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

第12部分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第12部分

小说: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把“喜欢”的人优点夸大化,将注意力聚焦在一个人身上而陷入迷恋中。
    最后就是妈妈们都担心的学习问题。我对朋友建议,不要讲大道理,也不要把孩子想得成|人化,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很单纯。要告诉孩子,一个人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不好,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他。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一周后,朋友给我打电话交流观点,说她这样和女儿谈,孩子很高兴;而且从那以后,她女儿还不时地和她说谁给自己写纸条或发短信了,她觉得谁不错等。具体到那个男孩,还有些交往,但一直很正常,和别的同学没什么两样。
    朋友悟出的道理是: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很阳光。
 第37节:割掉自己的“垃圾”思想吧
    割掉自己的“垃圾”思想吧
    在和妈妈们的交谈中,我发现其实不是如何进行爱情教育,而是家长们如何以纯洁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
    除了“早恋”问题外,不少儿童在言谈举止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想”的侵害。这些“垃圾思想”就像一些商家单方面追求生产数量,追求自己的利润一样,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孩子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破坏性完全抵消了它的生产性。对于孩子而言,不光在早恋方面,其他方面的思维垃圾也会让孩子发生变异。
    接触了这样一个妈妈,她家里生活条件也不错,可就是害怕女儿长大后花钱大手大脚。就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对女儿的花销管得很紧。在她的思维意识中,似乎女儿一有机会,就会去花钱。女儿上小学时,她几乎不给女儿零花钱,女儿要买什么,都要向她申请半天。学校要交钱,她总是怀疑地说,是不是在骗妈妈啊?妈妈一会儿去学校问清楚,妈妈给你交。
    从表面看起来这个妈妈是为了女儿好,不想让孩子“变坏”。但是实际上她的言行举止无意给孩子带来的是妈妈的不信任和严密监视,使孩子反而形成了逆反心理,而且想着法不让爸爸妈妈发现。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反叛心理更是渐渐形成。
    她女儿上初中后,经常从家里偷钱,后来班主任老师找她,说这个女孩偷了班里同学的钱。而这位妈妈知道后,就是用很恶毒的语言骂女儿,甚至抽女儿耳光,有的时候女儿的父亲也要骂。这位妈妈失望地对我说,女儿怎么就成了小偷了啊。
    难道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去“偷”吗?
    一位年轻的妈妈很感触地说,她很相信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因崴了脚在家休息了几天,误过了班里平时的测验考试,这位妈妈为了让儿子补上这场测验考试,就到学校找来各科考试的卷子,想回家让孩子按照学校考试的时间把卷子都做了。在把卷子交给孩子的一瞬间她犹豫了一下,考虑是让孩子自己掐时间还是由她来监督;同时她还想到,要不要把孩子房间里的书本都拿走,以防他偷看。想到儿子平时学习成绩平平,肯定会有一些内容不会做,那么他会不会偷偷去看书上的答案呢?
    思考片刻后,她决定信任孩子,就告诉孩子说,妈妈把手表放在桌子左边,到了十一点就不做了。别的什么也没说,关上门出来了。让这位妈妈高兴的是,这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知道考试应该是什么样子,他完全按照学校测验考试的样子来管理自己,时间一到就不再做题了。孩子好像根本不知道有“作弊”这回事。妈妈通过观察看出来,儿子在遇到不会做的题时,也绝对没有动过偷偷翻书的念头。
    这位妈妈感叹地说,原来孩子的思想是简单的也是很纯洁的。她庆幸自己在那一瞬间的选择,庆幸自己没有用潜台词告诉孩子这些糟糕的概念:考试是可以偷偷看书的;你是不值得信任的。
    心理学上研究发现,人容易受到客观原因的或者他人的暗示。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我在杂志上看到苏东坡和佛印大师的小故事。
    苏东坡在跟佛印大师交谈时,问大师:你看我坐姿如何。佛印说我看你的坐姿很像佛主。苏东坡非常高兴。接下来他恶作剧地一笑说:我看师傅的坐姿倒像是一堆牛粪。佛印听罢既不生气也不反驳,只是微微一笑。
    苏东坡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回到家里得意洋洋地把事情经过告诉
    了妹妹。没想到苏小妹说:哥哥你输得实在是太惨了。佛印大师心中有如来,所以看你若佛主;你心中只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
    粪。
    家长们千万不要怀揣这种“牛粪”思想去看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在言语间不停地给孩子“牛粪”的暗示,不仅会破坏孩子内心的纯洁,还真可能扭曲他的品行。
 第38节:孩子“不怕”,得从童年开始
    第三辑
    莫让小事成就坏习惯
    ·孩子“不怕”,得从童年开始
    孩子生来不畏惧这个世界,不要让孩子有怕。所有害怕的念头可能是妈妈的神情,可能是来自一句暗示,也可能来自父母不经意的聊天。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丽文对我说,她很害怕猫,不光怕活物,也怕图片,尤其是害怕猫的眼睛。丽文对我说她自己也知道她这是心理症结,也很困扰,但克服不了。她说可能是小时候受过惊吓吧。她说自己小时候半夜起来屋子里很黑,突然看见远处一双圆圆的绿色的眼睛盯着自己,随后听到猫叫的声音。丽文吓得大叫起来,她的母亲起来哄了她半天,原来是邻居家的猫半夜跑到她家里了。从那以后,丽文见到猫就浑身发抖,即使白天看见了也是害怕,并深为此事苦恼,丽文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有这类困惑。尤其女孩子,很容易害怕一些事物,这方面丽文就很留心,尽量让女儿妞妞什么都不怕。丽文经常带着妞妞去动物园观察和欣赏各种动物,老虎、大象,甚至玻璃箱里的蛇和蜘蛛。
    妞妞在看到猫的一瞬间时,一开始也是有些躲,丽文觉得不能让孩子有自己的那种恐惧心理了,就让先生带着妞妞接触猫,妞妞在爸爸的引导下,慢慢就接受了。现在妞妞一点都不害怕猫,也不害怕别的小动物。有些小动物妞妞不喜欢,但最多是不用手去抓它们,不需要忍受任何惧怕的痛苦。
    这方面丽文亲身悟出了几条经验,我给妈妈们整理出来:
    首先,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六岁以前。妞妞小时候,丽文从来不让女儿知道妈妈害怕猫。在给妞妞讲故事时偶然会在书上遇到。要是按以前的样子,丽文会吓得一下子把书扔掉;但为了不吓着女儿,就硬是忍下来了,找个借口赶快翻过这一页就是了。要是妞妞和先生一起看画册或者科普电视节目时,丽文只是假装去做别的事,不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因为害怕才不和她一起看。其二,如果孩子已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一点点接受,如果能想办法让他接受了第一次,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其三,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东西害怕时,不要以怜爱的口气安慰孩子说“不要怕,我们不怕它”,这种安慰是一种无意识的奖赏,让他觉得害怕是应该的;而应该用轻松的口气谈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觉得家长没在意他的恐惧,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恐惧可能没必要。
    还有一点,妈妈们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孩子怕什么东西。大人这种议论会更加强化他的恐惧心理。
    好像有一种说法,在所有消极感受中,比如悲伤、焦虑、压抑等,惧怕是最折磨人的。人生“无怕”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需要从童年开始,从具体的小事上开始。
    ·要想吃饭好,就不能破坏胃口
    吃是人的一种天性。可是孩子的吃饭问题却成了家长们头等的大事。
 第39节:孩子一口饭,全家总动员
    孩子一口饭,全家总动员
    每天电视上有很多关于幼儿的广告,有补钙补锌的保健品,也有很多帮助幼儿促进消化的饮料、药品等等,而且这些产品的销售额很乐观。由于孩子不爱吃饭、没有食欲、挑食等等成了爸爸妈妈们头疼的大事,这些产品也就不愁没有市场了。
    孩子不爱吃饭现在似乎成了许多家长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而不少为此忧心忡忡的家长,也真是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各种方法。
    “我的小乖乖,快来吃口饭!来来来,吃一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跟在宝宝后面追呀追,宝宝在前面跑呀跑,追来跑去只是为了让宝宝多吃一口饭!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不吃饭!我要喝牛奶!我要喝牛奶!哇……!”看着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全家人都心疼啦:喝就喝呗,何况宝宝早上没吃饭呢!哪知就小家伙一天要喝近十盒,还非要旺仔牛奶!一天三餐粒米不沾。“宝宝,快张大嘴巴呀!张大嘴巴!”妈妈在一旁心急地喂,可宝宝还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每小口只添三四粒米,喂了老半天,碗里的米不见少!“我要爸爸喂!”爸爸赶紧上来给孩子喂饭,过一会儿,孩子又说:“我要妈妈喂!”“嘴巴里的饭咽下去了吗?宝宝,张大嘴巴让我看看!”宝宝张大嘴巴,可嘴巴里还是满满的饭!唉,这嘴巴里的饭咋就这么难咽下去呀,嚼来嚼去还在嘴巴里!妈妈望着不见少而且已经凉了的饭菜,一脸的无奈。
    相信这样的现象,不少妈妈都遇到过。要孩子吃上一口饭,怎么这么难啊?
    记得有一次去了老同学家里,很多年没有见过了,相互很是感慨。她的儿子都三岁了,可是我却看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不好好吃,还是要妈妈喂,要不喂就不吃。老同学当着我的面有些不好意思,说:“孩子从小到大喂习惯了。”是啊,老同学都知道,自己给孩子喂饭喂习惯了,这都是她给惯出来的“毛病”。
    我刚开始上班时,有一天同事小叶说保姆打来电话,说孩子发烧了,要赶紧带着去看医生,让我帮她请个假。周末的时候我去小叶家给她送些材料。可是一到小叶家里,一家人正围着孩子转。原来孩子不好好吃饭,爷爷拿着牛奶杯子、奶奶端着碗、爸爸忙着给孩子当“跑腿的”,因为孩子一会儿要玩这个玩具,一会儿要玩那个玩具,小叶则拿着勺子一口一口地喂。这简直就是个“小皇帝”啊。小叶笑着说,孩子生病了,要多吃点,可他就是不吃饭,只好全家人都喂他了。看见我来了,小孩说要我喂他吃饭,小叶生气地说,阿姨是客人,快吃吧。孩子不同意了,开始大哭。小叶为难地看着我。我似乎明白了,小叶想让我喂孩子吃饭,一切都要顺从“小皇帝”。孩子好不容易吃了几口,小叶一家人都给我说谢谢。
    孩子玩得累了,要奶奶哄他睡觉,年迈的奶奶高兴地说,好。看着孩子瘦弱的身体,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小叶无奈地说,孩子怎么这么难养啊,每天喂他吃饭,全家人都累死了,早知道这样,真不如不生孩子了。
    我劝小叶,以后不要太计较孩子吃多少,饿了他肯定会吃的。小叶说,哪能让孩子饿着啊,他这几天生病,本来就身体不好,再不吃饭,能有抵抗力嘛!
    我想还是改天和小叶好好聊聊,孩子的胃口不好,其实和家长有很大关系。
 第40节:“科学化”的营养餐
    “科学化”的营养餐
    我经常听到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们说,现在的孩子吃一口饭太难了。想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哪里听说有不好好吃饭的?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哪个孩子需要父母追着喂饭?现在的孩子,那么好的饭菜就是不吃!老人们的话说得有道理,可是家长们是否知道这到底为什么呢?
    一位美国著名的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一针见血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主要原因是更多做父母的喜欢逼着孩子吃饭。看来,孩子不爱吃饭,或者不喜欢吃饭,不是孩子单方面的原因。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们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太强迫孩子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丰裕的物质和有充足时间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们好心地破坏了。我换个说法吧,不是现在出生的孩子天性变了,是父母都有精力来做反天性的事了。
    几乎每个儿童天生就有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的能力,每个儿童自身都具有自我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大人根本不需要去管,他就能正常发展自己的饮食功能;而家长在这方面如果经常干涉孩子,事情就会变糟。
    我发现很多“厌食”的孩子身上还有另外一种能力,那就是反抗。如果父母硬逼着孩子去吃他不喜欢的东西,在第二次的时候,孩子就会厌倦这种东西,久而久之,不仅不喜欢一种食物,整体的食欲都会破坏,连父母逼着他吃饭,他都会知道。
    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汪女士,她是省级著名的营养专家,在行业里颇有名气。自己有个儿子十岁了,听说也是很聪明,成绩很不错。有一次我去汪女士家做客,谈到他们家的食谱菜肴,真是令人羡慕,听她说她家每天晚上给儿子单独做的就是六个菜一个汤,早餐也是很讲究。每天的菜谱都是汪女士精心设计的,大部分的菜肴都是根据孩子的发育来考虑,而保姆烧菜的手艺也不错。我心里想这么优越的家庭条件下培养出的小男孩肯定是健康茁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