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奴-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虎井屿、桶盘屿。
二十二日,施琅决定发动总攻击,将舰队分成三路进攻,剩下约80艘当后援部队:中路:共有56艘船,分成8队,每队有7艘船。由施琅亲自指挥,作为主力进攻娘妈宫。右路:共有50艘船,从东莳攻入鸡笼屿、四角屿,之后会合中央部队夹攻郑军。左路:共有50艘船,从内堑攻入牛心湾,让郑军误判清军要在此地登陆。
天亮前,开始刮起台风。辰时受台风影响,海上吹起西北风,郑军顺着风势进攻,一时处于优势,清将朱天贵被炮击而死。到了中午,台风受到赤道锋面带的影响,海上开始吹起南风,风向转变成对清军有利。施琅命令全军反攻,顺着风势发射各种火器,并且以数船围攻郑军一船,郑军全面崩溃,江胜战死、邱辉**。刘国轩眼见大势已去,率领残余部队从吼门退往台湾,澎湖各岛的郑军都向施琅投降。施琅战胜后,考虑台湾水道非常险恶,进军困难。施琅决定暂缓进攻,采取攻心战术,让郑氏王朝从内部崩溃。施琅派人医治受伤的投降郑军,并配给他们衣服、粮食,再将士兵送回台湾。还拉拢郑军将领为内应,防守淡水的何佑首先私通施琅,其他将领也跟进。
郑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台湾,人心开始不安。为了延续政权的生存,有将领提出进攻菲律宾,得到冯锡范的同意。却传出远征军只想抢劫,还打算逃往海外,因此刘国轩阻止此计划。后来在刘国轩大力主张下,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向施琅投降,并于八月十八日剃发易服,正式宣告郑氏王朝的灭亡。
算来台湾已经失守了,可惜那十万汉民了,赵强心情有些沉重,曾几何时,他也动过将台湾的汉民迁移到远东来的念头,但是组建一支庞大的水师却让他只能望洋兴叹。
澎海之战郑军表现只能说一般,为国捐躯者有,不愿投降而自杀的也有,大将战死**者更有,但惨烈程度远不及崖山之战来得那样惨烈,那样让人痛不欲绝。
赵强承认,他看澎湖之战的心情与看崖山之战的沉重完全不同,澎湖之战让他觉得遗憾,崖山之战却让他情不自禁落泪。
同样的异族入侵,同样的汉人最后一战!南宋与南明是何等相似,但在民族气节的最后一战上,二者的相差却是天地之别。
南宋朝廷在临安虽然投降蒙元,但福建、两广大片地区仍处在流亡小朝廷的控制之下,李庭芝也在淮东、淮西地区进行着顽强抵抗。但淮东、淮西等地相继失陷,李庭芝战死。景炎元年十一月,元军逼近福州,此时福州有正规军17万,民兵30万,淮兵万人,足可一战,但由于主持朝政的陈宜中胆小怕事,因此小朝廷立足未稳,就又开始了逃亡。离开福州之后,小朝廷只能四处流亡,辗转泉州、潮州、惠州等地。景炎三年春,来到雷州附近。逃亡途中,宰相陈宜中借口联络占城,一去不返。端宗在逃亡途中患病,四月十五日病死,年仅11岁。端宗死后,群龙无首,眼看小朝廷就要分崩离析,陆秀夫慷慨激昂,振作士气:
“诸君为何散去?度宗一子还在,他怎么办呢?古人有靠一城一旅复兴的,何况如今还有上万将士,只要老天不绝赵氏,难道不能靠此再造一个国家么?”众臣便又拥立年方7岁的赵昺为帝,改元祥兴。
元军步步为营,不久雷州失守,形势危急。张世杰数次率军反攻雷州,但都没有成功,于是将流亡政权迁至崖山。历史似乎注定了要选在这里翻开空前悲壮的一页,宋军到达崖山时,尚有正规军和民兵20万人,而进攻的元军只有数万,仅就兵力而言,双方相差悬殊,且元军不善水战,宋军无疑占有优势。但张世杰此时指挥出现了严重失误,他判断蒙古人的优势是骑兵,不擅水战,必须依靠水军与之作战,因此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用大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结成水寨方阵,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赵昺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打算在此死守。张世杰此举失误在于,一是放弃了对入海口的控制权,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对方;二是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结成水寨,虽然集中了力量,却丧失了机动性。此后张弘范率大批元军赶到,控制了崖山之南的入海口,又从北面和南面两个侧翼切断了宋军的所有退路。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此后10多天的中,宋军只能以干粮充饥,饮海水解渴,饮过海水的士兵呕吐不止,战斗力严重削弱。
当时,张世杰有个外甥在元军中,张弘范一连三次派其至宋营对张世杰劝降,张世杰说:“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义不可移耳!”。
张弘范又叫囚禁中的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呼?”于是他写出了那首千古传诵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再派人向崖山的士民说:“你陈丞相已去,文丞相已执,你们还想怎样呢?”然而军民无一叛变!
二月初六早晨,元军发起总攻。元将李恒指挥水军利用早晨退潮、海水南流的时机,渡过平时战舰难以渡过的浅水,从北面对宋军发动了一场突袭,到中午,北面的宋军已被元军击溃。南面的元军又在张弘范的指挥下,利用中午涨潮、海水北流的时机,向宋军发动了另一次进攻。宋军南北受敌,士兵又身心疲惫,无力战斗,全线溃败。战斗从黎明进行到黄昏,宋军阵脚大乱,张世杰下令砍断绳索,率10余战舰护卫杨太后突围。张世杰率帅船杀到外围,见赵昺的御船过于庞大,无法突围,便派小舟前去接应。当时天色已晚,海面上风雨大作,对面不辨人影,陆秀夫惟恐小船为元军假冒,断然拒绝来人将赵昺接走。张世杰无奈,只得率战舰护卫着杨太后杀出崖门。
宋军败局已定,陆秀夫知道已没有逃脱的可能,便把自己的妻子儿子赶下大海,然后对赵昺说:“事已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赵昺身穿龙袍,胸挂玉玺,只说一句“我知道”,便随陆秀夫跳海自尽。数天之后,陆秀夫尸体浮出海面,被当地乡人冒死收葬。元军在清理战场的时候,发现一具身穿黄衣的幼童尸体,身上带有金玺,上“诏之宝”四字,送交张弘范,经确认是赵昺所带玉玺。张弘范再派人寻找赵昺尸体时,已下落不明。
张世杰保护杨太后冲出重围,听到帝昺的死讯后,杨太后手掩胸口大哭:“我不顾生死,万里跋涉来到这里,为的是存赵氏血脉,现在已经无望了!”于是跳海身亡。元军继续派重兵追击张世杰,处于弱势的宋军且战且走。张世杰计划到占城后整顿军马,再图恢复,五月初四,船到南恩州平章港遭遇台风。部下劝他登岸,他说不用了,焚香仰天拜道:“我为赵氏亦已尽心尽力,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又已亡,我不死,是想为赵氏存宗祀。天若不让我光复赵氏,大风吹翻吾船!”此时,风浪更大,舟覆人亡,幸存士卒为张世杰焚尸殓葬,墓今仍在海陵岛上。南宋这支残存的抵抗力量至此完全覆没。
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了不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然后,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官员、士兵、妇女、百姓,不愿被残暴的蒙古政权所奴役,纷纷韬海自尽……
蒙元所编的宋史客观的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10万人自杀。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关崖山之战只留下了这么一行字,但它背后的震撼意义,令赵强叹息不已。
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而南明与之相比,却让人愕然不已。澎海海战后,大批郑军将领投降,偌大一个台湾岛,为大明殉节者不过千人。千人之数与十万之数,这绝不是一个数字的比较!
为什么?我们汉人的气节哪里去了!难道崖山之后真的无中华了吗,真的没有汉人之气节吗?不!想到痛心处,赵强一脚踢翻桌子,近乎咆哮的在屋内吼叫起来,吓得外面的卫兵推门而入,目瞪口呆的望着师团长,搞不清师团长这是怎么了。
“去,给我设个灵堂。”
赵强痛苦的出了一口气,不管澎湖海战如何,那些战死的将领和士兵总要有人为他们设个香堂,自己无力改变结局,只能略尽心意,祭奠他们。
。。。。。。。。
本章是外番,因同时期澎湖海战发生,所以用些笔墨写下大致经过。崖山之战实属骨头心血来潮,泪流之下,多敲了出来,与本无关,就当是骨头自言自语说的废话吧。
二三更稍晚发布。
' '
第一百五十章 定远作战(二十四)
“嗖”
利箭破空而出,呼啸之声未绝,一只黄羊便已中箭栽倒,发出凄惨的鸣叫声。正惊慌逃窜的黄羊群,却以离弦之箭般的速度向更远处的密林跑去,只留下受伤的同伴发出一声又一声的哀嚎。远处,飞鸟盘于天空,久久不敢下坠。
“总旗,小的们幸不辱命,猎了六只黄羊!”
树林边,一小队军士七手八脚的将几只猎到的黄羊五花大绑,结实的抬到了支队长贺满川的面前。为首的小队长笑容满面,看着自己的猎物开心不已,刚才他就寻思过这黄羊晚上是怎么个吃法,是不是要跟老家吃羊肉一般,用些大料红烧还是学这地方的百姓一般,架上篝火烤着吃。可惜,这鸟地方也没个蒜头、大葱什么的,要是红烧这大料还真不好搞,看来也只能烤着吃了,小队长有些索性的撇撇嘴,不过很快笑容又挂到了嘴边,吃了几天干粮,好不容易能吃到新鲜的黄羊肉,讲究那么多干甚。快跑几步,向支队长报喜去了。
北上开拓队虽然编制二千二百人,内中还有第二步兵联队的一个大队兵力,但论军衔,一众军官却是贺满川最高,不过他也仅仅是个总旗而已。步兵联队的那个大队长实署百户军职,名义上比贺满川这个总旗高了一级,但这大队长昔年却是贺满川在马步营的手下,论资格这大队长是不敢自居贺满川之上的,何况贺是师团长的近卫中队中队长,且是师团长亲自任命的北上开拓队支队长,别的不说,仅是他亲赴察哈尔蒙古给师团带来蒙古大队,就是大功一件。所以明里暗里,贺这总旗含金量都高得吓人,恐怕都能和那些千户并肩,因此这大队长没有因自己比贺满川高一级,而轻视他这支队长,不服指挥。
新编汉军营的军爵未定,统领汉军营是小旗赵尚智,原第一步兵联队的中士,定远一战积功升为小旗,汉军营成立后,临时调过来统带,无论在军爵还是权威上,他这六百人的营官都无法与贺这个总旗相提并论,所以一路上,他都唯贺马首是瞻,不敢因部下人数多而与贺发生冲突。
贺满川领北上开拓队往北行了七八天,沿途发现三个土著部落,都是结寨而居,每个寨子里只有一两百不等的人口,在强势的北上开拓队面前,这三个小寨子没有一点反抗的勇气,乖乖的带着全部家当到那个他们从没有去过的雅斯克。三个寨子的两百六十名青壮男子都被留了下来,编入辅兵营。贺满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学齐壮和胡旺那样,带领这些新掳获的各族青壮去征服其他的部落。
新血补旧血,在征服中培养各族军士对关宁军的忠诚,已经做为一条军官必记准则灌输到了每个小旗以上军官的脑中。
“江四,带你的人去把黄羊剥了,晚上让老弟兄们都过来,我请大伙喝酒。”
黄羊肉的口感虽然差了点,却也差不到哪里去,连日行军,吃的都是干粮,今儿有幸碰上这黄羊群,贺满川忙让江四带人去围猎,军中射手不多,准星都差了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小队士兵才射到几只,总算可以让大伙能吃上点新鲜肉。
望着那几只在不断挣扎,箭创处血不住流的黄羊,贺满川食欲大发,蓝天密林之下,正是大块朵颐、大碗喝酒的好时辰。想到支队里有七八个松山堡来的老弟兄,贺满川便想晚上和他们好生喝顿酒。一起北上的老弟兄越来越少了,在松山堡和贺住一个木屋的吴军,北上后前后已经战死十二人,余下的还有十四人,内中三个残了,被师团长安排在首义城民曹,剩下的十一个,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在东西二路支队,战后也不知能活下几个来。
自古沙场能有几人回。思绪从黄羊肉飘到老弟兄身上的贺满川,不知为何突然想到这句以前听秀才说过的古诗,当时浑不当回事,但随平西王北伐后,身边的同袍一个个离去,到如今,也记不得到底有哪些熟识的汉子已埋骨地下了。强盛一时的吴军,真正能回到家乡的的确是没几个人。
不知自己有没有命活到随师团长南下关内那天,算来有七年没有回过家了,想到家中的瞎眼老母和拐腿二弟,贺满川鼻子有点酸,自己身为长子和大哥,对老母,对兄弟却未尽到一点为人子、为人兄的职责,一直以来都是朝不保夕,和大多数吴军军官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浑然一日是一日。被俘送到关外后,更是断了回到关内的念头,家乡的音信更是全无,好像自己在这世上所有的牵挂与记忆都被抹断一般。松山堡起事北上后,贺满川本也没指望凭着这几百人能干出点什么名趟,没想师团长却是在短短数月时间,将关宁军如滚雪球般从几百人的逃奴变成一支拥众万余的大军,打得罗刹人是毫无反抗能力,照此情形下去,定远作战结束后,挥师关外指日可待。
老娘,你可撑住啊,满川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去见你了。活,我一定要活下去,活着回去见老娘,替兄弟说门亲事,让俺老贺家的香火传下去!
“喝酒?”
江四没注意到贺总旗脸上突然有些许悲戚,他的注意力被总旗口中的喝酒给吸引住了。因为军中可没有酒,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