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十二国记 >

第174部分

十二国记-第174部分

小说: 十二国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芭墨这么一说,大家都沉默了。鸣蚀发生的时候,天官长皆白就在仁重殿附近的三公府,就是确信无疑的。三公的府邸都彻底倒塌了。三公和他们的助手三孤六人中两个死亡,一人重伤,剩下的三个人和皆白至今下落不明。



“实在没有办法的话,我想只能让天官之下的地官长来担任了。”



芭墨这么一说,地官长宣角摇摇头。



“哪里的话,我毕竟不是那样的人才。”对于执意推辞的宣角,并没有人挽留。宣角是一个敦厚的年轻文官,是从和骁宗没有关系的瑞州提拔上来的官吏,虽然为人诚实,但是缺乏经验,而且在这个非常时期,让一个军事的门外汉来担当这个职位也是不合适的。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军人政府,当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骁宗的旧部,所以,至少也应该推举一名武官来领导才能压服众望。



“正赖阁下如何呢?”虽然宣角这么说,但是没有人应和。正赖也受了伤,现在正在休息,但是没有受什么重伤,身体伤没有问题,而且正赖原本是骁宗军的军官,既是武将,又是一位有名望的文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率领百官最合适的人选。虽然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并没有人说一句“那么就是正赖了”。



“在主上回来之前,如果要挑选一个管理者的话,正赖应该也是可以的,但是问题不在于此。”对芭墨的话,谁也没有点头,问题不在于谁来充当政府的代表,如果仅是如此,那么正赖也好,芭墨也罢,即便是宣角或者李斋也都可以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戴国现在没有王。



不知道现在骁宗的生死,如果他已经驾崩的话,国家就需要下一个王。谁可以来接这个班,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一旦王位空缺,到下一个王即位这段时间,应该由冢宰来填补这个空缺。但是咏仲受了重伤,不能担当这个责任,天官长又不在。在其他的人当中,就算假设来说的话,要坐这个位置,就不能没有后盾。先例或者天理,二者皆不支持的人要想治理朝廷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连必要的威信都没有。



“那么就是说,决定谁来代替冢宰的位置并不是最紧要的事吗?”说话的是春官长张运。



“推举能够定得住民心的人物来做冢宰,开辟假朝这样的事情……”



“那就乱了顺序了。”严赵已经怒不可遏了,“我们现在只是不见了骁宗的踪影,霜元也只不过说他是不见了而已。首先要做的是确定他是否还在人间。”



“请稍等一下。”花影说,她本来苍白的脸,因为紧张不安而发青,“在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有没有人知道惯例?”



“这样的情况……”对这一小小的嘟囔声,花影点了点头,接着说:“说一句不吉利的话,请大家多多包涵。比如说,主上驾崩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就由台辅选出下一个王。”回答她的是宣角。



“但是如果台辅也不在呢?”



“如果台辅不在的话,就是空位,按照惯例,由冢宰立假王,开始假朝。因此假如咏仲大人的状况不好的话就有必要立新的冢宰。”



“那么谁来担任呢?”



宣角一时语塞。



“有权任命冢宰的人,是王和台辅吧?如果主上不在的话,由台辅来执行,但是他们都不在了,而且冢宰也不能就任……这样的先例以前有过吗?”



“我想是没有的。”芭墨很无奈地回答到。



“不,倒也不是。王和冢宰同时驾崩的例子也是有的。但是,那时立的是伪王。谋反的王杀了宰辅,冢宰和天官长也一起杀害了。只要不是这样的情况,在这里并不乏能把朝廷治理好的人。”



“冢宰并没有死,只是重伤,还有意识。”宣角高声说道。



“冢宰可以动用玉玺,而且可以自己任命下一任冢宰。”



“冢宰只有在台辅授权的时候才能动用玉玺。但是现在台辅不在了。冢宰又怎么能动用玉玺呢?”



“说到底假如主上已经死了的话,玉玺就没有效力了。那样的情况需要的是白雉的脚。如果有了白雉的脚,根据六官三公的推举,就可以任命新的冢宰了。”



“但是那只限于主上已经驾崩的时候,我们现在必须着先举国上下搜索主上和台辅的行踪。”



“那么我想请问,谁来负责这件事呢?没有可以管束百官的人,怎么可以让举国上下都行动起来呢?”



会场在一瞬间陷入混乱之中。李斋茫然在待在一个角落里。有王驾崩的例子,也有宰辅驾崩的例子,但是,像出在这样两个人同时下落和生死都不明的情况却从未发生过。哪怕只要有一个人平安无事的话,现在就可以循惯例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两个人都不在而且又不能确实生死。如此模糊的现状,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无论如何,首先就算是无视规则也好,一定要先确定主上的生死。”不知道是谁这么叫了一声。



“主上已经驾崩了!”青天霹雳般的声音,李斋循声望去,阿选站在会场的入口处。因为一直都很混乱,所以谁都没有注意到阿选之前不在会场。



阿选环视一周,伸出手,在他的手上,有一只鸟的脚。



“虽然很冒昧,但是我想无论如何还是首先确认主上的生死才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去梧桐宫,而是直接去了二声宫。”



会场里一片窃窃私语的声音。阿选说:



“一只白雉落在我面前,按惯例,我切下了它的脚。”



……



5



李斋的话刚一打住,在房间的五个人有各自的反应。



“这……”对阳子的反应,李斋点了点头。



“白雉掉落下来说明王已经死了。我们当时陷入了绝望的深谷——对于当时在场的所以人来说,没有一个人有任何理由怀疑阿选的话。”



阿选是骁宗过去的同僚,和他并称双壁,于公于私都极为亲密。革命之后,骁过待阿选不薄,给了他一个要职。阿选本人表现得也很出色,和泰麒的关系看起来也很好。



没有任何波涛的水面突然现出阿选的身影。



会场陷入了片该的宁静。无论是谁都好像刚经历重大的打击,连话都说不出来。



打破沉默的,还是阿选。



“无论如何救治在王宫中受伤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大家觉得呢?不仅是受伤的官员,在奚和奄也有设置紧急救治场所的必要。我认为即使在外朝,设置救护站也是很紧急的任务。”



宣角点点头,突然抬起脸。



“这么说来的话,鸿基市内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没有什么大碍。”回答他的还是阿选。他一早就派人去了解灾情,确认鸿基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在云海之上发生的蚀,并不会影响到被云海阻隔的下界。无论如何,为遇难的官吏和奚、奄没置救护站还是付诸文书并加盖了白雉的脚印。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谁,虽然都有想到保管好御印消失的玉玺的必要,但是,阿选已经派了他的亲兵去做了。由于正宫没能幸免于难,玉玺就在瓦砾中变成了粉末,也许是因为搜索得太急了的缘故。



——总而言之,在其他官员还狼狈不堪的时候,只有阿选一个人镇定自若,知道应该做什么,并开始了行动。先是白雉,而后是玉玺。玉玺本来应该由宰辅保管,但是宰辅不在,可以代替他的三公和作为辅佐的三孤现在没有一个在场,冢宰也负伤卧床不起。王宫中的混乱难以形容。巨变之下,大量的文书堆积如山,全部都是需要白雉的脚来加印,谁保管了白雉的脚,就可以在文书上签押。



拿着白雉的脚的阿选就任临时的领导人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对此谁也没有提出异议。这位在自己非常狼狈的时候,替自己做了该做的事情的将军——在国家的非常时该,大家都希望由武官来担当领导者,毕竟,朝廷是一个军人政府。而且,阿选本业就是和骁过并列的栋梁之材。同时,阿选也被冀望为下一个王。骁宗登基以来,待他基厚——这一点,大家都很明白。



骁宗行的是以武治国。所以现在,让冢宰或者其他文官来代替骁宗是行不通的。而现在京城的其他武官,只有严赵、卧信和李斋三人。但是严赵和卧信都不通文墨,所以难当重任,李斋也只不过是一个州师的将军而已。如此一来,原来就在骁宗手下担任禁军将军,熟悉政务的阿选自然是继承骁宗衣钵的最好人选。现在先任命阿选,待度过非常时期,事态稳定之后再做打算,建立假朝,是最可行的——大家一致这么认为。



谁也没有表态。白雉的脚由阿选保管就定下来了。堆识的文书被阿选的部下管理着,阿选也就住进了内宫。大家都没有觉得有什么蹊跷。



为了要寻打骁宗并管理文州,卧信受命出发。相反,阿选的军认被调回了鸿基。王宫里开始有了异样的味道。随后,因为家乡承州发生了叛乱,李斋也被调离京城前往平叛。



“李斋要出征吗?就在出征的前夜,花影来到了李斋家拜访。”



“是啊,因为是承州,所以由我去比较合适,我对那的地形比较了解。”



“这样啊……”花影跟平常一样怀着不安的神色,并且用一种诀别的神色看着李斋。



“不要担心,我对承州了如指掌,而且那里良朋亲友也很多。那的叛乱也不像文州那么大规模。我想很快就可以班师回朝了。”



“嗯,一定要凯旋啊!我衷心盼望你早日归来!”花影微笑着,看起来却像是要哭出来的样子。



“哎,李斋,我们这样真的好吗?”



“什么?”



“主上不在,台辅也不在,怎么觉得国家好像改朝换代了,我觉得很可怕。”



“还有呢?”李斋这么挪揄着,花影复杂地笑了笑。



“是啊,我总是觉得很可怕。”



李斋轻轻地笑了笑,说:“的确。”



“但是李斋,这种感觉比以前更甚……主上像是奔走的马,驮着整个国家向前奔跑,现在国家还是在奔走的样子,但我们现在骑着的是什么呢?”



“哎?”李斋叫了一声,又看着不安的花影。



“即使太过性急,太过武断,但是主上毕竟是戴国真正的国主,是经过台辅选定并授之天命而登基的人。也就是说,是被上天所认可的。但是现在呢……”



李斋突然有些震惊,花影的目光从她身上移开。



“虽说我们习惯了假朝。自骄王驾崩到主上登基,一直都是假朝当政,所以没有异样的感觉。但是,现在却觉得越来越害怕。那个留在内宫用白雉的脚代替玉玺的人算是什么呢?”



“但是阿选他……”



“没有天命,这是事实,台辅的安危到现在都没有确定——如果能确定他的生死,现在的局面倒也没什么不对,但是,他到底怎么样了呢?”



“但是,花影……”



“发生鸣蚀意味着台辅流落到那个世界,不,如果只是那样,他一定会回来吧。但是也有可能他想回来却回不了。如果台辅还在世,现在就不是假朝!”花影好像很激动地皱皱眉头,说,“阿选是伪王,现在是伪朝!”



“……花影!”



李斋下意识地看着周围,这是她的闺房,当然不会有其他人。



“李斋还记得主上去文州之后的摇传吗?”



“是说辙围……”



“是啊,不仅如此,最近我又听到一个传言。”



“又一个?”



“嗯,在听到主上被谋害的传言的同时,我又听说这是主上的计谋。主上是为了处决我们才离开京师的。留下来的将军有严赵、卧信、李斋和阿选。调出阿选的部队是为了要削弱他的兵权。”



“怎么可能?”



“到现在这个时候,不是已经成为事实了吗?在那个时候,主上去文州也许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有那样才能够借机削弱阿选。主上突然对阿选起了疑心。”



“但是……骁宗以前派台辅去涟国的时候曾让阿选作为副使陪同前往。如果对他有疑心的话怎么会这样作呢?”



“但是,霜元不是也一起去了吗?霜元和正赖还有台辅和随从潭翠一同前往。而且还带上了一个下官。阿选和他的部下虽然觉得蹊跷,但是也只能从命。正是因为出使,阿远没能参加新年的冬狩。换句话说,他无从获知骁宗的计划。主上也正是为了对他封锁消息才派他出使。”



李斋陷入了沉默。花影的话不能全信,但是也不能不信。这让人觉得很揪心。亲征辙围与调离阿选这两件事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看起来很自然,一种不自然中的自然。



如果身处事中,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回过头再看的话,这种顺理成章其实是经过巧妙的安排的。这种微妙的不同是很容易感觉到的。



过去听说过骁宗和阿选在用兵上非常地相似。



倘若……



李斋情不自禁地咽下一口气。或许在谁也没有发现的水面下,两个非常相似的人正在激烈地角力,水面上激起了似有似无的波纹。



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一点,但是,也有一些人注意到了。有时,花影会有不安的感觉,有时连李斋自己也会觉得蹊跷——很多人大概都会有这种不自然的感觉,但是局面并没有一发而不可收拾。



李斋抖了一下。明天天亮就要出征了,偏偏在这人时候承州有叛乱,看看剩下的将军,只有李斋最合适出征,又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



“李斋……或许你认为我是杞人忧天,我也希望事实会证明这是我自己神经质。”花影这么说着,紧紧握着李斋的手,“平安归来吧,然后亲自对我说,花影你真是神经质啊。请你一定要笑着这样对我讲!”



李斋点点头。明天,黎明的时候,李斋就要怀着深深的不安从鸿基出发。



——这对李斋来说或许是最后一次看到鸿基了。



6



李斋深深叹了一口气,紧紧握着手中的珍珠,说: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