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风小说集 >

第3部分

风小说集-第3部分

小说: 风小说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低下头去,恨不得地上有条缝好钻进去,幸好天无绝人之路,上课铃恰好响了,刘艳才悻悻然放了我,走时她还使劲瞪了我一眼。

    后来,我老远看到刘艳就避了开去,尽量不使自己出现在她的视野中‘。其实,我扪心自问,我对刘艳并没有什么厌恶的感觉,难道就仅仅因为她和王亮的事?刘艳也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几次碰壁后就不来烦我了。如此风平浪静没多久,就到期末了,令我大出意外的是刘艳竟然来请我喝酒了。我问王亮该不该去,王亮意味深长的看我一眼,说,去呀,为什么不去?被他这么一说,我倒不好不去了,只是心里觉得不塌实。

    我和刘艳对面坐着,没有什么话说,她低着头默默的喝着酒,也不向我敬酒。我看看窗外,一片萧条,没啥好看的,于是也低头喝起酒来。刘艳一会儿已喝了好几杯,似乎有了些醉意,她的脸蛋红扑扑的,终于打破了沉默。她说,我今天请你出来只想问你一句,你为什么不理我,躲着我?我看到她的脸上满是恳求之色,不觉感到心酸,她何必这么在乎我的感受呢?我想了一下,说,那你为什么不理王亮了呢?你们不是挺好的吗?刘艳愣了一下,她不再言语,一口把酒喝干,看着我叹口气说,你真傻呀,一点都不明白!我看着她的眼睛,心里终于明白了。

    这些话不知怎么就传到了王亮的耳朵里,他发誓说以后再也不喝酒了,果然从此他就在酒桌上销声匿迹了,一心扑到了书本上。我慢慢的也戒了酒,生活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只是偶而还能看到刘艳在和别人说着她喝了多少多少酒的事。
知春图
    今年,在香港举行的某个著名的拍卖会上,一副名为《知春图》的山水画的拍卖价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据报纸透露,此画乃明朝知画老人的遗世真品,价值连城。当时的我仍在画坛上混着,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亲眼目睹一下这没有几人见过的绝品。

    某日,我独自一人在一个小饭馆喝闷酒,当我微有醉意时,突然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画友。不由得酒兴大增,便拉了他入座,两人喝得酩酊大醉。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无意中提起了《知春图》的事,不料我的这位朋友却非常兴奋,让我更为惊讶的是他告诉我他的先祖就是明朝很有名的书画收藏家一痴翁,他还告诉我他们家世代流传着一个关于《知春图》的故事。在我的强烈恳求下,他带着醉意借着昏暗的灯光给我讲了这个故事。

    我的先祖一痴翁热衷于收藏名家大作,若有什么名画被他听到了一丝风声,他必定会想尽办法弄到手才肯罢休。且说有一天,他正在书房入神的欣赏郭熙的一幅《早春图》,仆人来报有客到。一痴翁知道一定是远山翁来了,远山翁作画成痴,和一痴翁是有名的“画坛二痴”,一痴翁想,这次远山翁来访,难道又带了什么好画?

    “痴翁,好画别一个人独自享受啊,让我也分享分享!”远山翁的人未见,爽朗的声音已传了过来。

    一痴翁看见远山翁的手里拿着一幅画,兴奋的说道:“你拿了什么好东西?快让我瞧瞧!”说着就去拿远山翁手里的画。

    远山翁把画往背后一藏,说:“慢着!”然后他对着那幅《早春图》仔细端详了一阵,接着连连摇头,嘴里说着“不对!不对!”

    一痴翁感到非常奇怪,这幅画是从一个朋友手中出高价买来的,凭着自己多年的收藏经验,绝不可能是伪造的。他生气地说道:“远山翁,哪里不对了?这绝不是假画!”

    “痴翁,你误会了,我说的不是这幅《早春图》。不错,这的确是真的《早春图》,但我现在不想看它,实说了吧,只要你把那幅《知春图》借我一个月,我就把我最得意的《远山》送给你,怎么样?”远山翁把手里的画递了出来。

    一痴翁接过《远山》,心中暗叹,果然是佳作!便道:“山翁的画艺真是登峰造极了,我真想把它据为己有啊!但是,我不曾听过郭熙还画过什么《知春图》啊,我也没有这幅画,要不我拿别的画和你交换行吗?”

    远山翁很疑惑的看着一痴翁,他说:“我的画跟知画老人的一比就差太远了,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一睹他最杰出的作品。痴翁,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的呀?我说的是知画老人的《知春图》,你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一痴翁一听是知画老人,真是欣喜交集。要知道一痴翁常以收藏知画老人的画之多而自诩,知画老人的画更是全部揣摩过,现在听说居然有这么一幅《知春图》自己竟然毫不知晓,怎能不喜呢?他抓住远山翁的手臂道:“知画老人的画在哪里,快带我去看!”

    “咦,香光居士不是说你最近买了一幅知画老人的呕血之作吗?难道是谣言?”远山翁非常奇怪。

    一痴翁生气地说:“多年老友,我还会骗你吗?根本没有此事!”

    远山翁感到很不好意思,他辩解道:“我也是昨天在香光居士家作客时才听说的,当时我们正在赏画,糜公(陈继儒)突然说,可惜我们晚生了几十年,否则就可以投到知画老人的门下,为他老人家磨墨理纸,那也今生无憾了。糜公连叹几声,又说,据说知画老人的画流传不多,说的出名字的好像都被一痴翁搜罗去了,唉,我就想看看那幅谁都没见过的《知春图》!当时香光居士说道:‘《知春图》不是听说也被一痴翁买下来了吗?’糜公非常惊喜,连说要回去找几幅绝品来和你交换。我也很激动,未详细问香光居士这消息从何而来,就马不停蹄地赶过来了。”

    “可惜呀!我要是有这幅画也不枉活这几十年了!”一痴翁叹了口气。

    “看来我白走一趟了!这幅画就送给你,告辞了!”远山翁非常失望。

    一痴翁说:“我不能白拿你的东西,这是你的心血啊!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寻找《知春图》吧,知画老人的画我怎能错过呢。我想,去找香光居士问一问,他应该会有线索的,怎么样?”

    〃这太好了!”远山翁高兴的说,“求之不得!”

    于是当天远山翁就宿在痴翁家。第二天一早,两人就起程去香光居士家。

    香光居士就是董其昌,当时有名的书画家,官居南京礼部尚书,他与远山翁,一痴翁,糜公是至交好友,四人常在一起进行书画上的交流,号称为“画坛四友”。

    二翁赶到香光居士家时,正巧主人不在。仆人告知,香光居士恰恰去了一痴翁家,明天才能回来。因为痴翁家离这儿有一天的路程,所以他建议去拜访糜公,他家比较近。

    二翁刚走到半路,就碰到了红光满面的糜公。糜公手里拿了一幅画,老远就在嚷:“快来看我的《知春图》呀!”二翁的心跳加速起来,知画老人的作品竟然就在糜公手里!他俩迫不急待的展开画,一股春意从画上溢出,只见画中青山蜿蜒,流水淙淙,白云淡淡,小桥,茅舍旁的桃花显出万分的娇红。一痴翁脑中一下子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真是好画!“果真是神品!”远山翁也赞道,“这只有知画老人的手笔才能画出如此的画来,看,落款是知画老人,这是真的,绝对没错!”这时候,一痴翁突然想到了什么,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画,惊道:“这是伪造的!”其余二人疑问:“为什么?”一痴翁说:“知画老人为人谦虚,从来不在自己的画上题‘知画老人’这四个字,他的落款一向只题‘半画老人’,虽然只是一字之别,相差却很大,前者是别人对他的敬称,而后者说明了他从不自满。”

    糜公刚才还激动万分,现在听了一痴翁的话则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半晌他才回过神来,连连叹道:“可惜呀!可惜呀!这真的《知春图》到底在哪里呢?”

    远山翁说道:“我和痴翁正是来找元宰先生(董其昌)打听此画下落的,不料,元宰先生却去了痴翁家,明天才回来,所以,我们打算到您府上打扰一天。”

    “非常欢迎!”糜公说,“老夫正好可以向痴翁讨教关于知画老人的事了。”

    一痴翁连说:“不敢,不敢!”

    于是,糜公就在家里设宴招待二翁,三人把酒高歌,谈诗论画,兴尽而睡。天刚亮的时候,仆人就来禀报董其昌董大人到了。

    三人连忙出来迎接,元宰先生一下轿就冲一痴翁作揖道:“痴翁,抱歉了,我听信了谣传,山翁一定来烦你了吧。”

    “哪里,哪里,元宰先生见外了。”

    “不过,今天我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元宰先生满脸得意之色,“昨天,下人报告发现了知画老人后代的住处,所以我就连夜赶来了。”

    众人大喜,忙问:“在哪里?”

    “常熟虞山脚下。”

    糜公说:“事不宜迟,我们赶紧去吧。”

    一痴翁恨不得一下子飞到虞山脚下,他想,这回终于可以知道《知春图》的消息了,他着急地对元宰先生说:“马上出发吧!”

    元宰先生说:“痴翁别急,到常熟路途遥远,得作些准备。另外为了显示我们的诚意,我提议就我们四个人去,怎么样?”

    三人道:“好。”

    四人作了一些简单的准备后就出发了,一路上他们谈诗论画,从大,小李将军到吴门四家,从顾恺之到赵孟,完全忘掉了旅途的艰苦。不几日,就进入了常熟境内。

    他们向当地居民一打听,得知在虞山脚下确有一户人家,主人以卖画为生。众人一听大喜,看来这真是知画老人后代的居所。

    怀着激动的心情,四人来到了虞山脚下,这儿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果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他们看见在山的入口的西边稍远一点有一间茅屋,走上前去,见茅屋外围着篱芭,上面爬着几根青藤,屋门口坐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妇,手里拿着一个筛子,正在挑出米里的沙子,脚边几只小鸡在啄着掉下来的米粒。

    四人的脚步声惊动了小鸡,它们叫着往四下跑去。老妇抬起头来,说:“你们是来找吾儿买画的吧?”

    四人正在惊讶她怎么知道他们的来意呢,老妇又接着说道:“这几天常有人来要买那幅《知春图》,我想你们也是吧,吾儿正在里面画画,你们可以进去。”

    四人道谢后进了屋,看见屋里的陈设颇为简单,一桌二椅,整齐干净,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仔细一看,颇有知画老人的神韵。众日正在品味时,里屋出来一位六十左右的老者,白须白发,隐有仙风道骨,他作了作揖说:“不知贵客来临,老夫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一痴翁说:“不敢,我们冒昧来访,打搅了。请问先生,知画老人是您的”

    “正是先父。”

    众人一阵寒暄之后,就转到了正题上。老者说道:“《知春图》,说它有,它确实存在过;说它无,那也是事实。”四人感到非常疑惑,老者说:“请听我慢慢道来。”

    “先父在去世前一年就再也未曾作过别的画,他把心思都花在了《知春图》上,他说这是他毕生作画的最高境界,以前作的画都是给世俗画的,这次是完全给自己画的,是用心灵的震撼来画的。先父构思了大半年,终于有了最终的想法,他在临走前一个月开始画了,他画得很慢,每一笔都用去他很多的精力。他曾经对我说过,这幅画就是他自己,他会与这幅画永存的。先父作这幅画时,不准我在旁观看,所以我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当画快完成的时候,先父也憔悴得不成人形了,我和母亲苦苦劝他不要再画了,他说当他从人间消失的时候,又会在画中获的新生。先父去世的那天夜里,我听见他在房里自言自语,我偷偷的从门缝里看到,他双手捧着画,嘴里说着‘终于成了!我的《知春图》!’先父有点失常了,他发出一种悲惨的笑声,突然间,他跌跌撞撞的把画凑到油灯上烧了起来,这是为什么?我至今也不明白,我只记得先父当时还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太美了,美得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上!’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回忆起来觉得万分心酸。这就是关于《知春图》的事情经过。”

    四人听得目瞪口呆,恍如做了一场梦,他们带着一种怅然若失的心情离开了虞山,一路上,他们默默无语,都在想着知画老人烧画的事,想着他最后那句奇怪的话“你太美了,美得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上”,他们似乎明白了知画老人的想法,但又似乎不明白。

    自此以后,画坛上仍然继续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知春图》,但是真正的《知春图》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恐怕再也无人知道了。
离婚
    一年前我在法律事务所工作的时候曾经受理过一件离婚案。本来这种案子对于我们这些法律工作者来说是家常便饭,不值得大书特书的,可过去了一年,它却没有像别的案子那样模糊起来直至遗忘,细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发生似的。

    那是一个初夏的下午,我一个人正在办公室里无聊的看报。

    最近报上比较关注当今社会的婚姻状况问题。报上说现代人的婚姻普遍出现了危机,离婚率上升到了多少百分比云云,报上还举了一个例子:一对小青年今天刚登记结婚,明天就离婚了。我不禁哑然失笑,这报纸就是喜欢大惊小怪,如果从法律的角度看离婚是很正常的事,是人们对婚姻自由的正当追求,况且中国人的离婚不外乎是一方移情别恋,或者男的吃喝嫖赌啦,不像外国人为了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离婚。

    我入神的看着这些形形色色的众生相,这可比那枯燥的法律书有意思多了。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妇女的声音:

    “请问你是律师吗?”

    我抬头一看,一个五十开外的妇女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面前。她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灰衬衣,脚上穿的是这年头很少见的布鞋,她的脸上是胆怯的神情,两只手局促不安的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