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74部分

血火河山-第74部分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薹ㄔち稀�
接着李国勇又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封信函,上面这么写着:
“英海军无畏级战列舰已经下水,该舰详细资料近日送上。英人向印度增兵7000,据判断即将对西藏动手。英德矛盾日益加深,在亚洲,英人以印度为基地扩充亚洲势力范围,主要窥视中国的新疆、云南和西藏;德国三B铁路计划正在进行,该铁路西起德国柏林,途经伊斯坦布尔,东至巴格达。
在非洲,德国实施‘赤道非洲帝国’计划,英人强硬地以‘开罗—开普’计划对应。同时在制海权和欧洲商品市场上两国争夺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在军事经济基础的巨大优势都不存在的情况下,英国放弃了光辉孤立政策,英法,英俄的矛盾大幅度缓解,三国有可能在本年度,最迟明年形成某种协约,这份协约将对德国,奥匈和意大利的《三国同盟条约》产生冲击。
根据以上情况,英德间的一场矛盾总冲突是无可避免的。
我在欧洲一切顺利,很想念大帅,想念家人,想念自己的祖国。”
最后的署名是“西施”。
李国勇同样点着了这封信,在海外,中国的情报人员,象一个个孤胆英雄,忍受着寂寞、恐惧往国内传递着一封封情报,他们隐蔽在敌人的心脏,象随时能给敌人致命一击的尖刀。但自己却又无法公开表彰他们的功绩,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祝福。
他们的存在,是中华帝国的幸运,却是英雄们的悲哀。
……
新上任的帝国警察部长张则今年三十一岁,原警察部副部长,在顾大山叛变身死后接替了他的职务。此人有个外号,叫“笑弥勒”,这个外号的来由是他总是带着一张笑眯眯的脸,看起来平易近人,不过很多人就是在这张笑脸下毫无防范的被他送进了监狱。
身为“清平行动”的总指挥,他不容许自己上任后首次大型行动出现任何闪失,因此他亲自坐镇在了江西悍匪甘羽锋的老巢龙虎山。
自“铁枪会”成立以来,甘羽锋就占据了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位于江西鹰潭西南郊的这座名山,仗着山势险要,肆无忌惮地抢劫过往客商,甚至有几次还抢了当年民族独立军过往的补给物资,对于这群为害当地的土匪,张则发了誓一定要将其彻底铲平。
以警察为主力的先头部队已经和土匪接上了火,这帮土匪在龙虎山经营了数年,山寨防御措施比较严密,虽然有从部队借来的四门大炮轮番轰击,但警察部队还是费了很大的劲,死了大约三十几个人才突破了土匪的寨门。
进了山寨情况就两样了,“铁枪会”虽然号称是江西最大的匪帮,但大部分人用的还是长枪,大刀之类的原始武器,有的甚至就是直接把毛竹顶部削尖了当兵器,火器少得可怜。当警察冲进山寨后,这群人挥动着冷兵器叫嚣着向他们杀来,在警察毫不怜悯地射杀中,一个个吭都不吭都一头载倒在了地上。
这群乌合之众哪见过这等大的阵势,看看情况不妙,呼啦一声大叫着四散逃亡,有的上了年纪的,受了伤的实在无法逃脱,干脆跪在了地上投降。
剿匪部队的目标可不是他们,而是上了“清平行动”黑名单的大匪首甘羽锋。一路搜索着进了内寨,突然一扇门被踢开,一个彪形大汉手持两把毛瑟手枪从里面冲出,“当当”几枪就打倒了几个警察,接着立刻往山后冲了出去。
“甘羽锋,甘羽锋!”警察对这个人的相貌体态早就熟记在心,一起大叫着边开火边向他追击。
对龙虎山地形烂熟于心的甘羽锋边还击,边向着林高草密的地方跑去,他地形又熟,跑得又快,很快消失在了莽莽大山之中。
剿匪部队虽然一天就全部歼灭了为害江西多年的匪帮“铁枪会”,但整整搜索了半个月也没有找到甘羽锋的踪迹,这个人就象是凭空失去了踪影一样。
而这时的甘羽锋,在满城都是通缉告示的情况下,却化妆成了一个老头,带着几个亲信在上海登上了英国商船,开始了他传奇的经历。
在武汉。
帝国警察突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开始了全城大抓捕,一个接着一个特务,或者是有特务嫌疑的人落网,当武汉的市民知道这些人是出卖国家利益的败类后,不光对警察给全城的骚扰没有任何不满,反而还踊跃地协助他们。
“罗记药材店”是武汉很有名的一个药铺,当上午几个穿着黑色制服的党卫军带着杀气冲入店内,几个伙计都吓呆了。
“罗玮在哪里?”领头的党卫军军官冷冷地问道。
被黑洞洞枪口指着的小伙计,面无人色地往里面指了指。
几个党卫军立刻闯进了内室,随即就看到一个人影正从窗子往外翻,生怕他逃脱的党卫军军官抬手一枪,正好打中罗玮的左肩。
罗玮知道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可不想就这么窝囊的死了,咬着牙跳出窗户,疯狂地窜进了边上的小巷子。
半个小时后,负伤的罗玮出现在了他的上司鬼山井鸠的家中,本来听到满城抓捕动静正心惊肉跳的鬼山,见到流血的罗玮,立刻意识到了组织败露了。
“鬼山太君,快跑吧,咱们完了,再不怕就晚了。”罗玮喘着气说道。
慌乱不堪的鬼山井鸠扶住了罗玮,对于这个得意的中国部下,他还是非常欣赏的:“罗桑,你的伤势怎么样,要不要先包扎一下?”
“哎呀,我的鬼山太君,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咱们快走吧,被抓住了全部完蛋!”罗玮急得恨不得踹他两脚,老子可不想陪着你送命。
“好的,好的,我们立刻就去日本使馆,他们不敢动我们的。”鬼山井鸠匆忙地扶着罗玮快步跑出了家门。
第一百五十八章 … 京城百态
春天已经到了,可在北京城里却感觉不到一点春的气息,街上行走的人步履匆忙,象是生怕多停留一步就会遭到飞来横祸。
见了面的熟人,尤其是那些平日里走路都恨不得横着走的满人,现在见了面也就是匆匆地说声“您吉祥”,接着就跟有鬼在后面跟着一样离开。
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倒好过了很多,新政府当官的一点架子也没有,经常突然地到他们家中嘘寒问暖,对特别贫困的还时常留下两个钱再走,虽然这些纸头做成的“中华币”在北京很多商铺里还都不收,可这毕竟是人家官老爷的一片心意,前朝大清的官员可没一个这样的。
渐渐的有些胆子大的百姓,把前朝留下的冤屈告到了新的官府衙门,叫啥来着?好像是叫个啥“总理临时办公接待处”。衙门里的老爷们,不象大清官员那样穿着一眼就能认出是当官的官服,就那么穿着普通的衣服,一个个还都挺和蔼可亲,对告状的人,仔细地看着他们的状纸,详细地询问他们的冤情,快点的当天就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总也细心地记录下他们的住址,过不了几天就会登门告诉他们进展情况。
运气好的人,还能见到当朝宰相,现在叫“总理”的杨度,这个岁数不大的杨总理,让人见了就透着亲切,还亲自过问了很多案子。
被老百姓传的最广的一件事,是有个叫张大毛的人,家里被个满清王爷的外甥霸占了田产,自己去前朝衙门告状,不光没告成,还被王爷的外甥打断了一条腿,扔进大牢关了两年,等他出狱,家也没了,老婆也跑了,弄得他只能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新政府成立后,有好心人告诉他,他的冤屈新政府有个专门处理的地方。反正自己现在也是生不如死,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张大毛按照人家的指点到了那个地方。也是他时来运转,竟然遇到了杨度,杨度立刻亲自带人调查了这件事,才一天的功夫,那个王爷的外甥就被抓了起来,张大毛被霸占的家产也如数退回,不光这样,杨度竟然派人送来了两百块钱慰问,听说这可是杨总理自己掏的腰包,并且还给他安排了份工作。
象活在梦里的张大毛,等回过味来,发疯一样地瘸着条腿跑到总理接待处门口,“扑通”一声跪在,大哭着叫道:“恩人啊,青天大老爷啊,张大毛下辈子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您啊!”他这么一口,有些知道缘由的人也跟着跪了下来感谢新政府的恩德。
这以后,但凡只要知道有人说政府的坏话,张大毛就会红着眼睛,举着拐杖找人家拼命,非逼着对方道歉不可。
“杨青天”的美名也迅速传遍了北京城。
至于那些大兵,和穿着黑色制服的党卫军,也没传说中的可怕。大兵们待人亲切,买卖公道,有次有个当官的,好像是个连长,吃完了饭忘记付钱就走了,饭店里的伙计见穿着军装,可说什么也不敢问他要钱,只能自认倒霉,等着挨老板的骂,扣工钱了。
可谁想到,不到半个时辰,那个军官就急匆匆跑了回来,满头是汗,连声说着“对不起”将饭钱交给了伙计,还一个劲地道歉,弄得小伙计倒不好意思起来,象是自己做了错事,当时在店里吃饭的人掌声一片。这事也在京城传为了美谈。
而看起来凶狠无比的党卫军,怎么看都只对满洲贵族和前朝大官凶,对普通老百姓可从来没有为难过,有的时候看见老百姓有了困难,还能主动帮忙。
让京城百姓记得最清楚的是这么一件事:
一天两个党卫军在街上巡视的时候,为了抓个小偷,撞烂了人家一个水果摊,碰巧有个党卫军军官经过看见,当即把两个党卫军叫来,骂了足足十几分钟,接着让他们赔钱。最后边上的市民都不乐意了,甚至那个被撞翻的水果摊摊主都发话了:“不就是几个水果嘛,当我请他们吃了行不,你这当官的也真是的,人家抓小偷还不是为了咱们,你至于嘛?”
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融汇在一起,让北京市民彻底消除了朝代更新交替的恐惧,对新政府就觉得那么地亲切,有这样为老百姓着想的政府,咱们还怕什么?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的。
很多大清的官员,尤其是几个自诩为忠臣义士的老头,见新政府也没把他们怎么的,胆子越来越大,经常聚在一起评击着政府,哭诉怀念满清,甚至破口大骂李国勇和杨度。
奇怪的是,象是接到了什么指示,党卫军出奇地沉默着,任由这些人胡言乱语。
现在全北京最神气的就是姓李的了,很多不管认识不认识李国勇家人的,和李家有或者没有关系的,只因为自己姓了李,一个个削尖了脑袋在李氏族谱里找关系。反正没多少时候,李国勇起码多了上百个叔叔伯伯,表哥表弟,甚至是远房侄子加孙子。
而要说起北京现在最热闹的地方,可轮不到杨度的总理办公地,那得属李国勇“父亲”李经述暂时落脚的“贤良寺”。
贤良寺被李经述派人布置得富丽堂皇,李国勇曾经拜见过李鸿章的小房子,更是被铺满了黄色的缎子,这可是皇上呆过的地方,凡是经过的人,都不许抬头,得规规矩矩地低着头走过,不然就是对当今皇上的大不敬!
虽然这里每天来拜见走关系的人络绎不绝,可李经述暂时没有空理会这些人,他和整个家族的心思都放在了给李鸿章取什么样的谥号上。商量了几天,最终觉得“仁德显圣佑天高祖皇帝”这个最好,非常满意的李经述决定去南京后就向自己的儿子,现在的皇上李国勇进谏。
这件大事办完了,李经述才有心情会见那些托关系,走门路的人。见到这些人,他每每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当年皇上那可当真是了不起,出生那天雷雨大作,都说他是上天大金鹏鸟下凡,岳武穆转世,岳武穆何等了不起,大清的老祖先金国人被他杀得不敢正眼看宋室江山,要不皇上能推翻满清?”
等牛吹完,凡是送上厚礼的,李经述那是含笑收下,亲口许诺将来见了皇上一定为他们谋个好的差使,荣华富贵那是当然不在话下的了。
李家的所作所为,杨度不是不知道,可这毕竟是李国勇的家事,怎么处理,还是留给李国勇去头疼吧。
第一百五十九章 … 谁的刀快
二十岁的载洵是醇亲王奕譞的第六个儿子,光绪皇帝的弟弟,1889年晋辅国公,次年又晋镇国公,1902年袭贝勒。自打光绪被送到南京,载沣出逃到满洲后,年纪轻轻的他俨然成了满清遗老遗少的主心骨。
要说载洵还真有点主子的味道,往那一坐,年纪虽说只有二十,但看起来还是蛮有气势的。
一屋子坐满了老老少少,都留着大辫子,穿着满人的服装,一个个闷着头有的在喝茶,有的在吧唧吧唧抽着水烟。
载洵毕竟年轻性子急,看着有点不耐烦了:“我说你们这算是怎么回事,一个个闷声不响的,你们倒是说话啊!”
前礼部侍郎佩查阿老成持重,见载洵如此耐不住性子,微微摇了摇头:“贝勒爷,依下官之见,李逆势力已成,咱们断断不能操之过急,当外交洋人,内连忠臣,而后徐徐图之,如此不用十年,大事可成。”
说完了为自己的这番话摇头晃脑,得意不已,所谓老成谋国,不外乎如此吧。
“胡言乱语!”一声声音打断了他的美梦,佩查阿恼羞成怒地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官级远远高他的军机处行走,兵部尚书奎荣,当下就把到嘴的骂声生生地咽了下去。
脾气暴躁的奎荣大声道:“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什么十年八年的,等到那时候,只怕咱们的脑袋早丢了。咱满人可是有血性的好汉子,趁着反贼在北京立足未稳,集合各府各院家丁奴才,召集忠勇之士,杀了杨度柳波成,为老佛爷圣上报仇,重新光复咱们满人的江山!”
这话看来对上了载洵的胃口,听得他连连点头。
佩查阿鼓足勇气劝道:“奎荣大人勇气固然可嘉,但不要忘记了,咱大清的几十万军队都打败了,凭着这点家丁奴才又能顶什么用?大家看清楚啊,这北京城里可住着上万军队呢,这群虎狼之师,咱们现在可没有力量惹得起。”
奎荣鄙夷地骂了声“懦夫”,听得佩查阿胡须气得乱颤。
眼看两人就要翻脸,载洵打起了圆场:“奎荣忠心爱国,佩查阿老成持重,都是一般的为了大清,不用争吵,大家伙儿说说,他们的意见听谁的好。”
场上立刻分成了两派,年纪轻点的站在奎荣这边,上了年纪的纷纷拥护佩查阿的意见,乱烘烘争了半天,也没见争出些什么来。
等稍微安静了些,载洵说道:“我看那,不能等,李贼现在是立足未稳,所以不敢总咱,一旦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