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中华 >

第58部分

北宋中华-第58部分

小说: 北宋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尧臣:“萧大人心忧国事,记挂黎民,大丈夫壮志难酬,人生憾事。”
    刘通:“还请萧大人不吝赐教,协助刘通早日解脱辽人的困苦。”
    萧得里底:“我跟尧臣过来,就是为了这事。”
    众人闻之大喜,刘通说道:“我们有萧大人相助,胜过十万雄兵。”老萧连说过誉。
    萧得里底问道:“大人对西京围而不攻,是否促其来降?”
    刘通:“正有此意,萧大人以为强攻好还是促降好?”
    萧得里底:“战事一起,兵连祸结,双方损失必大,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免生灵涂炭,我愿入城说赵王来投。”
    刘通:“太好了,有萧大人出马,大事可成。”当年金兵进犯,西京便是不战而降。如今有辽国原枢密使萧得里底穿针引线,此事大有希望。
    次日,萧得里底与安尧臣入城去见赵王习泥烈。萧得里底和习泥烈同为契丹大臣,都是老相识了,二人一见面,感慨不已。
    习泥烈:“圣上将萧大人逐出朝廷,委实可惜。”
    萧得里底:“把我赶走,算是开恩的了,多少皇亲大臣被陛下赐死,大伙的心里头越发的寒冷。”
    习泥烈:“讲这些只有徒增烦恼,不说也罢。萧大人跟安大人一同来西京,可是为宋军作说客的?”
    萧得里底:“王爷说得不错,我们的来意正是为此。如今的局势,你我都很清楚。刘中明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对咱们辽人又无成见,由他治理西京,西京的将来是有希望的。”
    习泥烈:“金兵已经逼近辽西,皇上退走西边。西京不被宋军夺去,以后也难保住。我们辽人在西京生息已久,忽然之间易主,心中实在难以割舍。”辽皇本来要到西京,因有宋军北上,便驻跸天德,视情再往西北或西南而去。
    安尧臣:“王爷的心情可以理解,宋人来这里,不是要赶辽人出城,辽人一如既往在西京生活。我们要来西京发展生产,投资建设,只有把西京建得更好,不会更坏。”
    习泥烈:“这几年宋国西北确实不错,好像有许多新门道,这个刘中明真的象安大人说的那样神乎其神?”
    萧得里底:“刘中明给人的感觉是开朗豁达,善待贤能,让人很亲近,他年岁虽轻,却沉着稳当,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一时也说不上来。”
    安尧臣:“刘大人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知人善任,气魄豪迈,西北在刘大人治理下,生机蓬勃,后劲十足,王爷有兴可以过去看看。”游说敌方主将,势必要给自己脸上多多贴金。
    习泥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刘中明过来见面,要是传言不虚,本王愿献此城。”话已至此,安、萧二人告辞而去,回到宋军大营复命。
    大家听了耶律习泥烈的回复,有反对刘通入城的,有赞成的,反对者占了大多数。大家讨论了一阵后,康包说道:“这个赵王爷,花花肠子真多,打就来打,降就来降,一言而决,偏有这多罗嗦。”
    刘通:“他以王爷之尊任西京留守,既是封疆大吏,又是身份尊荣,当然要争得一些面子,这个面子咱们要给人家。”
    杨震:“刘大人身系北伐重任,不可轻入敌营涉险,军中一刻不能没有主帅。”
    刘通:“我很快就回来,不会赖在西京城里不走的。”
    邓肃:“辽人的意图不明,还是另想别法,只要促其投诚就是胜利,不必非要入城。”
    刘通:“速决的良机已经来了,若不抓住,就要迁延时日。吕参谋怎么看?”吕将还没发表意见。
    吕将:“不知安大人对赵王习泥烈了解多少,这对判断他的真实意思有些用处。”
    安尧臣:“习泥烈原本还受辽皇器重,所以让他镇守西京道,近年辽皇不得人心,对习泥烈有些疑忌,习泥烈坐在西京的位置上如坐针毡。他体恤下属,爱惜民力,算是比较清明的契丹皇室成员。契丹的大势已去,金兵逼迫日促,我三秦之地与辽西关系紧密,习泥烈食言的可能性不大。”
    吕将:“从大局看,习泥烈捣鬼的心思应该不存在。他要是出尔反尔,必然为人诟病,北人素重然诺,习泥烈要在辽人之中立足,他不敢冒大不韪之险。”
    注:辽史记载1122年三月,延禧皇帝在杀了大臣萧奉先之后,逐枢密使萧得里底。另,天庆是天祚的年号,天庆七年是公元1117年。
二六 朔州战役
    花荣、李逵引兵北上,来到朔州城下,在城郊下寨。城中冲出一队人马,辽将耶律文领兵三万,欲趁宋军立足未稳,冲击宋军阵营。若是得手,其大军随后杀出,意图歼灭宋军先头部队。西北军久经沙场,何惧辽人来袭。当下以强弓硬弩射住辽兵,宋军弩箭之密,机弩之强,辽人从未见过,辽兵连人带马纷纷倒地。
    耶律文去势受挫,宋将杨震率领左路骑兵发起冲锋。
    史载杨震,字子发,山西代州人,以弓马绝伦为安边巡检。前时,河东军征臧底河,敌据山为城,下瞰官军,诸将合兵城下,杨震率壮士拔剑先登,斩级数百,众乘胜平之,上功第一。靖康元年,幽蓟叛卒与夏人奚人围建宁,杨震的守城兵马只有几百人,他激励官兵与城共存亡,坚守十日,箭尽力乏,壮烈牺牲。杨震一家满门忠烈,唯有长子在河北从军独免于难。
    此时辽兵已停,骑兵失去威力,而宋军初发,大展骑兵优势,一动一静,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杨震是西北猛将,北伐军是西北军中精选的劲卒,辽人抵敌不住,跑回城中,城上辽兵以箭弩射住追击的宋军。宋军扎营立寨。
    耶律阿疏在城墙上察看二军交锋情况,见宋军气势强盛,箭弩厉害,忧心如焚。前有豺狼,后有猛虎,大辽国真的气数已尽吗?以辽军的疲弱涣散,如何抵挡宋军、金军的进攻,金军战力素有所闻,三万辽兵未必是一万金兵的对手。夹山之战,陛下的三万禁军还敌不过八千金兵,宋军为何也有如此战力?宋人安尧臣对其西北主官刘通推崇备至,天德节度使德尔古对刘中明的评价也是极高,这个刘中明究竟是何人物?
    次日,又有二万宋军抵达朔州,李逵在城下搦战。辽将耶谟得里与左企弦交情甚厚,听得李逵叫阵,怒气填膺,领兵出城应战。耶谟得里更不打话,舞动钢刀直取李逵。李逵使开大斧,高呼酣战。二人刀来斧往,杀得难解难分。双方军士一涌而上,在阵前厮杀起来。看看辽军抵敌不住,耶律阿疏下令收兵,李逵很是不爽。此后二军又有数次交锋,辽人并不缠斗,多是一战即回。
    三日后,宋军大部抵达朔州。耶律阿疏下令关紧城门,拒不出战,城中兵多粮足,守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刘通来到朔州城下。耶律阿疏立于城墙之上,见对方阵中一面刘字大旗,大声问道:“来者可是刘中明?”
    刘通:“正是刘通,阁下是不是阿疏将军?”
    耶律:“正是在下,刘大人为何犯我疆界?”
    刘通:“将军此言差矣,朔州、西京本是中原之地,契丹立国不过二百年,而我中原王朝却有几千年,幽云十六州本属中原辖地,我今天是来收复故土而已。”
    耶律:“辽宋二国向来交好,宋国向我大辽称臣纳贡,你妄动干戈,失信于天下,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
    刘通大笑:“我要求你们辽国向大宋称臣纳贡,将军以为如何?”
    耶律:“岂有此理,大辽国顶天立地,为何要称臣纳贡?”
    刘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不平等的条约连将军都认为没有道理,为什么要我们宋国人遵守?”
    耶律:“那是我们双方先帝的约定,莫非刘大人不尊先帝之言?”
    刘通:“将军可知我太祖太宗的心愿,想必你也不知道,我且告诉你好了,先帝遗言,收回北方领地者,赐予王侯爵位。檀渊之盟,是建立在刀枪棍棒的基础上,并非双方心平气和的结果,这种强盗式的约定,一为已甚,岂可再乎?”
    耶律:“刘大人的意思是比武力,谁的拳头大谁说话算数?”
    刘通:“方今时世究竟如何,耶律大人一清二楚。辽皇诛杀贤能,举国惶恐,辽国半壁江山已为他人所有,局势无法挽回。辽人素来向往中原文明,耶律大人何不与我携起手来,共建新的西京,刘通相信辽国民众一定举双手欢迎,请耶律大人三思。”
    耶律:“刘大人不必多言,阿疏还在朔州一日,就绝不让它落入别人的手中,你有本事尽管来取,想必也没那么容易。”
    刘通:“将军勇气固然可嘉,可逆天而行,岂不拖累别人?”
    耶律:“我问心无愧,你不必多费唇舌。”
    刘通:“我们随时恭候将军的光临。”
    耶律:“闲话休提,咱们各凭本事说话。”
    刘通回营升帐议事,问众将曰:“对朔州之战,诸位有何看法?”花荣:“耶律阿疏打了几仗,现在龟缩城中,不敢出战。”李逵说道:“何必跟他废话,杀进去就是爷爷。”杨震、康包附和:“属下愿为前驱,即刻领兵攻城。”
    吕将:“我军兵力少,西京兵力多,我等应当回避消耗战。耶律阿疏坚守不出,我方若是强攻,恐怕损伤不小。”
    鲁达:“我军气势正盛,正当趁势攻城,要是攻不下来,再谋别策。”
    公孙胜:“攻城是首选,可以先作试探性进攻,若能一举而下,岂不妙哉?”
    刘通转头问岳飞:“鹏举以为可否攻城?”
    此时岳飞已经十九岁,欠缺的是作战经验,刘通将他带在身边,让他多经历一些战阵,跟西北老将们多些交流。岳飞初出茅庐,声名未显,众人对刘通如此器重于他有些不解,但刘中明看人一向很准,想必岳鹏举有些能耐。
    岳飞的表现没有令人失望,在北伐的战略构想上,他所提出的主张与刘通等人合议的结果相当接近:辽国天时不再,民心思变,所剩者地利而已。我精兵北伐,以攻心为上,先下西京,再定河套。西京一旦拿下,辽西、辽北不足为虑。稳定辽西后,再与金兵争夺辽中。
    合议的结论则是:拿下西京后,及时以主力东出,遏制金兵西进势头,派偏师平定辽西即可。岳飞不太清楚辽西的情况,因此看法有些不同。但他攻心战略,以及稳定辽西,以此作为根据的想法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当下岳飞说道:“我军北伐,必然要遇上一些硬仗,若能在硬仗中打出军威,则其余敌军战意尽失,望风披靡。辽人只知金兵能战,却还没有领教我军的威力。耶律阿疏在辽国素有威名,朔州是我军出师以来的第一场硬仗,在此击败耶律阿疏,拿下朔州,辽人必然震恐。此战对将来平定整个辽西意义重大,不能单以损失兵力多少而论。”
    好小子,有一套,连吕将、邓肃等人都为之折服。刘通问道:“谁去攻城?”杨震、鲁达、李逵三人都来讨令。
    刘通开始发令:“杨震、鲁达、李逵。”
    三人昂然出列,大声应到。
    “分别给你们二万人马,自东、南、西三面攻打朔州。三位都是我军猛将,务必打出我军气势,不可堕我军威,先入城者记头功。”
    “是!”
    刘通继续点将:“康包。”
    “在。”
    “你领兵二万,先到朔州北面神头一带设伏,北阻南下增援的辽军,拦截朔州辽军北窜,务必全歼朔州辽军。”
    康包:“遵令!”宋军留出朔州北门不攻,是为辽军留出一条后路,以免困兽犹斗。参战兵力为八万,留下二万人作机动部队。战场上随时可能出现异常情况,预留机动兵力,有备无患。
三十 英雄谁属
    刘通决定进城,作出这样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理智的分析:一、辽人心力交瘁,禁不起折腾,西京已无退路;二、宋军的政策对辽人有吸引力,刘通在辽国的声誉也还不错;三、安尧臣在辽西打下一定的基础,又有萧得里底从中斡旋。
    次日,刘通与安尧臣、邓肃、萧得里底等人入西京,习泥烈出来迎接。刘通打量这位契丹王爷,见他相貌端方,虽然还很年轻,却有雍容之气。
    习泥烈笑道:“刘大人大驾光临,欢迎之致。我跟西京同僚打赌,赌刘大人有没有胆量进城,你猜我赢了还是输了?”
    刘通笑道:“当然是王爷赢了。”二人大笑。
    萧得里底问道:“刘大人为何猜王爷会赢?”
    刘通:“契丹的几位王爷昂藏磊落、颇富见地,都是豪杰之士。赵王年轻有为,德被西京,岂是阴骘之士可比?以王爷估计,刘通一定会来。”
    习泥烈:“刘大人见解独到,大石林牙、耶律德尔古对刘中明交口称赞,秋燕郡主也是一见倾心。”
    众人边走边谈,来到大厅就座。习泥烈说道:“刘兄多年前曾经预言天下大势,辽国走到今日之局面,一如中明的预测,刘兄的远见冠绝今古。”
    刘通:“王爷谬赞了。概因辽国民不堪负,致使天下大乱,女真为祸,辽地并非没有豪杰,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习泥烈:“以刘兄看来,女真能走多远,将有什么样的成就?”
    刘通:“女真崛起于辽东,那里已经稳固,辽北、辽中的大部也已落入其手,而今正向辽西迈进,辽国只剩西北、西南和南京之地。我军出师辽西,阻金兵西进之势,并与其争夺辽中。辽中尚未稳固,我军大有机会,致于西京以西地区,我们绝不让金兵过去,誓必与他周旋到底。完颜阿骨打能够以小博大,由弱而强,拿下辽国大半个江山,实具雄才大略,可算英雄人物。”
    虞庸:“辽国尚有英雄否?”
    刘通:“天下熙熙,何处没有英雄?”
    康弼呼问道:“何为英雄?”
    刘通:“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虽逆境而坚韧,处顺境而不骄,其必继往开来,营造新风,厘靖乱世,造福于民。行有豪杰相随,言有志士相和,政为百姓所拥戴,此之谓英雄。”
    习泥烈:“方今天下,英雄何在,我辽国尚有英雄乎?”
    刘通:“英雄善度时势,古云识时务者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