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河山-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一世的匪徒们慌乱了,不知是冲上去好还是赶快逃跑好,曼合若夫强忍着巨痛叫道:“勇士们,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杀,杀啊!”
匪徒们看来是被刚才的烧杀冲昏了头脑,在曼合若夫神经质一样地叫囔下,叫嚣着向荆轲旗队冲去。
罗林面无表情,冷冷地道:“开火!”
重机枪、半自动步枪、手雷,一起响起,象是给这群失去了理智,双手沾满了鲜血的暴徒奏响了一曲死亡的乐章,成批成批的匪徒象割麦子一样倒下,他们甚至没有来得及看清楚敌人的样子。
几个比较幸运的匪徒,好容易冲到了荆轲旗队的面前,却立刻被无数明晃晃的刺刀在身上捅满了窟窿。
在荆轲旗队无情地杀伤下,叛乱分子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冲不上去,逃也没有地方逃的他们,不知在谁的带领下,纷纷跪倒在了地上,操着维族语言或者不熟练的汉语叫着:“投降,我们投降!”
荆轲旗队将目光投向了罗林。
罗林依然毫无表情的说道:“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继续开枪!”
于是,短暂停止的枪声再次响了起来,来得比刚才还要猛烈,跪倒在地上的叛乱分子,无一幸免的倒在了荆轲旗队复仇的枪口之下。
十五分钟之后,枪声停了,场上到处都是尸体,参与攻击政府的500名暴徒,全部倒在了这里。
“看下还有活的没有,有的话补上一刺刀,注意看看那个什么司令曼合若夫还有没有气,有气的话给我带过来!”满地的尸体丝毫影响不了罗林的心情。
两个清扫战场的旗队士兵,不一会拖着一个满脸大胡子的人走了过来,“报告,这个人应该就是曼合若夫,中了两枪,不过都不致命。”
浑身是血的曼合若夫惊恐地看着比他更加凶狠,他眼中的杀人魔王,不在的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出处罚。
罗林在他面前蹲了下来,不紧不慢的擦了擦沾上少许泥土的皮靴,冰冷的眼神看着曼合若夫:“记得我的名字,党卫军荆轲旗队旗队长罗林,我祝福你下辈子还当一个分裂分子,这样我才不会寂寞。”
曼合若夫恐惧地叫道:“不,不,别杀我,看在真主的份上,我愿意带着你去抓所有的人,求求你,别杀我!”
罗林笑了笑,站了起来,走到牺牲的那个国防军排长的尸体前,默默地说道:“兄弟,安息吧,我帮你亲手报仇!”
他把一把刺刀塞进了那个排长仅存的一只手里,抱起了战友的尸体,一步步,一步步走到了曼合若夫的跟前。
“来人,把这个畜生扶起来!”罗林一字一顿地道。
两名士兵不顾曼合若夫的竭力反抗,将他从地上拽了起来,一边一个,将他死死地架住。
扶正了战友的尸体,罗林紧紧抓着战友的手,然后带着满腔的仇恨,将刺刀刺入了曼合若夫的胸膛,一刀,一刀……
新疆各地的平叛全面展开,伊犁的暴徒在罗林冷血打击下,将近2000的叛乱份子倒在了荆轲旗队的刺刀下,进攻新疆省省政府的匪徒被王琦全部歼灭。在阿山,帝国国防军开始围歼分裂分子
国防军的不还手,并不代表他们懦弱,一旦他们打出的愤怒的铁拳,象新疆叛乱分子这种乌合之众,根本连抵抗的力量都没有。
陈金虎不给叛乱分子任何喘息之机,严令王琦抓捕工作立即开始,务必不使一人漏网。整整七天,分散在新疆各处的“大突厥主义伊斯兰党”成员,和“伊斯兰政府救国军”的干将纷纷落网。
7月25日,叛乱的首要分子拉不则都大毛拉被抓获,铁血的陈金虎,才看了拉不则都大毛拉一眼,甚至连审讯的程序都没有,直接下达了枪决的命令,这也引起了一些伊斯兰教众的抗议。
事后证明,陈金虎的这一做法是明智的,在拉不则都大毛拉被抓的第三天,英国人就派出了代表紧急赶到陈金虎处,要求保住他的性命,可惜他们看到的,却是拉不则都大毛拉的尸体。
新疆地平叛,前后进行了七天,“大突厥主义伊斯兰党”这一组织被彻底铲平,大批分裂分子在没有经过任何审判的情况下,直接被党卫军执行枪决,英国人,俄国人在新疆几年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此后的新疆,虽然陆续还有过几次叛乱,但都不成气候,轻易地就被当地军队镇压了下去。
而为了配合陈金虎,远在南京的李国勇发出了鼓励汉族向新疆移民的元首令,元首令规定凡向新疆移民者,除了免除五十年各种税收外,每个人都还将得到政府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同时在新疆开垦出的土地,将终身归本人所有,且不用上缴政府任何税金。同时元首令还鼓励新疆少数民族向内地安迁,同样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
这一看起来让政府吃了大亏的命令,让大批的汉人涌向了新疆,经过二十年地发展,进入新疆的汉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加上和当地人的通婚,汉族、维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界限已很淡薄,新疆终于牢牢地掌握在了中国的手中。
当然,当时的情况却还是充满了坎坷的,英法俄三国同时向帝国政府表达了三国对新疆事件的关注和遗憾,谴责了陈金虎、罗林、王琦三人不人道的行为,要求李国勇对三人进行审判。
对于这种赤裸裸的对中国内政地干涉,变得成熟的李国勇大打太极功夫,拖字为先,接着利用和俄罗斯建立的军事同盟关系,先行安抚了沙皇,让俄罗斯率先退出了谴责同盟。而被李国勇拖得失去了耐心的英法两国,也逐渐的没了声息。
此事造成的后果,是引起了英国的警觉,无息贷款被停止了,英国也加紧了对西藏到渗透,失去了新疆的英国,再也不愿意放弃西藏了。
而帝国的外交部长陈金虎,也开始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一百八十八章 … 军事会议
新疆问题由于陈金虎的强硬态度,以半武力的形式解决了,虽然这多少违背了李国勇的初衷,但不管怎么样,总是又把一块属于中国的领土收了回来,至于英国的警觉,和无息贷款地停止提供,那是以后再考虑的事了。
解决了新疆的陈金虎,把目光放到了西藏,当然为了避免触动到英国已经很敏感的神经,陈金虎并没有急着进军西藏,而是稳步调兵进入四川,同时往西藏派入了大量的间谍。
奇怪的是,过了两个月,英国公使霍必澜突然在南京发表声明,表示新疆问题完全是中国政府的内部事物,对于新疆的叛乱分子,英国政府将不再表示同情,并坚决地支持中华帝国的平叛行动。
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除了李国勇。
是西施,是的,远在欧洲,独自在战斗的西施,正在用他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影响着英国政府。
作为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传奇的间谍,没有人知道西施是谁,一直都没有。但帝国的元首李国勇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的元帅和将军们,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功勋都比得上西施。”而在日后解密的帝国各种档案里,有关西施的资料,也从来没有出现过。
中华帝国的陆军,在扩军整编方案完成后,各项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第二集团军,一切物资兵源,都源源不断地优先运到了这,而且,帝国总参谋长蒋百里,似乎和柳波成较上了劲,居然常驻在了第二集团军。
帝国军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今年仅仅二十二岁的柳波成,自从南京紧急军事会议召开后,一个人始终处在高度紧张和亢奋之中。某种程度上,厦门战役由他开始,但他却没有能够参加,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遗憾。现在即将到来的对日作战,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这种遗憾。毕竟在国内打得再凶,打得再猛,那也只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而已。
经过近乎于疯狂地扩军,现在的第二集团军,拥有兵力达到三十万,配属两个炮兵旅。而为了增强东北前线的力量,李国勇终于动用了他平时不舍得动用的党卫军野战部队,帝国师和荣誉师。
在东北决战没有打响之前,所有人对党卫军野战部队都是有非议的,这支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国内战争的队伍,拿着比其它部队更高的军饷,用着比其它部队更加优良的新式武器,却不发一枪一弹,让它有了“天子部队”这个也不知道是褒奖还是贬低的称呼。
而党卫军野战部队,却似乎并没有什么觉得羞愧的地方,在他们的信条里,别人的看法对于他们来水是无所谓的,因为他们随时准备着去牺牲,去为领袖贡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在每一个党卫军士兵入伍前,他们都会高声朗读这些誓词:
“忠于党、终于领袖是党卫军的天然职责,党卫军的荣誉就是忠诚。领袖的意志既党卫军的意志,党的利益就是党卫军的利益。任何胆敢挑战领袖的权威、违反领袖意志的个人和团体,就是党卫军的敌人,党卫军必将其从精神上和肉体上消灭之。”
而他们的上级,包括党卫军全国领袖李国勇在内,给他们灌输的思想也是:
“党卫军野战部队,是领袖在战场上的利剑。光荣的党卫军野战部队必将承担在战场上最艰苦、最恶劣的作战任务。同时,党卫军野战部队出现在战场上之时,也将作为一支决定战争走向的终极王牌部队。每个党卫军,从军官到士兵,在战场不能够有生命的概念存在,牺牲是我们最骄傲地选择,鲜血是我们忠诚的见证!”
这群被彻底洗脑的士兵,在他们的心目中,从来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每天所想的,只是如何去为领袖大无畏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做为李国勇系的老人,党卫军帝国师师长孟凡贵和荣誉师师长吕远,从民族独立军的时代开始,都一直是李国勇麾下的猛将。他们虽然缺少一个高级将领必须的智慧和冷静,但他们对于李国勇的狂热以及无限的忠诚,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集团军司令部。
部队的扩编应该来说暂时完成了,对面的日本人显然也嗅到了什么,工事明显地加强了,兵力也大大增加。在帝国国防军的阵地上,经常可以从望远镜里看到日本满洲军司令官大山岩在阵地上视察的身影。
柳波成这已经是这一个月来召开的第六次军事会议了,蒋百里回到了南京,让柳波成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更加重了。
“各位,日本防御大大增强,仅在即将可能发生战斗的正面战场,大山岩就放下了整整五万日军!”柳波成的开场白很直接,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在东北,日本大约有十五万驻军,我军连同党卫军两个师在内,为三十八万,看起来我军兵力上远远占优。但是,但是我请大家认真地思考下,中华帝国在扩军的同时,日本国内也在扩军,根据我们的情报,日本的陆军已经扩编为了八十五万,并在年内将突破一百万!我希望大家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中华帝国虽然也可以继续无限制地扩军,但这不符合中国发展的长远利益,五个集团军,将承担中国的万万里国土,所以,我们将要面临的局势,是以第二集团军连同党卫军部队,不到四十万人的力量,面对日本的近百万大军!”
孟凡贵第一个说道:“不管困难有多大,但党卫军帝国师将坚定不移的完成领袖交给的任务,死多少人我根本不在乎,只要能够不辜负领袖的期望。”
吕远也赞同地说道:“是的,领袖的意志就是我们的意志,领袖的决心就是我们的决心!我请求柳总指挥把最苦难的任务交给党卫军来完成!”
这两个人本来就是土匪出身,上过短期军校的他们,虽然已经成了手握重兵的将军,但依然保持着一份江湖好汉的单纯。在他们的脑海里,李国勇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使用李国勇说的一切,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
柳波成皱了皱眉头,党卫军过于狂热了,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战场上瞬息万变,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变故。
“你们都没有考虑到东北决战的真正意义!”一个声音悄然响起。
柳波成抬头一看,不禁又皱起了眉头,说话的人,是李国勇的亲戚,帝国情报部东北前线情报负责人唐衍。
元首的为人是柳波成甘愿为他付出全部的,但对于元首的家人来说,柳波成向来缺少好感。在京城里,他不是没有和这些李家的人打过交道,一个个自以为是皇亲国戚,趾高气扬,从来都不把人放在眼里。收受贿赂,封官许愿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这个叫唐衍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是从哪冒出来的,平日里看起来总是懒洋洋的,闷在屋子里也难得见他出来过一次,要不是他是元首的表弟,柳波成早想请他回家了。
“你们想过元首收复东北,组织决战真正的目的了吗?”唐衍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说道。
柳波成非常认真地说道:“这就是我佩服崇拜元首的地方,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元首和他的国防军将不惜付出一切!”
唐衍叹了口气,说道:“我承认,这是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自从日俄战争后,日本已经元气大伤,但为了中国的东北,还是在积极扩军,整兵备战,这势必把日本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拖到一个无底的深渊!元首急着要组织东北决战的原因,在于他不想给日本任何喘息的机会,要在东北把日本拖瘦、拖跨!”
这些话让原本非常轻视唐衍的柳波成也不禁认真起来。
唐衍看了眼开始注意他的将军们,停顿了下继续说道:“日本是一个弹丸小国,不往外扩充,它是没有任何发展的机会的,所以它先抢高丽,再抢东北,想要靠着殖民地来弥补它的先天不足。我的判断,元首在打响东北决战的同时,也肯定将目光盯向了高丽。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遭受了对马海战重创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不是帝国海军的对手,但为什么元首却不先优先考虑歼灭日本的联合舰队,而任由它往中国输送兵力?”
他的话让柳波成惊讶地想到了李国勇在酒楼和他们说的话,唐衍地判断,竟是如此地吻合,他现在渐渐有些明白李国勇为什么要派唐衍来东北前线主持情报工作了。
唐衍并没有注意到柳波成表情的变化:“我认为,东北的战争,前期将可能会陷入一场短暂的胶着状态,等日本不断地往东北派兵,耗尽了国力之后,那时,才是我们给它致命一击的时候!”
柳波成是一个职业军人,在战场上,终其一生,他从来没有败过,也因此赢得了“军神”的美誉,但在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