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新传-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如何理解?”
荀彧年不到三十,虽是得董太后之助成为太学博士,但素有王佐之才,亦有管忡之志,见刘协年幼已然如此聪慧,勤奋好学,又得灵帝和太后喜欢,只道天怜汉室危急,降下明君助汉室重振威名,心中有辅佐刘协的想法,多日来一直想试探刘协内心才智,只是现在卢植问出来才觉得实在不妥,刘协虽有明君之相,可终究年幼,能够奋发多学已属不易,拿《论语》中的精辟之句相询问,确实有点刁难得意思。
刘协暗自发笑,当下娓娓道来:“想治理国家必须先懂得治理自己的家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孝顺之人懂礼识法可以为君分忧,若生养自己的父母都能不能孝顺,那又怎么能够忠于君主,是以为百善孝为先,无孝则无德尔,若人有能耐却无品德,为贼也。为弟者当事兄长,所以一个人能不能用,首先看他有没有德,其次看其才华。”
卢植继续问道:“既然如此,皇子殿下是愿意事兄还是属意为太子?”
刘协暗笑,就知道你这个大儒要问自己这个问题,道:“天地君亲师,天地为大,君次之,亲师再次之,我若为太子可定天下乱势,对民对天对地都是善事,如果父皇有见我此才能而立之,我当尽全力而为。在我心中,事天地事君父强于事兄长。”
卢植听到刘协的回答,略微呆滞,对六岁幼子能够说出这种话实在是非常惊讶,此时荀彧早已大声叫好,长跪刘协身前,道:“皇子殿下所答为臣所听过的最好解答,若殿下却有如此信念,臣当为尽心尽力,死而后已。”
刘协急忙上前扶起,这个荀彧还没有拉起来,卢植又跪了下来,急得刘协不知道如何是好,听门外有太监宣太后驾临,三人都要站起来给董太后行礼,董太后已然走了进来,看见卢植和荀彧跪拜刘协面前,暗暗吃惊,问道:“卢尚书和荀博士怎么了?”
卢植知道董太后有意立刘协为太子,毫不隐瞒地说道:“臣等拜服皇子殿下之才!”
董太后大为高兴,笑道:“你二人可愿意辅佐协儿?”
卢植和荀彧同声道:“粉身碎骨亦心甘情愿!”
董太后乘机规劝刘协,道:“协儿,既有两位大人相助,何不直取太子之位?”
刘协想了片刻,道:“我既然为弟,若父皇诏令我为太子,我当尽力,若无诏令,我也绝无此心。”
卢植心中更喜,荀彧却颇为奇怪,问道:“那皇子殿下方才所言是何意?”
刘协知道场中太后和这二人都是绝然倾向自己,便毫无隐瞒他们说道:“我若与兄争太子之位,以父皇、太后及诸公之力,亦有五分胜算,可正如卢尚书所言,家不安何以安国家,此时相争徒令各地诸侯耻笑。当下局势,黄巾未除尽,诸侯割据之势尤盛景帝之世,我如能在外领兵占据一州之地,随时进京勤王护佑我汉室才是真心为我大汉着想。”
荀彧点头,卢植却大惊,问:“皇子殿下若要出外封藩,怎么可能执掌一州之地?”
董太后冷笑道:“外人乱子都可随意执掌一州之地,我孙儿如何不能,虽祖制有碍,然现在局势比之当年七藩之乱更加险恶,昔日七藩尚且都是刘氏王亲,如今各地掌权割据者还有几人是我皇室血脉。”
第一卷 内宫之斗 第三章 出藩之策
更新时间:2009…5…30 0:49:13 本章字数:2036
荀彧笑道:“我有一策,即可令皇子殿下手握一州之权,亦可不违祖制。”
卢植问道:“不知道文若(荀彧表字)有何良策?”
荀彧笑道:“皇子殿下虽不能为一州之牧,但若请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臣代州牧之职,而殿下领一郡之地自治,只是这样的人选世上只有三人可选,卢公便是其中最合适的人啊。”
董太后笑道:“荀博士与我孙儿所谋一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荀彧见刘协笑而不语,董太后得意非凡都不似有假,暗中感叹自己年过三十,自认有王佐之才,能够做出如此判断实在正常,可刘协不过六岁,识人善用的本事就已经显现,他日必是一代明君,若不为帝实在可惜。
卢植公直刚毅,素不虚与俗礼,且朝廷早被宦官掌权,自己大志难得实现,倒不如去一州担任州牧之职,且可以辅佐刘协,当下也不推辞,道:“老臣定当效忠,尽臣之所能,为殿下守一片保国之地。”
董太后虽知道刘协聪慧,但此事非同小可,必须自己亲历为之,事事考虑周全才可无后顾之忧,问两人:“你二人觉得何处可为保国之地?”
卢植道:“天下富裕之州有二,若要选一处为根基,冀州为最佳,徐州次之。”
荀彧道:“依臣所见,荆州为最佳,冀州、徐州虎狼之地,虽有殿下坐镇,地方军阀亦不敢动一寸土地,可冀州黑山一带多有黄巾余孽,徐州地处平原,又是战略要地,非据守良地。荆州虽非富饶之地,但多产钱粮,今黄巾之乱后,北方流民南下,人口增多,若治理得当三年内可算海内第一福地。不过,荆州也有缺陷,且与冀州相比缺陷之大,难以弥补。”
卢植本来对荀彧所说荆州最佳颇有意见,听他说道缺陷处,不仅点头,觉得荀彧果然是才智之士,道:“文若是否觉得荆州无兵马?”
荀彧道:“正是,若以兵马钱财统筹考虑,卢公所说的冀州确实是最佳之地,毕竟贼寇可降可剿,属于可以解决的问题,而荆州无兵马确实是根本问题,很难解决。”
卢植道:“文若与我所虑一致,那文若又为何称荆州为最佳?”
荀彧笑道:“荆州虽无兵,北方流民骁悍可为兵,幽州亦可有兵马。”
卢植沉吟片刻,笑道:“你知我有徒公孙瓒在幽州,是以有恃无恐,不过此子向来骄纵,我恐他难成大业。”
荀彧道:“幽州并不稳定,公孙瓒对外族欲攻,刘虞对外族欲怀柔招安,两人矛盾久已,可调一两人到幽州掌管政务,负责钱马粮草方可控制住局势。”
卢植轻轻摇头:“公孙伯圭眼中无人,非我亲去,其它人怎么能镇得住?”
荀彧道:“昔日公孙瓒求学京城,拜卢公为师时,与我相熟,多有来往,刘虞与我父荀绲交好,多年来素有信件往来,卢公南下荆州辅佐皇子殿下,我则北上幽州,为殿下得一方奇兵。”
董太后道:“这个办法实在非常好,只可惜荀博士不能随协儿南下,届时卢公忙于军政事务,何人指导协儿读书。”
荀彧道:“荆州文人名士之多,盖越京师,司马徵昔日在颖川学院亦是祭酒,如今在荆州开水镜庄,调教出来的弟子未必比颖川学院差。皇子殿下可屈身就学于水镜庄,借机结交荆州才士,为日后保国大业立下根基,且我有一侄荀攸,年岁长于我,才智亦胜我良多,可跟随皇子殿下南下。如今颖川在黄巾之乱后,十年难以恢复且动荡不安,既然我效力于皇子殿下,我荀家亦当跟随,近日我将说服家中诸老,将荀家一分为二,我父与叔荀靖,与我带人赴幽州,我叔荀焘、荀汪、荀昙与我侄荀攸随皇子殿下南下襄阳。”
刘协急忙与荀彧施躬身之礼,令荀彧大为惶恐,急忙跪下道:“我荀家历代任官,自高祖起,三代任职尚书,倍受汉室恩宠,族中百余人死亦不足为报,今天下局势大乱,各地诸侯借黄巾为题,大力充军蓄粮,其势尤盛昔日七王。今皇子殿下年级虽幼,然有识人善用之能,勤学好读之力,保汉振国之志,我荀家当誓死效忠。”
董太后心中大为宽慰,见卢植低头不语,冷笑道:“卢公深受哀家和协儿信任,不知是否愿意为哀家出力。”
她说完这话,方觉不对,荀家家大业大,既有保国之心,亦有护家私心,所以才会分家两地,南北呼应;卢植为海内大儒,顾国而忘家之人,不如荀彧这般表态是在顾忌灵帝,无论如何,只要灵帝不说话卢植难以表态。
想到这里,董太后柔和一笑,道:“卢公放心,皇帝是我儿,疼协儿犹胜那个刘辩,且协儿才能远胜刘辩,我深居宫庭亦可知道天下大乱将至,若是太平盛世,以刘辩才能也可勉强为君,放在乱世,不过为人利用尔,与其这样不如扶持协儿保我汉室,卢公认为如何?”
卢植道:“我所见所想虽无文若为远,但对日后大乱之势也有判断,诚如太后所言,协儿殿下确实有光武帝的才干和心胸,我既为汉室肱骨,当为皇子殿下效力,只是诸多官职非我们所能掌控分派,如何掌控荆州是个麻烦事情,容臣多想几日。”
董太后跺脚道:“这个糊涂皇帝,诸官上任皆要钱财,连我要安排个官位都得纳钱与他,不过此事不同寻常,皇帝是我儿,我颇为了解,平日里糊涂,可遇如此祖宗基业大事,他也不敢马虎,卢公大可放心。”
第一卷 内宫之斗 第四章 皇兄皇弟
更新时间:2009…5…30 0:49:18 本章字数:2248
卢植暗暗摇头,心道放心才怪,将灵帝和眼前刘协一比,不尤的悲喜交集,悲的是恒、灵昏庸无道,百姓苦难引发今日乱世格局;喜的是天降刘协,实在是天不亡汉啊!
四人在宫中将诸事商量妥当,由卢植代刘协招募可用之才,由荀彧安排赴荆州前的情报收集事宜。
刘协在卢植临走前,拉住他说道:“赴荆州路中多贼寇,我南下前欲招一支禁卫军,以保护诸公周全,我自己也欲修习武艺,特让人打听青州王越和冀州童渊都是声誉卓著的游侠,想请卢公带为招之,我明日让太后下懿旨征调,届时卢公可先安排在家中。”
卢植点头道:“殿下虽幼,但策划周详,臣定当为殿下建立一支部曲。”
次日,刘协与董太后商量征调王越和童渊之事,董太后道:“我今日便安排人去青冀两周宣调他们入京。”
刘协道:“我让他们入京后,居住在卢尚书府中,在由卢尚书协助他们在京师开拳馆,召集能征善战之人,组成孙儿的禁卫军,以防止南下为贼寇乘虚而入。”
董太后看了看刘协道:“孙儿果然有光武帝的模样,行事谋划深远,非一般幼齿小儿可比,就算寻常大人也没有你想的远。”
刘协呵呵一笑道:“皆托太后洪福,不过征调时不应只征调一人,他们若有得意弟子便要一起征调进京。”
董太后点头道:“既然要他们为你组建一支禁卫军,武艺高强的人自然越多越好,只是这些人你需要广施仁德钱财,才可让他们永远忠于你。”
刘协苦着脸道:“我哪里有钱财赏赐他们,只怕暂时只能依靠卢尚书。”
董太后冷轻轻皱眉,道:“这个你就错了,卢公你看的很准,他刚直坚毅,忠于汉室,善战能守,是担任荆州牧的合适人选,可他两袖清风,哪里来的钱财为你招募兵勇。”
刘协吁口气,挠头道:“这个我倒不知道怎么办了。”
董太后刮刮他的鼻子道:“哪能什么事情都指望你这个小孩子去想,我已经让你父皇准备好了。”
刘协一惊,问道:“我父皇知道此事了?”
董太后道:“我还没有和他说呢,不过他知道了也定然支持,他自小与我在外地求生,做过商贾,重利好享受,又胸无大志,今天的局势简直是他咎由自取,可惜要苦了你。他虽然不怎么聪明,又天天喜好酒色,可在祖宗大业上,他倒不敢怠慢,指望你或者刘辩那个小子为他弥补汉室危机。”
刘协轻轻哦了一声,道:“他是我父皇,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他失望。”
董太后点点头,说:“前几年,他曾打算立你为太子,封刘辩汝南王,若你在京城受胁,刘辩随时可进京勤王,即使刘辩不来,亦可保住汉室一条血脉。可惜他一怕何后外戚,二又担心你的安危,迟迟不敢下决心。如今你自愿去荆州,又有荀家八杰和卢植等世家望族愿意效忠,他自然支持,我与他私库中取了三千万钱和黄金三千斤,明日就让人送到卢公府中,这些事情你放心吧,过一段时间,你和你父皇说清楚,我料他必然全力支持,他虽没什么志向,但事情到今天这个地步,他若不出力,驾崩后哪有脸见历代祖宗,我又哪有脸见你祖父。”
说到伤心处,董太后竟然落下泪来,她是蕃帮女子嫁入汉室,肤白洁净,身材高挑,性格坚毅,灵帝与她长相神似,尤其一对瞳孔为浅褐色,自己的瞳孔也浅褐色,多年来灵帝和她把他捧为掌上宝珠,细心呵护。
刘协小心安慰董太后,祖孙俩说了片刻话,刘协就在董太后怀中睡着。
过了几日,周瑜等公族子弟开始进入宫中伴读,荀攸亦经常随着叔叔荀彧入宫授课,此时周瑜已经十二岁,甚为懂事,进宫前其父周邑万般交待此乃皇上隆恩。
周瑜聪慧醒事,知道这是董太后懿旨,后又经灵帝钦准,显然是董太后和灵帝都有意为刘协寻找内臣。他与刘协说话,三分试探七分恭维,尺寸拿捏得极为准确,连荀彧都大为佩服,与董太后说此子日后必是皇子殿下的肱骨近臣。
刘协近日在灵帝默许和董太后全力支持下,动作颇大,京师中袁家、杨家、司马家、周家、王家等各大名门望族都有子弟入宫陪读,后在卢植、皇甫嵩等人支持下,诸多子弟在太学府中独立一院称之为太学别院供他们读书,出入皆有西园八军的上军校尉蹇硕带军护卫,后受何后之迫,十岁的太子刘辩也入府学习。
何后本希望刘辩在太学别院能够结交这些未来三公九卿,可惜这些名门望族家长眼光何其锐利,都道这是灵帝欲立刘协的前兆,虽各自忌惮何家实力,纷纷教导其下子弟,与刘协交好,而不得罪刘辩。
偏偏这些子弟们多好结良厌弱,刘协年纪虽小,诗词歌赋、四书五经无一不精,相比刘协,刘辩简直就是一个草包,性格软弱,虽贵为太子,却颇无气度。众人虽不敢欺负刘辩,偏偏偷偷给他下套,常令他窘迫。
刘协知道自己事成离开京城之后,这个草包哥哥就要代替自己做许多年的傀儡,受饥挨饿的日子不会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