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绝路 >

第13部分

绝路-第13部分

小说: 绝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一飞支吾了半天才说:“是市政府的领导。”   
  记者甲说:“他们是什么理由下令收报?”   
  王一飞说:“具体情况你还是问市政府吧,有些事儿我也不好说,我们就是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他们让我们怎么办我们就得怎么办。”   
  北京记者一看王一飞有难处,也不再勉强,就问了些其他的情况,比如收回来了多少份,还有多少份没有收回来,并拿了几份作废的报纸和新改版的报纸,然后提出要王一飞联系一下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准备去采访他们。   
  王一飞告诉他们现在还不好联系,市上领导都去参加市政协的闭幕会,要不,先请他们住下来,下午他再联系。   
  两位记者一听政协会就要闭幕,就提出先到会场去看看,顺便再向委员会们了解一下对收报事件有何看法。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38节:绝路(38)       
  王一飞不好推辞,只好陪他们去了会场。   
  林家伟明显地从王一飞的脸上读到了什么叫无可奈何。他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按他所设置的那样一步步的再发展,他尽量地把他的喜悦隐藏在心底,期盼着那爆炸性的一天的到来。   
  中午,林家伟给陈部长通了个电话。陈部长已经知道了这件事,陈部长说:“家伟,这几天你一定要沉住气,有事我会找你的。”   
  挂了电话,林家伟就琢磨起了陈部长这句话的含义,“要沉住气”,指的是不要高兴,不要乱发议论,不要轻易地去接触这两位记者,还是别的什么意思。也许什么意思都包括了,其中还包括了不要给他再打电话,有啥事,他会打电话的。领导的话听起来简单,包含的内容却很深刻,理解领会领导的话不仅需要忠诚,更需要的是悟性与智慧。   
  不日,《中国××报》的头版上曝出的金都特大新闻。全文如下: 金都市政府领导大发武威压制新闻批评 3月29日,金都市爆出《金都日报》发行人员、记者深入“两会”及沿街收报的新闻。起因是该报当日刊发了《参政议政进言献策振兴金都共话改革》,从而惹出了麻烦。   

()
  《参政议政进言献策振兴金都共话改革》是政协金都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部分委员的发言摘要,只因委员们在发言中反映了一些问题,就政府工作和领导决策方面提了些批评意见,结果引起了市政府的个别领导不满。   
  附《参政议政进言献策振兴金都共话改革》一文(略) 这篇谈话摘要是由《金都日报》记者向涛整理,由市政协秘书长吴万顺签发的。当日早上,金都市市长黄心刚看了报纸后大为光火,当即打电话给市政协主席汪之曰,说:“政协可以参政议政,监督政府的工作,但是,也不能以点带面,全盘否定,或者有意的来影射什么,报纸这样发出去,还让我们怎么去工作,我这个市长还怎么当?”汪之曰随之召集了临时性主席会议,就这篇谈话摘要提出了如下意见:一、个别委员提法不妥,对政府的批评不准确;二、负责审稿的秘书长吴万顺把关不严,没有尽职;三、扣发尚未发出的报纸,收回已发的全部报纸。随之,汪之曰打电话向黄心刚告诉了临时主席会议的三项决定,并征求他还有什么意见。黄心刚尊重政协的决定。   
  当日,报社截留了发往各县、乡的报纸,又派出20名发行人员,10名编采人员沿金都市南北东西4条大街,24条小街挨门收报。所到之处,听到的尽是责骂之声。许多群众说:“你们说清楚,这张报错在哪里,说出了,就拿走。”有的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害怕群众的意见?说明他们心里有鬼,害怕别人说实话,说真话。”收报事件,在金都掀起轩然大波,人们争相传阅,街头巷尾无处不在议论,有的读者甚至打电话责问报社,表示强烈不满。   
  3月29日,读者们收到重印的28日的报纸,由一篇会议侧记顶替了韦长青、陆海昆两委员的发言摘要。   
  《中国××报》一上金都市,人们奔走相告,争相传阅。有的竟然复印了好几张,送朋友传阅。一篇文章犹如一发重头炸弹,一下子把金都击得浪花飞溅,沸沸扬扬。   
  林家伟看完了全部报道,觉得写得公正客观,就是有些平。甚或,还有一点导向上的偏差,用“压制新闻批评”而掩盖了“为什么这么害怕批评。”前者抓的是表面,后者才能引发实质。“压制”,只能表明领导工作方法上的粗暴,行为上的“专横”;而“害怕”反映的却是心虚、胆怯以及意识形态里的东西。也许大报的记者不愿意把问题搞得太复杂了,只注意到了新闻本身,而没有留意新闻背后的新闻。不过,就此一下,恐怕黄心刚的市长也不会当长的。但是,报道并没有到此为止。中午,林家伟接到了向涛的电话,向涛说,第二篇报道传真刚发走,力度很大。林家伟说,北京的记者打算要住多久?向清说说不准,刚开始,他们与黄市长的关系闹得很僵。第一篇报道刊发后,黄市长一下软下来了,登门向北京记者作了自我批评,关系才有些缓和。林家伟说,在这件事上,你不要太出头露面了,不要让他们误认为这些都是你操作的,这样对你不太好。向涛说,这我知道,他们也怕给我带来麻烦,只是打个电话通通气。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39节:绝路(39)       
  这是一个敏感的季节。谁要是不慎被卷入其中,也许就会变成权力之争的一件牺牲品。   
  这几天,报社里的气氛也有些异样,明明听到编辑部、记者部的大办公室里说说笑笑地大谈收报的见闻,领导一出现,谈笑马上戛然而止。明明听到他们大谈北京记者到市政府去多么厉害,但他们单独相遇的时候,只字不提。尽管如此,林家伟却从这异样的气氛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太异样的东西,那就是他从许多人的目光里感到了一种微妙的讨好与亲近。然而,当他一旦捕捉到了那瞬间的讨好与亲近的目光时,就马上回避开了,他不想把自己卷入其中。   
  下午,林家伟正在办公,办公室主任方向明拎着几条烟和两袋茶叶进来放在一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林总,这是几条招待用烟,您放着用。”   
  林家伟有点纳闷,通常只有王一飞才有这种特权,他当了三四年副总,从来还没有受过如此待遇,不觉奇怪,想弄个究竟,就问:“这是王总的意思,还是你的主张?”   
  方向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平时你这里来的客人也很多,茶烟都是用你自己的来招待,我这个办公室主任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这次,是我自作主张多进了几条,王总要是不过问也便罢,要是过问,责任我承担了,没你的事。”   
  林家伟看了一眼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烟,估计有四条。心想,既然你已表白无能为之,何苦又要为我承担责任,不知葫芦里究竟卖的哪门子药,就说:“看你,何苦来着,不要为几条烟搞得大家都不愉快,你还是拿回去吧。”   
  林家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很留意地观察了一下方向明的表情。起初,他的脸上不易察觉地涌起了一缕尴尬的难色,但那尴尬并没停留多久,就很快地从他脸上滑过,随之被一种牵强的笑代替了,期间的转换很是自然。林家伟于是便想,人们都说方向明城府深工于心计,就凭这一点,足见此人功夫老道。   
  方向明却笑呵呵地说:“林总,你让我拿去这不是指责我这个办公室主任没有当好吗?我明白有些事儿对你不公,我这当下属的没有尽到责任,是有难处的呀,还望林总多多包涵。”   
  林家伟宽厚地笑了笑,心想,俗语云:伸手不打笑脸人,他明明来讨好我,如果我再继续给他难堪,不亚于把一个可以结为同盟的人推向了彼岸,使自己少了一个面子上过得去的人,而多了一个对立面。这样继续下去,就显得自己太小家子气了。这样一想,便有点语重心长地说:“向明,以后别为难自己了,王总编怎么规定的就怎么办,这样对我们谁都好。”   
  方向明点了点头,却有点激动地说:“林总,你太善解人意了,能体谅下属的苦衷,如果领导都像你这样,我们当下属的就是为你牵马坠镫也心甘情愿。”   
  林家伟一听这些恭维的话就感到头皮有些发麻,但又不便驳他的面子,就打断他的话说:“向明,你说这个话就见外了,现在报社里正缺一位主管经营的副总编,凭你的能力与资力,也该填补这一位置了,何苦说这样见外的话,不怕伤了兄弟之间的和气?”   
  方向明顿时双目点漆般的明亮了起来,但话却说得极为机智:“林总,我就盼望你哪一天能当上一把手才好哩,你要是成了一把手,也许我还有望,要是他,哼!一个副手他都不想要,何况两个?他巴不得权力越集中越好。”   
  林家伟觉得方向明的这句话点到了要害上,但方向明毕竟是王一飞的人,他不便与他深谈这个话题,就只好打着哈哈避重就轻道:“哪里?哪里?现在这个位置我已经满足了,就是给我一个总编的位置,我怕也不如他干得好。”   
  林家伟就是这样婉转地回避了那个很敏感的话题。   
  待方向明告辞而去,他便觉得此人嗅觉真是太灵敏了,难道他也预感到了王一飞的危机?否则,怎能反戈一击? 人真是太可怕。而最可怕的,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人。   
  17 次日,《中国××报》刊发了第二篇报道,全文如下: 省市领导与广大读者如是说 收报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本报讯:(记者胡杨 柳枝)登有“收报事件”的报纸刊发之后,金都的干部群众争相传阅,纷纷叫好,言称报纸准确客观地报道了收报事件的全过程,这无疑对市上的部分领导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变相的批评。       
◇BOOK。HQDOOR。COM◇欢◇迎访◇问◇  
第40节:绝路(40)       
  记者所到之处,听到的是干部和群众对收报事件的批评。金都市出租汽车司机王昌、建筑二队工程师张旭和、冶炼厂工人徐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我们的报纸不是批评太多,而是批评太少。这期报纸及时地反映了政协委员的呼声,很受群众欢迎,却出现了‘收报事件’,这说明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更说明新闻的监督作用必须要强化。”市图书馆一资料员说:“金都报记者来收报纸时我没有给,我细看了两遍政协委员的座谈摘要,觉得韦长青、陆海昆两个委员的发言实实在在,语重心长,他们说的话也是我们老百姓平时议论最多的话题,没想到竟然惹怒了市上的个别领导,下令收回报纸。可见这些领导的‘民主’意识是多么的淡薄。”有的群众反映说,金都的有些干部整天喝酒不醉,打麻将不睡,跳舞不累,干实事不会,还批评不得。开展批评难,自我批评更难,接受批评难上加难。政协委员在报纸上发表点意见就大光其火,就去收报,那一般人哪还有说话的地方?人民有权力批评他们的错误,报纸有权力反映人民的呼声,报纸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不是哪个人的私产,收缴报纸的做法不仅错误,而且在全市造成的影响也极为恶劣。   
  在整个收报事件中,市委领导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不知他们所持的态度如何,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共金都市委书记彭之强。彭之强说:“收报事件自始至终我不知道,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也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就擅自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我是看了《中国××报》之后,才清楚是怎么回事。对这件事我认为,第一,收报行为是错误的,在金都市造成的影响很不好。第二,我这个市委书记也有一定的责任,没有把工作做好。第三,感谢《中国××报》对我们工作的监督,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教训,引以为戒,进一步推进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兆龙说:“在我市发生收报事件,虽然没有任何人征求过我这个宣传部长的意见,但我还是有责任的,这个责任就是与政府的领导平时沟通少了,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事。市长黄心刚同志平时工作扎实,也有魄力,总的说来是个好同志。但这次收报事件中不知他主观上怎么想,事实上压制了不同意见,对这种做法新闻界开展批评是正常的。”   
  记者还为此打电话采访了省委书记贾志新,贾书记说:“看了《中国××报》刊登的金都市政府领导压制民主,发生收报事件的报道,我感到很震惊,也非常痛心。在改革开放和加强民主建设的今天,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敞开心扉,广泛地听取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批评与监督。新闻批评,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好形式,有助于改进和搞好我们的各项工作,我们应该鼓励新闻批评,让新闻批评成为我们政治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黄心刚同志的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市政协市政府做出收报决定的做法更为错误,对此,我已打电话向他们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责令他们要向市委、省委认真作出个人检查。”   
  此篇报道一刊发,省报以及全国各大报纸纷纷转载,一时间,整个金都一片混乱,官场中有人暗自叫好,有人叫苦不迭。老百姓却在私下议论说,这次黄心刚怕要撞到枪口上了,他为什么要压制民主,害怕别人说真话,主要是他有经济问题,这下总算好了,纸包不住火,终于引火烧身了。   

()免费TXT小说下载
  与此同时,各种谣言也不胫而走。   
  谣言之一:黄心刚因经济问题,到省上立即被检察机关软禁了起来,这次不但官保不住了,恐怕搞不好连命都丢了。   
  谣言之二:这一切都是市委书记彭之强一手操作安排的。黄心刚一贯霸道,不把彭之强放在眼里,谁料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再霸道还是没有算计过彭之强,终于败在了他的手下。   
  谣言之三:金都报社记者向涛的女朋友是电视台的女主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