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78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78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如看完内燃机制造厂,也改变了内心的想法。
    正如夏钧所说,造飞机是大材小用,造机器才是正途。就造飞机上,华东自治政fǔ显然没什么难关,因为不仅能自己制造内燃机,而且还请了福克前来担任设计师。
    福克已经制造出了当前世界上最快,最坚固的单翼飞机,而冯如造出的飞机虽然试飞成功了,但显然比不上福克造出的飞机。
    所谓窥一斑可见全豹,华东自治政fǔ的环境,才真正适合他的发展,因此冯如很快决定留在华东自治三省制造机械。
    更何况,留在这里,他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元的高薪。
    ……
    两天后,‘华东航空制造公司’和‘华东机械制造厂’在杭州成立,各大报纸的记者纷纷派遣记者进行报道,甚至连外国记者也来了一群。
    因为成立当天,夏钧亲自到现场剪彩,不仅是自治三省内部民众对这个年轻得吓人的委员长感兴趣,连世界各国也都对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委员长充满好奇。
    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是如何当上一个统治了三个省份的政fǔ的首脑?
    华东航空制造公司由福克担任总设计师,冯如则负责华东航天制造公司的生产环节,出任总工程师,同时冯如还负责华东机械制造厂的机械制造总工程师。
    夏钧剪彩时,各报纸拿着相机拍个不停。剪彩完毕,那些记者就围了上来,其中一个记者问道:“夏委员长,我是新闻报的记者,请问华东机械制造公司开设后,将主要制造什么机械?”
    新闻报,是一个工商业报纸,读者群多为工商业人士,特别注重商业上的报道。
    夏钧微笑着回答道:“外国人能造的机器,我们都要造。”
    “那华东机械制造厂将采取什么样的力度来发展机械制造业?例如规模将达到多大?”那名记者追问道。
    “这是我们斥资一亿五千万元建设的机械制造厂,规模可想而知。”夏钧满嘴跑火车的回答道。
    夏钧回答完之后,在场被惊呆了,这竟然是一家投资了一亿五千万元才建成的工厂。
    一亿五千万元,夏钧还真拿不出来。
    不过机械制造厂的设备,花了夏钧一亿点积分购买,全都是最先进的设备,以至于夏钧手上只剩下两千万积分了。
    跑跑火车可以提高身价嘛!到时候把机械制造厂拿去抵押贷款,也能拿到更多的贷款。目前中国局势表面上已经稳定了下来,那么接下来就是大规模向外借款的时候了。
    夏钧这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人们震惊得不行,只见他接着说道:“今后我们华东自治政fǔ可以自己生产许多机械,质量绝对不低于洋人所造。”
    这家机械制造厂能造什么机械还不确定,不过机床是一应俱全,全是20年代的机床,然而仅仅是这些机床就花掉了夏钧一亿点积分。
    这还不是自己造机床,而是买机床,就如此昂贵。自己造机床的话,就是1912年这个水平的机床,也要10亿点积分起步。
    有了这些先进的机床,只要有优秀的机械制造师和机器图纸、技工,要造出来没有任何问题。
    因此,今后夏钧在订购设备上,可以把图纸jiāo给机械制造厂,在国内就可以进行生产,不必要跑到国外去请外国佬生产。
    不过技工还是个问题,夏钧必须自己培训技工。
    技工是当前中国十分缺乏的,教育部已经按照夏钧的授意,在各地开设技校,培养各种技术工种。
    进技校进修的一律免费,个别鼓励的工种还有补贴。
    技工问题有冯如去主持,他是专业人士,冯如的到来可谓是解决了夏钧一直以来对不能自己制造机械的一个隐忧。
    冯如被这马上就到的机械制造所需的各种机床所震撼了,这些崭新的设备,全都是十分先进的那种,甚至比洋人用的还要先进。
    华东机械制造厂,这是属于他的舞台,这种感觉让冯如感觉有些梦幻。一夜之间,条件、地位、富足的生活都具备了,接着就是在这种没有后顾之忧的状态下,向他的理想拼搏了!
第四十五章:技术互换与贷款
    第四十五章:技术互换与贷款
    2月19日,郑观应被挖到了新增的‘华东近海运输公司’担任总经理,负责国内各港口和长江水道的运输业。
    夏钧从系统中兑换了20艘1000吨级的小型轮船,10艘2000吨级轮船,以及5艘3000吨级轮船,花费了一百六十五万点积分。
    这些船只暂时还能应付一下,不过以后肯定是不够的,因此还需要向马尾造船厂订购轮船。
    马尾造船厂已经能够自主建造货船、渔船和客船了,并且接了海军的订单,正在制造一艘8000吨级的巡洋舰,以及十艘800吨级的驱逐舰。
    船厂中还招募了近两百名外国技工,这些技工都是王成义从英法德等国的造船厂中高薪挖来的。
    郑观应做为曾两次主持轮船招商局的人物,对于国内航运十分了解,更对同古洋行、怡和洋行等霸占长江航运的洋人很熟悉,曾在竞争中帮助轮船招商局摆脱困境,让他来出任华东近海运输公司总经理的位置算是再合适不过。
    年龄则不是问题,70岁还是可以奋斗的,如果按照原定历史,这个老头还能活十年,给华东近海运输公司干个七八年总是可以的吧!
    主持完近海运输公司的剪彩,夏钧又跑去远洋运输公司,近期华东自治三省的出口、进口十分频繁,华东自治三省的出口商品比较去年又增加了四分之一,增长速度十分迅猛。
    远洋运输公司那50艘商船显然不够用了,远洋运输公司平时都是李诗婧帮忙照料,不过昨天李诗婧刚被检出怀孕了,夏钧只能自己去打理。
    听到李诗婧怀孕的消息时夏钧有些m…茫,说不上什么感觉,貌似自己要当爸爸了。另外医生说李诗婧已经怀孕三个月了,所以夏钧把李诗婧手上的事情接过手打理,一部分则jiā给李盛国打理。
    为了跟上进出口运输的需求,夏钧再次兑换了20艘万吨级商船,花掉了六百万点积分,加上这20艘,华东远洋公司已经拥有了70艘万吨级远洋商船,这个数量已经将近赶上德国人的万吨级商船了。
    不过德国人的运输力量远远要高于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因为他们不仅有万吨级商船,还有2万吨级商船,而吨位低于万吨的更多。
    接着夏钧又跑到了华东银行,李盛国最近按照夏钧指示挖到了一个叫陈光甫的年轻人,陈光甫可是近代著名银行家,他开办的上海储蓄银行后来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银行,夏钧的华东银行就是照抄未来的上海储蓄银行的经营方式。
    此时的陈光甫刚回国,一直没有资本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银行。
    当陈光甫看到到处开设起来的华东银行时,心里可谓是拔凉拔凉,他脑海中酝酿已久的银行经营方式,被这家华东银行都给抢先用出了,而他的银行在哪里还不知道,因为没钱。
    夏钧到了华东银行,见到了被邀请来的陈光甫。
    也没多说什么客套话,夏钧开见山的说,想要再开一家‘中国工商银行’,想请陈光甫担任总经理,这让陈光甫很意外。
    他在国内并无太大的名气,为什么请他担任即将开设的‘中国工商银行’总经理?
    正缺乏机会的陈光甫马上答应了下来,此时陈光甫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机会,而华东银行的实力有目共睹。
    实际上这家‘中国工商银行’算是‘华东银行’的子银行,夏钧自然知道不能把jī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就好比在人们挤兑的时候,目标一般都是冲着一个银行去的,如果有两家银行的话,资金互相周转一下,抵抗力就大大增强。
    不过严谨的经营依旧是银行防止出现不良资产的重要因素,只要不良资产少,那么银行就可以健康的运转,这才不会导致破产。
    中国工商银行的开办很快确定了下来,夏钧将拨给工商银行一千万元的资本,而工商银行主要的业务就是给工商业放贷。
    华东银行平时也给工商业放贷,不过很多时候是以直接入股的方式给工商业提供资金,另外,华东银行的主要jīng力还是放在目前最急需的jiā通投资上。
    ……
    2月21日,德国的军事jiā流团到达了上海,随即前往杭州进行军事jiā流,这次军事jiā流将持续半个月。
    双方主要就陆军作战理念展开jiā流,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就军事技术上的jiā换问题展开商谈。
    德国人对华东自治政fǔ所拥有的诸多武器都很感兴趣,特别是飞机和潜艇,以及那些单兵武器。
    这方面夏钧让刘文洪出面进行商谈,陈轩宇去德国访问了,要一个月后才回来,夏钧也就让他这个副参谋长上了。
    就可以jiā换的武器技术上,夏钧授意刘文洪当前可以把冲锋枪、轻机枪,以及迫击炮、潜艇的图纸提供给德国人。
    条件是德国人用大型火炮生产技术,以及炮弹、鱼雷的生产技术来换,另外还需要购买大型船坞,另外最好是能争取到贷款。
    刘文洪和德国军事jiā流团的商谈比较顺利,德国的军事jiā流团在参观了海军潜艇后,对这种先进的潜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jiā换技术并无太大的异议,同意了华东自治政fǔ提出的用潜艇技术换取大型火炮、炮弹、鱼雷制造技术的条件。
    接着德国人又用一条重机枪生产线换取了华东自治政fǔ的掷弹筒、bz…26轻机枪、m…18冲锋枪的图纸。
    若是以前,德国人肯定不会拿出这些技术的,要知道德国的武器在远东是很有市场的,问题是华东自治政fǔ的军事力量已经脱离了采购行列,而且华东自治政fǔ有技术进行jiā换。
    至于德国人感兴趣的飞机,夏钧并未把技术jiā给他们,这个时候的飞机还卖不到好价钱,要到一战爆发后才能卖到更好的价钱。
    很快双方谈到了贷款和购买船坞的问题,在这方面,德国军事jiā流团显然无法做主,必须向德国皇帝请示。
    在贷款问题上,刘文洪提出,华东自治政fǔ需要一笔大额的低息贷款,如果德国能给他们贷款4亿马克,华东自治政fǔ可以派遣狙击军官帮助德国训练狙击手,而且未来华东临时政fǔ可以加大德国在远东的利益。
    在这个有些卖国的条件中,夏钧自然有他的考虑,等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了,这个条件也就作废了。
    不过出于维护国家信用的考虑,这笔贷款还是要还的,若是国家信用被糟蹋掉了,那么以后可就贷不到钱了。
    ……
    德国,陈轩宇带着军事jiā流团到了德国慕尼黑军事学院进行jiā流,他以前就在这所军校就读过,对这里比较熟悉。
    在这场军事jiā流中,陈轩宇提出了狙击手的概念,以及潜艇战、空战的概念,这很快促成了贷款等谈判的达成。
    德国皇帝虽然很好战,而且也十分注重技术发展,对于华东自治政fǔ提出的贷款要求,很快就批准了。
    不过前提条件是,这笔贷款的一半将用于购买德国的船坞、设备等等。
    当德国军事jiā流团提出这个条件的时候,夏钧很快就拍板同意,很快这笔贷款就签订了下来。
    四亿马克大致上相当于一亿美元、两亿复兴币,这绝对是一笔巨款,同时利息也只有3厘。
    就如何运用这笔贷款上,夏钧选择了购买船坞和一些军火生产线,德国人既然对他们开放了这些领域,自然要大肆采购一番。
    船坞是目前最需要的,马尾造船厂仅有一个万吨级船坞,而更小的船坞也没有几个,王成义得到通知,连忙亲自赶往德国购买船坞,以及其他造船设备,这次夏钧给他拨了1。5亿马克,而另外0。5亿马克则让陈轩宇在德国购买炮弹生产线。
    这2亿马克是可以直接动用的,而另外2亿马克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到账。
    ……
    自从袁世凯在北京担任大总统后,很快就遇到了资金上的难题。
    此时全国各省被那些土军头所掌控,税收根本收不上来,而满清并未给他留下什么钱,北洋军又要改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
    于是袁世凯首先向华东自治政fǔ提出了紧急贷款300万元复兴币的要求,这笔钱将用于把国会迁移到北京的费用。
    迁个国会要三百万元,这花费还真是大的可以,夏钧把行政中心迁到杭州,那么多部也仅用掉了两百万而已。
    夏钧纳闷,给袁世凯回电报问:“迁移国会耗费何故如此之巨?”
    结果袁世凯的电报上说,国会议员需要发工资,急需一笔贷款。
    真是腐败官僚,不过夏钧为了得到之后的军火采购,还是让华东银行给袁世凯贷了这笔钱。
    现在中国看似统一,不过却处于一种行政分裂状态,湖北、湖南的黎元洪、谭延辏Ь筒挥盟盗耍礁龆际蔷晒倭牛轿鞯难治揭彩蔷晒倭牛乇鹗抢柙椋耸闭谟敫锩辰胁锌岬恼ǘ崂履诰蜕钡袅巳父龈锩橙耍沂炕乖谏仙�
    江苏、安徽、广东则在革命党人的控制之下,而云南都督蔡锷则是立宪派,华东自治三省自然就不用说了,这是光明正大的自治。反正大小省份,没几个是袁世凯能够把税收收上去的。
    袁世凯此时正在改编军队,是需要军火的。
    夏钧的军火公司开张已久,并未拉到什么生意,当然也和枪炮品种不全有点关系,不过和德国人签订了一系列的技术互换和采购之后,这样的情况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
    第一更到!
    下面会加快剧情发展!
第四十六章:民族资本的反攻号角
    袁世凯上台之后,积极扩编北洋军事武装,将清朝末年的新军9个师11万人,巡防营旧军4万人,扩大为新式陆军12个师另16个混成旅,约计22万人。再加上旧巡防营军和张作霖等军,共约计30余万人。
    反观另一边,在南京担任留守的黄兴却在大刀阔斧的遣散部队,之前黄兴已经拉起了近十五万民军。
    此时的**党人已经开始被袁世凯分化,特别是这个跑跑将军黄兴,此人绝无作战意志,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