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旧唐书 >

第130部分

旧唐书-第130部分

小说: 旧唐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年,复置解县,省虞乡。天授二年,复分解县置虞乡县

永乐武德元年,分芮城县置属芮州。九年,废芮州,改属鼎州。贞观八年,

改属蒲州,又割属虢州。神龙元年,复来属

宝鼎汉汾阴县。隋属泰州。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县来属。开元十一年,

玄宗祀后土,获宝鼎,因改为宝鼎

龙门汉皮氏县,后魏改为龙门。武德元年,于县置泰州,领龙门、万泉、

汾阴四县。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及芮县,以龙门、万泉属绛州,汾阴属蒲州

闻喜汉县。隋为桐乡县。武德元年,分置闻喜县

万泉武德三年,分稷山界于薛通城置万泉县,属泰州。州废,入绛州,后

又隶河中府。

绛州隋绛郡。武德元年,置绛州总管府,管绛、潞、盖、建、泽、沁、韩、

晋、吕、举、泰、蒲、虞、芮、邵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

山五县。三年,废总管府。其年,以废北澮州之翼城置翼城县。领翼城、绛、小

乡三县。武德元年,改为澮州。二年,改为北澮州。四年,州废,三县并入绛州。

置南绛州,又置绛县。

曲沃汉绛县地,后魏置曲沃县

绛汉闻喜县,后魏置南绛州,又置绛县

稷山后魏高凉县,隋改名稷山

垣隋县。义宁元年,置邵原,领垣、王屋,又置清廉、亳城四县。武德元

年,改为邵州。二年,又置长泉县。五年,废亳城。九年,省邵州,省清廉入垣

县,王屋属怀州,垣属绛州

襄陵后魏擒盛县。改为襄陵,取汉旧名。属晋州。元和十四年,属绛州。

晋州隋临汾郡。义旗初,改为平阳郡,领临汾、襄陵、岳阳、冀氏、杨五

县。其年,改杨县为洪洞。武德元年,改为晋州,分襄陵置浮山县,分洪洞置西

河县。三年,置总管府,管晋、绛、沁、吕四州。移治白马城。改浮山为神山县。

贞观六年,废都督。十二年,移治所于平阳古城。十七年,省西河县,以废吕州

之霍邑、赵城、汾西三县来属。天宝元年,改州为平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晋州。

元和十四年,割襄陵属绛州。大和元年,改属河中府。旧领县七,户二万一千六

百一十七,口九万七千五百五。天宝领县九,户六万四千八百三十六,口四十二

万九千二百二十一。元和领县八。在京师东北七百二十五里,至东都七百三十九

里。

临汾汉平阳县,隋改为临汾。贞观十七年,省西河县,并入临汾

洪洞汉杨县,至隋不改。义宁元年,改为洪洞,取县北岭名

神山武德二年,分襄陵置浮山县。四年,改为神山,以县东南羊角山神见

为名

岳阳后魏安泽县,隋改为岳阳

霍邑汉彘县,后汉改为永安。隋于此置汾州,寻改为吕州,领霍邑、赵城、

汾西、灵石四县。贞观十七年,废吕州,以霍邑等三县来属,以灵石属汾州

赵城国初,分霍邑县置

汾西后汉汾西郡,隋废为县,属吕州。隋末陷贼。武德初,权于今城南五

十里申村堡置。贞观六年,移于今所

冀氏汉猗氏县地,后于古猗氏县地南置冀氏。

隰州下隋龙泉郡。武德元年,改为隰州,领隰川、温泉、大宁、石楼四县。

二年,置总管府,领隰、中、昌、南汾、东和、西德六州。三年,又置北温州属

焉。贞观元年,省中、昌、西德、北温四州,又以废昌州蒲县来属,仍督隰、南

汾、东和三州。三年,废都督府。又以废东和州永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大

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隰州。旧领县六,户八千二百二十二,口三万八千三百九

十五。天宝,户一万九千四百五十五,口十二万四千四百二十。在京师东北九百

六里,至东都八百八十里。

隰川州所理。汉蒲子县地,隋为隰川县。

蒲汉县。武德二年,置昌州,领蒲、仵城、常武、昌原四县。贞观元年,

省昌州及昌原、仵城、常武三县,以蒲属隰州。

大宁汉北屈县地,隋为仵城。武德二年,置中州于隋大宁故城,因改名大

宁。贞观元年,废中州及大义、白龙二县,以大宁隶隰州。

永和汉狐氵聂县,隋为永和。武德二年,移治于仙芝谷西,属东和州,又

分置楼山县。贞观元年,废东和州及楼山县,以永和隶隰州。

石楼汉土军县,隋改为石楼。武德二年,于县置西德州,领长寿、临河、

石楼三县。贞观元年,废西德州,省长寿、临河二县,以石楼属东和州。二年,

又省东和州,以石楼来属。

温泉隋新城县。武德二年,分置温泉县,仍置北温州,领温泉、新城、高

堂三县,属隰州总管府。贞观元年,省北温州及新城、高堂二县,以温泉来属。

汾州上隋西河郡。义旗初,依旧领隰城、介休、孝义、平遥四县。其年,

割介休、平遥二县属介休郡。武德元年,以介休郡为介州,西河郡为浩州。三年,

改浩州为汾州,仍割并州之文水来属。贞观元年,省介州,以介休、平遥二县来

属。文水还并州。十七年,以废吕州之灵石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西河郡。乾元

元年,复为汾州。旧领县四,户三万四千九,口十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天宝领县

五,户五万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万二百三十三。去京师一千二百六里,东都

九百三十七里。

西河汉美稷县,隋为隰城县。上元元年九月,改为西河县。

孝义汉中阳县,后魏曰永安。贞观元年,改为孝义。

介休汉县。武德元年,于县置介州。贞观元年,州废,以介休、平遥属汾

州。

平遥汉平陶县。后魏庙讳,改“陶”为“遥”。武德属介州。州废来属

灵石隋分介休县置,属吕州。州废来属。

慈州下元魏曰南汾州,隋改为耿州,又为文成郡。武德元年,改为汾州。

五年,改为南汾州。八年,改为慈州,以郡近慈乌戍故也。旧领县五,户五千二

百四十五,口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天宝,户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六,口六万二千

四百八十六。在京师东北六百八十三里,去东都七百二十七里。

吉昌隋县

文城元魏曰斤城县,隋改为文城。显庆三年,移斤城县东北文城村置。

昌宁汉临汾县地,后魏分置太平县,又分太平置昌宁县。

吕香义宁元年,分仵城县置平昌县。贞观元年,改为吕香,因旧镇为名。

上元三年,移治所于故平昌府南置,今县是也。

仵城后魏置县,取镇戍名也。

潞州大都督府隋上党郡。武德元年,改为潞州,领上党、长子、屯留、潞

城四县。二年,置总管府,管潞、泽、沁、韩、盖五州。四年,分上党置壶关县。

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八年,置大都督府。十年,又改为都督府。贞观十七年,

废韩州,以所管襄垣等五县属潞州。开元十七年,以玄宗历职此州,置大都督府,

管慈、仪、石、沁四州。天宝元年,改为上党郡。乾元元年,依旧为潞州大都督

府。旧领县五,户一万八千六百九十,口八万三千四百五十五。旧于襄垣置韩州,

领县五,户七千一十七,口三万二千九百三十六。天宝领县十,户六万八千三百

九十一,口三十八万八千六百六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一百里,至东都四百八十七

里。

上党汉壶关县。隋分置上党,州所治。

壶关武德四年,分上党置,治于高望堡。贞观十七年,移治进流川。

长子汉县

屯留隋旧。武德五年,自霍壁移于今所。

潞城古邑。隋特置潞城县。

襄垣隋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韩州,领襄垣、黎城、涉、铜鞮、武乡五县,

又割并州之榆社来属。三年,置甲水县,仍以榆社属榆州。六年,割沁州之铜鞮

来属。九年,省甲水县。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襄垣等五县隶潞州。

黎城旧刈陵县,隋改曰黎城州。

涉汉县。隋属韩州。州废来属。

铜鞮隋属韩州。武德元年,属沁州。三年,分置甲水县。五年,移治

水堡。六年,移于今所,属韩州。省甲水县。韩州废,属潞州。

武乡汉垣县,后魏曰沮城,移治于南亭川。改为乡县,属韩州。州废,属

潞州。则天加“武”字。神龙年,去“武”字,复为乡县。后又加“武”字。

泽州上隋长平郡。武德元年,改为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又置盖城

四县。又于濩泽县置泽州,领濩泽、沁水、端氏三县。三年,于今理置晋城县。

六年,废建州,自高平移盖州治之。八年,移泽州治端氏。九年,省丹川、盖城。

贞观元年,废盖州,自端氏县移泽州于今治。天宝元年,改泽州为高平郡。乾元

元年,复为泽州。旧领县六,户一万六百六十,口四万六千七百三十二。天宝,

户二万七千八百二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九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三十里,至东都

六百六十七里。

晋城汉高都县,隋改为丹川。武德元年,移丹川于源泽水北,属盖州。二

年,于古高都城置晋城县,属建州。六年,废建州,县属盖州。九年,省丹川县。

贞观元年,废盖州,县属泽州

端氏汉县。武德八年,移泽州于此县。贞观元年,又移于晋城

陵川汉泫氏县,隋改陵川。武德初,属盖州。贞观元年,隶泽州

阳城隋濩泽县。武德元年,于县置泽州。八年,移州治于端氏。天宝元年,

改为阳城

沁水元魏置东永安县,隋改为沁水,属盖州。州废来属

高平汉泫氏县地。武德元年,于县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四

县。贞观元年,废盖州,来属。

沁州下隋上党郡之沁源县。义宁元年,置义宁郡,领沁源、铜鞮、绵上,

仍分沁源置和川,凡四县。武德元年,改为沁州。二年,分沁源置招远县。三年,

省招远县。六年,以铜鞮属韩州。天宝元年,改沁州为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

沁州。旧领县三,户三千九百五十六,口一万六千一百七。天宝,户六千三百八,

口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三。在京师东北一千二十五里,去东都六百三十五里。

沁源汉谷远县。州所治。后魏改为沁源

和川义宁元年,分沁源置

绵上隋分介休之南界,置绵上县。

辽州隋太原郡之辽山县。武德三年,分并州之乐平、和顺、平城、石艾四

县置辽州,治乐平。其年,置义兴县。六年,自乐平移于辽山,仍以石艾、乐平

二县属受州,省义兴县,以废榆州之榆社、平城二县来属。八年,改辽州为箕州。

先天元年,又改为仪州。天宝元年,改为乐平郡。乾元元年,复为仪州。中和三

年八月,复为辽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三百六十五,口八万八千六百四十。天宝,

户九千八百八十二,口五万四千五百八十。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五十九里,至东

都七百九十七里。

辽山汉垣县地,魏改轑阳县。隋改辽山县,属并州。武德三年,属辽州。

榆社晋武乡县。义宁元年,分置榆社县。武德三年,于此置榆州,割并州

平城来属。仍置偃武县。六年,废榆州及偃武县,以平城、榆社属辽州

和顺汉沾县地。隋为和顺县。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为辽州

平城隋县。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属榆州,六年,改为辽州。

北京太原府隋为太原郡。武德元年,改为并州总管,领晋阳、太原、榆次、

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

社十六县。其年,置清源县,仍以榆社属韩州。三年,废总管。其年,置汾阳;

仍以盂、寿阳二县置受州,治盂县;乐平、辽山、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治乐

平;太谷、祁二县置太州,治太谷;仍以文水属汾州。四年,又置总管,管并、

介、受、辽、太、榆、汾七州。其年,改为上总管。五年,又改代、石二总管。

其年,改上总管为大总管。六年,又改朔州总管,仍割汾州之文水来属。其年,

废太州,以太谷、祁二县来属。七年,改为大都督府。其年,置罗阴县,仍省阳

直县,改汾阳为阳曲县,又以文水属汾州。贞观元年,省乌河、罗阴二县,又以

文水来属。八年,以废受州之寿阳、盂、乐平、石艾,又割顺州之燕然,凡五县

来属。督并、汾、箕、岚四州。十四年,废燕然县。龙朔二年,进为大都督府。

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府。开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

年,改北都为北京。旧领县十四,户九万七千八百七十四,口二十万九百三十六。

天宝领县十三,户十二万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七十八。在京师东北

一千三百六十里,至东都八百八里。

太原汉晋阳县。隋文又移于州城内古晋阳城置,今州所治。

晋阳隋新移于州内

太谷隋县。武德三年,置太州。六年,州废,以太谷、祁属并州

文水隋县。武德三年,属汾州。六年,属并州。七年,又属汾州。贞观初,

还属并州。天授元年,改为武兴县,以天后乡里县,与太原、晋阳并为京师。神

龙元年,依旧为文水

榆次汉县

盂隋县。武德三年,置受州,领盂、寿阳二县。六年,移受州于寿阳。贞

观八年,省受州,盂复属并州

清源隋于古梗阳城置清源县,以水为名

交城隋分晋阳县置,取县西北古交城为名。初治交山,天授元年,移治郤

波村。先天二年,于故县分置灵川县,开元二年后省

阳曲隋阳直县。武德三年,分置汾阳县。七年,省阳直县,改汾阳为阳曲

县,仍移治阳直废县。其年,又分置罗阴县。贞观元年省。十七年,又省燕然并

入。

寿阳隋旧县。武德三年,属受州。六年,移受州于此,领寿阳、盂二县。

其年,又割辽州之乐平、石艾二县来属。贞观八年,废受州,以所管四县隶并州

广阳汉上艾县,后汉改为石艾县。武德三年,属辽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