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旧唐书 >

第90部分

旧唐书-第90部分

小说: 旧唐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物,自古有之。伏惟皇太后亲承顾托,忧勤黎庶,纳孝慈之请,垂矜抚之怀,

实所谓光显大猷,恢崇圣载。其崇先庙室,合同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合辄有

移变。臣之愚直,并依正礼,周忭之请,实乖古仪。”则天由是且止。

天授二年,则天既革命称帝,于东都改制太庙为七庙室,奉武氏七代神主,

祔于太庙。改西京太庙为享德庙,四时唯享高祖已下三室,余四室令所司闭其门,

废其享祀之礼。又改西京崇先庙为崇尊庙,其享祀如太庙之仪。万岁登封元年腊

月,封嵩山回,亲谒太庙。明年七月,又改京崇尊庙,为太庙,仍改太庙署为清

庙台,加官员,崇其班秩。圣历二年四月,又亲祀太庙,曲赦东都城内。

中宗即位,神龙元年正月,改享德庙依旧为京太庙。五月,迁武氏七庙神主

于西京之崇尊庙,东都创置太庙。太常博士张齐贤建议曰:

昔孙卿子云:“有天下者事七代,有一国者事五代。”则天子七庙,古今达

礼。故《尚书》称“七代之庙,可以观德”。《祭法》称“王立七庙,一坛一

墠”。王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

谓之太祖。太祖之庙,百代不迁。祫祭之礼,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

皆升合食于太祖之室。太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太祖者,商之玄王、周之后稷

是也。太祖之外,更无始祖。但商自玄王以后,十有四代,至汤而有天下。周自

后稷已后,十有七代,至武王而有天下。其间代数既远,迁庙亲庙,皆出太祖之

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其后汉高祖受命,无始封祖,即以高皇帝为太祖。

太上皇高帝之父,立庙享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为尊于太祖故也。魏武创业,文

帝受命,亦即以武帝为太祖。其高皇、太皇、外处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

之列。晋宣创业,武帝受命,亦即以宣帝为太祖。其征西、豫章、颍川、京兆府

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历兹已降,至于有隋,宗庙之制,斯礼不改。

故宇文氏以文皇帝为太祖,隋室以武元皇帝为太祖。国家诞受在命,累叶重光。

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中间代数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内,故皇家太庙,

唯有六室。其弘农府君、宣、光二帝,尊于太祖,亲尽则迁,不在昭穆合食之数。

今皇极再造,孝思匪宁。奉二月二十九日敕:“七室已下,依旧号尊崇。”

又奉三月一日敕:“既立七庙,须尊崇始祖,速令详之”者。伏寻礼经,始祖即

是太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周朝太祖之外,以周文王为始祖,不合礼经。或

有引《白虎通义》云“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及郑玄注《诗

·雍》序云“太祖谓文王”以为说者。其义不然。何者?彼以礼“王者祖有功,

宗有德,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故谓文王为太祖耳,非袷祭群主合食之太祖。

今之议者,或有欲立凉武昭王为始祖者,殊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

珣始封,汤、武之兴,祚由稷、珣,故以稷、珣为太祖,即皇家之景帝是也。凉

武昭王勋业未广,后主失国,土宇不传。景皇始封,实基明命。今乃舍封唐之盛

烈,崇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乖典礼。魏氏不以曹参为太祖,晋氏不以殷王

仰为太祖,宋氏不以楚元王为太祖,齐、梁不以萧何为太祖,陈、隋不以胡公、

杨震为太祖,则皇家安可以凉武昭王为太祖乎?汉之东京,大议郊祀,多以周郊

后稷,汉当郊尧。制上公卿议,议者多同,帝亦然之。杜林正议,独以为“周室

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

传称,“欲知天上,事问长人”,以其近之。武德、贞观之时,主圣臣贤,其去

凉武昭王盖亦近于今矣。当时不立者,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浸远,方复立之,

是非三祖二宗之意。实恐景皇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

宗庙事重,禘祫礼崇,先王以之观德。或者不知其说,既灌而往,孔子不欲

观之。今朝命惟新,宜应慎礼,祭如神在,理不可诬。请准敕加太庙为七室,享

宣皇帝以备七代,其始祖不合别有尊崇。

太常博士刘承庆、尹知章又议云:

谨按《王制》:“天子七庙,在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此载籍之明文,

古今之通制。皇唐稽考前范,详采列辟,崇建宗灵,式遵斯典。但以开基之主,

受命之君,王迹有浅深,太祖有远近。汤、文祚基稷、珣,太祖代远,出乎昭穆

之上,故七庙可全。若夏继唐、虞,功非由鲧;汉除秦、项,力不因尧。及魏、

晋经图,周、隋拨乱,皆勋隆近代,祖业非远,受命始封之主,不离昭穆之亲,

故肇立宗祊,罕闻全制。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亲崇,有功百代而不迁,亲尽

七叶而当毁。或以太祖代浅,庙数非备,更于昭穆之上,远立合迁之君,曲从七

庙之文,深乖迭毁之制。

皇家千龄启旦,百叶重光。景皇帝浚德基唐,代数犹近,号虽崇于太祖,亲

尚列于昭穆,且临六室之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太庙当六,未合有七。故先朝

惟有宣、光、景、元、神、尧、文武六代亲庙。大帝登遐,神主升祔于庙室,以

宣后帝代数当满,准礼复迁。今止有光皇帝已下六代亲庙,非是天子之庙数不当

有七,要由太祖有远近之异,故初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临朝,代多儒雅,神

祊事重,礼岂虚存,规模可沿,理难变革。宣皇既非始祖,又庙无祖宗之号,

亲尽既迁,其在不合重立。若礼终运往,建议复崇,实违《王制》之文,不合先

朝之旨。请依贞观之故事,无改三圣之宏规,光崇六室,不亏古议。

时有制令宰相更加详定,礼部尚书祝钦明等奏言:“博士三人,自分两议:

“张齐贤以始同太祖,不合更祖昭王;刘承庆以《王制》三昭三穆,不合重崇宣

帝。臣等商量,请依张齐贤以景皇帝为太祖,依刘承庆尊崇六室。”制从之。寻

有制以孝敬皇帝为义宗,升祔于太庙。其年八月,崇祔光皇帝、太祖景皇帝、代

祖元皇帝、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皇考高宗天皇大帝、皇兄义宗孝敬

皇帝于东都之太庙,躬行享献之礼。

二年,驾还京师,太庙自是亦崇享七室,仍改武氏崇尊庙为崇恩庙。明年二

月,复令崇恩庙一依天授时享祭。时武三思用事,密令安乐公主讽中宗,故有此

制。寻又特令武氏崇恩庙斋郎取五品子充。太常博士杨孚奏言:“太庙斋郎,承

前只七品已下子。今崇恩庙斋郎既取五品子,即太庙斋郎作何等级?”上曰:太

庙斋郎亦准崇恩庙置。”孚奏曰:“崇恩庙为太庙之臣,太庙为崇恩庙之君,以

臣准君,犹为僣逆,以君准臣,天下疑惧。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伏愿无惑邪言,以为乱始。”其事乃寝。崇恩庙至睿宗

践祚,乃废毁之。

景云元年冬,将葬中宗孝和皇帝于定陵,中书令姚元之、吏部尚书宋璟奏言:

“准礼,大行皇帝山陵事终,即合祔庙。其太庙第七室,先祔皇兄义宗孝敬皇帝、

哀皇后裴氏神主。伏以义宗未登大位,崩后追尊,神龙之初,乃特令迁祔。《春

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者,不合列叙昭穆。又古者祖宗各别立庙,孝敬皇帝

恭陵既在洛州,望于东都别立义宗之庙,迁祔孝敬皇帝、哀皇后神主,命有司以

时享祭,则不违先旨,又协古训,人神允穆,进退得宜。在此神主,望入夹室安

置。伏愿陛下以礼断恩。”制从之。及既葬,祔中宗孝和皇帝、和思皇后赵氏神

主于太庙。其义宗即于东都从善里建庙享祀。时又追尊昭成、肃明二皇后,于亲

仁里别置仪坤庙,四时享祭。

开元四年,睿宗崩,及行祔庙之礼,太常博士陈贞节、苏献等奏议曰:“谨

按孝和皇帝在庙,七室已满。今睿宗大圣真皇帝是孝和之弟,甫及仲冬,礼当祔

迁。但兄弟入庙,古则有焉,递迁之礼,昭穆须正。谨按《礼论》,太常贺循议

云:‘兄弟不相为后也。故殷之盘庚,不序于阳甲,而上继于先君;汉之光武,

不嗣于孝成,而上承于元帝。’又曰:‘晋惠帝无后,怀帝承统,怀帝自继于世

祖,而不继于惠帝。其惠帝当同阳甲、孝成,别出为庙。’又曰:‘若兄弟相代,

则共是一代,昭穆位同。至其当迁,不可兼毁二庙。’此盖礼之常例也。《荀卿

子》曰,‘有天下者事七代’,谓从祢已上也。尊者统广,故恩及远祖。若旁容

兄弟,上毁祖考,此则天子有不得全事于七代之义矣。孝和皇帝有中兴之功,而

无后嗣,请同殷之阳甲、汉之成帝,出为别庙,时祭不亏,大祫之辰,合食太祖。

奉睿宗神主升祔太庙,上继高宗,则昭穆永贞,献祼长序。”制从之。初令以仪

坤庙为中宗庙,寻又改造中宗庙于太庙之西。贞节等又以肃明皇后不合与昭成皇

后配祔睿宗,奏议曰:“礼,宗庙父昭子穆,皆有配座,每室一帝一后,礼之正

仪。自夏、殷而来,无易兹典。伏惟昭成皇后,有太姒之德,已配食于睿宗;则

肃明皇后无启母之尊,自应别立一庙。谨按《周礼》云‘奏夷则,歌小吕,以享

先妣’者,姜嫄是也。姜嫄是帝喾之妃,后稷之母,特为立庙,名曰閟宫。

又《礼论》云,晋伏系之议云:‘晋简文郑宣后既不配食,乃筑宫于外,岁时就

庙享祭而已。’今肃明皇后无祔配之位,请同姜嫄、宣后,别庙而处,四时享

祭如旧仪。”制从之。于是迁昭成皇后神主祔于睿宗之室,惟留肃明神主于仪坤

庙。

时太常卿姜皎复与礼官上表曰:“臣闻敬宗尊祖,享德崇恩,必也正名,用

光时宪,礼也。伏见太庙中则天皇后配高宗天皇大帝,题云‘天后圣帝武氏’。

伏寻昔居宠秩,亲承顾托,因摄大政,事乃从权。神龙之初,已去帝号。岑羲等

不闲政体,复题帝名。若又使帝号长存,恐非圣朝通典。夫七庙者,高祖神尧皇

帝之庙也。父昭子穆,祖德宗功,非夫帝子天孙,乘乾出震者,不得升祔于斯矣。

但皇后祔庙,配食高宗,位号旧章,无宜称帝。今山陵日近,升祔非遥,请申陈

告之仪,因除‘圣帝’之字,直题云‘则天皇后武氏’。”诏从之。时既另造义

宗庙,将作大匠韦凑上疏曰:“臣闻王者制体,是曰规模;规模之兴,实资师古;

师古之道,必也正名;惟名与实,固当相副。其在宗庙,礼之大者,岂可失哉!

礼,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宗之庙,百代不毁。故殷太甲曰太宗,太戊曰中宗,武

丁曰高宗。周宗文王、武王。汉则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其后代有称宗,皆

以方制海内,德泽可宗,列于昭穆,期于不毁。祖宗之义,不亦大乎!况孝敬皇

帝位止东宫,未尝南面,圣道诚冠于储副,德教不被于寰瀛,立庙称宗,恐非合

体。况别起寝庙,不入昭穆,稽诸祀典,何义称宗?而庙号义宗,称之万代。以

臣庸识,窃谓不可。望更令有司详定,务合于礼。”于是太常请以本谥“孝敬”

为庙称。从之。

五年正月,玄宗将行幸东都,而太庙屋坏,乃奉七庙神主于太极殿。玄宗素

服避正殿,辍朝三日,亲谒神主于太极殿,而后发幸东都。乃敕有司修太庙。明

年,庙成,玄宗还京,行亲祔之礼。时有司撰仪注,以祔祭之日车驾发宫中,玄

宗谓宋璟、苏颋曰:“祭必先斋,所以齐心也。据仪注,祭之日发大明宫,又以

质明行事,纵使侵星而发,犹是移辰方到,质明之礼,其可及乎?又朕不宿斋宫,

即安正殿,情所不敢。宜于庙所设斋宫,五日赴行宫宿斋,六日质明行事,庶合

于礼。”璟等称圣情深至,请即奉行。诏有司改定仪注。六日,玄宗自斋宫步诣

太庙,入自东门,就立位。乐奏九成,升自阼阶,行祼献之礼。至睿宗室,俯伏

鸣咽,侍臣莫不流涕。

有河南府人孙平子诣阙上言:“中宗孝和皇帝既承大统,不合迁于别庙。”

玄宗令宰相召平子与礼官对定可否,太常博士苏献等固执前议。平子口辩,所引

咸有经据,献等不能屈。时苏颋知政事,以献是其从祖之兄,颇党助之,平子之

议竟不得行。平子论竟不已,遂谪平子为康州都城尉,仍差使领送至任,不许东

西。平子之任,寻卒。时虽贬平子,议者深以其言为是。至十年正月,下制曰:

“朕闻王者乘时以设教,因事以制礼,沿革以从宜为本,取舍以适会为先。故损

益之道有殊,质文之用斯异。且夫至德之谓孝,所以通乎神明;大事之谓祀,所

以虔乎宗庙。国家握纪命历,重光累盛,四方由其继明,七代可以观德。朕嗣守

丕业,祗奉睿图,聿怀昭事,罔不恤祀。尝览古典,询诸旧制,远则夏、殷事异,

近则汉、晋道殊,虽礼文之不一,固严敬之无二。朕以为立爱自亲始,教人睦也;

立敬自长始,教人顺也。是知朕率于礼,缘于情,或教以道存,或礼从时变,将

因宜以创制,岂沿古而限今。况恩以降杀而疏,庙以迁毁而废。虽式瞻古训,礼

则不违;而永言孝思,情所未足。享尝则止,岂爱崇而礼备;有祷而祭,非德盛

而流永。其祧室宜列为正室,使亲而不尽,远而不祢,庙以貌存,宗犹尊立。俾

四时式荐,不间于毁主;百代靡迁,匪惟于始庙。所谓变以合礼,动而得中,严

配之典克崇,肃雍之美兹在。又兄弟继及,古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