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纯金⑥。神庙的前殿坐落在庭院两边,建筑形式十分优雅,墙壁上端尖细,呈圆锥形,罗列着一座座用整块花岗石精工雕凿成的神龛。
我们漫步在库兹科城狭窄的、铺着鹅卵石的街道上。浏览周遭的景物,我发觉,西班牙人强加在古老印加文化上的东西,不仅仅是那座大教堂而已——这整座城市在外人眼里,仿佛罹患了轻微的精神分裂症。山坡上耸立着宽敞的殖民地式宅邸,装设着阳台,色彩十分淡雅,有如蜡笔画一般。然而,这些房子大多建立在印加地基上,有些甚至全盘抄袭科里坎查神庙的多角形设计。在一条名为〃哈同鲁米约克〃(Hatun rumiyoc)的巷子里,我驻足片刻,观赏墙上一幅用无数个石子镶嵌成、结构十分繁复的拼图。这些石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但全都完美地结合起来,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角度连锁在一起。雕凿这些石块,将它们组合成如此复杂的形式,肯定需要高超的技术和悠久的建筑传统。在一块石板上,我发现12个角和12个边,而这块石板和周遭石板结合得十分紧密,连薄薄的一张纸都寨不进缝隙。
留着胡子的异乡人
16世纪初叶,西班牙人开始强力摧毁秘鲁文化之前,维拉科查的神像矗立在科里坎查庙最神圣的内殿。根据当时的记载,这座神像是用大理石雕成;据说,这位神祗的〃头发、肤色、五官、身上穿的衣服和脚上趿的拖鞋,像极了西方画家描绘的使徒圣巴托罗缨(Saint Bartholomew)〃。⑦根据其他人的描述,维拉科查神的容貌却像耶稣另一位门徒圣汤玛斯(Saint ThomaS)。③我特地查阅一些有插图的基督教经籍,发现这两位圣徒都被描绘成身材削瘦、留着胡子、年过半百的白种人,身上穿着飘逸的长衫,脚上趿着拖鞋。下文我们会谈到在当时信徒心目中,维拉科查神的长相确实是这个样子。不管他的来历如何,他总不会是美洲印第安人,因为一般印第安男人肤色比较黝黑,脸上毛发稀疏。胡须浓密、皮肤白皙的维拉科查,反倒像高加索人种。
16世纪的印加人也把维拉科查当成白种人。他们的传统和宗教信仰塑造出来的这位神祗长的就是这副模样,因此,当皮肤白皙、留着胡子的西班牙人登陆他们的国境时,他们还以为是维拉科查率领手下的天兵神将回到秘鲁——根据古老的传说,维拉科查曾经许诺,总有一天它会回到子民身边。这个有趣的巧合,使率领西班牙军队入侵秘鲁的皮泽洛拥有决定性的战略和心理优势,让他能够在往后的战役中,一举消灭在人数上占优势的印加部队。
到底谁是维拉科查人的原型呢?
注释:
①关于这段历史,可参阅巴布罗·约瑟神父著《铲除秘鲁偶像崇拜习俗》一书。Father Pablo joseph,The Extirpation of Ldolatry in Peru(trans lated fromthe Spanish by L.Clark Keating),University of Kentucky Press,1968.
②《世界神话与传说百科全书》,657页。The Facts on File Encyclopaedi a ofW0rld Mythology and Legend,London and Oxford,1988,p.657.
③蒙克雷夫《绘图古典神话指南》,153页。A.R.H0pe Moncreiff,Theillustrated Guide to Classical Mythology,BCA;London,1992,P.153.
④《铲除秘鲁偶像崇拜习俗》,181页。
⑤《犹太百科全书》,第2卷,105页。Jewish Encyclopaedia,Funk and Wagnell,New York,1925,vol.Ⅱ,p.105.
③《铲除秘鲁偶像崇拜习俗》,182页。
①《世界神话与传说百科全书》,658页。
③例如,奥斯朋《南美洲神话》,8l页。H。Osborne,South American Mythology,Paul Hamlyn,L0ndon,1968,P.8l.
()好看的txt电子书
第6章 天兵神将的造访
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各民族的古老传说,都提到一个身材高大、皮肤白皙、满脸胡须的神秘客。尽管在不同的地区他有不同的名字,但在人们心目中他永远都是维拉科查神——〃大海的浪花〃——具有无边的智慧和法力,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降临人间,负起拨乱反正的使命。
安第斯山地居民传说中的维拉科查神话,版本纵有不同,基本情节却是一致的。故事开始时,一场大洪水淹没整个大地,太阳的消失使人间陷入茫茫黑夜中。社会分崩离析,老百姓流离失所。就在这个时候:
南方忽然来了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白人。此人法力无边,将丘陵转变成山谷,从山谷筑起高耸的山丘,让溪水流淌出石隙……①
记录这个传说的早期西班牙史学家告诉我们,他是在安第斯山区漫游的旅程中,从同行的印第安人嘴里听到这则故事:
而他们是从父亲口中听到这个世世代代通过古老歌谣流传下来的故事……他们说,这个白人沿着高原上的路径往北行走,一路施展法术,留下许多神奇的事迹,但此后人们再也没看见过他。行踪所至,他总会以无比的慈悲,苦口婆心劝导人们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建立一个详和的社会。大多数地区的老百姓都管他叫帝奇·维拉科查(TicciViacocha)……②
其他地区的印第安人则称呼他华拉科查(Huaracocha)、孔恩(COn)孔恩·帝奇(Con Ticci)、康恩·帝基(Kon Tiki)、苏奴帕(Thunupa)、塔帕克(Taapac)、图帕卡(Tupaca)或伊拉(llla)。他多才多艺,既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是雕刻家和建筑师。根据一项记载:〃他在陡峭的山坡上开辟梯田,建立一道道坚固的墙壁支撑田畦。他开凿沟渠,灌溉农田……他日夜奔波,为老百姓谋福利。〃
维拉科查也是教师和医疗家,时时为老百姓解除身心的苦痛。据说,〃所到之处,他治疗无数病患,让所有盲人都恢复视力〃④
然而,这位满怀慈悲、谆谆教诲百姓、具有超人能力的大善人,个性中也有暴戾的一面。生命遭受威胁时(此事发生过好几次),他会请求上苍降下天火:
他一路宣扬教化,创造一桩又一桩奇迹,最后来到卡纳斯(Canas)地区一个名为卡查(Cacha)的村庄……附近的老百姓不听他的教诲,挺身反抗他,威胁用石头砸死他。他们看见他跪在地上,举起双手伸向天空,仿佛祈求上苍帮助他解除困厄。印第安人宣称,就在这当口,他们看见天空出现一簇火光,往他们头顶降落下来,把他们团团围困。在惊慌失措下,他们纷纷跑到他身边,请求这个他们打算杀害的人放他们一条生路……他一声令下,天火登时熄灭;那些石头已经全都被火烧溶,连最大的石头也变得软绵绵的,如同软木一般。印第安人继续陈述:这件事发生后,他离开卡查村,来到海边,举起斗篷走进波浪之中,不再回来。印第安人看见他消失在大海中,就替他取了个称号〃维拉科查〃,意即〃大海的浪花〃⑤
这些传说对维拉科查外貌的描述都是一致的。例如,在《印加人的传说》(SumayNarracionde los Incas)一书中,16世纪西班牙史学家胡安·迪贝唐佐斯(Juan deBetanzos)指出:根据印第安人的传说,维拉科查〃身材高大,脸上蓄着一脸胡须,身上披着一袭白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皮带。〃⑥
其他记载虽然源自许多不同的安第斯山区民族,但对这位谜样人物的描绘却颇为相似。根据其中一个传说:
他身材中等,留着胡子,穿着长袍……他年过半百,满头灰发,身体削瘦,走路时手中握着一棍拐杖。他对当地的土著十分慈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女。他周游各地,到处留下神奇的事迹。只要他伸手触摸,病人就会豁然而愈。他通晓每一种方言,甚至比本地人说得还流利。土著称呼他苏奴帕、塔帕卡(Tarpaca)、维拉科查一拉帕查(Viracocharapacha)或帕查坎(Pachaccan)……⑦在一个传说中,苏奴帕一维拉科查被描述为〃身材魁梧的白种人,容貌十分威严,令人望而生畏。〃⑧根据另一项记载,他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巨人,眼睛湛蓝,脸上留着胡须,不戴帽子,身上穿着长及膝盖的无袖上衣。有一个传说提到他晚年的生活。据说,他备受土著尊敬,常受邀〃谘商国政〃。这时他已经是一个〃须发垂肩,身穿长袍的老人了〃。⑨
开创黄金文明
传说中的维拉科查,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给秘鲁印第安人带来文明和教化。据说,他来临之前,〃人们生活在混乱的状态中,赤身露体,有如一群野蛮人。除了洞|穴,他们没有别的居所;每天他们从洞|穴中爬出来,到野外寻找食物充饥〃。⑩
维拉科查改变了这一切。根据传说,他替秘鲁印第安文化开创一个黄金时期,为世世代代子孙所怀念。所有的传说都强调,维拉科查以悲天悯人的胸怀,展开教化百姓的工作,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使用武力。他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百姓,为他们建立一个文明的生活方式。人们永远记得,他把文明社会所需的各种技艺引进秘鲁,诸如医疗、冶金、农耕、畜牧、文字书写(据印加人说,维拉科查倡导文字的使用,后来却被子孙遗忘)。他引介给秘鲁人的还有一套精深的工程和建筑知识。
库兹科城中的印加式石造建筑物,施工品质之精良,已经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在这座古城中仔细查访后,我却惊异地发现,这儿的所谓印加石造建筑,以考古学的标准来衡量,绝非全都是印加人的作品。这个族群的确擅于使用石头;毫无疑问,库兹科地区许多纪念碑确实出自他们之手。但是,城中一些比较出色的建筑物,看来似乎是印加之前的文明所建的。种种迹象显示,印加人的主要贡献在于修复古建筑,而不在于兴建。
同样地,贯穿庞大印加帝国全境,设计十分精良的公路网,也可能不是印加人修建。上文提到,两条平行的干道自北向南穿越印加国境:一条沿着海岸,一条通过安第斯山区。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印加帝国总共有15000多英里路面平整、经常使用的道路,而我一直以为这些全都是印加人修建的。经过仔细查访后,我现在敢断定,这个公路网极可能是印加人从更早的文明继承下来的。他们的贡献在于修复、保养和统合一个早已存在的交通体系。事实上,专家们到现在都不能确定(虽然他们不愿承认),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公路究竟有多古老,负责修建的人到底是谁。
本地的传说更加深了这些公路的神秘色彩。根据这些传说,秘鲁的公路网和优异的建筑物,不但〃在印加时代早就已经存在〃,而且,两者都是好几千年前出现在这儿的〃赤发白种人的作品〃⑾
根据本地一个传说,伴随维拉科查前来秘鲁的是两种〃使徒〃:一种是〃神兵〃(Huaminca),一种是〃天将〃(Hayhuaypanti)。他们的任务是将主上的讯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⑿。
其他传说还提到:〃孔恩·帝奇在一群随从簇拥下返回……〃;〃孔恩·帝奇召集他那群被称为维拉科查人的徒众〃;〃孔恩·帝奇差道全部徒众前往东方,只留两个在身边……〃⒀;〃一位名为孔恩·帝奇·维拉科查的主公,率领一群徒众从湖中走出来……〃;〃于是,维拉科查徒众奉主上之命,分头前往各个地区……〃⒁
魔鬼的杰作
古老的萨克赛毕曼(Sacsayhuaman)城堡,坐落在库兹科北郊。一天晌午,天空满布铅灰色的云层,我们结伴来到城堡中。一股阴冷的微风刮过荒凉的高原。我爬上阶梯,钻过一座门楣高耸、为巨人建造的石门,沿着一排排迂回曲折的高墙走进城堡。
我昂起脖子,望着头顶上那一块巨大的花岗石。这块12英尺高、7英尺宽的大石头,重达100多吨,肯定不是天然的产物,而是人工雕凿成的。经过一番雕琢(工匠的手法看起来极为轻巧流畅,仿佛在揉搓一堆蜡或灰泥似的),石面上呈现出各种形状的棱角,和谐得有如交响乐一般。跟这块花岗石井然不紊地并列在一起的,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多角形大石头,有些安置在它上方,有些在下方,其他则竖立在两旁。
这些精心雕凿的大石头中,有一块高达28英尺,重达361吨(约相当于500辆家庭用轿车)。望着这颗石头,我心中禁不住涌起一连串疑问。
印加人(或者更早的其他民族)如何有能力从事规模如此庞大的石头工程?他们怎么能够将这些巨大的石头切割、雕凿得如此精确?他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从数十英里外的采石场搬运来这些大石头?他们采用什么方法,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些石头挪来挪去,悬吊在半空中,组合成一道道壮观的石墙?根据一般学者的看法,这个民族连车辆都还没有发明,更不必说能够举起数十块奇形怪状、重达100吨的大石头,将它们排列成迷宫样三度空间图案的机械。
我知道,早期的殖民地史学家目睹这些巨石时,也跟我一样感到十分困惑。例如,备受敬重的16世纪西班牙史学家维加(Garcilaso de Vega)探访萨克赛华曼城堡时,就曾惊叹不已:
探访这座城堡前,实在很难想象它的奇特设计;亲眼目睹这座城堡后,才发现它在整个建构上的确称得上鬼斧神工,使人怀疑它是魔鬼的杰作,绝非出自人类之手。整座城堡使用无数巨大的石头构成,令人不禁惊叹:当初印第安人如何采集,如何搬运这些石头……如何以无比精确的手法雕凿这些石头,将它们堆叠成一座城堡?当时的印第安人并未拥有足以穿凿、切割、打磨这些石头的钢铁器械,也缺乏能够搬运它们的牛和车辆。事实上,当时全世界都找不到能够搬运这些石头的牛和车辆,因为这些石头体积实在太庞大,而当时秘鲁的山路也委实过于崎岖……⒂
维加也提到一桩耐人寻味的选闻。根据他在《印加皇朝述评》一书中的记载,古时有一位印加君主,试图效法兴建萨克赛华曼城堡的先人,在工程上建立他的功业。他打算从数英里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