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中华 >

第73部分

北宋中华-第73部分

小说: 北宋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通:“古来对女子束缚甚多,而居士所作,纯真自然,敢言人之所不能言,发前人所未发,不独雄于闺阁。居士的《词论》见解独到,不要说女子,就是世间男儿,又有几人能达此境界?居士之才,实不亚于汉之文姬。”李清照夫妇逊谢不已。
    李清照又问道:“听说在拙作《一剪梅》的词曲之外,刘中明还有一首新的谱曲,能否让小女子听听?”
    刘通:“曲调低徊怅惘,今天是个聚会之日,是否改日奉上?”
    赵明诚:“我们在山东听军中将士所唱之歌,激扬彭湃,大鼓人心。刘大人还有委婉之作,且先听听无妨。”
    金翠花:“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应该高兴才是,下次我陪姐姐来听。二位嫂子很想见见你呢,走,我带你到里头看看大美人。”说罢拉着李清照的手到后堂见茹碧二人去了。四个女人见面,热闹得很,茹碧二人仰慕易安居士的才华,居士惊叹于二女的聪慧。金翠花跟陈韬昨天就已来过,她二头熟,有她在场笑声不断。
    刘通如此珍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及其所研之学,那是有原因的。赵明诚罢官期间,夫妇俩人“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仍然四处访求古碑、文物,一同鉴赏、考订,编写《金石录》,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今他们平安归来,金石文物安然无恙,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呵,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来评断一点都不过分。
    【原史李清照一家的际遇,真可谓命运多舛,磨难重重。靖康之难后,赵明诚先运走一部分文物,李清照随后又带一部分南下,路途中失落于盗贼之手的不知凡几,而其老家未曾带走的则全部毁于战乱。赵明诚在南宋任地方官,于1129年病逝。此后,李清照备受生活和情感的双重挤迫。时人觊觎她的古董珍藏,或骗或夺,还说她拿文物送给金人,李清照唯有将所剩的古董文物全部送给官府。她生于1084年,卒于1155年,另一说是卒于1151年。李清照中年寡居,此后二十余年中,过的相当悲苦,一代才人,红颜薄命,令人扼腕长叹。】
    如今李清照夫妇来到西北,人生的轨迹已经发生变化,将来是否还能作出伤感时世、忧怀故国的诗篇呢?也许能,也许不能。即使不能,又有何妨?中华民族的苦难还少吗,倘能天下大同,中国从此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那是何等的美事!让那些痛苦和劫难见鬼去吧!
    赵明诚既已来到西北,刘通提醒他们注意身体,教他们锻炼之道。后来成立中华学院时,赵明诚、李清照在学院任教,桃李满天下,一边任教一边从事金石研究,其老年生活充实而惬意。刘通让女子任职、任教,文有李清照,武有金翠花,中原的老古董们虽有一些诟病,但在辽人和西域人们的眼中,却很自然。因此爱戴她们的弟子和部属,反而以辽人、西域人士居多。
    是日,金翠花与陈韬在刘通府邸,二家人畅叙别后情由。金翠花:“大哥,咱们什么时候出兵呀?”
    赵茹:“是呵,父皇与皇兄在北边受苦,早日解救出来,早一日脱离苦海。”
    刘通:“咱们很快就要进军了,一定会将老皇爷、皇帝老哥他们救回来的。翠花妹子,你想到南路,还是去北路?”
    金翠花:“南路在哪里,北路在哪里?”
    刘通:“北路是丰州、天德,南路是广灵、蔚州。北路的金军是粘罕自任主帅,可不好对付,南路是……”
    金翠花:“我去北路,让粘罕瞧瞧我中原女子的厉害。南路金军主将是不是撒离喝?”
    刘通:“没错,金国秦王撒离喝。”
    金翠花:“他这个秦王肯定没有大哥的本事,大哥派个小的们去,随便打发打发他就是。”
    刘通:“瞧你说的,象吃稀饭那么简单。”金翠花嘻嘻笑。
    大伙正说着,吕将、方铁山来了。方铁山拿给刘通一幅绢帛,刘通展开看视,却是半截衣袖,绢上有字:“便可即真,来援父母。”
    刘通:“此为太上皇手迹,传书之人是不是曹勋?”
    吕、方二人大奇:“刘相早就得到消息?”刘通摇头,只因民国有个张勋复辟,因而记得宋末有个曹勋传袖,至于曹勋的身份,那是记不到的。
    二人也不再问,方铁山:“此袖乃是太上皇自燕山密遣阁门宣赞舍人曹勋传出,由河北义士和内应护送而至。”
    刘通:“好好奖励有功人员,请曹勋来见见吧。”
    不一会,曹勋进来,深揖一礼:“下官拜见秦王。”
    刘通:“曹大人不必多礼,你在上皇身边,可受苦了,快请坐下。”
    曹勋眼圈一红,坐下后,先拭去泪水,哽咽道:“上皇和皇上在北地受尽苦楚,日日思念故国,盼王师望眼欲穿,如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王爷身上了。”
    刘通:“驱逐鞑虏,迎回二帝,义无反顾,我处正在筹措兵马粮草,不日就要反攻鞑子。”
    曹勋:“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下官愿作一个小卒,去杀贼寇。”
    刘通:“曹大人冒着生命危险,送出上皇的手谕,大智大勇。你在朝中协助本王筹划,胜过了千军万马。”
    曹勋:“多谢王爷赞誉。”
    曹勋走后,刘通问方铁山最近有无信王赵榛的消息,方铁山应道:“去年冬,信王随金军北行至庆源,亡匿真定(河北正定)境中。时马广与赵邦杰聚兵保五马山砦,暗藏信王,奉以为主,两河遗民闻风响应。去岁今春,金兵派兵攻打,信王不知去向,有人传言,又被金兵掳去,实情如何,尚待证实。”
    吕将:“信王年齿尚幼,又无能为,今已不知所终,不足为患。”
    刘通:“他藏头露尾,不敢现身,谅他没多少能耐,就此隐姓埋名终老一生,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宿。”
    大伙告辞而去,刘通到内里去见二个妻子,将徽宗的传信示之,赵茹见了,泪眼潸然:“父皇耽误国事,如今凄苦飘零,也算是种因得果。可怜皇兄无甚过误,却也一起受难。我们兄妹俩幼时丧母,相依为命,不知皇兄何时才能归来。”
    刘通抚脊安慰:“夫人有这等见识,真是难得。现在一时也急不来,总有一天会回来的。我先写封国书去金国,让他们善待二帝。咱们的实力越强,他们就越客气一些。想来女真蛮子也不敢太过分,可得考虑考虑他们自己的后路呀。”
    赵茹是徽宗之女,钦宗之妹,也是自己的妻子,二帝的消息于公于私都需让她知道,至于其他军国机密,那是不便让她们参预的。刘通每常告诉她们保守机要,提醒她们不经意间往往泄漏了机密,误了大事。二人玲珑剔透,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中一清二楚。
五二 梁山定策
    岳飞率部抵达梁山,晁盖、吴用的义军将弟兄们接入水寨。晁盖有一千来人,在济州、兖州一带活动,与河北、山东各地义军互通声气,或掠敌粮草,或骚扰敌军,济州、兖州的金军几次进剿,却因山路崎岖,不习水战,奈何义军不得。郓城义军对于金军来说,是块鸡肋,剿之无功,弃之为患。
    公孙胜、杨奇虎跟晁天王他们都是老相识了,老朋友见面那是热闹得很呵。晁盖一拳打在公孙胜肩头,笑道:“好小子,都当上将军了。”
    公孙:“我给大哥带来好消息,朝廷对山东众位英雄也有委命,咱这就请岳将军宣布。”
    岳飞:“我宣读朝廷任命,承制命晁盖为东路前军指挥,吴用为指挥参谋,对统制以下有临机决断权。亟以抗战大业为重,效命东路军中,逐胡虏出中国,光复国土,匡扶社稷,造福黎民。”因不是皇帝的委任,故称“承制”,晁、吴二人领命逊谢。经过商酌,其余将士亦有相应的任命。
    晁盖、吴用:“我们没立多少功劳,真是受之有愧。”指挥之职乃上将之衔。
    公孙胜:“大哥和学究之才远在小弟之上,小弟忝任将军参谋,岂不羞煞我也。”众皆哂笑。
    岳飞:“元帅曾言,晁天王和吴学究有大才,而且享誉山东,委之以重任,必能聚拢河朔豪杰,大振民心,晁指挥和吴参谋的成就远不只此。”
    吴革:“刘元帅知人善任,晁指挥、吴参谋前途不可限量。”
    晁、吴:“多谢各位大人美言,我等定当尽心竭力,协助岳将军共抗鞑虏,不负朝廷和元帅的嘱托。”
    是日,梁山水寨喜气洋洋,新老官兵一同庆贺二军会师和荣任新职。其中,吴革、杨奇虎升任副指挥,王伦、台宗隽、宋忠升任统领,朱贵、刘唐、白胜等人为统制。
    翌日,岳飞、公孙胜召集众将议事。公孙胜:“今日我们又坐到了一起,以前这梁山上有个白衣秀士王伦,今天在座的有个特种兵将军王伦,那可是天渊之别呀。”此王伦非彼王伦也,大伙甚觉有趣。
    岳飞:“咱们的王将军是大名鼎鼎的英雄,也是山东俊杰哟。”王伦很是自豪。
    岳飞接着说道:“不久之后,刘元帅将统率大军发起反攻,金贼的末日不远了。为了统筹大局,元帅派遣我等二百余人东出河朔,与河北山东军民一同抗战,牵制金军的行动,策应西线的战略反攻。如何壮大我军力量,打击金寇,已有几个方策,如何付诸实施,请大家来核计一下。”
    公孙胜:“东路军的几大方策:一、依靠乡亲父老,实行抗战。二、聚拢官兵和义军,拓展我军实力。三、倚靠山地、水洼,开展流动作战,等我军实力强大后,再与金军打阵地战。四、建立根据,生产粮食和军械,支持前线作战。”
    接下来分析敌我态势。
    台宗隽:“目前金贼势力较强,金军占据了河北的城镇和山东要地,山区和偏远地带,正是我们转圜之地。山东境内,金军向二个方向推进:一是西面,已攻占济南、兖州、济州(山东巨野),正向单州(山东单县)进犯;二是东面,已攻占滨州、淄州(山东淄博),正分兵袭取青州、潍州(山东潍坊)、莱州。”
    宋忠:“完颜宗辅屯驻济南,统辖河北、山东二个战区,同时直接指挥山东的作战;西面,完颜宗辅会同大名的移剌古合围兖州、济州,以迪虎进攻单州,有南下徐州和东进沂州(山东临沂)之势;东面,以马五进攻青州,完颜阇母进攻潍州、莱州,下一步将进袭登州(山东蓬莱)、胶州。”
    吴用:“咱们山东的中部是山地,四周是平原,东边还有大海。平原适合骑兵作战,金军都是骑兵,我军缺少马匹。平原旷野,一双脚板可跑不过四条腿的畜生,但是山地里头,四条腿的战马却不如二个脚板灵活。眼下敌强我弱,咱们建立根据,生产军械和粮食,最好的去处是山区。沂蒙山多产煤铁,莱芜地处山东腹地,鞑子势力难及。以前汪国机大人曾在那里挖煤炼铁,现在有了火器师和炼铁的师父,等咱们攒够了军火器械,就可以大摇大摆杀出去啦。”
    岳飞:“现阶段主要打运动战、游击战,我们倚仗地利,时不时摸到平原、城镇打他几仗,打了就走。等咱们兵强马壮之时,就出去跟他们打大战、打阵地战,让鞑子们来得了,去不了。”
    晁盖:“摸清敌情,出奇兵偷袭,我军有很多便利。乡亲们是向着我们的,义军也会提供帮助,获取敌情、找人引路,问题都不大。”
    公孙胜:“河北那边的义军情形如何?”
    晁盖:“去年冬天以来,南下的金军回兵河北,一面加紧攻城略地,一面围堵河北义军。王彦将军上了太行山,金氏兄弟以及河北豪杰四方游动,金胜胡哥俩有几次来济州梁山歇脚,眼下他们的处境比较艰难。”
    吴用:“金翠花、陈韬夫妇也已经进入山东境内,他们领着一部义军协助王波、林冲转战淄州、青州,说不定正在哪个地方跟金贼兜圈子呢。”
    接着研究具体计划并分派任务,晁盖、吴用负责联络河北、山东义军,台宗隽、宋忠负责联络各地官兵,传檄河朔诸部,昭示西北的抗战主张和东路军的方针政策。晁盖、吴用仍在济州活动,加强水军,以梁山以中心,向四周扩展,主要是向北、向西发展。岳飞率部进入沂蒙山区,搭建东路军指挥机构,建设根据地。晁盖义军纳入了正规军行列,有了朝廷委任,名正而言顺,又有任命统制以下的决断权,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
    晁盖豪气干云,吴用足智多谋,二个一文一武,是最佳搭档。岳飞给晁盖留下五十个西北骨干,其中有十个军事教官,十个特种兵,十个火器兵,二十个器械兵。这些骨干,都是西北尖兵,他们协助梁山整顿军纪、训练兵马,教导器械的使用和制作,推动晁盖的部队早日向正规军迈进。西北来客都是铁骨铮铮的壮士,无一不是个中高手,业务能力强,兢业精神一流。特种兵的忍耐力、搏杀力、攀爬越野能力,火器兵制作、使用火箭和土炸弹的能力,器械兵制作箭弩、挖设陷阱的能力,让晁盖、吴用眼界大开,又不禁大为叹服。
五六 针锋相对
    公元1127年,靖难元年七月,西北政府发布讨虏檄文,昭告天下,号召中原民众团结起来,驱逐鞑虏,光复河山。西北军兵分二路,南路以吕将为主帅,兵十万,出应州、浑源,进攻广灵、蔚州(河北蔚县)。北路,刘通自任主帅,兵十二万,出大同、丰镇,进攻云内、天德(内蒙古呼和浩特)。邓肃、戴智、方铁山、刘仲偃等人则驻守太原大本营,主揽朝政,筹措粮草,居中策应。
    北路军越过长城,往大同北面的丰镇进发。前军指挥金翠花领三万人为先锋,刘通自领九万大军随后跟进。过长城时,种师中叹道:“记得上次北伐,咱们一路高歌,弹指间辽西已下,何其快哉。这回元帅亲率大军,出塞剿贼,咱们一鼓作气,打到辽东去,端了女真鞑子的老巢。”
    安尧臣:“上回我在辽西行走,听得刘大人《北伐》之诗,大快人心。胡蛮不识天兵至,雄师铁马踏辽关,闻其慷慨之音,已知我军必胜。这回刘大人新作《满江红》,更是气壮山河。”
    安尧臣所说的《满江红》原本日后才会出现,刘通提前将它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