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草根儿 >

第3部分

草根儿-第3部分

小说: 草根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并不是说,秋后从来不存在,而是说,它实在太小了,小得地图上没有它的位置。可是,即便是这么小的地方,也生活着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 
事实上,随便在中国农村的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看到秋后的影子。也许正因为这样,许多人常常把秋后这样的村庄,有意无意地遗忘了。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曾经在这里出生,然后慢慢长大到,有能力离开它的年龄。 
实际上,长大后从秋后走出去的人,要比现在的秋后人多得多。 
蚂蚱的很多亲威、邻居,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出生在秋后,又喝着秋后的水、吃着秋后的饭长大,可是,长大后,他们又一个个离开了秋后,离开了秋后的家。 
只要谁家的屋门一直锁着,蜘蛛在门口织起了网,你就可以说,这家人早已经离开了秋后,很久很久都没有回来了。 
蚂蚱是谁? 
是秋后田野里,一片声儿叫着的小虫子吗?有时,会被孩子轻轻易易地抓住,从脖领上串一根狗尾巴草,然后,拿回家喂鸡吃? 
当然不是。这个蚂蚱,是一个刚过完十岁生日的男孩子,蚂蚱是他的小名。就在过生日那天,蚂蚱的爸爸告诉他,明天他不用去学校了。 
说这话时,蚂蚱的爸爸没有敢看儿子。 
“为啥不去了?”蚂蚱问,“明天我们学校开学呀!” 
蚂蚱的爸爸看了他好一会儿,却没有回答,即使火红的烟头烫到了手。 
爸爸的沉默,让蚂蚱不知所措。但是,很快,蚂蚱就仿佛明白了什么。他看见爸爸的眼圈红了。 
蚂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在秋后小学,蚂蚱每学期都能被评为“三好学生”。尽管这样,除了一张巴掌大的油印“喜报”,蚂蚱从来也没有得到过奖品。哪怕,这些奖品只是一块小小的橡皮,或者一枝不带橡皮的铅笔、一个薄薄的作业本。 
有一次,蚂蚱曾经小心翼翼地,就这件事问过同桌石头,石头说:“我爷爷没钱,他经常连工资都拿不到。” 
石头的话,是对的。不但石头爷爷经常拿不到工资,秋后小学的其他老师,也常常拿出不到工资。就是因为这样,不少老师在学校里教不了几个月课,就辞职了。结果,蚂蚱和石头他们,刚刚和新老师熟悉了,可也许就在明天的每一节课上,这个老师就要和同学们告别了。而每次走的时候,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偷偷抹眼泪,蚂蚱和同学们,也会哭成泪人儿。 
石头的爷爷是秋后小学的校长,在秋后小学干了差不多快40年。 
在秋后,所有人见了石头的爷爷,哪怕离得老远老远,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如果谁家来了亲威,总会去请石头的爷爷去陪客,更不用说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了。就连经常板着脸的村长,见了石头的爷爷,也要快走几步,递上一枝烟。 
“蚂蚱。”爸爸终于开口了。 
“哎。”蚂蚱泪眼朦胧地看了看爸爸。 
“知道爸爸为什么不让你上学了吗?” 
“听妈妈说,咱家没钱了。”蚂蚱的声音小得连他自己都不清。不过,蚂蚱的爸爸还是听清楚了,不但听清楚了,而且微微打了个哆嗦。 
蚂蚱的爸爸又点上一枝烟,深深吸了两口后,伸出手去抚摸蚂蚱的头。然后,慢慢地,每一个字都很沉重地说:“是啊,咱家没钱。可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后天,我们全家就要离开秋后,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城市去了。所以,明天我们要收拾收拾行李。” 
这可是一件大事。 
对城里绝大多数像蚂蚱这样的男孩子来说,如果突然听说自己家要搬,而且是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肯定会非常非常高兴。至少,也会特别惊讶。要知道,“很远很远的地方”这几个字,总是充满着童话般美丽的梦。 
然而,蚂蚱不高兴。这样的事情,他在秋后经常碰到,而且他的好几个同学,就是这样突然离开秋后,离开自己的。 
“一定要离开秋后吗?”蚂蚱问爸爸。 
爸爸没有直接回答蚂蚱的提问,只是说:“光靠在家种地,怎么能行?你柳桩叔他们早就出去打工了。在外面挣的钱再少,也总比在家望天收强啊。我和你妈商量了,咱们家也出去打工,留你爷爷先在家看门。” 
“我还能上学吗?” 
“上,怎么不上?听说,城里有专门为咱们办的学校。” 
“有秋后小学好吗?” 
“应该差不多吧,你柳桩叔家的闺女,就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因为学习好,听说去年过年时,学校还奖给她一本字典呢!” 
“到时候,我也一定能奖一本。”蚂蚱这才有一点儿高兴。 
蚂蚱想,能发奖品的学校,肯定比秋后小学好。 
“那你就去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吧!”蚂蚱的爸爸掐灭了又烫着手的烟头,准备出去了。 
“我去找村长开一张打工证明,顺便告诉你壮福爷一声。”说完这话时,蚂蚱的爸爸已经推开了院门。 
蚂蚱的爸爸说的壮福爷,就是石头的爷爷。 
爸爸走了以后,蚂蚱并没有立即收拾自己的东西。蚂蚱知道,自己需要的东西,妈妈会帮着收拾的,何况,这样的东西并不多。在这一点上,男孩子不像女孩子,哪怕是一个早已破得不成样子的布娃娃,都要像宝贝似的带在身上。 
不过,蚂蚱也有自己想要带走的东西,那就是兔子。可是,兔子是不用“收拾”的,只要爸爸答应,让兔子跟着自己走就行了。 
兔子是一条狗,一条个头儿已经长到蚂蚱不用弯腰,就可以抚摸它脑袋的大黄狗。大黄狗之所以不叫狗,而叫兔子,是因为它和兔子跑得一样快。不,准确地说,应该比兔子跑得还快。 
还是在兔子很小的时候,蚂蚱就把它从石头家抱来了。 
当时,兔子才刚断奶。 
为了把兔子养大、养壮,蚂蚱常常细细地嚼馍给它吃。如果哪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逮一只鸡杀了,蚂蚱更会把连自己都舍不落得吃的鸡肉,留下来给兔子吃。就因为这,妈妈没有少吵蚂蚱。但是,每次吵过之后,妈妈都会把自己碗里的肉,再拨到蚂蚱碗里去。 
当然,长大、长壮了以后的兔子,也没少给蚂蚱挣脸面。 
有一年冬天,下了好大好大的雪,田里的冬庄稼、杂草丛、乱灌木林等,都被厚厚的雪盖住了。连秋后西边一里外的废黄河,也结上了硬硬的一层冰。在这样的日子里,大人们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聚在一起打牌、唠嗑、吹牛。 
小孩子们在雪地里玩累了以后,也聚到了一起。不过,他们消磨时间的方式和大人们不一样。当然,和城里的孩子,也很不一样。 
他们常常是,在一个伙伴家里升堆火,然后,围着火堆轮流讲故事。听故事的人,当然也不会老老实实坐着,他们会把花生、玉米、大豆、红薯等埋在火灰里烧。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曲折折,那些食物的香味儿,也慢慢悠悠飘起来。 
再看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孩子,几乎每个人的嘴边都流着长长的口水,有的口水流得老长,摇摇晃晃成了一根亮亮的线,在空中左一摆、右一摇的,就像夏天从槐树枝上,咬着一根银丝,凌空吊下来的小虫子似的。这样长的口水,真不知是被食物的香味儿引诱的,还是被故事情节逗的。 
这一天,蚂蚱正想去石头家玩,走到半路的时候,看见柳桩叔一帮人扛着鸟铳、领着自家的狗,要到田里打野鸡、野兔。这可是一件既刺激又好玩的事儿! 
蚂蚱赶紧跑过去,大声对柳桩叔说:“柳桩叔,我也要去!” 
柳桩笑了:“好吧。” 
要打猎,没兔子怎么行?没石头、二蛋儿、三虫儿怎么行?兔子是蚂蚱的好帮手,石头、二蛋儿、三虫儿是蚂蚱的好朋友。想到这儿,蚂蚱赶紧打了几声响亮的口哨,接着,又大声喊着石头、二蛋儿、三虫儿的名字。 
“石头!” 
“二蛋儿!” 
“三虫儿!” 
在大雪覆盖了整个世界的农村,到处都是静悄悄的。蚂蚱尖锐的哨声、响亮的喊声,很快就传到了本来就不远的地方,传到了这些小伙伴的耳朵眼儿里。 
不一会儿,先是兔子箭一般窜过来。接着,石头、二蛋儿、三虫儿,也气喘吁吁跑来了——“呼!呼!呼!” 
“蚂蚱,有什么好事儿呀!”三虫儿急急地问,他和叔叔的性格一样,不管做什么事儿,都火急火燎的。 
“打猎!和柳桩叔他们一起!”蚂蚱简短而又兴奋地说。 
这时,柳桩他们几个大人,正站在村边。笑眯眯地等着他们。 
蚂蚱、石头、二蛋儿、三虫儿,每个人都领着自己的狗,狗儿一个比一个欢实,人也是一个比一个快乐。 
很快,他们从废黄河上面的破砖桥上走过,向离秋后更远的田里走去。 
走了差不多快一个小时的样子,他们停了下来。 
“注意看地上脚印。” 柳桩说。 
柳桩说的脚印,是野鸡、野兔的脚印。在大雪覆盖的田野上,如果有什么动物刚走过不久,便会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脚印。一看这些脚印,你就会马上知道,是野鸡刚走过,还是野兔刚来过。 
“这儿,这儿!”蚂蚱喊。 
一群人很快从四面聚拢过来,站在一个清晰的脚印边看。   
第一章 离家2(2)   
“是野鸡!” 
柳桩话音刚落,兔子便窜了出去。 
不远处,一只野鸡“咯咯咯”惊叫着,试图飞起来。也许是好久没有吃到食物了,身上没有力气,不管这只野鸡怎么折腾,就是飞不起来,只能在雪地上扑愣着翅膀疯狂地跑。在野鸡的背后,兔子箭一般窜过去。一层层碎雪,飘起、落下,落下、飘起。 
大家追了刚一会儿,柳桩便喊:“别追了,兔子自己能抓住。” 
果然,还没眨巴够十下眼睛,大家就听到了野鸡发出绝望的叫声:“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 
野鸡真的被兔子逮住了! 
旗开得胜,第一胜又是被蚂蚱的兔子创下的。蚂蚱兴奋得脸都红了。对蚂蚱来说,兔子能为自己挣这么大的脸面,真是让人好高兴、好高兴! 
那一天,他们打到了差不多有十只野鸡、野兔。到了晚上,所有参加打猎的人,包括蚂蚱、石头、二蛋儿、三虫儿,又聚到了一起。他们就在柳桩家的院子里架起了一口锅,把所有的猎物都放进去,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直到现在,蚂蚱还怀念那顿晚餐。 
现在,蚂蚱就要离开秋后,跟着爸爸一起到城里打工了,可是,兔子能跟着一起进城吗?   
第一章 离家3(1)   
“汪汪汪!” 
兔子的叫声,打破了蚂蚱的回忆。是蚂蚱的爸爸从外面回来了,他的身后还跟着沉默不语的石头。 
“石头!”蚂蚱赶紧迎上去,“你怎么来了?” 
“我……”石头欲言双止。 
两行泪水,从石头的脸上滑落,沉沉地落在地上。 
蚂蚱心酸了,泪水也一下子涌了出来,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看到两个孩子都哭了,蚂蚱的爸爸笑了,虽然笑得有些勉强。他走过来,拍着两个孩子的肩膀,说:“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还哭鼻子?也不知道害羞。” 
“蚂蚱,你真的要走吗?”石头说。 
“我也不想走,可爸爸妈妈要出去打工,我得跟着去。” 
“你走了还回来吗?” 
“回来,肯定回来,爷爷还在家呢。” 
“那我等你回来。” 
“嗯。” 
石头说着,把一直紧紧抓着的弹弓递给蚂蚱。 
“蚂蚱,送给你当礼物吧。” 
“不,我不要。”蚂蚱赶紧推开石头的手。蚂蚱知道,这个弹弓是石头最心爱的玩具。为了做成它,石头曾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有一次,石头在课堂上偷偷玩弹弓,结果被班主任发现了。为了保住弹弓不被班主任收走,石头宁愿在教室后面站整整一天,也不把它交出去。 
“你一定要收下,见了弹弓,就像见到了我。”石头诚恳地说。 
“可是,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啊!”蚂蚱眼泪汪汪的。 
“我什么都不要,你只要有空的时候,记得给我写信就行了。”石头说,“把你在城里的故事,告诉我。” 
“我会的,我一定会的。” 
石头再一次把弹弓递给蚂蚱。这一次,蚂蚱不要就说不过去了,他只好接了过去。可是,刚接过弹弓,蚂蚱的眼泪又出来了。 
蚂蚱真的不想离开石头,离开秋后。毕竟,秋后留下了蚂蚱许许多多童年的美好记忆。虽然外面的世界也许更精彩,但不知道怎么的,蚂蚱似乎感觉那些并不属于自己,只有秋后的一切,才真真切切和自己血肉相连。 
“蚂蚱。”这是妈妈在叫他,“你来看看,还有什么东西要收拾?” 
“哎!”蚂蚱边答应,边和石头一起,向屋里走去。 
在屋里,蚂蚱的妈妈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全用蛇皮袋装着,旁边还有蚂蚱的一个用了三年的书包。而蚂蚱的爸爸,则坐在一边抽着烟,默默地不说话。 
“山子,既然说好了出去打工,就别发愁了。不行了,咱们就再回来种地。”这是蚂蚱的妈妈,在跟蚂蚱的爸爸说话。 
山子是蚂蚱的爸爸的小名。从妈妈跟爸见第一次面起,直到他们结婚、有了蚂蚱,蚂蚱的妈妈就一直这样叫蚂蚱的爸爸。 
“杏儿,不是我发愁,我听柳桩他们说,在外面打工也挺难的,有时候,连工资都要不回来。”蚂蚱的爸爸重重叹了口气,“唉!” 
杏儿是蚂蚱妈妈的小名,从当小姑娘的时候,她就叫这个名字。和蚂蚱的爸爸结婚后,她还叫这个名字。 
有时候,蚂蚱也会趁妈妈高兴的时候,偶尔这样叫她一两次,觉得挺好玩儿的。妈妈对蚂蚱这样叫自己并不生气,虽然她也会装作故意生气的样子,绷紧了脸训蚂蚱:“杏儿是你小孩子叫的吗?真是没大没小的。”实际上,这样的话还没说完,蚂蚱的妈妈常常就自个儿先笑了。 
“难不难,咱们出去才知道啊!”,蚂蚱的妈妈说,“听说柳桩在城里做得就不错啊,还是一个小工头呢!” 
在蚂蚱家,妈妈的权威比爸爸大,很多大事都由妈妈做主。 
“人和人不一样,柳桩是柳桩,咱是咱。”蚂蚱的爸爸说,“咱不能和柳桩比,柳桩能说会道的,咱怎么行?” 
就在爸爸、妈妈说这些话时,蚂蚱已经在和石头一起,检查自己简单的行李了。的确,那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行李,除了上学期用过的书、几个已经写了大半的作业本、几支用了半截的铅笔、一块磨黑了的橡皮、一把塑料尺,就再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