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铁刚显然并不意外,他笑了笑,说道:“洪护法也想起来了!不错,他是扬州人,大名张宝,在扬州之时,洪护法、方护法和元帅都曾见过他的。”
林清华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我在扬州见过?……还是想不起来。”
洪熙官笑道:“元帅记性好差,当时咱们在‘天下茶楼’喝茶,那两个儒生互相争执,后来大打出手,茶馆中的人都跑了出去,而一名少年却趁乱将一些糖果点心还有那碎银铜钱装在身上,想带出茶馆,却不料被那茶馆的打手发现,将他倒提了起来……”
林清华猛的一拍自己脑门,对那年轻人说道:“我想起来了!当方世玉跟那人大打出手的时候,你当时就站在旁边看,方世玉一边打,还一边教你功夫的名字,对不对?”
张宝不好意思的伸出右手抓了抓脸,说道:“元帅说的没错,当时我就站在方护法的旁边,看他跟那高丽棒子打架。”
听到“高丽”两个字,林清华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这么些年没见,如今你忽然变成了我的手下,这可真是让人想不到啊!”他看了看谢铁刚,问道:“他目前是……”
谢铁刚禀道:“他不仅是天地会的人,而且也与属下一样,是青衫社的人。”
林清华点了点头,对张宝说道:“不错,看起来你倒是有些门道的,否则的话,不会这么快就成为青衫社的人。”
张宝答道:“回元帅,属下没别的本事,就是能遇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能从那些公子哥儿、小娘子嘴里套出很秘密的话。”
“哦?”林清华忽然有些明白张宝的具体工作了,他不好再问下去,于是转了个话头,问道:“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
谢铁刚答道:“回元帅,是因为追捕童清风的事情。”
“追捕童清风?你们怎么追到这里来了?”林清华更疑惑了。
谢铁刚答道:“回元帅,是这样的,自从元帅打进南京以后,那童清风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虽然官府与天地会、青衫社都在追捕他,但就是找不到一点儿蛛丝马迹,那童清风就好象是钻到地底下去了一样。但俗话说的好,人算不如天算,咱们多年的苦心没有白费,就在一个月前,童清风终于露出了尾巴。”
“哦?他在哪里?”林清华忙追问道。
谢铁刚说道:“原来,那童清风逃出南京以后,并没有远遁他处,而是就在这一带隐伏了下来,并趁着大军在江阴修筑要塞的机会,伪装成民夫,混进了要塞之中,一躲就是一年多,直到要塞建成,他也没有离开,而是一直躲在要塞附近,开了个小铺子,平时买点零碎,有时为附近的窑姐儿拉几个客人,妄想躲开追捕他的人马。不过,就在一个月前,一个原先的童清风手下忽然认出了他,本想敲诈他一笔,却不料童清风狡猾的厉害,先下手将那人杀了,后来那人的几个酒肉朋友发现了此事,便在他们之中传了开来,属下也是从那些人处听来的。”
“哦?一个月前?怎么没有告诉我?”林清华问道。
谢铁刚答道:“回元帅,由于消息只是从几个爱说大话的青皮那里听来的,因此属下不敢相信,后来又仔细的打听了一下,这才去禀报方护法。方护法得知了消息,连忙带人赶来秘密查看,但却发现那童清风已经不知去向,但他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方护法是专门负责这事的,因此便领着咱们一路追了下去,但等追到澳门后,却再也寻不到他的踪迹,方护法这才又派属下连夜北返,准备再在这里仔细的打听一下,由于上次是秘密察访,因此秦将军并不知情,但此次方护法写了手令,命属下带来交给秦将军,让他协助我们察访。”说到这里,谢铁刚从怀中取出封密封着的信,交给了林清华。
林清华看了看信,见确实是方世玉的亲笔,便说道:“你还是交给秦将军去吧,让他协助你们。不过,依我看,恐怕很难查到什么了,童清风一向狡猾的很,他不会留下什么对他不利的线索的。你们回去以后,告诉方世玉,叫他不要着急,可以先缓一缓,让那童清风以为风头过去,这样他也许就会露面了。”说完,他便将信交还给谢铁刚,并让他带着张宝去找秦侃。
等谢铁刚离开之后,洪熙官看了看林清华的脸,发现他的脸色有些异常,便问道:“元帅身体是否有些不适?”
林清华摇了摇头,随后后退几步坐回了椅子上,他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刚才与张宝见面的时候,他那心中的隐痛又被挑起,使得他的情绪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波动。
过了一会儿,林清华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他抬起头,对洪熙官说道:“青衫社确实是越来越厉害了,看来你和世玉的工夫没有白费。”
洪熙官感慨的点了点头,并说道:“是啊!青衫社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几乎每一次壮大就要有一次教训,若不是靠着‘胆大心细’、‘持之以恒’这八字真言的话,恐怕早就变成天地会那样的一盘散沙了。”
林清华向那积满积雪的窗户看了看,心中忽然腾起一个念头,于是便问洪熙官:“我让你们青衫社查的郑森与西班牙最近的关系,你们查得怎么样了?虽然我今天问了问郑森,但他并没有说出什么我在意的事情,我只知道,最近一年西班牙从南洋抽调了很多军舰返回本土,而且由于吕宋一带空虚,那里的英国海盗多了不少。”
洪熙官禀道:“最近西班牙人与郑森之间已经没有什么联合进攻的行动了,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查清楚到底为什么,不过,从罗文藻与一些传教士之间的私信来看,应该是教廷那边出了什么事情,只不过,由于艾儒略在前年年底就病死了,因此我们在他那里安排的密探就派不上用场了,所以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
林清华眉头皱了一皱,说道:“可以试试罗文藻那边,看看能否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洪熙官摇了摇头,说道:“恐怕很难。因为罗文藻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神甫,他不可能得到更多的消息,即使是一些他所知道的消息也全部是从别的传教士那里得知的。不过,从他的信中可以推测出一点头绪,教廷从去年开始就在紧张的四处奔波,似乎是准备与那里的一个什么教派打仗,西班牙好象是教廷最信任的盟友,所以西班牙的一些舰船已经被调回去了,但详细情况还不清楚,我回头再去安排一下,看看能否从别的洋神甫那里下手。”
林清华喃喃道:“跟教派打仗?什么教派?莫非是新教?”他在头脑中仔细的搜索着以前的一些记忆,但却始终没有找到关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这场新的战争的信息。“莫非因为我的到来,并且由于上次的长江大战,导致欧洲历史也开始发生了改变?”林清华只能这样猜测了。
第六十九节 江南协定
晨雾渐渐散去,天边一丝隐隐的红色浮现在天地交界处,虽然太阳迟迟不肯露头,但是人们已经能够感到丝丝的暖意了。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虽然仍有那么些许的寒风吹过,但,毕竟春天又到了。
作为大明帝国的临时国都,南京城在那渐渐明亮起来的晨曦中开始展现出它的雄姿,高大雄伟的城墙,宽阔平静的护城河,护城河上那长长的木桥,无一不在向人诉说着自己的骄傲与高贵。
南京城北门外,新建成的几座码头上,这里格外的热闹。
码头上黑压压挤满了人,从他们的衣服来看,很显然,他们大多都是军人,不过,似乎应该是两只不同的军队,一支为镇虏军,而另一支则是郑森的军队。
码头不远处的长江江面上,密密麻麻的停满了船只,所有的船只按照命令,有秩序的靠近码头,从码头上接走一部分军队或者物资,然后再返回江的中流或北岸,等待着下一步的命令。
与郑森的军队不一样的是,镇虏军的士兵们的肩膀上大多背着两支快枪,而且他们背上的背包显得格外的沉重。
林清华与郑森在去年年底举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面,两人经过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终于商议好了妥协的办法。
由于郑森知道,林清华在陆上的实力要远远的强于自己,所以,与林清华在陆地上开战是十分不智的,镇虏军强大的战斗力,以及先进的武器,可以毫不费力的在短时间内击败郑森留守江南一带和广东地区的军队,而郑森的海上力量却无法对陆地形成有效的支援。
另一方面,对于林清华来说,虽然自己有足够的把握在陆地上击败郑森,吞并他的地盘,但是,他也知道,由于郑森库存的先进武器数量也不少,弹药也比较充足,因此,在可能爆发的战斗中,镇虏军的损失必定将非常的惨重,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精华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无谓的损失,林清华决定与郑森协商解决这件事情,尽量用和平的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郑森与林清华的心思都放在了尽量避免武装冲突上,因此,当林清华提议双方会面商议之后,郑森爽快的答应了,并很快在他控制下的江南地区举行了谈判。
谈判是艰难的,虽然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但是在他们两人看来,就好比是艰难的谈了一年。林清华的意思很明确,郑森必须让出陆地上的一切利益,而在郑森退出之后,他将象以前一样支持郑森的南洋军事活动。
郑森当然是不会这么轻易的让步的,他在谈判中提出,自己必须保留沿海的一些岛屿,并且在沿海的几个主要地区驻扎大量军队,并继续派人留在南京,就近控制两名傀儡皇帝。
虽然双方的意见并不太统一,但是分歧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退让与妥协来弥补的,在双方的幕僚们的建议下,两人最终各自退让一步,并顺利达成了最后的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为六个方面:
郑森将全部军队撤出大明,全部转往南洋。但是,由于撤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因此双方同意分成三步走:首先,郑森在第二年的上半年撤走江南、苏杭一带的军队,将这个地区交给林清华管理;第二步,下半年,郑森将广东的军队全部撤走,将广东交给林清华管理;第三步,在协议签定后的三年之内,郑森保证将福建、台湾以及所有大明境内的全部军队撤走,除了留在南京皇宫之内的少量军队之外,不再留下一兵一卒。
在郑森将江南一带的军队撤走之后,林清华立刻恢复与郑森的贸易,尤其是军火贸易,但考虑到一些必要的防备措施,只有在郑森将全部军队完全撤走之后,林清华才会与郑森恢复重武器贸易,而在这之前的军火交易将仅仅局限于轻武器和少量的快炮,当然了,主要还是一些子弹和炮弹的贸易。
为了保持双方的平等地位,林清华与郑森相互约定,互相继续承认对方的封号与官爵,但郑森自动辞去首辅大学士一职,而作为回报,同时也为了表示一视同仁,林清华答应郑森,允许他继续派出三千人的军队驻扎在皇宫之内,与他的三千镇虏军近卫旅部队共同“保护”大内,而且朝廷也将发出明诏,任命郑森为大明南洋绥靖督师并兼天下兵马副元帅。
双方在协议中明文承认对方的权益。林清华承认郑森对南洋群岛的拥有权,并保证今后将不触犯郑森在南洋一带的权益,而且还答应继续支持他对南洋的各方势力的进攻行动,保证军火的正常供应。作为回报,郑森支持林清华为大明唯一的首辅大学士,并答应在统一战争中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尤其是许诺承担起海上的一些运输任务。双方还同意,以后每三年举行一次会面,或者亲自赴会,或者派亲信赴会,协商一些具体的事宜,并在一些特殊时期举行特别会面,而且作为联络的需要,双方互相派出使节,常驻对方的元帅府附近。
作为让步措施,林清华同意郑森与他共同分享福建、广东、苏州、杭州一带的赋税,期限是十年,两人将共同任命税务稽查官员,共同征收这些地区的赋税,这些地区的赋税所得一人一半。
为了表示双方的诚意,并防止对方单方面毁约,两人同意将主要的协议内容形成为书面的协议,并公告天下,而且两人不仅在协议上签了字,盖了章,甚至还按照最原始的形式在那协议上摁下自己的手印画了押。
当然了,两人的协议中还是有一些秘密的约定的,但是这秘密约定只是君子协定而已,既没有形成为文字,也没有其他的人知道,甚至连他们身边的亲信都不知道,如果他们本人不说,那么是不会有其他人知道的。
这个协议的签定,不仅使双方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战争,而且也为后来双方的关系打下了新的基础,并成为后世处理双方关系的重要依据。由于这个协议是在郑森控制的江南地区签订的,因此这个协议被称为《江南协定》。
协议签订以后,双方就开始各自忙碌起来,郑森忙着将自己在江南一带搜刮的钱财和驻扎的军队调往福建和南洋一带,而林清华除了准备合适的部队进入江南地区接管之外,还必须布置北伐事宜,并将郑森移交过来的江南官府班底进行整顿,从中挑出可以为自己服务的人。
郑森驻扎在江南一带的军队数量比较多,差不多占了他陆军的近一半,因此撤退的过程倒并不算快,从春节刚过就开始撤退,一直到二月才将大部分人撤完,只剩下了还驻扎在南京城里的三万军队。
今天,正是郑森驻扎在南京城内的军队撤退的日子,三万军队分成两路,一路由陆路向南开拔,经过南直隶和江浙一带,回到郑森的老家福建,而另一路则从南京上船,直接用船运往南洋,去支援那里的郑森军队,准备加强那里的要塞防御,以抵御那一带不断增多的英国海盗的骚扰。
除了郑森的一万余陆军部队要用船运走之外,镇虏军的两个步兵旅也将从南京上船,不过,他们的目的地却并不是南边,他们将先行北上山东,将刚刚从湖广运来的五门以散件方式运输的“雷神”大炮运到那里,并在那里等候从淮北、河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