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权奸-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张九龄正直磊落,胸怀坦荡,就是瞧不起李林甫李岩父子的人品,脸上老是一付笑眯眯的表情,其实口是心非,不过是蝇营狗苟之徒,李岩进献美酒佳肴,园艺歌舞,竟然还被皇帝认作义子!
张九龄鄙夷的眼光望着李林甫父子,李岩这小子,以前我还爱惜其才,有意将小女儿若兰许配给他,哼,门都没有。
大殿之上,李隆基微笑道:“翰林学士李岩,资兼文武,献上沙盘有功,对朝廷屡有建策,文职迁为从六品工部员外郎,武职迁为右武卫羽林长史。”
满殿肃然,众人心里明白,翰林学士,身兼文武之职,皇义子李岩就是帝都长安的新贵,大明宫的宠儿。
散朝之后,李岩被中官叫住,让他将羽林骑的军事沙盘一个时辰后送到兴庆宫,为皇帝演说沙盘的应用。
皇帝既然兴趣浓厚,不如将郭子仪,杜希望一道叫来,让他们在皇帝面前露露脸,刚好杜希望今日回城操练军士,李岩心中盘算,在皇帝面前进行沙盘推演,趁机举荐二人。
一个好汉还得三个帮,独木也难成林!
打定主意后,李岩快步出了大明宫,翻身上了铁连钱,朝右威卫军衙飞驰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兴庆宫外,一队羽林骑抬着七八个沙盘到了兴庆门,为首的两员将领一身青色绢布甲,分别是郭子仪,杜希望二人,李岩一拱手:“两位兄长稍等,我进宫后向圣人引荐你们,你们再进来在圣人面前演武论兵。”
郭子仪年轻,任羽林长史不久,神情有些激动,杜希望算是羽林骑老将,倒是常见着皇帝,可也没有在他面前展示过自己的才能,重大的际遇来临,还能保持几分静气。
两人的目光落在李岩笔挺的背影上,已没有感激,而是一种可托生死的兄弟之情。
经过监门卫唱籍搜身,李岩进了宫,被中官引到勤政务本楼。
“小李学士来了,给他赐个座。”坐在雕龙胡床上李隆基吩咐道。
“陛下,儿臣在右威卫军衙,常跟羽林长史郭子仪,羽林校尉杜希望进行沙盘战术推演,他们见识远在儿臣之上,请陛下传旨将他们召进来,与儿臣一同为陛下讲解。”李岩没有坐下,赶紧引荐。
“嗯,宣旨,让他们与沙盘一道进宫。”李隆基此时好奇心切,想尽快看到沙盘上的战术推演,一时没有识破李岩引荐人才的小心思。
杜希望,郭子仪到了勤政务本楼底楼大殿,躬身拱手,大声禀告自己官职姓名。
皇帝李隆基仔细一瞧,羽林校尉杜希望瞧着斯文沉稳,有儒将之姿,羽林长史郭子仪相貌秀杰,器宇轩昂,有大将之态。
这估摸着就是李岩的左膀右臂,小李学士倒有些识人之能,难怪身兼数职,他都能从容应对。
沙盘被一字排开,李隆基也是文武双全的人物,看那沙盘上的山川地理,视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这会儿谦虚,李岩拱手道:“羽林校尉杜希望,畅晓军机,先由他为父皇讲述沙盘的设定。
杜希望上前奏道:“陛下,沙盘演兵,先得明白各种设定,红色小旗代表步卒,黄色小旗代表越骑,白色小旗代表水军,敌军也是相同,不过镶了一道黑边……”
李隆基也是知兵之人,连他身边的高力士也是一名骁勇善射的将军,指点道:“你们那小旗还可进一步细化,将兵种兵力标示出来。”
“高将军,你看小旗如何标示兵力兵种呢?”李岩这是在装拙,他们在小旗上写上弩、弓、枪字样,一面小旗表示一千兵力,这会儿故意留这么个漏洞让皇帝指点。
“陛下,你瞧小李学士那模样,脸上黏上毛就是猴了,他们会没想到这个。”高力士轻声笑骂李岩。
李隆基明白过来,丝毫也不恼,笑道:“好个胆大的小李学士,竟然对我也用这小计。”
李岩一本正经地奏道:“陛下,你不是叫我们来论兵吗,孙子曰能而示之不能……”
杜希望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暗暗吃惊,李岩在皇帝面前已受宠到了这个地步!
他俩要是知道,李岩升了羽林长史,工部员外郎,还兼着掌管御酒的少府监主薄,身兼文武数职,恐怕要在勤政务本楼大殿上跳起来。
倒底宿卫过皇帝,杜希望平静下来,接着讲道:“陛下,你看这处山谷可伏兵,以逸待劳;那处为险要之地,必须派人坚守,山川地理一目了然,小李学士所创沙盘之法,让人简单易懂,胸中自有百万兵。”
“如果边境发生战事,陛下根据战报进行沙盘推演,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李岩赶紧转移视线,皇帝今天的赞赏不少了。
脸上有几分得意之情,皇帝口中谦虚道:“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岂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不是兵家的笑话吗?”
“短兵相接,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仗怎么打,得由前线的将军们说了算,但落子布局,蔚然成势,就在运筹帷幄之中,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争,战场上刘邦起初是每站必败,节节败退,但他有张良萧何韩信运筹帷幄,掌控全局,最终决胜千里。”李岩一脸正色,坚持道。
“好!好!我说不过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做个纸上谈兵的赵括。”皇帝李隆基眼里满满都是赞赏,轻声笑道。
“只待羽林骑练成,儿臣就率军出塞击胡,为陛下开疆拓土,先从小校做起,流了血,侥幸不死,回到帝都才有资格在陛下面前论兵。”李岩说这番话,言词豪迈,腰背笔挺,脸上满满都是一股冲天的豪情。
郭子仪被李岩引荐给皇帝,开始讲述如何攻取被吐蕃占据的积石堡。
皇帝的眼睛瞬间明亮了,呼吸有些急促,河西积石堡一直是他心头大患。
“积石堡处于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略要地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吐蕃驻守重兵,微臣与小李学士,杜校尉反复商讨过,要想取下积石堡,唯有出其不意,长途奔袭……”郭子仪将三人共同商讨的奇袭战术讲了出来。
“小李学士,除了这个法子呢?”皇帝问道
愁眉苦脸的,李岩想了好一阵子才道:“除此之外,就只有用围点打援的法子,长期困住积石堡,让里面的暗谍活动,促其投降或发生内乱。这要在军力占优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法子,大家心照不宣,没人将它说出口,就是用将士的性命血肉来填。
沙盘的战术推演,经三人解说,皇帝也认识到它的妙处,低头思索后才道:“兴办羽林武学,乃是国策,越早越好,地点设置在什么地方为好?翰林学士李岩兼职太多,眼下忙着改造朱雀大街,具体的事务就落在郭长史、杜校尉身上。”
郭子仪,杜希望俱各大吃一惊,以他们的官职履历,恐怕难以担当重任。
……
三千五百字的大章节,上传改了两次,兄弟们,瞧着燕歌这份认真,推荐收藏猛砸!
第一65。羽林武学(下)
燕歌一诺,日推荐、收藏过三百,加更一章,兄弟们鼎力支持!
……
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大殿,黄绿间杂的秋色从殿外随着秋风溢了进来,皇帝频频微笑点头,心情甚好。
微笑拱手,李岩奏道:“陛下,儿臣以为,羽林武学生应思想单纯,唯一效忠父皇,故羽林武学不应设在帝都长安,而应选在有山有水,地形复杂的山谷内,既可模拟战场,又可实行封闭式教学,结合实战演练,假以时日,到了战场,才能是支战无不克的奇兵。否则,帝都长安繁华,酒肆胡姬貌美,难保不消磨掉武学生开疆扩土的英雄志。”
“嗯,此言有理。”皇帝李隆基也知道军队应远离城市驻扎,才能维持军纪和战斗力,他偏头想了一下,又道,“羽林武学应按照国子监设立司业、监丞、博士、助教等职。”
“陛下圣明,国之重器,岂可轻授于人?武学监应由陛下亲领,在操训演练中,武学生能获得陛下的恩赏。在毕业典礼上,优异者能亲自聆听陛下的教诲,在沙场上他们必然是敢死轻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李岩慷慨激昂,对皇帝一片忠心天日可表。
让朝中大臣来掌管羽林武学,无论是谁,他的桃李遍及天下,日后成势,我李岩岂不为人作嫁,让皇帝掌管,他又忙不过来……
李岩与郭子仪、杜希望高大的身躯相比,矮了一头,可他俯仰之间,迸发出义无反顾的万丈豪情。
谁也不敢小瞧他是个翰林学士,刚刚投笔从戎的清俊少年。
国士无双,皇帝也被他的豪情感染,大声赞道:“好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就以这句诗词为武学校训。”
“陛下,羽林武学除了招收良家子弟,胡人青年外,还应留出一部分名额给熟识弓马,勤奋上进的贫家子弟,毕竟战场上需要的是敢死轻生之士。”李岩顺势提出了羽林武学的招生范围,寒门出将相,这个道理古今都是。
李岩一心为国,见识不凡,皇帝一高兴,当即应下。
郭子仪,杜希望心中震骇,不仅为年少的李岩设想得如此周到暗暗吃惊,皇帝竟然对他到了言听计从地步。
看来是父子的天性使然,高力士陷入了沉思,岩哥儿提议让皇帝亲掌武学监,日后军中将校俱是皇帝的学生,这是掌控大唐军队多好的一个法子,岩哥儿对皇帝是忠心耿耿,无人能及。
“圣人,岩哥儿等人微言轻,莫若在兵部挑一位官员负责武学的筹建。”高力士上前奏道。
这会儿李岩的嘴巴闭得紧紧的,择人任事,那是皇帝的权力,自己也没这个能力举荐官位比自己高的人。
“兵部何人可以办得此事?”皇帝李隆基倾身垂问。
高力士认真思索了一会儿,举荐道:“兵部郎中裴光庭,是儒将之雄裴行俭的幼子,为人沉默寡言,不善交游,而且他在兵部勤于职守,成绩显著,陛下你看呢?”
“迁兵部郎中裴光庭为兵部侍郎,兼职武学监司业;李岩为正六品武学博士,昭武校尉,统筹武学事宜,郭子仪,杜希望俱为正六品武学博士,昭武副尉。”皇帝当下传了口谕。
我这是一日三迁,身兼数职,恩宠无比,幸好李岩见惯不惊,听到皇帝又授自己官职,立刻叩首谢恩,与杜希望,郭子仪退出了勤政务本楼。
还未出得宫门,身后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转头一看,原来是高力士匆匆追来,将李岩唤到一边,低声叮嘱道:“岩哥儿,皇帝适才传下口谕,要你们尽快将大唐的西北、东北边境制成沙盘,送入宫中。”
“一定尽快,谢过高将军。日后羽林武学势必要请将军任职,传授弓马。”李岩毕恭毕敬,叉手为礼。
“又来拍为师的马屁,你今天一日三迁,风头甚劲,容易招人妒忌,要注意谦虚谨慎,出了宫,你一人立刻去裴光庭府上拜访,将升职的消息提前告诉他,这样处理好武学中上下级的关系,裴光庭既不是张党,也不是源党,但其父裴仁俭所率领、提拔、推荐的副将偏将不少,像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都是为世人公认的名将,经其父鉴识推荐而做到刺史、将军的人也多达数十个,在大唐军中有极广的人脉……”高力士殷殷关切之意,溢于言表,竟像对待自家的子侄一般,反复叮咛。
“李岩谢过恩师提点!”李岩眼圈儿红红,第一次称呼高力士为恩师,真心实意地叉手为礼,心里却已把高力士的一番话默念了一遍,牢牢记在心里,此中的关节可是千金也换不来的。
高力士欣慰地笑了:“去吧,岩哥儿,切记,在人前还是叫我高将军。”
李岩抬起头来时,眼角隐隐有泪光闪动,点了点头,告辞转身而去。
看着李岩的背影消失在宫门,高力士擦了擦眼角的泪,喟叹了一声:“岩哥儿,这孩子总是这样重情!待师待父,都是一样的纯孝。”
出了兴庆门,郭子仪,杜希望迎了上来,郭子仪兴高采烈拱手道:“李昭武,不如我们寻个酒肆,兄弟几个喝杯酒,庆贺庆贺。”
杜希望眼中也是殷切感激之意,望着李岩。
抬头看看天色,李岩估摸着也就是申正时分,离兵部下值还有半个时辰:“也别去什么酒肆,那儿人多口杂,我府中的美酒佳肴齐备,我们兄弟边喝酒边聊聊武学的事。”
“几乎忘了你家的山中仙酿,走!”杜希望和郭子仪同时叫了起来,随即跟在李岩身后,翻身上马,直往平康里李学士府第而去。
进了府,李岩就听见隔壁公主府的哀乐传进耳里,脑海中泛起永穆公主哀哀的面容,得让姐姐开心些,小妹腾空刚回府里,将她拉到一旁,低声地吩咐了几句,李腾空面露惊喜之色,点了点头,雀跃一般往隔壁公主府报喜讯去了。
三人在中院的花厅坐下,奴仆奉上茶点,李岩吩咐他们:“赶紧的准备几个下酒菜,开坛山中仙酿。”
李岩端起茶杯:“兄弟以茶代酒,先敬二位哥哥一杯!”
头一偏,郭子仪挥手,不满意嚷道:“那不行,我等兄弟,要喝就喝山中仙酿那样的烈酒,清茶还是免了吧。”
淡淡地笑了笑,李岩望着偏厅外色彩丰富的庭院秋色,缓缓道:“庭院中春荣秋枯,一场繁华过后就是一片凄凉。郭大哥,杜大哥,你们别看我今日三迁,恩宠无比,就如花团锦簇的春景儿,难保没有秋冬的萧索枯寂,今日朝堂之上,权倾一时的中书令张说就因为不检点,抢了圣人的风头,被勒令回府闭门思过。”
伴君如伴虎,今夕不知明朝事,两人也是粗中有细的人物,听得李岩坦诚真切,心中瞿然一惊,端起茶杯,异口同声道:“谨受教!”
一杯热茶下肚,有了几分君子之交的味道。李岩站起身来,眸子明亮,透过打开的交窗,望着一碧如洗的蓝天,有只雄鹰在天际翱翔。
“李岩之志,不在日日勾心斗角,为权位在朝堂争宠,咱们兄弟也不玩虚的,出塞击胡,如那只雄鹰一般展翅翱翔,长空万里。”
想那皇帝李隆基在开元后期,年老怠政,不惜国力,开疆扩土,边将贪功,胡乱杀胡邀功,逐步升迁上来,大唐的军权由边塞的胡将掌握,才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