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十年忽悠 >

第28部分

十年忽悠-第28部分

小说: 十年忽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N在背后也像他的那些‘麻友’一样叫她‘姐姐’或者‘老妈’。
ALLAN的寝室是个麻将窝,JANE把这事告诉了ALLAN的父母,建议由ALLAN的父母出面,说服ALLAN住到她家去,那样就可以断绝他跟那些‘麻友’的来往,伙食也可以开得好一些。
ALLAN的父母到J大来了一趟,发现ALLAN的寝室的确是象JANE描绘的那样,他们怕ALLAN荒废了学业,就叫ALLAN搬到JANE家里去住。
ALLAN不愿意搬过去,说他现在已经会打麻将了,所以热情已经退下去了,而且他那些‘麻友’说他打牌太厉害,赌钱赢钱,赌牌赢牌,早已不让他上桌子了。
他父母相信他说的话,知道他这个人不管学什么,都是在要会不会的时候,劲头最大,一旦学会了,热情就下去了。而且他父母也怕太麻烦简家,所以没有强迫他搬到简家去。
JANE知道后,又写信给ALLAN的父母,说也许成钢自己是不打麻将了,但他那个人,很讲义气,朋友们要到他寝室打麻将,他也不会把人赶走。那样的话,虽然他自己没打,但也没法学习,你们一定要说服他搬到我家来,不然他的学业肯定要荒废了。
ALLAN的父母就让他搬到简家去,ALLAN是个孝子,不好一再扫父母的兴,就搬到简家去住,但那时他要修课,J大离简家骑车得一小时左右,所以他只在周末回到简家去。
然后ALLAN的父母移民加拿大了,ALLAN不愿跟去,留在了国内,那时他除了周末,寒暑假也住在JANE家,不过寒假他往往回了加拿大,而暑假则到南面去讲课。
ALLAN住在了简家,JANE有很多机会接触他,但她发现ALLAN根本没注意到她。ALLAN那时又迷上了吉它,请了个挺有名的吉它手做老师,成天沾在吉它上,废寝忘食地弹。剩下的时间,ALLAN不是跟朋友出去唱卡拉OK,到市舞校学跳舞,就是去市体校打乒乓球。ALLAN曾经是K市少年男单冠军,到J大后就进了J大的乒乓球队,有时会有比赛,他就到J市体校去练球,被那里的教练看上,邀请他做少年队的教练兼陪练,所以大多数时间他都不在家。
JANE一直不敢对ALLAN表白,因为她怕ALLAN嫌她比他大。她用了很多方法来试探ALLAN对年龄差异的态度,有时她编个故事,说她的某个朋友或熟人是女大男小的,问ALLAN认为这样好不好,婚姻会不会成功。大多数时候,ALLAN 都是泛泛而谈,因为他不知道JANE是在探听他的态度,所以只认为是件跟他不相关的事,也就从一般状况来回答。
JANE在日记里写到,ALLAN说过‘有些男人不喜欢自己的妻子比自己大’。其实这可能是引用别人的意见,但在JANE听来,就成了他自己的意见了。
JANE曾经反驳说,‘马克思比他的妻子燕妮还小三岁呢’,而ALLAN说‘马克思和燕妮,有谁能比得上?’这可能也是一般说说,但对JANE的打击不小,她认为ALLAN是不会喜欢一个比他大的女孩的。
JANE经常给ALLAN介绍女朋友,其实也是一种试探,因为她一般都介绍她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所以年龄都是跟她相仿的。有时她并没有对女方讲是在介绍朋友,只是大家在一起玩一玩,吃吃饭,听听音乐会。但事后,她会问ALLAN对某个女孩印象如何,好像是有意为他介绍女朋友一样。她的计划是,如果ALLAN真的喜欢上某个女孩了,她就说那个女孩不同意,那样就不可能成功。
ALLAN可能根本没注意那些人,所以多半都说没什么印象。这使JANE很高兴也很难受,高兴的是ALLAN对那些女孩不感兴趣,难受的是他不感兴趣的原因可能是她们比他大。
JANE‘撮合’的那些女孩当中,有的真的对ALLAN一见钟情,请求JANE为她们搭桥引线,这使JANE很矛盾。她一方面感到自己的爱是有道理的,因为别的跟她一样年纪的女孩也爱上了比她们小的ALLAN。另一方面,她又很担心,觉得ALLAN这么‘抢手’,他一辈子都会生活在诱惑之中。她总是对那些女孩撒谎,说她跟ALLAN提过她们了,但ALLAN嫌她们太大了。那些女孩虽然不痛快,但似乎也接受了‘年龄太大’这个事实,这使JANE更加绝望。
除了这些方法,剩下的就是半真半假地诉说自己的感情了,但她又怕遭到ALLAN拒绝,所以说完了,又挽回,说刚才是开玩笑的。
五年的年龄差异,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JANE的心上,压了这么多年,她曾经写了一首诗,意思是说当我已经在扳着指头学数数的时候,你才呱呱落地;当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你才呀呀学语。这样,我们之间就隔着了整整五年,而这五年,就像整整一个世纪,隔开了我和你。隔着这一个世纪,我们就成了姐弟,阿哥阿妹的恋情,就成了一种奢侈。。。”
艾米忍不住说:“其实并不是每个男生都一定要男大女小的…”
“是啊,可惜JANE很害怕ALLAN会这样要求。不过也不奇怪,我年轻的时候,也是绝对不会爱一个比我小的男生的。我曾经很喜欢一个男生,我们排演样板戏的时候,他演‘白毛女’里面的大春,而我演喜儿,根据剧情,我们是一对恋人,后来他也的确来追我,希望从戏里演到戏外来。我们交往了一段时间,本来是很处得很好的,结果我发现他比我小三个月,我就再也没法进入角色了,不知不觉地就扮演起姐姐来了,后来自然是分了手。”
“可是真正的爱情不是应该能冲破这些障碍的吗?”
“也许从小男这方面,的确能冲破,可能他们根本不在乎,但在大女这方面,就不能不顾虑重重了。你想象一下,你现在爱上了一个小你五岁的男生,你会不会有一些顾虑?”
艾米想象了一下,小她五岁的男生现在应该在读初中,觉得不可思议,没法想象。她笑了笑,说:“想象不出来,可能我要么就根本不爱,如果爱了,我肯定是不顾一切了。”
“也许这就是JANE的悲剧所在,她既不能不爱,又不能不顾一切,那种煎熬,可能像你我这样性格的人很难体会。如果换了我,肯定会直截了当地告诉ALLAN,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了结一桩心事,省却一腔烦恼。”
艾米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当初JANE直截了当地把她的心事告诉了ALLAN,他会怎么样?”
静秋说:“不知道,这个问题没法回答了,因为历史不可改写。事实是,JANE没有提出这个问题。而感情就是这样,无法表达的时候,就像一团烈火,闷着燃烧,找不到出口,那种炙人的热量,远比放开了让它烧的时候强烈。没法表达,爱情就像憋着不能喷发的火山一样,能量越积蓄越大,如果不能向上喷出,烧红天空,就只好向下喷到地底或者海洋里去了。
JANE在日记里多次提到死,甚至把切腕之后的场景用极为艺术的手法描写过多次,这种描写说明JANE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亲眼目睹过死亡,她把死亡想象得很浪漫很美妙,而绝对没有想到那个场面对她的亲人朋友来说,是多么触目惊心,难以忘却。
她拿走‘天下第一剪’的那把剃刀也在日记中记载了,她选择剃刀的原因可能幼稚得让人无法理解,她说她妈妈很喜欢家里那把菜刀,用了很多年了,所以她不想把那把刀弄脏了。也许在她看来,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后,还能照旧住在那里,用从前的菜刀切菜做饭。如果她知道事情发生后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就不会走那条路了。
其实JANE也一直在想从这种无望的爱情中跳出来。她也试过跟别的人接触,甚至谈过一两次恋爱,但终究都没有成功,因为她心中有个模子,总是拿ALLAN 去衡量别的人。不幸的是,衡量的结果总是那些人败下阵去,最后就成了一个死胡同:看得上的就那一个,而那一个又因为年龄差异基本上不可能。
JANE最后一篇日记是出事当晚写的,她打了很多电话找ALLAN,还坐出租到很多地方去找他,但没有找到。她没有说她为什么要找他,但她最后说,‘也许命运就是这样注定了吧。成钢,希望你下一生不要这么拖拖拉拉地晚到这个世界。’”
两个人沉默了很久,艾米问:“如果ALLAN看到JANE的日记,会怎么样?”
静秋说:“但愿他不要看到。我估计ALLAN现在并不知道JANE是自杀,因为办案的人一直不相信JANE是自杀,他们为了让ALLAN招供自己的杀人经过,不会告诉他JANE是自杀的,可能连遗书内容都没告诉过他。我希望他永远不知道这一点。”
“为什么?如果JANE是自杀,他不是被洗刷了吗?”艾米不解地问。
“艾米,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能够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悲剧,却不能忍受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悲剧。有的人则刚好相反,对自己造成的悲剧能找到一千个理由来开脱,但对命运的悲剧却永远唠唠叨叨,怨声载道,一经打击,便萎靡不振,变得憎恨人类,憎恨生活。
ALLAN刚好是那种过于自责的人,或者说是自尊心很强的人,永远希望自己带给别人的是幸福与欢乐。如果他觉得自己不能给人带来幸福,那他会躲开,至少不给人带来麻烦和痛苦。他从小就是这样,有时在我家玩的时候,我打个哈欠,他就会主动告辞。
他被冤枉关在里面这么久,他不会象一般人那样精神失常,他出来后仍能正常的生活,因为那是命运的悲剧,不是他造成的,他可以坦然面对。但如果他知道JANE是自杀,而且是为他自杀,他可能会陷入过分的自责当中,不能自拔。”
艾米说:“我们可以瞒着ALLAN,不让他知道JANE是为他自杀的。JANE的日记和遗书都在公安局,日记复印件在你手上,遗书复印件在我手上,只要我们不把这些复印件给ALLAN看,他就是知道JANE是自杀的,也不可能知道得太详细。”
“希望事情就是你说的这么简单。”


静秋回L市之前,又到艾米家来了一趟。静秋说:“我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所以我得回去了。我已经找过了一个在‘光明日报’当记者的朋友,把ALLAN的情况跟他讲了,他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但我不想他现在就把这事捅出去,怕把J市公安局的人得罪了,反而坏事。我只想让他侧面吹一下风,让办案的人知道,有了JANE的日记还不放人,新闻界就要干预了。”
艾米问:“新闻干预能起作用吗?”
“新闻干预还是很能起作用的,关键是这个事要有新闻价值。如果没有很大的新闻价值,报社是不会冒这个险去得罪公安局的。大家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但有冕无冕的王都要吃饭,都要活命,所以有点小小的私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ALLAN这件事本身可能不具备他们所要的新闻价值,一个无罪的人,被收审一两个月,对整个社会来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针对‘收审’制度,早已有很多争论,有的认为中国的收审制度灵活多变,有利于不放过一个坏人。有的则认为这是对人权的践踏,是违反宪法精神的。所以如果记者认为冒这个风险值得,他们会抓住这件事做文章的。J市公安机关不会甘心做收审制度的替罪羊,他们会放了ALLAN。
如果‘光明日报’的记者最终不愿惹这个麻烦,或者他们出了面还是不能奏效,我准备找海外的报纸。但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搞不好,可以把ALLAN整个陪进去,说不定把你们这些帮忙的人也牵连上了,所以我也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就寄希望于JANE的日记了,希望他们看到日记,就能释放ALLAN。”
艾米由衷地说:“你真聪明。”
“不是我聪明,而是我经历过,我是新闻干预的直接受惠者,我当年考研究生的时候,正在一家大专进修,我考上了L大的研究生,我们市的教委却不让我去,说大专应届毕业生不能考研究生,必须工作过才能考,但我上大专之前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了,他们不管这一点,只死扣着报考研究生的条例卡我。最后我没有办法了,跑到报社去,把我考研的故事捅给了报社。然后教委让步了,我才进了L大读研究生。”
“想不到读个研究生都这么难”。
“我每一个读书机会都来之不易,所以特别珍惜,”静秋开玩笑说,“我是真的活到老,学到老,不到老绝不学。我三十岁才开始读硕士,现在四十了,才想到读博士。”
“是到我们B大读博士吗?”艾米满怀希望地问。
“不是,是到美国。”
“你要到美国去了?哪个学校?”
“到B州的C大。那边给了全额奖学金,比较好签证,所以先去那里试试。”
“你是去读英语吗?”
“不是,是读比较文学。其实我这几年已经在做比较文学了,曾经还准备考你父亲的博士。但我要养家糊口,如果在中国读博士,那点津贴只怕是连自己都活不出来。”
艾米好奇地问:“你这几年在做比较文学?ALLAN读比较文学研究生,是不是受你的影响?”
“应该说他是受你父亲的影响,他很崇拜你父亲。”
“他很崇拜你呢,”艾米试探地说,“他…说他当初选英语专业就是因为你,他讲到你的时候,都是很…崇拜的,所以我想他可能”
“是不是想说他可能爱过我?”静秋笑起来,“还不好意思问?”
艾米有点怕静秋,不光是因为她好像看得透你的心思,还因为她看透了会直截了当说出来。既然静秋已经直说了,艾米就问:“他是不是爱过你?”
“怎么会呢?我年龄大得可以做他妈妈了,而且他知道我以前爱过他父亲的。”
“是吗?你爱过他父亲?而且…他也…知道?”
“他妈妈也知道,”静秋笑着说,“没什么嘛,只是年轻女孩一时的狂热。
那是我还很年轻,刚高中毕业。我妈妈听了很多女知青遭遇不幸的故事,很怕让我下农村,刚好那年有‘顶职’的政策,所以我妈妈就提前退了休,我顶了她的职,在她工作过的那个小学当老师。
我看了不少闲书,属于在爱情方面开窍比较早的人。但我那时理解的爱情,是只限于爱与情的,跟性不沾边,跟婚姻也不沾边,是个纯精神的东西,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那样爱,很纯洁,很天真,但爱的对象也就很没有限制,只要一个人值得我爱,他是老是小,是美是丑,都无关紧要,甚至他是男是女都无关紧要,他已婚未婚,是远在天边,还是近在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