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 >

第74部分

天唐-第74部分

小说: 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瑄呵呵一笑,“大将军,趁杨相和太子未来,张瑄有几句肺腑之言想要先跟大将军通通气。”
    “子瞻,请讲。”
    两人坐定,旋即有个宫女送上茶来。
    “大将军,陛下突然发病,张瑄以为,吾等需做这样两件事。”张瑄拱手为礼,“其一,陛下患病消息秘而不宣。大将军也知道,如今朝廷正在推行削藩合并之策,诸多藩镇大都督还未到任,天下局势并不稳定。若是传出陛下病危的消息,张瑄担心有人会蠢蠢欲动,酿成祸端。”
    “且,荣王叛乱刚刚平息,长安城以及朝廷百废俱兴,此时,暂时不宣布陛下病患的消息,也能防止人心动荡。”
    高力士默然点头,“然。子瞻斯言甚是,某家也是这样想的。这个倒也好办,封锁消息便是了。”
    见高力士没有开口反对,张瑄便又继续道,“其二,必须要尽快确立储君的威权地位。”
    “陛下一旦驾崩,储君顺利登位御极,这对于稳定大唐江山社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在这个时候,储君人选仍然不明朗,难保不会闹出更大的乱子来。而朝廷内乱一起,安禄山必然会趁机起事。这一点,张瑄相信大将军比我看得更透彻。”
    高力士叹了口气,“子瞻所言,倒也不是虚话。那安禄山狼子野心,最近两年更是昭然若揭。只是安禄山这个胡儿一直畏惧于陛下天威,若是陛下驾崩,某家也担心这大唐朝廷无人能震慑住他。唉……只是……”
    张瑄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容来,“请恕张瑄直言。在陛下现在的诸多皇子当中,最合适做皇帝的也就是太子殿下了。其他皇子都不合适。为人君者,首重仁德,而太子殿下便是这仁德之君。”
    “荣王李琬颇有才干,在陛下皇子中首屈一指。然荣王大逆不道,起兵逼宫,无父无君,德行溃败,是故才有身败名裂的下场。”
    “张瑄相信,太子殿下或许不是一个开拓之主,但一定会是一个守成之君。”
    高力士神色变幻着。张瑄说得这些,他不是不清楚。只是他一向忠诚于老皇帝,不愿意违背老皇帝的真心意图。
    而且,他还明白,老皇帝之所以不太喜欢李亨,是因为李亨太过懦弱,主弱而臣强,老皇帝担心自己一旦死去,李亨这个皇帝会被杨国忠这些权臣架空。
    而对于高力士来说,现在所担心的不仅仅是杨国忠,还有张瑄。
    一旦李亨登上皇位,张瑄便有拥立之。他一开始就是东宫的辅臣,如今更是太子身后的大靠山。太子御极,张瑄的权势想必会一举压过杨国忠,成为大唐朝廷自皇帝以下最大的权臣。
    以张瑄的手段,怕到时候杨国忠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张瑄知道高力士在担心些什么,却也微笑不语。
    他料定如今除了李亨之外,高力士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拥立其他皇子,他和杨国忠都会反对。只有选择李亨,才能达到几方利益的平衡点。
    高力士沉吟不语。
    张瑄笑了笑,突然插话道,“大将军,待局势稳定之后,张瑄愿意离京外放一个藩镇,为大唐戍守边陲,以消大将军的担忧。”
    高力士老朽的脸色涨红了起来,尴尬地摆手笑道,“子瞻切莫误会,某家不是这个意思……”
    “大将军,张瑄为人做事,向来但求无愧于心。”张瑄朗声笑着。
    两人说话的时候,其实李亨已经赶到。
    皇帝突然出了状况,因为高力士和张瑄封锁消息,东宫百卝度卝贴吧卝更新最快那边根本不知情。直到内监过去宣旨,李亨匆匆过来,才猜出了一个大概。
    而他静静地站在厅口,听完张瑄与高力士的一番对话,心里更是有些狂喜也有些感动。
    狂喜的是,皇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招手可及唾手可得。他做了十多年太子,可真正的一国储君却没有做过一天;而感动的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过去小小的东宫辅臣还是今天的位高权重,张瑄都始终站在他的一边,努力为他登位蝉精竭虑。
    哪怕之前,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站在了他这个太子的对立面,而张瑄依然不改初衷。
    一时间,李亨眼圈一红,竟然就站在那里流下两行清泪来。
    他这个太子当得真是太辛苦了、太憋屈了。
第141章 太子监国
    “太子殿下。wwW。”李亨站在那里,听到身后传来杨国忠那微微有些油滑的声音,赶紧定了定神,回身来向杨国忠拱手为礼,“杨相!”
    “呵呵,殿下面带忧色,可是为陛下龙体欠安担忧?臣以为,陛下洪福齐天,一定会安然无恙的。”杨国忠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暗笑道,“你最好祈祷老皇帝从此一病不起,要不然,你的皇位终归还是一场幻梦。”
    “但愿如此。”李亨长叹一声,“杨相,请进!”
    “殿下请。”
    杨国忠与李亨一前一后走了进来,张瑄和高力士对视一眼,起身来竟然一起向李亨拜了下去,“臣张瑄(老奴高力士)拜见太子殿下!”
    李亨有些受宠若惊地摆了摆手,“请起,请起。”
    四人坐定,面面相觑,谁也没有主动开口。最后还是张瑄挑了头,他沉声道,“太子殿下,杨相,陛下中风之症龙体缠身,已经无力处理朝政国务……”
    “张瑄以为,一方面,朝廷对陛下病情秘而不宣,以稳定天下局势,防止一些野心之徒祸乱天下;另一方面,宣布陛下诏书,以陛下龘身体欠安为由册命太子殿下监国,代替陛下履政。
    “此事宜早不宜迟,拖延不得。”张瑄笑了笑,又坐了回去。
    高力士暗暗瞥了李亨一眼,也淡然道,“某家支持子瞻的意见。紧急关头,迟疑不得,太子殿下入主东宫十数年,如今代替陛下监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杨相以为然否?”
    李亨坐在那里,虽然脸色不变,但心里却是非常兴奋。然
    高力士、张瑄、杨国忠,这三人代表了当前朝廷上下的三大权力力量。高力士掌握内监和内宫,张瑄掌握兵权和京畿防卫,杨国忠当朝宰辅掌控着大唐朝廷的行政机器,只要这三人达成协议,一起拥立,这个皇位就没跑了。
    而监国,不过是真正登基的前奏和预演罢了。
    只要老皇帝撒手西去,他随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穿上龙袍成为新皇。
    高力士和张瑄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现在主要就是看杨国忠的态度。但杨国忠却沉吟不语,神色变幻着。
    张瑄心里冷笑,他知道杨国忠不过是故作姿态。
    这人真是流氓习气,哪怕是心里早就同意,他也得讲讲条件要挟一下,再捞些好处。
    张瑄微微笑着,向李亨投过暗示的一瞥。这事儿必须要有杨国忠的配合,要不然,离开了大唐朝臣的支持,李亨监国就空有其名无有其实。
    李亨心领神会,起身向杨国忠拱了拱手,“杨相,贵妃娘娘乃是本宫之母,他日本宫登基,必册封娘娘为皇太后,绝不食言。”
    “杨相主持朝政多年,本宫甚为倚重。本宫这个监国,其实不过是空有其名,大唐朝廷真正离不开的还是杨相和诸位朝臣。”
    李亨这话就算是比较直白了。
    再提册封杨玉环为皇太后,表明了继续关照和扶持杨家的态度。而继续倚重杨国忠料理朝政,又保住了杨国忠个人的权势。
    而这也正是杨国忠所需要的。
    杨国忠哈哈笑着,“承蒙殿下看重,国忠愧不敢当。”
    “既如此,以国忠看来,事不宜迟,今日就让陛下下诏公布太子殿下监国,然后明日早朝会,殿下以监国出席吧。”
    深夜。皇帝册封太子李亨监国的诏书颁布。这个消息在杨国忠、高力士和张瑄三人的合力操控下,很快就最大程度地传达了下去。
    很多长安官僚权贵一夜醒来,突然听说皇帝退居兴庆宫养病太子监国的消息,大吃一惊。
    当日的早朝会上,高力士亲自相陪李亨出现,在空置的龙椅之下设置了一把座椅。而张瑄和杨国忠这一文一武“一唱一和”,满朝文武和李氏皇族中人这才醒悟过来,看来太子李亨已经得到了这三位的鼎力支持这大唐朝廷的天,似乎要变了。
    至于皇帝,真的是养病还是其他什么状况,自然引起了众人的背后猜测和议论纷纷。
    猜测和议论是正常的。但对于李亨来说,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的背后有张瑄和杨国忠全力支持,在这长安城里,没有人能翻腾起风龘波来。
    监国之后,李亨一扫往日的颓势,日日召开早朝会与满朝文武议政,诸事亲力亲为,对臣下态度温和,渐渐就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威信来
    很多人这才蓦然发现和觉得:原来太子殿下也不是一无是处,当是一个勤政爱民之君!
    时间转瞬即逝。在天宝十二载的春节来临之前,封常清、颜真卿两人终于还是赶进京来,准备接受册封。而在此之前,在张瑄和杨国忠的大力支持下,李亨代表皇帝向全国颁布“削藩合并设立八大都督府昭,”将暗中进行的“削藩合并之策”转化为官方的正式行动。
    “安西、北庭事关大唐边防,保持不变;将河东一部、陇右一部、朔方一部划归河西,设立河西大都督府;陇右与朔方余部并为一体,设立陇朔大都督府;将平卢一部划归渤海大都督府,将河东一部划出,与河南、东都诸州禁卫军合并,设立河南大都督府,拱卫京师;河东、平卢、范阳三镇余部合并,设立范阳大都督府;将山南、岭南一部并入剑南,设立剑存大都督府。”
    这是李亨监国之后的第一个面向全国地方衙门和藩镇势力颁布的诏书,以监国太子李亨的名义。
    东宫正殿。
    李亨监国之后,宴请朝臣以及其他不适宜在朝会上商议的国策大计,都改在东宫的正殿举行。
    杨錡、封常清、颜真卿、哥舒翰、程千里、安思顺六人进殿归坐。
    封常清和颜真卿这两人风尘仆仆奉旨进京,却没有见到皇帝,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哥舒翰、程千里和安思顺进京述职,要在年后才能返回各自藩镇履职一至于会不会被重新调整任职,他们自己也拿不准。
    毕竟,原先的十大藩镇缩减合并为八大都督府。
    安禄山仓皇逃离长安,皇帝也没有加以处罚。但朝廷却旋即推行了削藩合并令—一安思顺觉得,这几乎是针对安氏来的,因此,安思顺心里也不是那么舒服。
    六人各怀心事,各自默然不语,殿中气氛异样的压抑和沉闷。
    不多时,杨国忠昂首阔步走进殿中,众人起身问安,他矜持地笑着,与众人打着招呼,然后大模大样地坐在了左侧的首位上。
    殿外,李亨走上台阶,微微有些迟疑。
    张瑄在身后轻轻道,“殿下如今乃是大唐监国,形同陛下,万万不可瞻前顾后,失了天子威严!”
    李亨微微有些汗颜,默然点头,然后定了定神,大踏步进了大殿。张瑄神清气朗,紧随其后。
    李亨平视前方,面带从容的微笑。
    杨国忠率先起身来,与杨錡六人躬身拜了下去,“臣等,拜见监国太子殿下!”
    李亨朗声一笑,“诸位请起,平身免礼。”
    这个时候,以永穆公主和凉王李稽为首,数十个皇子皇女齐聚兴庆宫皇帝的御书房门外,嚷嚷着要见老皇帝,向父皇请安探病。
    李隆基病重的消息,在高力士、杨国忠和张瑄的联手封锁下,不要说宫外,就是宫内知道实情的也不多。
    高力士一看顶不住,就赶紧吩咐李静忠亲自赶往东宫通知张瑄,让张瑄过来处理此事。高力士虽然握有内宫大权,但毕竟是一个内监,很多事情无出面。而张瑄则不同,他负责宫禁宿卫,皇城职守,职司所在,自有话说。
    “高大将军,我们要一尽人子孝道,探视父皇病情,汝何以阻拦?汝到底居心何在?”永穆公主恼羞成怒冷声斥责道。
    高力士眉梢一挑。他虽然是一个奴才,但权势之重,朝野上下没有人敢小觑他。可这永穆公主竟敢对他口出不逊,高力士心里冷笑起来,却默然不语。只是摆了摆手,一众内监和宫禁宿卫牢牢把守住御书房的门,不让永穆公主等人逾越雷池一步。
    凉王李瘠也上前拱手沉声道,“大将军,吾等要见父皇,这是人子伦常大道……还望大将军成全!”
    高力士淡然扫了李瘠一眼,轻轻道,“诸位殿下,不是某家不让你们探视陛下,而是陛下有旨,任何人都不见。纵然是监国太子殿下,要来见陛下,也未必能见得到。”
    “本宫看你们就是别有用心,把持门户,幽禁父皇,拥立太子,居心不轨!”永穆公主见高力士软硬不吃,怒气上升下终于还是将内心深处的某种猜测和怀疑说出口来。
    永穆公主这话一出口,高力士脸色一变,手猛然一挥,正要回应,突听不远处传来张瑄清冷的声音:“永穆殿下请慎言!构陷监国殿下和当朝重臣,可是大逆不道之罪!”
    永穆公主扭头一看,见是张瑄,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永穆本来对张瑄并无太深的印象和成见,只是之前因为李琬之死,心里对张瑄就产生了几分记恨。
第142章 枪打出头鸟(第一更)
    永穆公主与荣王李琬关系甚笃,可以说在李隆基的皇子女中,两人的感情很不错。Www!要不然,李琬也不会暗中潜入永穆的永穆观中躲避。而他在安排最后的落脚点时,也选择在永穆观周边,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永穆公主虽然在驸马死后就出了家,但毕竟是皇帝的长公主,无论是在皇族中还是在调野上下,均拥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
    但实事求是地讲,永穆确实没有参与荣王的反叛,只是后来荣王暗中找上她,她就同意庇护他一时。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犯下了欺君大罪。
    如果皇帝要较真,永穆公主其罪难逃。
    可惜皇帝被李琬气得中风昏迷,根本就没来得及考虑如何处置永穆的事儿。
    张瑄原本也有意放开了此事,不准备继续深究下去。永穆的责任肯定有,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毕竟是皇帝的亲生女儿,没有必要把事情做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