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因为在这片水域,日美双方有好多军舰战沉,而被形象称为“铁底湾”)第三次派出两架侦察机核实美舰的夜间停泊位置,并在夜战时投掷照明弹。正是由于三川进行了反复的侦察,对美军的情况已经完全掌握,他决定从萨沃岛以南进入铁底湾,先消灭美军的巡洋舰,再消灭运输船,最后从萨沃岛以北撤出。随即通过旗舰“鸟海”号重巡洋舰的灯光信号将作战计划通知各舰。十八时,日舰将甲板上的所有易燃物扔进海中,对弹药进行最后检查整备。二十二时三十分,天色完全黑了,日军以“鸟海”号为首排成间距1200米的单纵列,在桅杆上升起白色识别旗,加速到28节,杀气腾腾闯入瓜岛海域! 而与此同时美军担任海空掩护的航母编队司令弗莱彻,借口舰载机损失和油料不足,报告戈姆利请求撤走,黄昏时分未获批准就擅自率航母编队撤出瓜岛海域,二十时已远离了瓜岛。特纳只好紧急召集掩护编队司令克拉奇利和范德格里夫特开会,通报了这一情况,并宣布由于失去了空中掩护他的舰只将在第二天撤走,尽管登陆部队的补给物资卸载量还不到四分之一。范德格里夫特对此表示了强烈抗议,但特纳认为他别无选择,只能连夜尽可能多卸下一些物资。会议气氛十分紧张,开了数小时仍是不欢而散。
就在会议结束,克拉奇利乘汽艇赶回旗舰半路上,战斗打响了。美军在铁底湾部署是:分为三个巡逻区,以瓜岛和图拉吉岛之间的萨沃岛中心点125度延伸线划分南北两个巡逻区,佛罗里达岛西侧子午线以东为东巡逻区。南区由第一大队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负责警戒,北区由第二大队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负责警戒,东区由第三大队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负责警戒,另以2艘驱逐舰在萨沃岛以西巡逻,作为雷达警戒哨。克拉奇利去开会前只是指定“芝加哥”号巡洋舰舰长代理指挥南区巡逻,既没有具体指示,也没作战预案。
8月9日一时,日舰驶抵萨沃岛西北,日军了望兵夜战素质较高,先发现了两艘巡逻的美军驱逐舰,而装备新型雷达的美军驱逐舰却未能发现日舰,三川率舰队实施了巧妙的机动从这两艘美舰之间进入铁底湾,美舰还毫无察觉。三川考虑到自己编队长达8000余米,作战海域狭窄,又是夜间,编队作战多有不便,于是下令各舰按照作战计划自行战斗。一时三十三分,三川下达总攻击令。直到十分钟后,美军“帕特森”号驱逐舰才发现日舰,刚用无线电发出警报:“注意!不明身份军舰正在进港!”日军的水上飞机就投下了照明弹,将南区的美舰照得清清楚楚,日军的炮弹和鱼雷接踵而来,澳大利亚海军“堪培拉”号巡洋舰右舷连中两条鱼雷,又先后被24发炮弹击中,不到五分钟就失去了战斗力,天亮后被美军自己击沉。“芝加哥”号接到报警,舰长下令发射照明弹,但几发照明弹都没点着火,就在这时舰长发现有数条鱼雷射来,立即转舵规避,为时已晚,舰首被一条鱼雷击中,桅杆也被一发 203 毫米炮弹击中,“芝加哥”号连连开炮还击,由于日舰速度很快,只来得及向日军队列最后的“夕风”号驱逐舰发射了25发炮弹就失去了目标,便向西退出战斗。最先发现日舰的“帕特森”号驱逐舰与日舰展开炮战,舰长下令发射鱼雷,鱼雷长未听到命令而没执行,该舰被日军击中一弹,两门舰炮被毁。“巴格雷”号驱逐舰占领了发射阵位,舰长下令发射鱼雷,但鱼雷射击诸元还没装定,眼睁睁看着日舰离去,等到鱼雷发射,早已追不上远去的日舰了。
三川仅用六分钟就重创南区美舰,随即全速向北区杀去。由于“芝加哥”号未将作战情况通知北区和东区,加上电闪雷鸣掩盖了南区的炮声和火光,北区美军全然不知日军已经杀来。“文森斯”号巡洋舰的舰长利弗科上校比较警觉在一时四十五分时,感到舰身在微微震动,还看到南区有炮火闪光,但他误以为是友邻在射击敌机,根本没想到是在进行海战,反而下令做好对空战斗准备。日舰接近到8000米距离,先打开探照灯,随后就以所有炮火开始齐射,利弗科以为是南区美舰,用报话机要求对方关掉探照灯,停止射击,还命令升起军旗,以表明自己身份,——日军则还以更猛烈的炮火。利弗科这才明白过来,下令开炮还击,但不久舰载水上飞机被击中起火,成为明显的目标,日军关闭了探照灯集中炮火猛轰,“文森斯”号连连中弹,不得不左转撤离,这时日军的鱼雷又蜂拥而来,左舷连中三条鱼雷,机舱爆炸,舰身严重左倾而沉没。
“阿斯托里亚”号巡洋舰遭到攻击后,枪炮长下令还击,舰长认为是在打自己人,命令停止射击,日军却毫不客气弹如雨下,经枪炮长一再恳求,舰长才命令恢复射击,但日军已经校准了目标,炮弹一发接一发命中,“阿斯托里亚”号燃起大火,上层建筑几乎全毁,只得向萨沃岛东南撤退,于中午时分沉没。
日军接着又用探照灯照住“昆西”号巡洋舰,此时“昆西”号的大炮还没转过来,日
舰发射的炮弹已经在旁边掀起高高的水柱,“昆西”号用主炮向亮着探照灯的“鸟海”号猛轰,命中二发,其中一发炮弹正中舰桥,可惜偏了5米没击中三川所在的指挥室,击中了旁边的海图室,里面34名参谋军官全被炸死。可惜才进行了两次齐射,舰长就以为是误击友舰,下令停止射击,错过了大好战机。而日舰乘机分为两列,对其进行两面夹击,“昆西”号中弹多发,二时许,日舰发射的一条鱼雷命中左舷,机舱爆炸,燃起熊熊大火,不久沉没。由于日舰集中攻击美军的巡洋舰,美军2艘驱逐舰幸运躲过一劫。
此时,如果三川掉头攻击海滩附近的运输船只,是垂手可得,但他不知道美军的航母编队已经离开瓜岛,担心天亮后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于二时二十分下令返航。撤至萨沃岛附近又与担任雷达哨戒的美军“塔尔波特”号驱逐舰遭遇,美舰寡不敌众,被击伤起火,勉强驶往图拉吉岛。三川舰队随后沿“槽海”返回拉包尔。
这次海战,美军称为萨沃岛海战,日军则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美军被击沉巡洋舰4艘,击伤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伤亡1732人。日军仅“鸟海”号海图室被毁,“青叶”号鱼雷发射管被击破,亡35人,伤51人。令美军聊以****的是S—44潜艇击沉了返航途中的日军“加古”号巡洋舰。
这是日美两军为争夺瓜岛而进行的第一次海战,日军凭借其出色的夜战素养,周密的临战侦察,准确的舰炮鱼雷攻击,取得了一边倒的全胜,但三川没有把美军的运输船只看作主要攻击目标,未予攻击,给以后的争夺战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为此遭到了山本的批评。美军在此次海战中可以说漏洞百出,首先作战部署非常成问题,将实力颇强的掩护编队分为三部分,划区巡逻,既无全盘考虑,又无完善的联络协同,被敌所乘各个击破。其次对敌情判断失误,因而没有临战准备,加上广大官兵缺乏警惕性,战斗意志薄弱,友邻协同不够积极主动,通讯联络迟缓,侦察不力等原因导致了战斗失利。但美军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以后作战中不断改进,不失为亡羊补牢。
三川舰队撤离后,特纳判断日军在9日白天不会再来,就一面救助落水士兵,一面组织未受打击的运输船只继续卸载,直至黄昏才带着未卸完的一多半物资、陆战1师约1000人的后备队和大多数的重装备撤离瓜岛。总共卸下四个基数的弹药和可供岛上部队使用三十七天的给养。这完全归功于美军有“战斗装载”的标准,也就是运输船装载物资根据战斗需要先后次序装载,最先使用的物资放在最上面,能够最先卸下来。这就保证了美军在瓜岛作战的基本物质需要,这是美军战争前就根据多次演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而特别制定的,这时显示出威力了,如果没有这一标准,陆战1师根本无法凭借一天一夜所卸载的物资来作战。
望着远去的运输船和掩护舰只,美军就只剩下瓜岛的一万人,图拉吉岛的六千人,只有为数极少的大炮。范德格里夫特很清楚,瓜岛之战的胜利取决于瓜岛的制海权,而制海权又取决于制空权,在美军航母仍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瓜岛的机场就是成败的关键,因此他特别要求将修建机场所需的设备、机械优先卸下,以便能尽快建成机场,并极其明智地以机场为核心建立防御体系。使美军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有利地位。
日军则每天派出几架飞机前来进行骚扰性质的空袭,令人不解的是日军似乎对海滩上堆积如山的物资没有兴趣,从不“浪费”一颗****,美军又要建机场,又要修筑防御工事,搬运物资的人手严重不足,花了整整两星期才把这些物资从海滩上搬走,日军只要扔下几颗****就可将这些物资全部摧毁,这样就能让美军陷入无粮无弹的困境,可惜,日军总有一种通病,对后勤非常轻视,这就注定要让日军在以后的作战中饱尝苦果。
泰纳鲁河口之战
(一)
日军大本营获悉美军在瓜岛登陆后,立即研究对策。8月13日决定一面按既定计划进攻莫尔兹比港,一面从第17军抽出部分兵力,在海军协同下夺回瓜岛。根据这一决定,山本亲率联合舰队主力离开本土前往特鲁克,投入瓜岛作战。而第17军军长百武非常轻敌,认为美军的航母编队和运输船只都离开了瓜岛,那么在瓜岛登陆的美军不会很多,估计不超过2000人,所以将主力继续用于莫尔兹比港作战,只抽调6000人用于瓜岛,而且这6000人还分为两批,第一批是在关岛的一木支队约2500人。一木支队指挥官是一木清直大佐,他就是1937年挑起卢沟桥事变的马前卒,时任日军牟田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率领部队首先向宛平县城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在中途岛战役中作为登陆部队司令,因日军在海战中的惨败而没有实施登陆,他的部队就改称一木支队成为大本营的直属部队,现在用到了瓜岛。百武显然不知道在瓜岛的是美军中战斗作风最顽强、战斗意志最坚强的海军陆战队,在战争初期,日军遭到最顽强抵抗的威克岛,菲律宾的科雷吉多尔岛,对手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而现在瓜岛和图拉吉岛的就是总数达一万六千人的海军陆战队,够日军受的了!
8月15日,美军一艘驱逐舰连夜冒险驶抵瓜岛,送来了飞机零部件、航空汽油和地勤人员。
8月17日,瓜岛机场完工,范德格里夫特将这个机场命名为亨德森机场,以纪念在中途岛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海军陆战队航空兵中队长亨德森少校。8月20日,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第223中队的19架F4F“野猫”战斗机和232中队的12架SBD“无畏”轰炸机,从“长岛”号护航
航母上起飞,降落在瓜岛机场。第二天也就是8月21日,“野猫”战斗机就首开记录击落了一架来袭日机。8月22日,“长岛”号又运来了第二批飞机,陆军航空兵第67中队的15架P—39“飞蛇”战斗机。这批战斗机原本是运往缅甸的,因为缅甸失守而转到南太平洋,正好派上用场。8月24日又有13架SBD舰载俯冲轰炸机进驻。所有这些飞机组成了瓜岛岸基航空兵,飞行员见机场四周长满了仙人掌,就把自己这支小飞行队称为“仙人掌航空队”。虽然美军飞机数量较少,性能也比日军的“零式”战斗机稍逊一筹,但是美军占有地利,日军没有前进基地,所有飞机都只能从拉包尔起飞,受航程的限制,在瓜岛上空只能停留十五分钟,而美军凭借所罗门群岛海岸监视哨的有效预警通报,可以在日机到来前二小时得到报告,通常在日机来临前半小时起飞,在日机飞行航线上抢占有利高度和位置,以逸待劳,从容取胜。在战术上推广了萨奇少校发明的“萨奇编队”战术,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日机性能上的优势。8月30日日军18架“零式”战斗机掩护6架“一式”轰炸机来袭,美军起飞8架F4F和11架P—39战斗机迎战,在激烈空战中美军击落了14架日机,自己仅损失4架P—39,这是日军“零式”战斗机自开战以来第一次失败的空战,彻底粉碎了“零式无敌”的神话。自从“仙人掌航空队”进驻瓜岛后,形势立刻改观,由于美军岸基飞机的巨大威胁,日军只能使用驱逐舰在夜间高速通过“槽海”,把部队和物资送上瓜岛,返回时顺路再炮击机场。因为日军的驱逐舰几乎每天都准时出动,被美军称作“东京特快”。就这样,美军掌握了制空权,日军控制了制海权;美军凭借岸基飞机在白天能控制瓜岛附近海域和天空,日军则依靠其水面舰艇部队出色的夜战水平,成为黑夜的主人。
(二)
8月16日,一木率领先头部队约1000人分乘6艘驱逐舰从特鲁克起航,前往瓜岛。8月18日夜,一木所部在亨德森机场以东约30公里处顺利登上瓜岛,一木骄横自负,认为美军不堪一击,不等后续部队到达,就留下125人守着滩头,率领900余人向机场扑去。由于美军集中兵力防守机场,一路上日军没有遇到任何阻拦,一木满怀信心向拉包尔的第17军军部报告:“根本没有敌人,就像在无人区行军。”
8月19日,美军的一名潜伏侦察哨发现了日军,不幸的是这名叫沃查的上士随即被日军捕获,遭到了严刑拷打,但他毫不屈服,什么也没说。晚上乘日军不备咬断了绳子,带着满身的伤痕逃回美军阵地报告。
8月20日,日军的一支40人的侦察小队与美军的一支巡逻队遭遇,美军打死了31名日军,还缴获了一张已经标注好的地图。根据这一地图,范德格里夫特发现日军已经了解到美军防线上的薄弱环节,范德格里夫特立即进行了调整,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日军可能的进攻地点架设了带刺的铁丝网,布置了机枪火力点。
8月21日凌晨一时,500名日军向泰纳鲁河河口的美军阵地发起了进攻。美军等日军接近到很近距离才开始射击,美军的火力非常猛烈,日军顿时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冲锋立刻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