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新史-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这样正好!”李白大喜,“既然和老弟的格致院有关,那愚兄也不用忙着去拜师了,就由老弟出面,说情让张果老,将那东西传授给愚兄吧!”
安禄山大翻白眼,这是什么跟什么呀。
********************************
张果老的地位,就这么在京师中顺利确定下来。
有了那次在白露观的表现,李隆基对于张果老自然是愈加的亲信。 本来还想封他为国师,在朝议的时候,被百官劝阻,最终只是授予张果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 不过李隆基平常见到张果,都是执弟子礼。
而李隆基最为关心的炼制长生不老药,也风风火火的开始行动起来。
当然,张果老声称,长生不死药,他根本没有炼制过,现在只能多炼炼普通的延寿养颜丹药,让李隆基不要报太大地希望。
李隆基对于张果非常亲信,根本没有多问,让张果不必顾忌,只要能炼出好地丹药来就行,具体出什么东西,并不重要。 至于炼丹所需要的炉柴珍贵金属草药,更是全部可以从皇家府库直接调拨。
从安禄山琉璃作坊购买地大批量的玻璃管,手工作坊购买了几台脚踏式木工车床后,太极宫的一个别院,就变成了张果老的实验室。 里面除了他本人,只有十几个从安东尾随来的小道童,其他人没有李隆基的通行令,无论是谁,都不准擅自入内。
多产的粮食,不世的名将,神奇的道士,大唐王朝出现的各种各样祥瑞征兆,让大唐地平民百姓。 包括大部分朝廷官员,都认为这是盛世大唐更一步强盛的前奏。
实际上这也差不多确实是真相,新的一年,一直风调雨顺,边疆稳定。 到了秋收时节,巨大的丰收已经在望。
大唐刚刚平定突厥,现在正收拢各部。 防止叛逆,所以没有功夫对外用兵。 而周边各国,全都被大唐的强大所震惊。 竟然只用几个月时间,就吞并了一个本来实力差不了多少的大国,他们那里还敢乱来。
特别是吐蕃。 这个并不属于大唐直接管理的国家,基本上处于蓄势待发状态。 几年前被大唐夺去石堡,被吐蕃认为是奇耻大辱。 但无奈实力不如大唐,为了不给唐军入侵地借口。 才不得不早早罢兵,暂时讲和。 在和谈时,为了显示诚意,特意将边关的大多数兵力,全都撤出。
这些年来,利用这些撤回来地兵马,连续对天竺和安西一带用兵,收拢很多小部落、小国家。 实力增强了不少。 但是等他们准备得差不多,刚刚想联络突厥,合作攻唐的时候,去听说突厥被大唐给灭了。 把吐蕃赞普给吓了一大跳,差点以为是大唐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打算,才特意先灭了突厥。 再准备着手对付自己呢。
立刻下令边疆加强戒备,修建防御工事,准备应付唐军的入侵。
周边其他的各个小族小国,此时刚好和大唐的关系进入蜜月期,基本没有大的冲突,这么一来,就给了李隆基和全国百姓,一个歌舞升平地机会。
********************************
八月的一天。
曲江池的御园“芙蓉园”中,丝竹之声不断,上身仅着诃子。 下身只穿纱裙的一群舞女。 正配合那优美的曲调,飞快舞动着身子。
围坐在附近的群臣和唐皇李隆基。 不时的微微点头。
正当歌舞要进入**时,御苑稍远入口的地方,一个板着脸地御史,和一个宦官小声的吵闹了起来。
李隆基正在兴致头上,也没有注意,坐在同一侧的安禄山和李林甫,却是同时注意到了。
没有等李隆基发话,李林甫就悄悄的站了起来,往那边走去。
安禄山看在眼里,并没有说什么,也站了起来,轻轻跟在李林甫后面,缓缓的走了过去。
当他走到李林甫身后时,刚好听到一句。
“……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勿用多言!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也许是注意到了那个御史的神色,李林甫猛地回过头来。
看到是安禄山,才微笑着点了点头。
安禄山并没有对李林甫说什么,知道这个人现在已经开始蒙蔽李隆基,掩盖下面发生地事情。
仅仅是看了一眼那个已经满脸犹豫的御史,温声道:
“现在陛下正在兴头上,你去打扰,不是触他兴头吗?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还是明天再说吧!”
“是!安相!李相!”御史微微一犹豫,终于还是选择了退缩。
看着那个御史离开,安禄山转而问李林甫:
“林甫兄!刚才那个御史过来,是为了什么事呀?”
“嗬!还能为什么事情,自然就是为了今年庆贺盛世,特地加的那一门恩科了!”李林甫转过了身子。
安禄山也一起和他步向歌舞已经进入**的大殿。
“陛下圣明,特地恩准在今年加一门恩科,他有什么意见吗?”
“能有什么意见呀,不过是因为觉得既然是恩科,就不应太过轻视对待,想要朝廷派一个更高的官吏主持罢了!”李林甫摇了摇头。
大唐旧制,秋试大比,都是由考功员外郎掌试贡举人。 今年年初,就有进士李权,陵侮员外郎李昂,认为员外郎位卑,不能服众,应该选派更高的官员主持。 因为李林甫不同意,这件事情被扣下了,如今这个御史旧话重提,自然会被李林甫喝退。
“这些年来,科举出来的秀士,官位已经非常高,他们希望提升科举的规格品级,那样的潮流,应该是不可抗拒地!”安禄山点点头。
将来科举地规格,会越来越高,变成侍郎和或者尚书来主持,并不意外。
“安老弟!我们可都不是科举出身,还不一样官拜相位,那些因为多读了几本书,就自视甚高的家伙,根本不值得尊重!”李林甫因为一直不被士林看重,心中很有一股怨气。
“呵呵!”看到已经到了殿中,安禄山不愿争论,只得笑着摇摇头。
他在士林中地地位,可不是李林甫之流所能比拟。 科举在现在,还是最科学的选拔人才方式,虽然难免会让取材的方式走向呆板,但那不是它本身的错误,仅仅是使用者不懂得变更而以。 如今既然有人提出要抬高这个规格,自己自然的好好的帮衬一把。
李白已经官拜礼部侍郎,要是科举的规格提升了,他很有可能,将会成为第一个以侍郎身份主持试贡举人的人。
“安卿!你要什么头呀?可是歌舞不满意?”歌舞刚好进入尾声,李隆基注意到了安禄山的动作。
“不!不!如此美妙的歌舞,安禄山怎么会觉得不好!”安禄山连忙起来作揖。
“呵呵!那你刚才怎么摇头呀?”李隆基一脸的微笑。
现在这个太平盛世,最大的功臣之一,就是眼前的这位宰相呀。
“呵呵!刚才只不过是臣和李相在讨论,要不要提升今年这次恩科的规格!臣下因为和李相有了不同意见,故而摇头!”安禄山觉得,现在这个场合提出来,也许是一个机会。
“恩科的规格?怎么提升呀?”
李隆基虽然已经非常偏重享受,但还没到完全昏庸的程度,对于国家大事,仍旧放在心上。
“现在主持科举的大臣,一般都是考功员外郎,虽然职责上没有差别,但实际上,科举出来的官吏,将来很少有低于考功员外郎的。 这样多少对参与科举的秀士,有点不够重视!”安禄山抱了抱拳。
“恩!”李隆基点点头,“那安卿以为,该派什么样的官员前去主持?哦!你这个宰相去,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李隆基提前声明。
第十章第十四节 李白考杜甫
第十章第十四节 李白考杜甫
“呵呵!陛下放心!臣虽然很想要出任这个职务,但自认才能还不够,不敢真的提出来。 而且宰相任考官,也不是很合规矩!”安禄山笑着站正身子,“不过只让考功员外郎主考,肯定会显得有点轻视。 所以臣建议,应该提升一级,由礼部侍郎前去主持。 ”
“陛下!科举裁决,最终权本来就在礼部,光是派人主持考试,臣以为应该没有这个必要,派一位侍郎前去。 礼部负责的事务众多,不可能派出要员去负责这样的事务!而且,仅仅是为了表示重视,就派侍郎,好像有点……”李林甫笑着摇摇头。
“李相此言差矣!”安禄山还没就口,张九龄就已经开始反对了。 “天子开课取士,本来为的就是招募到天下贤才!筑黄金台而迎勇士,葬千里骨而得名驹,陛下如果派高官主持秋试,定然能让天下诗文才能之士,知晓陛下对于才能之士的重视,到时候,才能之士就会人人蜂拥前来投效,这样与国与民大有利的事情,李相怎么能说是没必要?”
隋唐时科举制度才刚刚开始,他的作用,并不是像后世想象的那样重要。 朝廷的官员中虽然不少来自科举,但大多是中下级官吏,权臣大宰,基本上还是来自几大豪门。
张九龄本身就是诗文之士,对于让皇帝更加重视天下文人,一直非常鼓动。 如今安禄山的这个建议。 简直是刚好提在了他地心坎上,非常中意。至于这个李林甫,他一直就非常看不起。 根本不会去考虑,他这样直白的驳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张卿和安卿言之有理!开课取士,本来就是为了招募天下才能之人,提一个高级别的官员去主持。 那非常必要!”李隆基点点头。
“吾皇圣明!”安禄山和张九龄立刻同时拜服。
“当年皇祖母在位时,曾经特意命贡举秀士先于贡举珍宝。 举子及第,还会在大殿亲自召见。 这样的重视程度,本朝最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了!安卿的这个提议好,恩,今后秋试完毕,考官核定名次后,朕也会在大殿召见及第的进士。 以示恩宠!”李隆基感觉那样地重视还不够,干脆再加了一条。
“陛下!臣刚才并没有别的意思,派礼部侍郎主持科考,本身当然并没有问题!臣仅仅是觉得,如今我大唐正是盛世,天下地才能豪杰之士,就算陛下不迁尊降阶前去安抚,他们也都会乖乖的前来效命!像安相和通玄先生。 就都是这样。 ”李林甫看到李隆基答应,赶忙澄清自己的立场。
“哈哈哈!李卿说的也不错,如今天下的才能之士,基本上都在朝中,天下还真不可能有多少人才。 不过,这样重视人才的态度。 还是必须要有的!”李隆基大笑着点点头。
安禄山看到这一君一臣,吹捧眼下地盛世,心中暗暗好笑。 看来野史上传闻,李林甫曾经在一次科举后,不录取一人,对李隆基说天下的人才都被朝廷招募光了,还真有那么一点现实基础。 至少好大喜功的李隆基本人,对天下的人才,就持这样的看法。
“陛下!今科的比试马上就要开始,那到底委派那一位侍郎合适?”安禄山躬身询问。
如今礼部的侍郎。 并不仅仅是只有李白一人。 而出面主持恩科。 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一个美差。 最被人看重地,是很多人都会走考官的门路。 希望得一个好的名次,光是为了求财求利,侍郎们就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此外,到时候考官还能成为进士们的官场老师,对中的举子,非常有影响力。 为了将来在官场上多得到一点臂助,众官也会努力争取。
“众卿以为,何人可以出任次要职?”李隆基询问三个宰相。
“侍郎李昂,是进士科状元出身,由他担任主选,应该比较合适!”张九龄微微一考虑,就提出了自己的人选。
礼部另外地一名侍郎,正好是原来的员外郎李昂。 这家伙上次被进士侮辱后,就到李隆基面前哭诉。 本着同宗情谊,再加上本人也是进士科状元出身,考究了他的才能后,李隆基在今年夏天,刚刚将他提升为了侍郎。
“陛下!侍郎李昂,才能和名望上自然足以胜任。 但是他曾经被进士李权言语侮辱,出任主考,恐怕进士们会有所担心呀!”安禄山当然不能让李昂如愿。
虽然自己和李昂的关系也不错,但只要能为李白争取的,就还是得好好争取。
“恩!安卿说的也有道理,朕相信李昂不会报复那些举子,但是那些举子会不会顾忌李昂,却实在难说。 这样好了,还是让另一个侍郎李白来出任这次的主考吧!”李隆基做了最后的决定。
“陛下圣明!”安禄山赶忙称赞。
他和李白的关系,其实大多数官员都知道。 但是礼部侍郎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实权官职,两家地关系,也没有引起其御史言官地过多指责。
*****************************
这一年,确实是丰收的一年。
到了秋试正式开始地时候,大致的收成,就已经统计出来了。
从安东送过来的优质高产作物,全都获得了丰收。 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和安东那年一样,有粮食来不及收割的状况出现。
家家户户仓库爆满,大量的粮食。 作物,被散乱地堆放在外面,有一些比较懒的人,甚至在看到这样的状况后,干脆让田地里的庄稼烂在那里,不再收割。
这样的事情,很快就被各地的观察使。 作为地方政绩报告了上来。
“陛下!臣以为,我朝虽然富庶。 但是还没到可以容忍庄稼烂在田地里的程度,现在百姓愚昧,竟然如此奢侈妄为,实在应该严惩!”安禄山这个宰相,听说此事后,立刻表示强烈反对。
当然,观察使奏报地可能有点夸张。 中国老百姓历来勤俭,估计很有可能,仅仅是将粮食放在田地,准备蓄养牲畜而已。
“呵呵!安相,每朝每代的盛世,都会出现铜钱烂绳、粟谷出虫地状况。 如今百姓任由谷物糜烂在田地里,正好是说明了我朝在吾皇陛下的治理下,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这都是陛下和安相你这位献粮种者的功劳。 百姓也是没功夫收割。 没地方储存,要不然也肯定也不会这么做,所以这事情不责怪百姓。 ”李林甫笑着反对。
连吹带捧,把李隆基和安禄山说的好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