亲眼目睹这支军队的风采!
    在无数啧啧称奇的话语中,在无数灼热的目光中,连赵野他们这些高级将领腰身都不禁挺得直直的,这是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他们应该得到这样的喝彩声!
    京郊二十里处早已结好了彩棚,礼乐齐备,朝廷一众大员几乎全部到场,外围更是望不到边的百姓,人山人海,嗡嗡的议论声绵绵不尽,路上探马往来飞驰,每隔一阵便回报一次许清大军的行程。
    按理说,出征大军取得这样辉煌的大胜,赵祯本应亲自迎出郊外,以示君恩浩荡的!何况这次领军的是许清,朝野上下现在谁不知道许清是赵祯的心腹爱将。#百度搜()阅读本书最新手打章节#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赵祯圣驾这回没有出城亲迎,而是由晏殊这个首相率领朝廷百官迎至郊外二十里止。
    这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讯息,有人开始猜测许清可能要失宠了,至于原因,自然是许清功高震主,皇帝起了猜忌之心!下层官员持这种心里的占大多数!
    晏殊不管众人是怎么想,作为迎接大军凯旋仪式的主持人,他一次次地让人检查钟鼓礼乐是否齐备,甚至到各个官员的冠戴是否合乎礼仪等等,这种仪式是极为庄严的,有个正式的名称叫‘郊劳’,亵渎不得,一但出错,他这个首相立即要被弹劾。
    随着沉沉的马蹄声、步伐声由远而近,凯旋大军阵列整齐,以浑厚凝重的气势出现在地平线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骑兵队列,一面许字大旗在队列前面迎风招展,骑兵以数列平行,战马声嘶,马枪森然,那斑驳的铠甲征衣映着天上的阳光,冷冽、雄壮!
    许清也是一身戎装,骑着他那匹黑色的战马走在前面,稍后两步就是种世衡的乘坐的马车!
    看到这些,东京城的百姓已经不管不顾的报以热烈的欢呼,人们举着双手,手中或是彩绸飞舞,或是果食水酒,欢呼声直透云霄,热浪翻滚,涌动如潮!
    晏殊他们这边同时鸣起的鼓乐声也为之失色,这场大战,百姓们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很多好处,以前凡有战事就是加赋,现在这场战事变成了减赋,复有大赦!无数失地的百姓有望得到安置,无数的战利品涌入市井,牛、羊、马、毛皮、药材、青盐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东西大幅度减价。你若喜欢党项女子或回鹘女子,还可以卖几个回来做丫环。
    老百姓是实际的,不用你喊什么口号,只要你为他切实创造了利益,他们就会回报你最热烈的拥戴!
    许清本来想表现得稍稍嚣张一点,奈何来迎接的是老丈人,只得小意的远远下马行来。
    在礼乐声中,晏殊带着上百大臣迎上去,先郑重取出赵祯的圣旨当众宣读,褒扬出征将士,然后许清与种世衡等跪接皇帝所赐的御酒,第一杯是敬天地的,第二杯是敬阵亡将士的,第三杯才是许清他们喝的。
    三万大军同声叩拜过圣恩后,这才是许清他们与来迎接的官员寒暄的时候!双方各自恭维一翻,行过场面上的礼节,然后许清、种世衡被请上赵祯派来的仪驾,在万众夹道欢呼声中进城。
    进城也很有讲究,并不是你随意想走哪个城门都行;比如凯旋归来是一定要走西面的万胜门;而且大宋朝一般是不让班师大军进京城的,通常只有奉谕克敌夸功,军队方可列队从西面的万胜门进,穿过大街后从东面的新宋门或新曹门出。
    赵祯这次有旨,可让许清这三万大军按例从万胜门进,接受满城百姓的欢呼观礼,从新宋门出,然后由各军将领带回原来驻地。
    城里更是如潮如海,男女老幼挤在街边,望着这支排着整齐队列,踏着雄壮的步伐进入京城的得胜之师,鼓乐声,喝彩声,爆竹声响遍整个东京城。
    许清想自己的妻女了,相信她们也一定来了,但人山人海,哪里能找得着她们的身影。
    上了御街后,许清与种世衡这些高级将领转道向北,赵祯亲迎到皇城的宣德门,见面那一刻,许清能感觉到赵祯脸上多了一份神彩与威严,目光中充满了欣慰和喜悦。
    “臣许清,率出征将领拜见陛下!”
    “都免礼,各位浴血疆场,平定西疆,宣威于塞上,为大宋拓土万里!有大功于社稷,今日朕没有御驾出城迎接,愧对三军将士!来人!赐酒!“
    许清感觉他是语出真诚,不似作伪,便答道:“臣等只是按照陛下的旨意行事,若说功劳,当是陛下的功劳,陛下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为平定西疆多年来矢志不渝,方有今次伐夏盛举,陛下功盖千秋…”
    “好了,子澄!”亲自上来扶许清和种世衡的赵祯,突然轻声打断许清的歌功颂德,这个,别人夸也就算了,但自家事自家知,听许清这个第一功臣这么夸,赵祯觉得有些赫然。
    赵祯又上前细细问过种世衡的病情,这才让宦官宣读对许清几个主帅的封赏。
    这个有些意外,正常情况下,这种封赏不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的,而且封赏的规格也是须由大臣们共同拟定的,但从周围大臣愕然的神色中,许清能判断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事。
    最后许清的封赏下来后,朝中大臣更是一片哗然,许清觐宁国公,大子少师;赐金万两,绢万匹!
    没有了,就这么多,相对于种世衡与庞籍同样觐国公,后面还有一大串的封赏而言,许清作为主帅,除了钱财多得些外,竟有不如种世衡两人之处。
    黄金万两听起来不少,其实细论来也不算多,大宋现在一两金大概等于十两银,一两银相当于一贯钱,也就是说赐给许清的钱是十万贯!许家捐给大宋慈善会的钱都不止这个数了!
    若不是后面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太子少师衔,许清功高震主遭忌的猜测几乎已不用怀疑。
    太子少师是个很耐人寻味的头衔,各朝品级不同,隋为正三品,唐为从二品,宋承唐制亦从二品,一般由朝中重臣兼领,说白了就是名义上的太子老师,为什么义上的呢,因为少师未必真会去给太子上课,但哪怕太子有朝一日真成了皇帝,你也必须得承认这个师生关系!因为,这是你老爹给你指定的老师。
    与太子少师同等的还有太子少傅、少保两个官衔,合称东宫三少。
    许清别的头衔不加,比如观文殿、资政殿、端文殿大学士之类的,赵祯偏偏给他加了个太子少师,等于宣布许清是未来的宰相一样,问题是,大宋现在没有太子,这个太子少师未免有些虚无飘渺,谁也不敢肯定赵祯是不是拿个太子少师的头衔来忽悠许清。
    真个是君心难测,总之许清这份封赏很是令人浮想联翩,许清的得失已经不是他个人的事,这将会关系到革新派与守旧派谁得势的问题!因此,无数的疑问在中下层官员脑子里转着。
    但贾昌朝这些高级货可不会这么想,大宋的官员从不怕皇帝,赵祯的封赏一念完,这些货竟不管这是什么地方,立即跳出来反对,说许清率军平定西夏,于社稷有大功,这样的封赏会让天下人说皇帝刻薄寡恩,会寒了二十万出征将士的心,会寒了一心为国立功的人的心云云。
    若不知道就里,光听贾昌朝这话,一定以为他是许清的铁杆搭档,在为许清鸣不平。
    王举正他们也跳出来,直接给许清请封王爵!
    许清早有心里准备,他也能猜到赵祯选择在宣德门给他们封赏,大概就是想这些大臣顾忌场合,不要过多纠缠。
    可现在人家贾昌朝等人不理这些,该反对的管你在什么地方,照样反对!
    封王?异姓封王在大宋朝不奇怪,有些外戚凭着裙带关系也能封个郡王什么的,但有一条,异姓真封了王,那他的政治生命也基本宣告终结了!
    您是尊贵的大王,朝中这琐事怎么还能麻烦您来操劳呢?您还是回去歇着吧!
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宋的回答
    “君无戏言,众卿是想逼朕在天下百姓面前出尔反尔吗?”
    宣德楼前,赵祯用一种从未有过的语气,一种从未有过的威仪,说出了这句令贾昌朝等人哑口无言的话来,此刻,赵祯的身影变得很高大,那身红色的龙袍象宣德楼上升起的一轮红日,熠熠的光芒让下面的大臣不敢逼视。
    贾昌朝等人悚然而惊,晏殊等人则适时上前,称颂赵祯封赏合理,种世衡等人多年戊边,如今更是拖着病体为国征战,且战功赫赫,在封赏上与许清持平并无不妥,皇帝如此封赏思虑周全!
    宣德楼前的一幕,已经不是许清封赏多寡的问题,是一群大臣看到了一个与往日不同的皇帝。
    接着是带着李元昊去太庙,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李元昊一家子以及西夏的一干大臣,包括张元等人,都被拉到太庙前,这回张元真个是‘下帝畿’了,李元昊等人光着上身,呃,大宋是礼仪之邦,野利氏、没藏氏这些李元昊的嫔妃没有光着上身,这个嘛!没藏氏虽然身材很好,估计赵老二也非常想看,但他孙子却没这么做!谁让他孙子是仁宗呢?
    此事过后,许清可以先回家了,稍稍浴沐更衣,然后还要到皇宫参加盛大的庆功宴,这个庆功宴正式说法应该叫‘饮至’,和晏殊在城外主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