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主要针对北越不可替代的军事工业中心:首都河内和重要港口海防附近地区。
主要空袭兵器是B…52“同温层堡垒”全天候重型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做出这一选择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12月是越南的季风季节,不利的气象条件对空袭计划产生了重大影响,战术航空兵飞机执行战斗任务的难度相对较大,损失也会大幅提高;第二,B…52战略轰炸机是美国核三位一体中的基石,是最为珍贵的战略武器,用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的话说,使用这种轰炸机能够“激发想象,打击士气”。简单地说,白宫认为B…52是迫使北越领导人重新恢复巴黎和谈的最合适的兵器。
美军研究人员指出,尼克松此举实际上冒了相当大的风险。首先,如果“同温层堡垒”在战役中损失过大,北越方面就会取得心理胜利优势,类似损失可能会激励北越军队的斗志,鼓舞河内方面继续抵抗;其次,一直被珍视为美国军事实力象征的战略轰炸机一旦被大量摧毁,则会在美国民众中引起巨大的心理恐慌。
一些美军专家认为,“后卫…2”战役应当与1945年的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的轰炸一样,成为一次核打击,让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一睹美国超群的军事实力。许多美国军事专家认为,尼克松的这一决定与实际局势相比,至少落后了7年,类似威力和规模的战役本应从1965年战争开始时就实施,当时北越方面事实上对类似大规模密集突袭根本没有任何防护能力,但是到了1972年12月,局势就完全不同了,在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在越南民主共和国重要军政目标附近,已经部署了东南亚地区最为强大的防空防御系统。五角大楼充分认识到了其超强的反击作战能力,一些美军高级官员担心,B…52战略轰炸机虽然是美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主要打击力量,但能否胜任此次任务还多少有些疑问。
战役实施之前,美国方面掌握的情报表明,北越防空集群战斗编成有145架米格…21歼击拦截机、26个SA…75M(萨姆…2)防空导弹营(其中21个营部署在河内和海防地区)、无数高射炮部队。北越防空导弹兵反击兵器使用雷达侦察部队分支系统传输的情报数据,防空兵力兵器的稳定指挥由各级指挥所网络提供保障。
战役的计划和准备
美国战史研究专家特别强调,美国空军行动指挥官列出了一个将要对之实施空中打击的北越境内目标清单,同时要求在行动中务必注意两个情况:尽可能避免平民较大的伤亡,避免引起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国内新一轮反战抗议浪潮的爆发;尽可能避免误炸美军战俘营。在确定了战役实施计划后,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和部署在太平洋战区广大空间内的各空军基地、航空杀伤兵器库、燃油仓库内,战役准备工作开始忙碌起来,所有空军军事基础设施内人来人往,如同搬家的蚂蚁一样忙活。
参加“后卫…2”战役的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基地分别在美军在太平洋关岛上的安德森空军基地(99架B…52G,53架B…52D)和美军驻泰国乌塔保空军基地(54架B…52D),从关岛起飞到达北越攻击目标上空所需战斗飞行时间为12…14小时,需要空中加油,从泰国起飞的到达北越目标上空需要3…4个小时。所有B…52D战略轰炸机都装备了最新改进型无线电电子战设备,B…52G轰炸机上的无线电电子战设备老化,作战效果不如B…52D,极易遭受北越防空军SA…75M防空导弹系统的火力攻击,结果,电子战设备上的差别对一些战略轰炸机飞行乘员的命运产生了致命性影响。
在制订“后卫…2”战役行动计划时,美军全面、精心计算B…52轰炸机的飞行路线,确定编队飞机间的最佳时间和高度间隔、飞行高度、所携带的弹药数量等。在进行航线绘算时,还充分考虑到了已侦察到确切位置的北越防空导弹部队SA…75M防空导弹营发射阵地以及风力对攻击个别临近中国边界的目标时的影响。
战役实施前,美军确定了在复杂局势条件下最合适的作战方式,规定采用3机编队战斗队形,轰炸机间高度间隔500英尺,距离间隔1英里,认为这种编队队形能够充分发挥B…52轰炸机上无线电电子战设备的作用,有效对抗越南人民军防空导弹系统无线电电子系统。美军作战计划严格规定,必须完全保持这种编队队形,任何故意破坏战斗队形的指挥官都将面临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威胁。战略空军司令部要求飞行员绝对不能偏离既定航线,甚至是在遭到敌方防空导弹袭击或被歼击截击机攻击时,也不能改变,直到完成****投掷任务为止。战斗任务完成后,B…52轰炸机要进行战斗转弯,脱离目标区域,尽量迅速地飞出防空导弹系统火力攻击范围,美军对此时的战斗转弯速度和方向也有明确的规定。
1972年12月17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太平洋战区美军联合部队司令、战略空军司令部及其下属作战机关下达了战役行动命令:“命令你们于1972年12月18日12点整开始行动。前3天内,B…52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航空兵应尽最大努力打击河内和海防地区目标,任务是在最大程度上摧毁河内和海防地区重要军事目标。前3天后,将根据随后得到的相应命令,准备继续行动。行动中要遵守以下要求:1,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实施打击;2,在越南人民共和国领土上空行动时,根据局势,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设备,以避免行动中的损失,在飞机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使用老挝和柬埔寨的领土;3,为提高行动效率,使自己的损失最小化,如果局势要求再次摧毁北越空军基地和防空导弹部队阵地,(必要时)可对计划攻击目标进行第二次打击;4,使平民伤亡最小化。轰炸海防港口时,禁止攻击第三国民用船只。”
B…52飞行员禁止进行反导弹和反飞机机动飞行,不仅是因为这样会破坏3机编队队形,降低无线电电子战设备效率,而且类似机动飞行还会导致轰炸错误。根据目标杀伤计划的规定,****应在既定高度、精确位置、一定的飞行状态下投掷,如果投掷点坐标发生哪怕是很小的变化,****就有可能会落到民用目标或平民家中。
美国方面确认,执行战斗任务的B…52战略轰炸机,在雷达导航员对引导攻击既定目标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时,飞行员得到命令取消轰炸,返回起飞机场。此外,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要求飞行员经常明确飞机航线,绝对保障飞机在向既定目标飞行,在到达投弹点前的4分钟内,不能为了避免防空导弹系统和歼击截击机的攻击而进行战斗航向机动。事实上,正是在这一时间间隔内,轰炸机被击中导致乘员死亡的概率最大。
美军军政条令规定的“后卫…2”战役行动中的类似限制,致使12月份在对河内和海防的突袭中,分别只有1318和306名北越平民死亡。无可争议,这一统计数字也是接近悲剧性的。但必须指出的是,美军在战役投掷了将近2万吨的航空****,相对而言,这一数字并不大。二战末期,在1944年美军对德国汉堡进行的为期9天的轰炸中,共投掷了不足1万吨****,结果炸死了3万名德国人。这也正是五角大楼至今仍然坚持认为1972年12月的轰炸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平民的伤亡,指责其不加选择的狂轰滥炸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战役前两天的轰炸
1972年12月18日,“后卫…2”战役开始实施的第一天,当地时间14点40分,第一架B…52轰炸机开始从美国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随后共有87架轰炸机分3个波次分别起飞,起飞过程持续了2个小时。参加行动的“同温层堡垒”由KC…135空中加油机陪同,由随后起飞的F…4“鬼怪”和F…105“雷电”歼击轰炸机护送(它们的任务是护航,并在“野鼬鼠”计划框架内,对越南人民军防空导弹系统阵地进行打击),同时还有EB…66电子干扰机、F…4被动干扰施放机、搜索营救飞机和直升机提供相关行动支援和保障。稍后从泰国起飞的42架B…52加入了关岛B…52战略轰炸机的队列。
美军专家强调称,自二战以来,美国还从未向敌方派出过如此规模的空中打击队伍。战役第一天,B…52的轰炸目标是河内附近地区几个空军基地、1个汽车修理厂、1个铁路修理厂、几个火车站及河内市内的无线电台大楼,其余9个目标由F…111歼击轰炸机攻击。
美国研究人员确认,尽管北越当局事先得到了美军即将发动大规模突袭的情报,做好了必要的反击准备,但还是对12月18日美军如此强大的轰炸规模感到非常震惊。不过,尽管如此,在“后卫…2”战役打响的第一天,越南人民军装备的苏制SA…75M防空导弹系统还是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战斗使用。
越南防空导弹兵主要是在“同温层堡垒”对既定目标进行轰炸之后进行战斗转弯时把其摧毁,这里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对SXR…75导弹引导站来说,B…52轰炸机3机编队在进行战斗转弯时,具有最大的雷达搜索特征,容易锁定目标;其次,战斗转弯时,B…52上的无线电电子战设备对地面防空系统雷达设备的作用效率下降;另外,战斗转弯时,原来在18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的顺风会转变为逆风,对“同温层堡垒”这种几何形状的飞机的飞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根据美军飞行员的统计,“后卫…2”战役首日,越南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至少发射了200多枚B…750型防空导弹。美军飞行员回忆称,在某些时刻,河内的夜空被同时发射的40多枚防空导弹飞行时的曳光照亮。这一夜,美国空军损失了3架B…52战略轰炸机,两架是从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1架是从泰国起飞的。美国专家确认,虽然轰炸机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但还是有94%的****被成功投掷到了计划目标上空。
不过,3架战略轰炸机的损失对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和B…52飞行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尽管实际损失比预期结果要小,但对美军来说,这还是不可接受的。不过,美国专家认为,尽管如此,整个“后卫…2”战役期间,战略轰炸机飞行员还是发扬了美国空军的光荣战斗传统,尽管面临敌方的疯狂反击,无论它是多么强烈,从未拒绝执行战斗任务。而且,在12月18日的空袭过程中,一架B…52“布朗03”轰炸机上的机尾射手杰涅尔中士,使用机炮击落了一架升空拦截的北越空军米格…21歼击截击机,开创了“同温层堡垒”战斗使用史上击落敌方歼击机的先河。
12月19日,战役的第二天,美军轰炸战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这并不奇怪。12月18日下午,最后一批从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轰炸机在完成战斗任务后,过了12…14小时,返回关岛机场着陆,而根据事先制订的战役第二日飞行计划表,其他B…52轰炸机已经起飞,飞往攻击目标区域。这一情况妨碍了对首日轰炸经验的完全概括和总结,未能根据实际作战情况,与飞行员一起,就行动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和错误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行相应的纠正。不过,尽管航线没有变化,但3机编队的飞行高度下降到了34500…35000英尺,这是为了在F…4“鬼怪II”电子干扰机事先设置的被动干扰走廊内,对B…52轰炸机提供更可靠的掩护。另外,3机编队轰炸机间的时间间隔,即所谓的“目标上空时间”,增加到了4分钟,“同温层堡垒”飞行员也得到允许,无论是在接近目标时,还是在投弹完毕后,可以进行机动,规避敌方的防空导弹和歼击截击机。
在战役第二天夜间,共有93架B…52轰炸机参与。根据美国飞行员的统计,越南防空导弹兵约发射了180枚B…750型防空导弹,这次,美军战略航空兵避免了再次损失。不过,这次零伤亡的战果到底是归功于美军对“同温层堡垒”行动计划的修改,还是由于北越防空导弹兵在遭受到了首次打击后反击能力削弱,很难确定。
攻击和反击
12月20日,战役的第3天,对美国空军来说,是一场真正的悲剧。接近河内的B…52编队,被越南人民军防空军无线电技术部队和米格…21歼击机飞行员及时发现,后者迅速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了“同温层堡垒”战斗队形的特点、飞行高度、速度等数据。美国专家得出结论,认为当日北越SA…75M防空导弹系统和高炮的高效战斗使用,给美国战略航空兵带来了最
可怕的损失,6架B…52战略轰炸机(1972年每架价值800万美元)被摧毁。这主要是美军司令部的过错,众多的轰炸机群在空中拖了将近113公里长,被飞行员戏称为“大象漫步”,因此,轰炸机的类似航线距离长、可预测、相对容易被发现和锁定。美国空军飞行员同时认为,为“同温层堡垒”安全飞行预设的空中被动干扰走廊效果并不好,反倒类似一条“黄色的砖路”,为北越SA…75M防空导弹系统战斗班组搜索目标提供了便利。
1972年12月20日,根据突袭计划出动的99架B…52战略轰炸机中的90架战斗飞行被证实是有效果的,遗憾的是,2架B…52G、1架B…52D在第一波次突袭中就被敌方摧毁,在第3波次的战斗飞行时,又有3架被防空导弹摧毁。在6架B…52中,有3架是在投弹前被摧毁的,3架是在投弹之后,其中4架B…52坠毁在河内附近,2架在北越境外坠毁。当日损失的所有B…52G轰炸机上都没有装备AN/ALT…22ECM最新型无线电电子战设备。
在战役前3天被摧毁的9架B…52中,有5架轰炸机是在完成战斗任务后进行战斗转弯企图脱离目标时被击中的。在6架被北越防空军摧毁的B…52G中,只有1架装备了新型无线电电子战设备。这一损失数字是参与“后卫…2”战役的所有战略轰炸机总数的7%,根据美国空军战略航空兵司令部制订的战斗损失标准,这是根本无法接受的高数字。在这种情况下,战略航空兵总司令梅耶尔将军决定,对越南人民军防空导弹兵火力阵地和技术阵地采取更强有力的火力压制措施。美军研究专家确认,由于SA…75防空导弹营成为美军飞行堡垒的主要威胁,因此,梅耶尔将军及时做出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此后,越南防空军遭到了更大的损失,尽管防空导弹发射数量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