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大拳师-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像一个后生水手,虽然未经历老水手的风浪,但是得知了老水手的经验与嘱咐,出海的时间也不至于慌了手脚。
过去由于装备的限制,马上大枪通常只扎四点,不似步下校场枪这等花样繁多,咽喉,当心,还有另两处正是使凤吟难堪的地方。其他变化按这四处要害灵活变通,不断演化。
至于败枪式,回马枪,那就是策略性的杀法了,但是也不离这四点。为什么,想想袁奉尧披挂上马那一身铠甲就明白了。也就明白为什么枪扎带环是绝技。
传统拳讲究“手是前锋,腿是战马”,也有讲“手打三分脚打七”,对心意拳来说,这个腿绝对不是“抬腿半边空”的腿,也不是“提膝护胸,勾足蹶肋,伸足朝天,左右抹面”那腿,就是战马之腿。步到手到,手随步走,横冲直入,不避虚实。“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
“束身而起藏身而落,起似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
那姑奶奶也是自家人,深知其中道理,就以那手腕之灵动,凭借三尺青锋,截着凤吟的战马先锋,然后取其咽喉当心。
没那么多弯弯绕,弯弯绕了反而会受那古怪兵刃的克制,就由自己的以逸待劳,变成画蛇添足反为所累。
《纪效新书》有一段关于长兵短用的问答:“夫长器必短用,何则?长枪架手易老,若不知短用之法,一发不中,或中不在吃紧处,被他短兵一入,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即与赤手同矣。”
问:“每见他人用枪,圈串大可五尺,兵主独圈一尺者何?”曰:“人身侧形只有七八寸,枪圈但拿开他一尺,即不及我身膊可矣。圈拿既大,彼枪开远,亦与我枪无益,而我之力尽。”
形意后来有八字诀,斩、截、裹、胯、挑、顶、云、领。
那活石猴姑奶奶使的,正是“截”字法。静以待动有上法顺势而领搓之是谓截。
截手、截身、截言、截面、截心。关键一点是意在人先。
凤吟找着这诀窍了,心中悔不该玩耍,失了婴儿戏耍之灵性。这一时也找不来,只能另求他法了,你直接,我比你还直接,两手分身便刺,就是硬打硬。见着那小姑奶奶的剑来时,迎着上去就是一崩,这一崩不算完,下边那另一边就撩过去了,这手一去,那手又来,贴着右边臂下就顺过去了。
左右明拨任意行,碰不着算了,碰不着代表我周全,碰着了那就犯了招架十下八下。
凤吟这么一进,果然凑效,那小姑奶奶朱唇紧闭确实不敢大意了。凤吟一阵连环上步,但确实也不敢放松,完全换了姿态,此时身子也油滑起来了,而且节奏流畅,正打横进,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两手翻飞呼应。右边一个裹云,左边一个挑领,两手呼应,见机便进,反转间也就护住了手脚,人马无忧。
这才感觉,方才被那四条大楞子给唬住了,眼睛只盯着那铁器了,到把根基给忽略了,这回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得就是一路标准的鼍形,如同怪龙翻身,直搅得周遭稀里哗啦的,看你怎么办吧。
柳婷婷那姑娘却是一路轻巧,也是波折着往后退,这一退也巧,也是横退直打,直退横打,一斜之势,抢了对方的步眼,定逼着对方转换,转换之间就比对方快了半步,这半步的空档调换方向却是以正打斜,看退实进,这也是横拳的奥妙之处,混元一弹,就不分八面了,进也是退,退也是进。
“鸡有独立之能”,那独立只能不是提膝护身而是左右灵便。
俩人这么一周旋,竟然翩翩起舞一般,那小哥俩就插不上手了,看到兴致上也忘了刚才的仇恨了,一擦鼻涕站一边拄着鞭锏相视一笑竟看其热闹来了。
“好!行了行了。”一声喝想将二人拦住,说话的又是李太和,李太和貌相上非常谦和诚实,不像愿意出头张嘴之人,所以他一张口,面子在柳婷婷那里也就大了些。
但又因他好说话,柳婷婷便时常撒娇不受管教,虽然她是占了上风,即便退步也是占上风,这谁都看得出来,但她还是不满意,非得将凤吟怎么样了不行,看那一副撅着小嘴的样儿,都能挂上个葫芦了。
凤吟多聪明,根基又好,逗引着就把她的东西给引诱出来了,回头就能用。
以往都是柳婷婷教育别人,此时虽然占了便宜,将凤吟身上划了一趟又一趟口子,还是不依不饶。而且越打越带劲,发现凤吟这小子越打越黏糊,越打越筋道。这就跟吃了一碗好面条似的爽快,又多打了俩鸡蛋,这不一气连汤都喝了,心里就不得劲,咬着牙聚着精神,小脸儿都绷紧了。
李太和一个劲给凤吟使颜色,凤吟哪还顾的这些,这关头,谁也不肯先收手。
车二师傅说话了:“终了吧。”不管用。戴老拳师哎了一声又咽回去了,心道这俩孩子怎么一点没数呢。
二人越战圈子越大,实际是凤吟有意拉开战线,但这一扑棱,整个院子都满了,好似一窝鸽子同时扑棱起来了。
“行了!”李太和真看不下去了,他多少对凤吟是有点偏袒的。边上那大弓安拳师忻州三兄弟,人家是客,不方便插言,宋掌柜又不练拳,也干着急帮不上忙。几个孩子却看得津津有味,正过瘾呢。王树茂都凑上前了。
这时候一条凳子当空砸过来了,凤吟跟柳婷婷同时一纵分开了。那凳子哗啦几声滚到一旁。再看时,是东南角那古大力。小姑奶奶提着剑,真是小姑奶奶诶,脖子都见汗了,蒸汽顺着头发丝往外冒。
李太和一招手,赶紧歇着吧。
刚才给那凳子一惊,这歇下来时,真感觉到有点心力疲乏了,虽然浑身带着劲,但兴头已经没了,有点懒洋洋的。
车二冷冷瞪了柳婷婷几眼,柳婷婷不搭理他。东南角那吕奕霖探头一看柳婷婷气冲冲那样,一阵眉飞色舞,“哈哈”就笑出声来。
柳婷婷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将那剑鞘瞄了又瞄才对准了收了剑,朝笑声来出白了几眼。
凤吟赶紧上前赔罪,李太和道:“行了行了。”
凤吟又感觉谢过师伯,又将那兵刃还了。站在李太和身前,还生怕柳婷婷来气突然打他,还提着小心。柳婷婷只是歪着头不说话。
李太和道:“行啊闺女,把我麟角刀都破了。”柳婷婷故作生气地偏头瘪嘴。
“嘿”李太和看一眼柳婷婷噗哧笑了,笑得柳婷婷莫名其妙,一顿脚就离了院子,招呼都没打。宋永禄是她老舅,看着她招呼吧打跟着喊了一声,姑娘头也没回,也不知道生什么气。
凤吟晾在那里有点摸不着头脑,李太和道:“她是回去换衣服,上胭脂去了。不用理她,咱说咱的。”
凤吟这才想起来刚才那弟兄俩,回头一看二人又规规矩矩回了车二身边。凤吟向李太和简单一抱拳,又到了车二那里,向二位兄弟赔不是。
这二位也一副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样子,学者李太和道:“行了行了。”惹得车二师傅都笑了。
凤吟趁机向车二问道:“车师伯,方才那是什么剑法?”
车二道:“也不分什么剑法,权且就当是形意剑吧,都从形意而来。”
凤吟请车师伯赐教,车二道:“逆来顺受,和而不流,束展统一,攻守均有,神气圆满,六合一体,循环无端,练成一气。
如蛇吸食以顺制逆,以柔克刚引人一线之地,既使彼落空又不太过,使其不能反意反气反力。
身体中正,不偏不倚。手足无过不及,齐到齐止,而没有长入短手之缺点。劲整圆满,势正招圆。固定重心,车轮旋转。感觉最灵,反应最快,能要不势,莫要停势,不用说敌来打我,就是揽衣摸袖也不可能。
束展统一全身上下束而为一,缩小身形,团结精力,随束就展,攻其不防。
不论个人练习和对手应用,总要攻守均有,才能尽技击之能事。不然,攻守分拆,就容易失败。
神气圆满,动作形势虽方,而内则神气圆满无滞,体用自如。
内三合外三合,相合而成为一体。可操胜算。
人身之气,由任督之脉循环,毫不间断,练成混元一气,升降不分。若动用屡乖,意气不合,则不能成功。
心中空空洞洞,无物无我,浑然一气,周身无微不至,应用无处不有,或进或退,任其自便。”
凤吟谢言受教良多。又与戴师爷回礼,戴师爷颇满意,特别是凤吟的应变与把握能力。走江湖,非但要技术过硬,应变能力尤为重要。
凤吟想到前些日子思索所传京城的太极八卦之拳,知道李太和师伯与那位安鼎世先生都有研究,就打算当场请教,便向前去问,却在这时,听得那忻州冯氏兄弟有一位道:“袁小哥可擅于摔跤?”
第八十三章 倒拔玉柱掼金梁
第
倒拔玉柱掼金梁
凤吟请教李太和先生拳法,还没说几句就被人中途打断。说话的却是挠羊王冯荆山。
李太和小声嘱咐道:“他是联年‘挠羊王’,擅打惯跤,特别是抱腿,京津保定,蒙古好汉,不少都吃过他这亏,你得小心。”也不好说太多。
凤吟下了场,回身抱拳,实际他多少还是知道点意思的。
“眼似闪电,腰如盘蛇,脚似钻,出招打闪纫针”,这是形容摔跤的几个技术特点。摔跤作为原始武技,自蛮荒远古就有,远至春秋战国秦两汉都有记载,作为一项军事操练项目与娱乐项目并存。历代都有朝廷支持,为振奋士气,宣扬武风的一种手段。流传于民间的更多是以一种娱乐比赛项目流传发展的,为角抵,相扑,或者称戏。很多节庆时日,如朝会、宴聚、祭祀之时,通常都会摔跤表演。
说是表演,但因其源于战场,虽然是以角力为主,但也技法丰富,“为拔步短打所拆”,可以拳打脚踢,擒拿锁固。有些大赛都是决生死的,直至摔死一方方分胜负。
明朝时摔跤与射箭等项目已为六御之首,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别教法势”,并且还有一些长短克制的战术性纲要法则。
至满清入主中原,满清头几位皇帝也都是马上皇帝,尚武崇战,因而“布库”之戏得以广泛传播。
“出则两两作势。各欲候隙取胜。续则互相扭结,以足相掠,稍一失即拉然扑矣。”
也逐渐完善并在武术中独立出来,以摔为主,形成一套独立的技术手段,并且极具表演性与实用性。
清时摔跤发展达到鼎盛状态,有“三年拳不如当年跤”的说法。
摔跤通常是四种风格。
一为八旗善扑营传出的鞑子跤。善扑营为清代禁卫军之一。康熙时,康熙以皇族近亲少年演练布库戏,制服权臣鳌拜。后“康熙朝定制,选八旗勇士之精练者为角抵之戏。名善扑营。”承应演习掼跤、相扑、射箭、移石、马术等军技。“凡大宴皆呈其使与外藩部之角抵者争较。优胜者赐茶赠以旌之。”清朝定制“满语骑射”为国策,包括王公大臣、八旗子弟以能演布库戏为荣。至今日的同治皇帝,虽然年幼却也是布库高手。
善扑营由侍卫处统领,设正副都统,皆由亲王贝勒担任。善扑营设左右两翼长负责日常训练,比赛表演等。摔跤手叫扑户,分三等扑户还有四等候补。经选拔可晋升为大清侍卫。这就类似历朝的官跤,吃高俸禄。
皇帝于每年冬至日举行掼跤检阅。日常在沙性土地上练习,在御前摔跤,铺垫棕毯,所以名为“捏毯子”或“摔毯子”。
比高时扑户们身穿硬质棉布开胸短袖商议叫褡裢。腰间系有个骆驼毛质成的绳带叫中心带。下身穿长裤外穿我裆套裤。腹前系一条彩裙,脚下穿官腿靴子。边沿扑户们内穿跤衣褡裢外穿披风。
善扑营扑户除来源于满家八旗外,还有外番扑户和回子扑户。
所以流传出来后,曾一度有很多回回高手,被称为回回跤,但在主流摔跤中,与鞑子跤属于一路。
后来就分成了北平跤、保定跤、天津跤三大主流。
天子脚下也称王,北平跤承继“善扑营”风格,有王者风范,技术动作大、出场跤架小,形似狸猫夜巡,白猿欲窜,即有以力降十会,苍鹰扑兔的刚猛,又有一巧破千斤,兔滚鹰翻的轻盈迅捷。
连摔带踢,勾踢揣别拧,踢腿上步,横腿摔人。
保定为直隶行政中心,保定府散手快跤,迅速猛烈,手法上擅用撕崩捅把位占先,腿法上上下配合,打闪认针;将敌我各类反应摸索的了如指掌,听劲快,跤劲变化快,瞬息万变又突然难防。风格上妙计连珠,以快打快,长于以小制大,左道旁门,散揸相合,瞬间将对手制于末路。
天津跤风格介于北平保定之间,善于学习,对两边跤手技法风格特点都很熟悉。动作粗野刚猛,又灵活迅速,与地方上武术界交流也多,相互沟通借鉴,将灵巧力量溶得一体自然。
这是后来,在当时还没形成这么完善,俗语就是鞑子跤,布库跤。
“布库,并谓之撩脚,本徒手相搏,而专赌脚力,胜败以仆地为定。其人皆白布短衫、窄袖,而领及襟率用七、八层密缝之,使坚韧不可碎。初则两两作势,各欲伺隙取胜,继则互相扭结,以足相掠,稍一失,即拉然仆矣。”
二一路为蒙古搏克跤,“摔跤赌羊”的习俗自古就有。威武雄壮,凶猛漂亮。
搏克摔跤比赛时,身穿缀有数百枚闪亮银泡或铜泡的牛皮坎肩,胸前裸露,后背正中镶以装饰圆形龙、狮纹金属片。脖子上挂着五彩飘带,腰扎花皮带战裙,下着用白布缝制的肥大摔跤裤,外穿套裤,绣有花里胡哨的吉祥图案。足蹬扎有加固皮条的皮靴,威风凛凛,昂首挺胸。
上场时步法先似骆驼慢跑,徐徐向前。至中途,两手攥拳,四下猛抡,抬腿踏步,边舞边行,成为狮步。接近场中时,两臂伸直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