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飞鱼-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徐斌在蒙彼里埃半年生活的剪影,作为一个优秀的北京人,他的周围不乏中国、日本,抑或韩国女学生倾慕的眼光。但徐斌的心里,有一个巨大的魔力风车,他时刻思念着自己的热望,举起折断多次的长矛,继续向风车挑战。
来到巴黎以后,徐斌的心暂且被MBA的详实内容占据了一会儿,但他的眼睛并未停下,好像一双特殊的雷达扫描着四周。茜茜莉娅那巴黎女郎的风韵在他眼里变得越来越活色生香,好像蜘蛛不经意地纺着线,慢慢就结成一张网。
茜茜莉娅对徐斌也不错,很乐意和他在MBA楼门口,就着冬日的阳光,说说在台湾的旧事,问问中国大陆的风俗文化,同时教给徐斌巴黎的生活经验。徐斌感觉茜茜莉娅给他一种品位淡雅隽永的友好,就如同“Petit noir(短咖啡)”一般,提神而又回味无穷。茜茜莉娅在台湾曾经有过一个华人男友,徐斌令她回忆起那段梦般的岁月,更多的时候,她是借着徐斌怀旧,给自己一点诗意的享受。
可是他俩没注意,常常有一双怨愤的眼睛盯着徐斌。
比尔赫很吃醋。比尔赫真的特别吃醋。
老比尔赫看不上亚洲人,他认为亚洲人说话无趣,思想跟着欧美人走,好像一些拙劣的模仿者。亚洲人爱动坏脑筋,欧美人的知识产权在亚洲受到空前的偷盗,小偷不但发了财,而且竟然还砸了正派人的饭碗,低廉的亚洲生产成本使越来越多的工厂迁离欧美,失业工人在自己的家园里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和尊严。
比尔赫的父亲就是一个马赛的失业者。他不但不能供比尔赫读商学院,而且还要比尔赫从工资中花钱贴补。比尔赫为挣更多钱来读MBA,但学费却是银行贷款,一边读书一边还先要还利息。
在他看来,徐斌就是一个亚洲人的典型,浑身名牌,打法国美女的主意,一句法语不会说,就肆无忌惮地在他们这些土地爷爷面前高视阔步。Toi, t’es quoi!(你算老几!)
对茜茜莉娅,比尔赫是五味杂陈,又爱又恨。
巴黎人是出了名地瞧不上外省人,整个法国,除了巴黎,就是外省。马赛,这个西南地区的老城,如今已被贫穷的前殖民地移民所占领,犯罪率高居法国前列,晚上8点,地铁就全面停驶。马赛人,在法国以甘于破落和做人随便而出名,据说,马赛的每个生意萧条的小酒吧里,老板都是一副乐天知命、随波逐流的样子,而在公交车站上,不认识的人彼此会无话不谈……
比尔赫从马赛来,自尊心强得很,其实,太强的自尊就是自卑的面具。
茜茜莉娅是一个指针,她是那样的巴黎,尤其是她那唱歌般的法语口音。比尔赫为之沉醉,尽管他不承认做马赛人低人一等,但他不得不承认,获得一个巴黎美人的垂青,会让他精神焕发。
可是,美人不但对他冷冷淡淡,竟还和一个亚洲来的小骗子眉来眼去的!怎不叫他郁闷。
对亚洲的女人,比尔赫倒来者不拒。这点,比尔赫自己也是全新体验,说不上心里到底为什么。
迎新晚会上,仰着脸和比尔赫说话的日本女生名叫夏子,她看来已有30多岁年纪,长着一张大而平的脸,比尔赫俯视下去,觉得好像一张马赛常见的阿拉伯炊饼,不但形状,那厚厚的脂粉也好比阿拉伯饼上的生面粉,透着爽口的期待。
严格地说,夏子不能算日本女人,她的母亲祖籍中国广东,父亲才是日本人。夏子从小跟着当公司经理的父亲长驻美国和欧洲。但凡欧美人的举止习俗,她都心知肚明,而日本的概念,只是一种对自己肤色外表的注解,而且这注解还搀杂着犹疑。简单地说,夏子是只京都釉彩佛山胎子的瓷瓶,装满了可口可乐和德国黑啤酒的混合物。
夏子挑中比尔赫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她的一生,从这个城市迁到那个城市,朋友没一个做得久长,但练就了一番看人的功夫,谁能提供她所需要的东西,她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夏子在MBA班里碰到不少日本人和中国人,她知道自己的外表就是他们那个样,她更知道自己的内心和他们完全不同。她不会说汉语,不会说广东话,和中国人只是外貌相似;而她虽能说日语,但她没有日本女人的心。她没有她们那样悠长的人际关系,也没有人会关心她的需要。她一直是个过客,在每个断裂的人生片段中,她要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那里,为自己找到好一点或差一点的一切人生需求。
第三章 有闲阶级的游戏(4)
现在,她有一些需要,比尔赫看来会满足她。
迎新晚会后的第二天,早上不到8点,夏子拖着行李从宾馆搬到学校来住。她挥别了那位在越洋航班上认识又陪她在巴黎玩了一周的法国男人,进了校门。没有时间先去办入住手续,夏子决定先去上课。
她从门房拐出来,正巧迎面碰见徐斌。徐斌例行公事,毫无热情地向夏子打了个招呼,自顾自朝教学楼赶去。夏子在他背后说:“你愿意帮我提一个箱子吗?”
徐斌回过头来,接过夏子右手的拉杆箱。其实他早就注意到这问题,只是不愿当个傻瓜。一大早和个女生肩并肩拖着行李去教学楼,不让人误会才怪!再说夏子行李不多,自己拿也行。
他不吭声快步把夏子的行李拖到MBA大厅,等夏子进了门,他说OK,在这里了。可夏子又嗲声嗲气地说:“帮我拖到二楼教室好吗?”徐斌愣了愣,没好气地和夏子一起进了电梯。还好,没碰见什么人,徐斌把行李一放,转身就走,连道谢的机会也没给夏子。
夏子要是生气,那是很自然的。徐斌这种人的高傲,没有掩饰,没有调味,直白得让人猝不及防。夏子对东方的敌意在和各式各样的“徐”打交道中不断加强。黄皮肤的男人不肯向她展示绅士风度。从一个女人的直觉,夏子发现自己对他们而言,毫无吸引力。相反,西方男人却常常拜倒在她的异国情调下。
在北京的酒吧茶肆里,徐斌和酒友们却时常拿西方人对东方的审美观开玩笑。
北京城有多少跨国婚姻?中国男人娶回来的鬼妹,固然长得正正常常就不错了。可出乎哥们儿意料,众多嫁给鬼佬的中国女人,竟也是歪瓜裂枣,很少有个正点的。中国人娶不到洋美人,怪的是中国男人没魅力加没实力;西方男人娶不到中华美女,只能怪他们没眼力。
徐斌给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美女画了个素描:两眼一条线,肉鼻脸儿扁,出门没人羡,在家父母嫌。
他建议中国民政部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解决社会问题的洋女婿们写封表扬信。
自然,夏子在他眼里,也出不去这么个范畴。
他没兴趣和看不上的女人多生瓜葛。
第四章 交换脑子(1)
MBA不是闹着玩的。
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无论是专家还是外行,无论是从地球的哪个补钉上来的,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病病歪歪还是活蹦乱跳,进了这个MBA大楼,就得拿出全副精神,没日没夜和大家交换脑子。这是MBA学员的神圣承诺。
正式开课前一天,光案例,平均每个学生就拿到了1000页。其中当天就要看完的不少于300页。除了陈香墨,所有中国学生都选了英语班。陈香墨当初为了看法语原版电影,在上海法语培训中心读了几年夜校,还到巴黎大学上了一届暑期班。现在派上了用场,进了双语班。但他一啃讲义,不由得暗暗叫苦。专业词汇令阅读速度如龟步行,今夜不眠也难看完必修的案例。
奇怪的是有人楼上愁,有人喝闲酒。
宿舍楼有个附设的钢琴酒吧,酒吧里人潮汹涌,欢声笑语。疯狂的迪斯科音乐翻滚而出,吵得看书的人头大。茜茜莉娅就抱着讲义去了教学楼。
最大的一份讲义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经营实例。西南航空从1975年起对外营业,只有4架飞机往来于3个城市。到20世纪90年代,它成了美国增长最快的航空公司,“9·11事件”使美国航空巨头们濒临破产,可西南航空却一枝独俏,继续赢利和快速增长。
明天上午,本届MBA学员就将和“策略”课的教授一起,分析西南航空的成功之路,并对教授罗列的决策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午的课,看题目也很有趣,“跨国公司的多重文化冲突”,预示着这些来自各大洲各大洋的学生都有发言权。
夜深了,酒吧也打了烊,因为服务生都是学生兼的,也要回去温课。只有夏子和比尔赫还在平台上。遗憾的是他们并没在交换脑子,而是在交换唾液。
200多名学生分成75人的双语班和100多人的英语班。
教授葛莱特上下午分授两个班,巴黎一商的每个教授都是精通两门以上语言的语言天才,80%以上的教授会讲3门语言。
“你们都读了案例,请告诉我西南航空公司成功的要素是什么。”葛莱特年纪不到四十,长得清瘦和雅致。
“他们找到了低成本的秘方。”美国同学布芬的法语糟糕得很,但他一点不害羞地抢着回答。
“西南航空推行平面管理模式,没有官僚主义。”英国人约翰说。
“他们保守经营,没有快速扩张,因此降低了经营风险。”狄罗涨红着脸。
“非常有见地,”葛莱特把大家的观点一一写在黑板上,“能不能给我一些数字来证明?”
大家噼里啪啦把讲义翻到附录表部分,肤色黑黑又喜欢微笑的亚辛慢条斯理地开始分析数据,什么EBIT、EBITDA、WACC的一大堆,听得坐在第一排的陈香墨快要昏过去了。葛莱特露出调侃的笑容,说:“说实话,我对金融学不甚了了,我基本上是个诗人,只对你的话押不押韻感兴趣。”学生们哄堂大笑。
“你能不能用数字告诉我西南航空的人到底做了些什么,而其他航空公司的人为什么做不到?”葛莱特提示他。
大家猛看表格,又是一轮各抒己见,葛莱特不时把方向接近的意见朝某个结论引导,大家隐隐约约开始看见些东西,越来越有兴趣。
正到节骨眼儿上,课间休息时间到了,学生们一窝蜂奔大厅的咖啡机和饮料分售机而去,排着长队兴奋地谈论着葛莱特的机智和幽默,他挺招人爱,不是吗?
“这教授是个混蛋!”英语班的一个马来西亚姑娘不快地和另一个新加坡姑娘说,“他对伊斯兰教义妄加扭曲!”她们正在上美国籍教授大司泰利的“多重文化冲突课”。
大司泰利教授年纪在50左右,蓄着络腮胡。他的一双蓝眼睛大而发光,有种狐疑和哀恳交织的目光。他的络腮胡是焦黄色的,在考究的西服领带衬托下,显得有点做作。
开班的时候,他让每个学生做自我介绍,为什么读MBA,毕业后有何打算?100多个学生自报家门,大司泰利评评点点,不时还扯开去,弄个故事什么的,很有指点江山的做派。
不光对伊斯兰教随口说了些有敌意没把柄的怪话,大司泰利对大和民族也看来看去看不懂。日本学生及川正老老实实介绍自己,大司泰利打断他说:“去年我有一个日本学生,大家都在课上自由发表意见,他却一声不吭。一问他,他说和以前服务的日本公司有协议,不能把在公司工作的经验体会公开发布。那读MBA还有什么意义呢?有的,就是把我们其他同学在其他国家的经验带回日本。及川先生,你呢?是另外一个日本商业间谍吗?”
规规矩矩的及川吃了一惊,拼命摇头:“我不是,我不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工作经验。”
第四章 交换脑子(2)
“教授,他不像是个间谍;您倒像个警察。”一位巴西同学打抱不平。
学生们笑了起来。
大司泰利有点笨拙地承受了这一反讽,继续他的脱口秀式的发言。
回到葛莱特的课堂里,上午第一杯咖啡的效力让大家亢奋起来。
“在策略课上,你们必须看得见行为。好比打猎时看得见兔子在哪里活动。西南航空的行为是什么?然后你们要会看出行为的不同,是兔子的行为还是狼的行为?”葛莱特神秘地微笑。他说:“放映一段纪录片。”
放映机转动,西南航空的CEO荷博特穿着空乘服,在机舱里和乘客插科打诨。闹了半天,影片开始介绍策略性的东西。学生们鸦雀无声,全神贯注,直到纪录片结束。
“现在谁来告诉我西南航空的胜利来自何方?”葛莱特问。
“他们特殊的运输枢纽。”亚辛叫道。
“西南航空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他们利用小卫星城的机场来运输大城市的乘客。由于美国地面交通发达,乘客更愿意避开大都市机场的拥挤,到周边卫星城搭机。整个运营成本的低廉,使西南航空可以以低票价竞争。这是大机场无法做到的。”葛莱特说,“伟大的商业天才创造天才的商业模式,这就是策略的胜利。看看附表16的数字,会有助于你们体会市场对天才模式的强烈反应。”
中午吃饭,MBA们一排排坐在一起。对于欧美学生来说,这是从童年就养成的习惯。
午餐桌,是信息中心,也是流言蜚语的渊薮。
阿兰是个乖巧的阿根廷年轻人,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当美国咨询公司的职员,当然那是在经济崩溃以前。
他切割着一块羊排,和自己经营铁器工厂的俄国同学伊万,聊着件有趣的事。
“目前,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房价正加速下跌,我查了下房地产业的历史纪录,房价肯定会跌破历史低点。我和朋友们很感兴趣。”伊万透过眼镜片,盯着阿兰。
“是的,美元资产让国家冻结了,有的人靠出售房产救命呢。”阿兰摇摇头。
“你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我们需要你帮助。我们要找准未来能强劲回升的房产,并且要懂得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怎样把价格杀到最低。”伊万说。
“哦,我不能帮你们抢劫我的阿根廷同胞。”阿兰半开玩笑地说。
“这不是抢劫,是双方自愿的买卖。他们需要我的美元救急。”伊万认真地说。“其实,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很多房产本来就不在阿根廷人手中,上次经济危机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外国投资人接盘了。”
“我有一些在房地产中介公司的朋友,可以和你接洽。”阿兰说。
“可以提出你们认为合理的报酬方式。”伊万把事说完,开始吃水果。
上一年级的老挝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