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215部分

杂谈-第215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波级还将桅杆上的航海雷达从舰体中心线挪到了偏右舷的位置上,在桅杆上装有多种天线和传感器。与朝雾级的两根桅杆相比,单桅杆的高波级如何克服烟囱的高温废气对各种设备的影响是一个课题。对此日本军方的设计人员经过缜密的安排,克服了这个难题。村雨级的桅杆结构十分复杂,因此高波级在设计中就尽量简化桅杆的结构,虽然加装了不少传感器与天线,但由于采用了轻巧衍架结构,使桅杆的重量没有大的增加。高波级的桅杆为了妨碍敌方雷达的探测,使用吸波材料制造。同时桅杆上的波导管与电缆线都作了防弹处理,以提高战时的生存性。高波级沿用了村雨级的将风速标装在桅杆两侧由舰内遥控操纵的方式。舰桥上的航海器材也作了一些增补。此外,村雨级在设计中强调了隐形性。为此整个上层建筑向内倾斜,可以有效地减少雷达回波,降低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高波级在保留原有设计的同时,还努力送还烟囱废气的红外辐射,进一步加强隐形性能。
在朝雾级以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多用途驱逐舰的舰桥为开放式结构,从村雨级开始采用了金刚级的封完备式舰桥,这样不但有利于布置舰内的空调系统,便可将舰桥扩大到左右舷的边沿,使舰桥内的空间更加宽敞。随着日本驱逐舰吨位的不断增加,各种舱盖、水密门也随之加大。此外,高波级将原来12人小住舱整合为30人一室的大舱。这是因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判断在战时,过多的小住舱不利于作战。在执行紧急运送任务时,这些舱室还可临时改为3层辅位,这样可以多容纳50人休息。高波级为了防止舰内人员交叉感染,为每个住舱配备了冰箱和微波炉,能防止舰上疾病流行。
虽然作了多处修改,可是在设计中精打细算,使该级标准排水量仅比村雨级增加100吨。
◆ 空前强大的舰载全维作战系统
高波级武备相对于村雨级的改进主要是主炮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主炮由村雨级使用的奥托&;#183;梅莱拉62倍口径76毫米炮改为金刚级上使用的奥托&;#183;布莱达54倍口径127毫米炮,该炮虽然重量较大,近40吨重,但射速比美国的MK…45型127毫米炮高一倍,达到了45发/分,使用非增程炮弹时,最大射程23千米,而且可以发射所有北约国家为该口径炮研制的全部弹种。采用该炮之后,不仅炮弹威力大为提高,而且口径增加之后,其采用各种制导炮的余地也就相应增大,精确打击能力增强。如果其使用激光制导炮弹,甚至是GPS制导炮弹,对付陆上点状目标时相当有效。在未来的登陆战斗中,当前线部队遭到点状目标阻击时,只要通报目标的位置,或使用激光照射器对目标进行照射,就可完成一次标准的精确打击。制导炮弹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各种导弹,多舰齐射时的射速也不是远程导弹攻击能够相比的。至于垂直发射系统,高波级将村雨级上使用的MK48系统和MK41系统统一为MK41一种,布置在前甲板主炮后位置,原先MK48平台改为了反舰导弹发射平台。如此改进后,海麻雀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配置方法就比以前要灵活许多,可以根据任务内容和对方实力等条件自由配置两种导弹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MK41垂直发射系统还可以为以后海上自卫队装备巡航导弹进行硬件上的装备,由于日本现阶段出于种种考虑不能研制这种远程攻击性武器,而未来战时又很有可能要单独遂行对远程陆上目标的精确打击任务,在战时一旦需要,只能使用美国的装备。而MK41系统,本来就可使用“战斧”一类的巡航导弹,至于前期的技术战术训练,则可以通过日美之间的各种联合训练、演练、演习和人员交流进行,这种训练和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假设将来需要对朝鲜半岛或其它地域的陆上目标进行攻击,仅这一艘“高波”号,就可以携带29枚巡航导弹,其攻击力还是相当强大的。这样也可以在战争初期一定程度上弥补美国海军远程奔袭的时间差。
和村雨级相比,其作战能力变化之处包括: 
反舰能力 此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27毫米主炮上,根据二战以来海战的统计,3…4发127毫米炮炮弹就能够有效毁伤1000吨级舰艇,而要达到同样效果,至少需要20发76毫米炮炮弹。比如奥托&;#183;布莱达127毫米炮的炮弹重32公斤,而奥托&;#183;梅莱拉76毫米炮的弹重则只有6公斤,每分钟发射弹药重量之比为1440公斤:510公斤,而且127毫米炮弹可以由舰载直升机提供激光制导,对付小型舰艇时几乎不需要动用“捕鲸叉”或机载导弹,即可以达到相近的精度,只是射程相对导弹来说稍有不足。
防空及反潜能力 由于采用了MK41系统,这级舰防空和反潜能力有相当大的弹性,但是并没有质的变化,尤其在对对方空射反舰导弹方面。如果对方能够拥有图…22M“逆火”或相近性有的轰炸机,再搭配以不同种类的机载反舰导弹,比如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结合使用,是可以突破金刚级提供的外层防空网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波级本身的两种防空装备“密集阵”和“海麻雀”都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只能依靠富士通公司制造的OLT…3型电子干扰机和MK36箔条发射器进行软对抗了。反潜能力上,据称其舰壳声呐属于新型装备,但是具体型号和性能尚未公布,其3联装鱼雷发射管使用的Mk46…5鱼雷将MK…46系列鱼雷原先的单航速制改为双航速制,在搜索阶段采用低航速,增强了在浅水区对付潜艇的能力,而且其导引头修正信道可以确定声呐探测的声音是否为真正的脉冲回声,并能够补偿消声瓦造成的信噪比缩小现象,可以更加有效地对付装有消声瓦的现代潜艇。在对付深水潜艇时,“阿斯洛克”导弹的战斗部可以改为Mk50鱼雷,最高水下航速能够达到55…60节,对日本周边地区可预见的水下威胁都有一定的对抗能力。
◆ 适合远航的动力装置
高波级采取GOGAG的推进方式。它的4部主机分为两种型号,机舱的布置分左右两舷,前方是第一机械室,为左舷推进轴系统,后方为第二机械室,为右舷推进轴系统,所以左驱动轴要比右轴长。机械室内装有两台主机和相应的减速系统,配置方式为第一机械室装1、2号主机,第二机械室装3、4号主机。其中,1、4号主机为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LM2500型燃气轮机,单机输出功率为12。1兆瓦,2、3号主机则为英国的罗尔斯&;#183;罗伊斯公司的“斯贝”SM…1C型燃气轮机,单机输出功率为9。9兆瓦,合计全舰总率达到44。1兆瓦。由于两种主机可以因航速高低在不同转速下运行,加之使用大直径斜交变距螺旋浆以降低转速,从而使水中噪音大幅下降,有利于进行反潜作业。舵机与原有驱逐舰相同,没有作大的改变。
舰上装有功率1。5兆瓦的3部发电机,平时所用的电力由2部发电机即可****,第3部是备份系统。1、2号发电机安装在相应的第一、二机械舱,第3部主发电机则装在身后部独立设置的发电机舱。从经济上考虑,在机舱的辅机舱中,安装有一部600千瓦的辅助发电机,主要用于停泊时保证舰上用电。为了提高战舰的抗损性,配电盘室兼IC室进行了重叠设计,在舰身前后各设置独立的一套,最大限度地保证战时被击中后,战舰仍能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
主操纵室设在舰体****的第二层甲板上,与以往的驱逐舰一样,这里也兼作应急指挥室。操纵室内除主机控制台外,还设有辅机控制台与电源控制台,并设有应急监视控制系统,在这里可以起动并控制各类辅机,监视机舱的运行情况。底舱为辅机舱,安装有辅助锅炉、海水淡化器、各类水泵、减摇翼等一系列辅助设备。与美舰不同,舰上浴室、空调均为由辅助锅炉提供的蒸汽为动力。舰桥上装有舰桥操纵系统,可以准确反映出战舰情况与机舱情况。
◆ 全面提升“八&;#183;八”舰队战斗力
按照海上自卫队的编制,其机动打击力量是护卫舰队,护卫舰队的主要水面舰艇力量为驱护舰编队。护卫舰队下属4个护卫队群,每个护卫队群包括8艘军舰,分为旗舰和3个护卫队,每个护卫队再下辖2…3艘同级或同类型的驱逐舰。这样就组成了一支典型的“八&;#183;八”舰队——1艘直升机驱逐舰、2艘防空型驱逐舰、5艘通用型驱逐舰,此前建造的9艘村雨级舰,使海上自卫队的每个护卫舰队都分到了2…3艘带有VLS系统的通用驱逐舰,如果按照村雨级的模式,高波级可能也要建造8艘左右,基本保证在每个护卫队群再配置2艘。可以预见,待“高波”级在2…3年内服役后,作为“八&;#183;八”舰队主力舰艇的通用型驱逐舰将基本上完成全燃动力化和VLS化,新的“八&;#183;八”舰队的战斗能力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八&;#183;八”舰队,则更加趋于攻击性,甚至带着有了一定“由海到陆”的特色,我们应该用一种系统的眼光去看待高波级的出现,把它看作海上自卫队装备更新的一个新旧交替环节,或许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或启示。
高波级的基本数据
标准排水量4650吨,满载排水量6300吨。舰体全长151米,宽17。4米,高10。9米,吃水5。3米,主机为4部燃气轮机,双轴输出,总功率44。1兆瓦,最大航速30节,乘员175人。装备的武器有:MK41型VLS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部;90式舰对舰导弹四联装发射架2部;127毫米单管舰炮1门;20毫米“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2座;3联装轻型鱼雷发射管2座;搭载SH…60J直升机1架,机上可装12。7毫米或7。6毫米机枪。
第229章自大洋深处出击
           1942年6月3至6日,日本进攻中途岛败北,损失四艘主力航母,太平洋战场形势逆转。渴求掌握战争主动权的美军也及时提出了在太平洋展开“防御性进攻”的战略方针,准备给日军以回击。
当年3月初,日本在占据了新几内亚后,又于5月至7月间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所罗门群岛,并准备在该群岛南端极具战略价值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赶建机场和其他军事设施,以作为切断美澳间海上来往的前哨。同时日军在位于所罗门群岛南部的图拉吉岛还有一个水上飞机基地,给美军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确保澳大利亚补给线的安全,减少对澳大利亚的威胁,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向瓜岛和图拉吉岛发动了两栖进攻,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发动的首次进攻战役。在惨烈的瓜岛拉锯战期间,为了转移日军的注意力,吸引日军部分补给力量,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命令美军对位于所罗门群岛西北部约1000英里的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金环礁(现在是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共和国的领土)实施牵制性突袭。
⊙ “卡尔森突击营”
吉尔伯特群岛自1915年以来一直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了该群岛,并在马金环礁的主岛布塔里塔里上建立了一个辅助性水上飞机基地,岛上驻有日军一支小型守备部队,共计43名士兵,指挥官是日军一位名叫金光的军士长。
被挑选来实施这次突袭任务的是美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的A连和B连,第二突击营又叫“卡尔森突击营”,营长是艾文斯。F。卡尔森中校。卡尔森和他的突击队员们将乘坐美海军“鹦鹉螺”号潜艇( Nautilus ,SS…168)和“舡鱼”号潜艇(Argonaut,SS…166)由珍珠港抵达马金环礁,他们的目标是摧毁岛上的日军设施,收集日军情报,并将日军的注意力从所罗门群岛吸引过来。
“鹦鹉螺”号和“舡鱼”号都不是普通的潜艇。它们是第二代V级潜艇的成员,最初分别命名为V4和V6。V级潜艇是美国在一战后开始研制的,其最初的设计理念是作为具备足够速度和续航力的快速潜艇来同美海军作战舰队并肩作战。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日本在太平洋地区不断增长的威胁,美国海军潜艇的设计理念已经转变成研制具备超长续航力的“巡洋”潜艇,V级潜艇的设计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在此期间建造的V…4和V…6也就成了当时吨位较大的潜艇,水面排水量超过了2700吨,水下排水量也有4000吨,潜艇全长375英尺。V…4于1928年4月服役,是按布雷潜艇的标准建造的,后来该潜艇被重新命名为“舡鱼”号,之后“舡鱼”又经过了多次改造。V…6于1930年7月服役,一年后被命名为“鹦鹉螺”号,这两艘潜艇都装备有两门6英寸口径的甲板炮,并在突袭马金环礁几个月之前被改装成了部队运输潜艇,除了保留鱼雷管里的鱼雷外,其它地方的鱼雷都被卸载了,在这些鱼雷腾出的位置上架起了上下铺的床位。
“卡尔森突击营”营长卡尔森中校也是一位非常不同寻常的美海军陆战队军官。在一战时他虚报了自己的年龄应征入伍,但等他赶到欧洲时,战争已经结束了。一战后赋闲在家的卡尔森觉得当老百姓实在是很无聊,于是他在1922年再次应征入伍,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参加了在尼加拉瓜进行的清剿游击队的战争,另外他还在中国服役过一段时间。在中国服役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见证了日军占领上海的事件以及中国第八路军反抗日军侵略的斗争。就是在这段日子里,他对游击战、小兵团作战以及在战争中如何凝聚民心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由于他强烈表达了一个被认为不恰当的见解,那就是美国应该帮助中国抵抗日本的侵略,他被迫退出了现役。之后的两年他一直在就这个观点进行写作和演讲,直到珍珠港事件前6个月,他才被允许以少校的身份再一次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10个月后,卡尔森组建了陆战队第二突击营,他约束部队的格言是一个汉语词“同心协力”,主要意思是要该营官兵共同工作。
⊙ 潜艇出航
“鹦鹉螺”号和“舡鱼”号1942年8月8日秘密驶离了珍珠港,分头向马金环礁进发。“鹦鹉螺”号潜艇的指挥官是约翰。布洛克曼海军少校,“舡鱼”号潜艇的指挥官是杰克&;#183;皮尔斯海军少校,整个特遣队的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