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五年-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投资大致完成,维护每月需要二,三万元。九龙坡啤酒厂这段时间占用的资金是大头,要尽快于五月底试生产,六月正式投产。推广宣传可能还要一些资金。
医院花了近六十余万,啤酒厂二十余万,这些基本上把我这一年赚得一百余万元花了个七七八八了。资金确实很紧!林叔那里可套出二十余万元,再多就不合适了,这今年的夏天的商战(主要是机电市场)必须资金要跟得上,关键时刻可闪不得色子”
周家欣一只手轻叩着额头。
“哦,马上要动工的上新街下浩地区的重庆商品批发市场啷个办?虽然买千亩荒瘠地没花多少,但修几百个商铺房屋再加上必要的南岸猫儿石码头,及码头到批发市场的马路和配套服务设施,还要花多少?”林雪儿也不禁忧心起来,觉得摊子铺大了点。
“喔,就那个一号工程。就是上新街下浩的重庆商品批发市场,包给了马二哥的基建公司,定为一号工程,内部油碟个嘛。问题倒不是很大。差个启动资金,就从林叔和其他重庆商界朋友那凑个三十余万元,我妈老汉可拿出五万元,陈大爹那儿挤点,凑出四十余万元的启动资金是得行的。”周家欣又停了一下:
“雪儿姐,对了,的护理班办了两期,下期就不要管了。找个好点的学生替好了。,我还有别的用处。陈兰放了暑假也要发挥一些很重要的作用,还要麻烦一些她的同学们。”
“啥子事嘛?”林雪儿好奇地问。
“现在先不告诉。”周家欣故意吊她的胃口。其实经历过刚才那一出,周家欣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可瞒这个善良懂事的好女孩了。
“哎,晓舟,那个上新街下浩的重庆商品批发市场是一号工程。那十八梯和较场口的隧道项目是不是二号工程?”林雪儿转移了话题,不就算了。
“哦,不是,它是秘密的0号工程,仅限于少数人知道。”周家欣这回不想再逗她。
“0号工程?”
“是0号工程。挖隧洞不是0号?”
“那啷个搞啥子秘密工程?”林雪儿心想不过挖个防空隧洞个嘛。
周家欣也不答。心里,好家伙,是不知道后世关于重庆抗战时的谍战片那可海了去。日本的几大间谍之花蜂拥重庆,搞得最高领袖在黄山的云岫楼里都差点被获取了情报的日本轰炸机给炸死。关系很多人生死的防空隧洞的位置,那还不能不防着?
第24章 山城啤酒硬是要得
第二天一大早,林雪儿就端着一碗热热的汤圆来了。
这是一碗掐掐汤圆(无馅的如珍珠的汤圆)。林雪儿知道周家欣爱吃这种掐掐汤圆。只见碗里的汤圆,如的玉色圆珠,再加上少许的醪糟酒,哪怕都只是纯粹的糯米,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甜甜的米香和淡淡的酒味飘散着,那是一种来自阳光来自大地的味道,让人不觉为之陶醉。
慢慢地舀上一勺,放进嘴里,糯糯地却有几许咬劲,甜甜的又不腻人。周家欣用勺子舀着大口吃起来。那汤圆还蒸腾着热气,而来自糯米深处的味道,让他感到自己就处在温柔的故乡的原野上---一碗汤圆吃完,周家欣分外慰帖分外舒服。
周大少长舒一口气:“味道地道,火候刚好,真是好吃!”
林雪儿娇媚地浅浅一笑:“是我煮的。爸爸这个老行市都夸呢。爱吃,我以后有空就煮给吃好不好?”
周家欣有点不好意思,哪有这么麻烦人家大姑娘的,又不是自己家人。算了,我给她唱一首‘汤圆歌’,以谢一碗汤圆之情。
“雪儿姐,我知道一首台湾民谣。唱的就是汤圆,听一听?”
林雪儿收拾好碗勺;坐下来:“好,我欣赏欣赏。”
“卖汤圆,卖汤圆,
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
一碗汤圆满又满哪,
三毛钱啦买一碗,
汤圆,汤圆,卖汤圆!
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真好听,林雪儿也不禁拍着手,和着调子哼起来,优美的歌声飘浮在清晨山城的吊脚楼上。
两人甜甜蜜蜜过了。周家欣对林雪儿道:
“雪儿姐,这段时间受累了。周林医院的护理的事情全弄到一个人身上了。那两批的护士毕竟经验不足,时间太短了。据有的人连静脉血管还找不好,经常扎的人家哭。本来看西医的人就少,这下更是门可罗雀,都挤到中医那去了。”
“莫得啥,来看西医的人不多,我还顾得过来。只是成都那里我们还得催一催。那愿意来的几个,喊他们安置好了,速来重庆。这种状况下月初就缓解了,几个主要的科室也有人了。不至于像现在那样锁门。”
“哦,对了,想起一个事。雪儿姐,看是不是把那批护士组织一下。成立个医学科学知识普及组。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向周围的老百姓讲讲医学常识。打个针出点血,就吓得以为要死。大伙子哭得跟个女娃儿一样,涨不涨班子嘛!(重庆话意思是丢面子)”周家欣道。
“这个建议好。现在虽然医疗条件好了,但普通民众的医学常识缺乏。还真是闹的笑话不少。”林雪儿十分赞同。
完周林医院的事。周家欣干脆同林雪儿一道到林汤圆那里去,九龙坡山城啤酒厂的事也正好要谈谈。
林汤圆仔仔细细瞧了瞧周家欣,见他已没得啥子事了。于是先同他愉快的回忆起俩个老少忽悠打整德昌洋行史蒂文的趣事。陪在一边的林雪儿也是第一次听,不时的,三个人笑得前仰后合。
林雪儿笑道:“晓舟这个鬼精灵也就罢了,再加上爸这个老狐---”忽然想起不该这样踏雪老汉,硬生生把话活吞了。
两个老少忽悠见到林雪儿的窘样,更是乐不可支。还比较得意:老少忽悠一出,试问天下谁能敌!
嘻嘻哈哈闹完了,言归正传。
全套啤酒厂设备加技术,又高薪聘请了两个青岛啤酒厂的技师。山城啤酒已试生产出来了。
外观气味还不错。大家一尝,觉得味道生涩刺口难咽都摇头。青岛技师一看急了,分辨道:“这是正宗的德国汉莎黑啤酒的工艺和味道,们却像马尿!”
周家欣仔细的品尝着,慢慢的与后世的啤酒口味分辨着。
他试着建议到:“王工,张工,我觉得可不可这样:减少生料发酵的时间。哦,就是由完全发酵变成半发的,白了就是纯生的。同时减少啤酒的酒精含量,使它不再生涩刺口,变得清爽淡口。如果我们把普遍12度以上的酒精含量,稀释成9度左右行不行。这样减少发酵时间和程度,降低酒精浓度,不仅仅生产成本和时间大大降低,减少,而且味道也将清爽适口,其实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王工,张工一听大喜,忙按周家欣的想法再开工一试。
“好!可以,好多了!”大家纷纷道,欣然接受了这个清爽淡口的新型啤酒。
王工,张工高兴地直搓手,连叫:“周掌柜,还不太懂啤酒,弄得这种新型口味的啤酒,那可不是随便吹的!”他们哪里晓得,周家欣前世也是“酒精”考验出来的。
大伙儿高兴的一致同意,这种新口味的啤酒就取名叫“山城纯生淡爽啤酒”。
一边周家欣忙交代王工,张工联系德国朋友,在欧洲注册新型纯生淡爽啤酒的生产工艺专利。
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提前搞出的东东,竟然在五十年代兴起的减少酒精饮料的健康生活方式大潮中异军突起,专利费都收了二十年!知道啤酒的销量啥,那钞票收的跟印得差不多了。以至于林汤圆感叹,周家欣这一出只能称为神来之笔了。
啤酒生产出来了,当然是要推向市场。
重庆朝天门码头的平地上,那天是风和日丽,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坝坝中赫然搭起一个一人多高的几十平米的木台子。两边竖着不少写着大字的被风吹得招展的各色彩旗。什么“山城纯生淡爽啤酒,重庆人民的知心朋友”,“喝山城纯生,过凉爽一夏”----
平台上一群身穿白衣黑裙和灰色中山装的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们正表演节目。先是弘一大师的“长亭外”。不过遭周大少改了:“一壶浊酒尽余欢”成了“一瓶啤酒尽余欢”,围观的人们也没笑,还听得津津有味。
这群青春少男少女正是陈兰率领的由周大少用惯了的广益教会学校的青春少男少女组合,毕业了,干脆由周大少组织,陈兰挑头,建立了重庆乃至全中国第一支青春少男少女组合“百花艺术团”,辅以周大少传授的不少好歌新歌,加上新颖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后来名震中外!
木台上演着新潮的节目。木台下前面摆着一溜长长的木桌:最中间当然是主角山城纯生淡爽啤酒——不过它可是一堆20瓶!旁边摆着孤单单一瓶不知是哪国的外国啤酒,只有一瓶。桌上一张大纸上黑色的大字醒目的写着:一瓶x国啤酒,我们能喝二十瓶山城啤酒!
“老乡们尝一尝,我们重庆自己的纯生淡爽啤酒!”几个青春靓丽的美少女一边招呼一边忙着给不断涌上来的人们斟酒。接过杯啤酒的人们:有的一口一口的仔细品尝,有的端起一口就闷了,有的点头称是,有的摇头晃脑不语。
精彩的节目继续着:木台上的青春少男少女们退到两边,中间跳出几个举着啤酒瓶的莽汉(周大少请的袍哥兄弟伙)。只见他们打开瓶盖,仰头就把啤酒灌到嘴里,表现出山城汉子的那份痛快和豪爽!少男少女们伴唱道:“五月里来,喝得什么酒?清爽甘冽,就是山城啤酒----”咳,又是周大少改编的“祝酒歌”。还有呢,“美酒飘香歌声美,朋友们请干一杯,干一杯!炎热的夏季怎能忘,山城纯生淡爽,喝一杯!来,来,来----”
重庆有史以来,最闹热的坝坝歌会掀起了一个又一个**。人们不觉得也跟着哼着歌,随着人流挤到前面的长木桌边喝上一杯的山城纯生淡爽啤酒。
林雪儿饶有兴趣地对一旁正看得津津有味的周家欣:“,,整的比过年还闹热。哪来这么些歌,调子挺好,词遭糟蹋了。闹热是闹热,就这么推广山城啤酒?!”
扫兴的周大少白了一眼林雪儿。都看出其中的道道,那后世那些个营销大师吃干饭啦?
于是拿过一瓶啤酒,斟上两杯,递给了林雪儿一杯:“个人的娃儿个人呵护哈!”
看着林雪儿皱着眉头舔,周家欣笑道:
“对于一个新鲜的事物,我们就要抓住人们的好奇心,用新奇的,大量的,反复不断的广告宣传刺激他们,当然这种形式上也可以很艺术化,不太引起人们的反感。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把人们脑海中的所有空白挤满填完(其实这就是所的洗脑个嘛)。用强烈的对比和有点好处的尝试,这更加加深人们的心理,生理的感官刺激。这以后的重庆人哪个不记得山城纯生淡爽啤酒!”林雪儿使劲点头“就是,就是!”
“这种大的宣传推广形式,这段时间每周到一个区域中心搞一次。宣传形式上还可以多一些,活一些。另外,还要组织一些队伍走街串巷穿堂进屋推广一下,以一些礼品为诱导,让人们大胆去喝,去尝。
另外,到月底这半个月,所有的馆子饭店只要愿意全部限量免费供应我们的山城纯生淡爽啤酒这是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他们由最先的吃点的便宜,慢慢养成无山城啤酒不习惯,无山城啤酒吃饭不欢,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我们山城啤酒的忠实消费者来。”
“原来不光是闹热这么简单哈,还有这么些道道!”林雪儿恍然大悟。
这时只见人群伸长脖子朝木台上看,一时安静下来:原来木台上不知周大少从哪里整来两个黄头发大鼻子的白俄人,站在台子中间,正举着酒杯品尝山城纯生淡爽啤酒,然后煞有其事地对台下围满的人群用蹩脚的重庆话大声:“山城啤酒,硬是要得,硬是要得哟!”
所有的人们当然包括周大少,林雪儿等都前仰后合都大笑起来!
第25章 三喜临门
山城啤酒,硬是要得。在短短的半月限量免费试饮期间,就涌向了上,下川东。一举成为了当月山城重庆最重大的新鲜事。
不知不觉中,重庆城及周边地区,都以喝山城纯生淡爽啤酒为时髦之举。山城纯生淡爽啤酒这个新型的酒类逐渐被山城广大民众和无数的酒馆饭店所接受,所认同。
“晓舟,限量免费试喝期间,就不断有客商要求尽快结束免费试喝,改成无限量供销了。初步统计,上,下川东地区一个月的销售量将达到300吨,远远超过我们估计的200吨!前景一片大好。”林汤圆高兴的。
“林叔,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喔!对于啤酒这个新型的酒类,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才能保证我们持续有效的开拓市场并稳定占领市场,彻底在川东及至全川,甚至于辐射到湖北等外省市,打响我们山城纯生淡爽啤酒的名号。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就是要走到前台,大声吆喝:‘山城啤酒,知心朋友!’使这句话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哦,哪有那三点呢?”林汤圆问道。
“第一,质量是我们山城啤酒厂的生命。山城纯生淡爽啤酒是我们所有的重中之重!做啤酒的麦芽,啤酒花对啤酒质量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必须建立专人负责制。做到把出问题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不要等到出了质量事故才想起去抓,那晚了,代价也更大。这就是我们的立命之本。
第二,要依靠人才,科学管理,大力销售兴厂。我们,包括林叔和我都要虚心向青岛来的师傅们学习。并逐渐培养起我们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这才能做到心中不慌,步子不乱。还要把培养起熟悉重庆地区及至周边地区情况的专业化的销售团队的工作常抓不懈。具体是,把以上地区划分为十个大区,每个大区又划分成若干区。每个大区由一名销售经理负责下面区的若干个业务员。可以实行效益薪资挂钩,计划包干,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格老子的先把承包制搞出来再)。这就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生壮骨剂!
第三,俗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