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北史 >

第178部分

北史-第178部分

小说: 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育、是云宝率众二万攻颍川。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雄等去颍

川四十里,东魏行台任祥又率众四万,将与雄合。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

贵曰:“若贺若一陷,吾辈坐此何为?”遂入颍川。雄等稍进,贵率千人背城为

阵,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任祥闻雄

败,遂不敢进。贵乘胜逼祥,败之。是云宝亦降。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

卮置侯上,令公卿射中者即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宕昌王梁弥定为宗人獠甘所逐,来奔。又有羌酋傍乞铁忽,因梁仚定反后,

据有渠株川,拥隶数千家,与渭州人郑五丑同反。周文令贵与豆卢宁、史宁讨之,

贵等禽斩铁忽及五丑,史宁又别击獠甘破之。乃纳弥定,并于渠株川置岷州。朝

廷重功,遂于粟坂立碑,以纪其绩。

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易反于盐亭,攻围隆州;

而隆州人李拓亦聚众反,开府张道应之。贵乃命开府叱奴与牧隆州,又令开府成

亚击拓及道降之,并送京师。除益州刺史,未就拜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

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周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

进封许国公、邑万户,旧爵回封一子。迁大司空,行小冢宰,历大司徒,迁太保。

贵好音乐,耽奕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末,使

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曰穆。

子善嗣。善纮厚有武艺。大象末位上柱国,封许国公。隋文帝受禅,遇之甚

厚,拜其子颖上仪同。及善弟忻诛,并废于家。善未几卒。

颖,大业中,位司农少卿,后没李密。善弟忻。

忻字仲乐,幼而敏慧,为童儿时,与群辈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

命者。年十二,能左右驰射,骁捷若飞。恒谓所亲曰:“自古名将,唯以韩、白、

卫、霍为美谈,吾察其行事,未足多尚,使与仆并时,不令竖子独擅高名。”年

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以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韦孝宽以忻骁勇,

请与镇玉壁,以战功加开府,进爵化政郡公。从武帝攻拔晋州。齐后主亲总兵,

六军惮之,欲旋。忻谏曰:“以陛下之圣武,乘敌人之荒纵,何往而不克?若齐

人更得令主,君臣协力,未易平也。”帝从之,乃战,遂大克。及帝攻陷并州,

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忻勃然曰:“破城士卒轻敌,

微有不利,何足为怀?今破竹形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复战,

拔晋阳。齐平,进位大将军。寻与乌丸轨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进位柱国,除豫

州总管。

隋文帝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尉迟迥作乱,以忻为

行军总管,隋韦孝宽击之。时兵顿河阳,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颖密谋进取者,

唯忻而已。迥遣子惇盛兵武陟,忻击走之。进临相州,迥遣精甲三千伏野马冈,

忻以五百骑袭之,斩获略尽。进至草桥,迥又拒守,忻以奇兵破之,直趋邺下。

迥背城结阵,大战,官军不利。时邺城士庶观战者数万人,忻谓左右曰:“事急

矣,吾当以权道破之。”于是时观者走之,转相腾籍,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

“贼败矣”。众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及平邺,以功迁上柱国。文帝谓

“尉迟迥倾山东之众,连百万之师,公举无遗算,策无全阵,诚天下英杰也。”

进封英国公。

自是每参帷幄,出入卧内,禅代之际,忻有力焉。后拜右领军大将军,宠顾

弥重。忻解兵法,驭戎齐整,当时六军有一善事,虽非忻建,在下辄相谓曰:

“此必英公法也。”其见推服如此。后改封祀国公。上尝欲令忻击突厥,高颍曰:

“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乃止。忻既佐命功臣,频经将领,甚有威名,上

由是微忌之,以谴去官。与梁士彦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

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两阵相当,

然后中连结,天下可图也。”谋泄伏诛,家口籍没。忻弟恺。

恺字安乐,在周以功臣子,年三岁赐爵双泉伯,七岁进封安平公。恺少有器

局,诸兄并以弓马自达,恺独好学。博览书记,解文,多伎艺,为名公子。累迁

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隋文帝为丞相,加上开府,近师中大夫。及践阼,诛宇

文氏,恺亦将见杀,以与周本别,又兄忻有功,故见赦。后拜营宗庙副监、太子

左庶子。庙成,别封甑山县公。及迁都,上以恺有巧思,诏领营新都副监。高颎

虽总大纲,凡所规画,皆出于恺。及决渭水达河以通运漕,诏恺总督其事。后拜

莱州刺史,甚有能名。坐兄忻诛,除名于家,久不得调。

会朝廷以鲁班故道,久绝不行,令恺修之。既而上建仁寿宫,右仆射杨素言

恺有巧思,于是检校将作大匠。岁余,拜仁寿宫监,授仪同三司,寻为将作少监。

文献皇后崩,恺与杨素营山陵。上善之,复爵安平郡公。炀帝即位,迁都洛阳,

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都制度,穷极壮丽。

帝大悦,进位开府,拜工部尚书。及长城之役,诏恺规度之。时帝北巡,欲夸戎

狄,令恺为大帐,其下坐数千人。帝大悦,赐物千段。又造观风行殿,上容卫者

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帝

弥悦,前后赏赐不可胜纪。

是时将复古制明堂,议者皆不能决。恺博考群籍,为明堂图样奏之。又以

“张衡浑象用三分为一度,裴秀舆地以一寸为千里,臣之此图以一分为一尺,推

而演之”。又引于时议者,或以绮井为重屋,或以圆楣为隆栋,将为臆说,事不

经见。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为议曰:

臣恺谨按《淮南子》曰:“昔者神农之御天下也,甘雨以时,五谷蕃植,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以时尝谷,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

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燥湿不能伤,迁延而入之。”臣恺以为上古朴略,创

立典刑。《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赤曰文祖,黄曰

神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注云:“唐虞之天府,夏之世室,殷

之重屋,周之明堂,皆同矣。”《尸子》曰:“有虞氏曰总章。”《周官考工记》

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博四修一。”注云:“修,南北之深也。夏度以

步,合堂修十四步,其博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博十七步半也。”臣恺案:三王

之世,夏最为古,从质尚文,理应渐就宽大,何因夏室乃大殷堂?相形为论,理

恐不尔。《记》云:“堂修二七,博四修一。”若夏度以步,则应修七步。注云:

“今堂修十四步。”乃是增益《记》文。殷、周二堂,独无加字,便是义类例不

同。山东《礼》本辄加二七之字,何得殷无加寻之文,周阙增筵之义?研穷其趣,

或是不然。雠校古书,并无“二”字。此乃桑间俗儒,信情加减。《黄图》议云:

“夏后氏益其堂之大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杼间。”马宫之言,止论堂之

一面。据此为准,则三代堂基并方,得为上图之制。诸书所说,并为下方,郑注

《周官》,独为此义,非直与古违异,亦乃乖背《礼》文。寻文求理,深恐未惬。

《尸子》曰:“殷人阳馆。”《考工记》曰:“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

三尺,四阿重屋。”注云:“其修七寻,五丈六尺。放夏周,则其博九寻,七丈

二尺。”又曰:“周人明堂,度和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

室,凡室二筵。”《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之庙,复庙重檐。”郑注云:“复

庙,重屋也。”注《玉藻》云:“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礼图》云:

“于内室之上,起通天之观,观八十一尺,得宫之数,其声浊,君之象也。”《

大戴礼》曰:“明堂者,古有之。凡九室,室有四户八牖,以茅盖,上圆下方。

外水曰璧雍。赤缀户,白缀牖。堂高三尺,东西九仞,南北七筵。其宫方三百步。”

“凡人疾、六畜疫、五谷灾。生于天道不顺。天道不顺,生于明堂不饰。故有天

灾则饰明堂。”《周书》曰:“明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阶博六尺三寸,室

居内,方百尺,室内方六十尺,高八尺,博四尺。”《作洛》曰:“明堂、太庙、

路寝咸有四阿,重亢重廊。”孔氏注云:“重亢累栋,重廓累屋。”

《礼图》曰:“秦明堂,九室十二阶,各有所居。”《吕氏春秋》“有十二

堂。”与《月令》同。并不论尺丈。臣恺案:十二阶虽不与《礼》合,一月一阶,

非无理思。

《黄图》曰:“堂方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方象地;屋圆,楣径二百一十

六尺,乾之策也,圆象天。室九宫,法九州;太室方六丈,法阴之变数;十二堂,

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极阴之变数;七十二牖,法五行所得日数;八达象八风,

法八卦;通天台径九尺,法乾以九覆六;高八十一尺,法黄锺九九之数;二十八

柱,象二十八宿;堂高三尺,土阶三等,法三统;堂四向五色,法四时五行;殿

门去殿七十二步,法五行所行。门堂长四丈,取太室三之二。垣高无蔽目之照,

牖六尺,其外之。殿垣方,在水内,法地阴也;水四周于外,象四海,圆法阳也;

水阔二十四丈,应二十四气;水内径三丈,应《觐礼经》。武帝元封二年,立明

堂汶上,无室,其外略依此制。《泰山通义》今亡,不可得而辨也。

元始四年八月,起明堂、璧雍长安城南门,制度如仪。一殿,垣四面,门八

观,水外周堤,壤高。四方和会,筑作三旬。五年正月六日辛未,始郊太祖高皇

帝以配天。二十二日丁亥,宗祀孝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及先贤百辟卿士有益

者,于是秩而祭之。亲扶三老五更,袒而割牲,跪而进之。因班时令,宣恩泽。

诸侯宗室、四夷君长、匈奴西国侍子,悉奉贡助祭。

《礼图》曰:“建武三十年作有堂,堂上圆下方。圆法天,方法地。十二堂

法日辰,九室法九州,八窗象八风,八九七十二,法一时之王。室有二户,二九

十八户,法土王十八日。内堂正坛高三尺,土阶三等。”胡伯始注《汉官》云:

“古清庙盖以茅,今盖以瓦,瓦下藉茅,以荐古制。”《东京赋》曰:“乃营三

宫,布政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造舟清池,惟水泱泱。”《薛综》注云:

“复重庙覆,谓屋平覆重栋也。”《续汉书祭祀志》曰:“明帝永平二年,祀五

帝于明堂。五帝坐各处其方,黄帝在未,皆如南郊之位。光武位在青帝之南,少

退,西面,各一犊,奏乐如南郊。”臣恺案《诗》云:“《我将》,祀文王于明

堂也。我将我享,维羊维牛。”据此,则备大牢之祭。今云一犊,恐与古殊。自

晋以前,未有鸱尾,其门墙璧水,一依本图。

晋《起居注》裴頠议曰:“尊祖配天,其义明著,庙宇之制,理据未分。直

可为一殿以崇严祀,其余杂碎,一皆除之。”臣恺案:“天垂象,圣人则之。”

辟雍之星,既有图状,晋室方构,不合天文。既阙重楼,又无璧水,空堂乖五室

之义,直殿违九阶之文。非古欺天,一何过甚!

后魏于北台城南,造圆墙,在璧水外,门在水内迥立,不与墙相连。其堂上

九室,三三相重,不依古制。室间通巷,违舛处多。其室皆用凿累,极成褊陋。

《后魏乐志》曰:“孝昌二年立明堂,议者或言九室,或言五室,诏断从五室。

后元叉执政,复改为九室。遭乱不成。”

宋《起居注》曰:“孝武大明五年立明堂,其墙宇规范,拟同太庙,唯十二

间,以应期数。依汉《汶上图仪》,设五帝位,太祖文皇帝对飨。鼎俎簠簋,一

依庙礼。”

梁武即位之后,移宋时太极殿以为明堂,无室,十二间。《礼疑议》云:

“祭用纯,漆俎瓦樽,文于郊,质于庙,止一献,用清酒。”平陈之后,臣得目

观,遂量步数,记其尺丈。犹见焚烧残柱,毁破之余,入地一丈,俨然如旧。柱

下以樟木为跗,长丈余,阔四尺许,两两相并,凡安数重。宫城处所,乃在郭内。

虽湫隘卑陋,未合规摹,但祖宗之灵,得崇严祀。

周齐二代,阙而不修,大飨之典,于焉靡托。

自古《明堂图》唯有二本。一是宗周,刘熙、阮谌、刘昌宗等作,三图略同。

一是后汉建武三十年作,《礼图》有本,不详撰人。臣远寻《经传》,傍求子史,

研究众说,总撰今图。其样以木为之,下为方堂,堂有五室,上为圆观,观有四

门。

帝可其奏。会辽东之役,事不果行。

以度辽之功,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其年卒官,帝甚惜之,谥曰康。撰《东都

图记》二十卷、《明堂图议》二卷、《释疑》一卷,见行于世。

长子儒童,游骑尉。少子温,起部承务郎。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武川人也。其先魏之别部,居库斛真水。祖元,以良

家子镇武川,因家焉。父兴,殿中将军、羽林监,后以崇著勋,追赠柱国、太保、

清河郡公。

崇少骁勇,善驰射,谨悫少言。年十五,随贺拔岳与尔朱荣征葛荣。后从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