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淮南子 >

第14部分

淮南子-第14部分

小说: 淮南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止以劳苦民也。各从其蹠而乱生焉。其载情一也,施人则异矣。故唐、虞日孳

孳以致于王,桀、纣日怏怏以致于死,不知后世之讥己也。凡人情,说其所苦即

乐,失其所乐则哀。故知生之乐,必知死之哀。有义者不可欺以利,有勇者不可

劫以惧,如饥渴者不可欺以虚器也。人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嫚生

乎小人,蛮夷皆能之;善生乎君子,诱然与日月争光,天下弗能遏夺。故治国乐

其所以存,亡国亦乐其所以亡也。金锡不消释则不流刑,上忧寻不诚则不法民。

忧寻不在民,则是绝民之系也。君反本,而民系固也。至德小节备,大节举。齐

桓举而不密,晋文密而不举。晋文得之乎闺内,失之乎境外;齐桓失之乎闺内,

而得之乎本朝。

水下流而广大,君下臣而聪明。君不与臣争功,而治道通矣。管夷吾、百里

奚经而成之,齐桓、秦穆受而听之。照惑者,以东为西,惑也;见日而寤矣。卫

武侯谓其臣曰:“小子无谓我老而羸我,有过必谒之。”是武侯如弗羸之必得羸。

故老而弗舍,通乎存亡之论者也。

人无能作也,有能为也;有能为也,而无能成也。人之为,天成之。终身为

善,非天不行;终身为不善,非天不亡。故善否,我也;祸福,非我也。故君子

顺其在己者而已矣。性者,所受于天也;命者,所遭于时也。有其材,不遇其世,

天也。太公何力,比干何罪,循性而行止,或害或利。求之有道,得之在命。故

君子能为善,而不能必其得福;不忍为非,而未能必免其祸。君,根本也;臣,

枝叶也。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有道之世,以人与国;无道之世,以

国与人。尧王天下而忧不解,授舜而忧释。忧而守之,而乐与贤终,不私其利矣。

凡万物有所施之,无小不可为,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也。人之情,于害之中

争取小焉,于利之中争取大焉。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同师而超群

者,必其乐之者也。弗甘弗乐,而能为表者,未之闻也。君子时则进,得之以义,

何幸之有!不时则退,让之以义,何不幸之有!故伯夷饿死首阳之下,犹不自悔,

弃其所贱,得其所贵也。福之萌也绵绵,祸之生也分分。祸福之始萌微,故民

嫚之。唯圣人见其始而知其终。故传曰:“鲁酒薄而邯郸围,羊羹不斟而宋国

危。”

明主之赏罚,非以为己也,以为国也。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不施赏焉;逆

于己便于国者,不加罚焉。故楚庄谓共雍曰:“有德者受吾爵禄,有功者受吾田

宅。是二者,女无一焉,吾无以与女。”可谓不逾于理乎!其谢之也,犹未之莫

与。周政至,殷政善,夏政行。行政善,善未必至也。至至之人,不慕乎行,不

惭乎善。含德履道,而上下相乐也,不知其所由然。有国者多矣,而齐桓、晋文

独名;泰山之上有七十坛焉,而三王独道。君不求诸臣,臣不假之君,修近弥远,

而后世称其大。不越邻而成章,而莫能至焉。故孝己之礼可为也,而莫能夺之名

也。必不得其所怀也。

义载乎宜之谓君子,宜遗乎义之谓小人。通智得而不劳,其次劳而不病,其

下病而不劳。古人味而弗贪也,今人贪而弗味。歌之修其音也,音之不足于其美

者也。金石丝竹,助而奏之,犹未足以至于极也。人能尊道行义,喜怒取予,欲

如草之从风。召公以桑蚕耕种之时,驰狱出拘,使百姓皆得反业修职。文王辞千

里之地,而请去炮烙之刑。故圣人之举事也,进退不失时,若夏就絺绤,上车授

绥之谓也。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列子学壶子,观景柱而知持后矣。故

圣人不为物先,而常制之,其类若积薪樵,后者在上。

人以义爱,以党群,以群强。是故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行者远;义之所

加者浅,则武之制者小。矣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铄,虎豹之文来射,猿狖之

捷来措。故子路以勇死,苌弘以智困。能以智知,而未能以智不知也。故行险者

不得履绳,出林者不得直道,夜行瞑目而前其手,事有所至,而明有所害。人能

贯冥冥入于昭昭,可与言至矣。

鹊巢知风之所起,獭穴知水之高下,晖目知晏,阴谐知雨,为是谓人智不如

鸟兽,则不然。故通于一伎,察于一辞,可与曲说,未可与广应也。宁戚击牛角

而歌,桓公举以大政;雍门子以哭见孟尝君,涕流沾缨。歌哭,众人之所能为也,

一发声,入人耳,感人心,情之至者也。故唐、虞之法可效也。其谕人心,不可

及也。简公以懦杀,子阳以猛劫,皆不得其道者也。故歌而不比于律者,其清浊

一也;绳之外与绳之内,皆失直者也。纣为象箸而箕子叽,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

见所始则知所终。故水出于山,入于海;稼生乎野,而藏乎仓。圣人见其所生,

则知其所归矣。

水浊者鱼嚕羁琳呙衤摇3乔驼弑乇溃秿斦弑赝印9噬眺绷⒎ǘ

解,吴起刻削而车裂。治国譬若张瑟,大弦縆,则小弦绝矣。故急辔数策者,非

千里之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施于四海。是故禄过其功者损,

名过其实者蔽。情行合而名副之,祸福不虚至矣。身有丑梦,不胜正行;国有妖

祥,不胜善政。是故前有轩冕之赏,不可以无功取也;后有斧钺之禁,不可以无

罪蒙也。素修正者,弗离道也。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

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是故积羽沈舟,群轻折轴。

故君子禁于微。壹快不足以成善,积快而为德;壹恨不足以成非,积恨而成怨。

故三代之称,千岁之积誉也;桀、纣之谤,千岁之积毁也。

天有四时,人有四用。何谓四用?视而形之,莫明于目;听而精之,莫聪于

耳;重而闭之,莫固于口;含而藏之,莫深于心。目见其形,耳听其声,口言其

诚,而心致之精,则万物之化咸有极矣。地以德广,君以德尊,上也;地以义广,

君以义尊,次也;地以强广,君以强尊,下也。故粹者王,駮者霸,无一焉者亡。

昔二皇凤皇至于庭,三代至乎门,周室至乎泽。德弥粗,所至弥远;德弥精,所

至弥近。君子诚仁,施亦仁,不施亦仁;小人诚不仁,施亦不仁,不施亦不仁。

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之盛者也,故情胜欲者昌,欲胜情者亡。欲知天道,

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勿惊勿骇,万物将自理;勿挠

勿撄,万物将自清。

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审一时者,不可与言大。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

月为明而弗能兼也,唯天地能函之。能包天地,曰唯无形者也。

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交拱之木,无把之枝;寻常之沟,无吞

舟之鱼。根浅则末短,本伤则枝枯。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秽

生于弗耨。圣人为善若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蒙尘而欲毋眯,涉水而欲无濡,

不可得也。是故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圣人不求誉,不辟诽,正身直行,众邪自息。今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

是与俗俪走,而内行无绳,故圣人反己而弗由也。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

尝之而无味,视之而无形,不可传于人。大戟去水,亭历愈张,用之不节,乃反

为病。物多类之而非,唯圣人知其微。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弩,善为

人上者不忘其下。诚能爱而利之,天下可从也。弗爱弗利,亲子叛父。天下有至

贵而非势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有至寿而非千岁也。原心反性,则贵矣;适

情知足,则富矣;明死生之分,则寿矣。言无常是,行无常宜者,小人也;察于

一事,通于一伎者,中人也;兼覆盖而并有之,度伎能而裁使之者,圣人也。

卷十一 齐俗训

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

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

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

夫礼者,所以别尊卑,异贵贱;义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

友之际也。今世之为礼者,恭敬而忮;为义者,布施而德。君臣以相非,骨肉以

生怨,则失礼义之本也。故构而多责。夫水积则生相食之鱼,土积则生自冗之兽,

礼义饰则生伪匿之本。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古者,民童

蒙不知东西,貌不羡乎情,而言不溢乎行。其衣致暖而无文,其兵戈铢而无刃,

其歌乐而无转,其哭哀而无声。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无所施其美,亦不求得。

亲戚不相毁誉,朋友不相怨德。及至礼义之生,货财之贵,而诈伪萌兴,非誉相

纷,怨德并行。于是乃有曾参、孝己之美,而生盗跖、庄蹻之邪。故有大路龙

旌,羽盖垂緌,结驷连骑,则必有穿窬拊楗,抽箕逾备之奸;有诡文繁绣,弱

緆罗纨,必有菅屩跐踦,短褐不完者。故高下之相倾也,短修之相形也,亦

明矣。

夫虾蟆为鹑,水虿为莣,皆生非其类,唯圣人知其化。夫胡人见

磨,不知其可以为布也;越人见毳,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故不通于物者,难与言

化。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

“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

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

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

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故糟丘生乎象,炮烙生乎热斗。子路撜溺

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

“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

近知远,通于论者也。

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也。故行齐于俗,可随也;事周于能,易

为也。矜伪以惑世,伉行以违众,圣人不以为民俗。

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所安也;鸟入之而忧。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

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川谷通原,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

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深溪峭岸,峻木寻枝,

猿狖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栗。形殊性诡,所以为乐者,乃所以为哀;所以为安者,

乃所以为危也。乃至天地之所覆载,日月之所昭誋,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

其宜,为其能。故愚者有所修,智者有所不足。柱不可以摘齿,筐不可以持屋,

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铅不可以为刀,铜不可以为弩,铁不可以为舟,

木不可以为釜。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夫

明镜便于照形,其于以函食,不如箪;犠牛粹毛,宜于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

黑蜧。

由此观之,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

无不贱也。夫玉璞不厌厚,角不厌薄,漆不厌黑,粉不厌白。此四者相反

也,所急则均,其用一也。今之裘与蓑,孰急?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此代为常者也。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故老子曰“不上贤”

者,言不致鱼于水,沉鸟于渊。

故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

工。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

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

所拙。是故离叛者寡,而听从者众。譬若播棋丸于地,员者走泽,方者处高,各

从其所安,夫有何上下焉?若风之遇箫,忽然感之,各以清浊应矣。夫猿狖得茂

木,不舍而穴,狟狢得埵防,弗去而缘。物莫避其所利,而就其所害。是

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而足迹不接诸侯之境,车轨不结千里之外者,皆各

得其所安。

故乱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足,存国若有余。虚者,非无人也,皆守

其职也;盛者,非多人也,皆徼于末也;有余者,非多财也,欲节事寡也;不足

者,非无货也,民躁而费多也。故先王之法籍,非所作也,其所因也。其禁诛,

非所为也,其所守也。凡以物治物者不以物,以睦;治睦者不以睦,以人;治人

者不以人,以君;治君者不以君,以欲;治欲者不以欲,以性;治性者不于性,

以德;治德者不以德,以道。原人之性,芜濊而不得清明者,物或堁之也。

羌、氐、僰、翟,婴儿生皆同声,及其长也,虽重象狄騠,不能通其言,

教俗殊也。今三月婴儿,生而徙国,则不能知其故俗。由此观之,衣服礼俗者,

非人之性也,所受于外也。

夫竹之性浮,残以为牒,束而投之水则沉,失其体也;金之性沉,托之于舟

上则浮,势有所支也。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淄则黑;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

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易而忘本,合于若性。故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

水欲清,沙石濊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惟圣人能遗物而反己。夫乘舟而惑者,

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夫性,亦人之斗极也。有以自见也,则不失物之情;

无以自见,则动而惑营。譬若陇西之游,愈躁愈沉。孔子谓颜回曰:“吾服汝也

忘,而汝服于我也亦忘。虽然,汝虽忘乎吾,犹有不忘者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