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天-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滢滢居然看到一个懒懒的活的小野猪躺在笼子里,连忙给它拍照。小薇担当着导游的角色,不停地介绍,这是野兔、野鸭、如何区别锦鸡和野鸡;这是农家用的刷锅把、烫酒的小铜壶…
两人要上水库大坝了,当地有出租车5元起价,因为地方不大,基本上可以到达任何地方。滢滢却嚷着要试试“蹦蹦蹦”的滋味,三个轮子、不高的小棚,车子开动起来,第一个感觉是颠簸,颠得你两脚发麻、屁股发麻,第二个感觉,上坡时车子突突突地吼着,让你担心车子打滑上不去,恨不得下去帮忙推一把。滢滢一路上笑个不停,其实是在用笑声化解恐惧。小薇以前经常坐这种车,到不觉得新鲜刺激,欣赏着滢滢两手紧紧抓着车棚框子、小心翼翼、强装笑容的样子。
“妈妈我回来了”小薇搂着妈妈。
“这就是滢滢啊,比照片上还要漂亮。”小薇的妈妈一脸的慈祥。“你们去孙叔叔那里玩吧,我和他打过招呼了,晚上就睡在那里。”
来到梅山水库,库区的美景,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天高云淡、碧蓝如洗的天空印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让这一汪秀水,如同无风的海面,恬静宜人。有一艘摩托快艇载着游人,在水面上画出一道白亮的波纹,又好似天空中飘过一片白云…
梅山水库的大坝1956年4月建成时,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连拱坝,坝高88。24米,全长443。5米。
高高的大坝,从上垂直望下去,令人目眩神迷、不能久望;向坝外望去,近处水电站的设备、厂房错落有致;不远处,一座长长的白色的小桥,静卧在山水之中;两边山上各种颜色的植物组成一幅油画般的美景,倒映在水中,恬静而又安详;再往远处眺望,一个静静的小镇,掩没在弯弯的河道那头。
向坝内望去,四周崇山峻岭环抱之下,正对着大坝的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岛,有一小凉亭安然地坐落在那里;水面上其他的岛屿宛似相连、延绵不绝,好像有意挡住了你的视线,不让你轻易感受到她全部的美丽。
天空中飞着十几只老鹰,令滢滢瞠目结舌,她以为老鹰只会在西藏、又或是大漠深处才会有,以至于问了一个大胆的问题:“你们这里也有天葬吗?”
“滚你的,没想到这里还有老鹰吧。”小薇指着远处的山峦“还有你想不到的,今晚,我们就住在其中一个小岛上。”
一叶小舟向她们划来,水,清澈见底;山,渐渐朦胧;风,轻柔凉爽;人,沉醉在夕阳里。夕阳中背光的这面,活脱脱就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
“知道为什么水墨山水会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滢滢自问自答“就是因为画中的色彩留给你想象的空间太大了。”
“有一定的道理。”
“这水肯定能喝,鱼也肯定好吃。”滢滢站在船上,仰着头,迎着风。
“完了,完了,再美的风景到了美食家的眼里都会变成可以下锅的原料。”
“这有什么,秀色可餐吗,这个色也可以是指景色啊。这个岛,叫什么名字?”
“孔雀岛。”
沿着一条陡峭的小路,两人来到一个平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两只黑狗,都用警惕的目光看着她们,还有两只小狗正围着狗妈妈昂头喝奶。
“没事的,它们可温柔了,别被它的外表吓住了”小薇笑着甩开滢滢的手。
平台上,最吸引人的是一排木头搭建的观景台,摆放了两张木桌和一些椅子,显然是供游客把酒临风、品茗赏景之用。在这里可以欣赏大坝的全貌、环顾四周的群山。
房檐下,挂了几只鸟笼,有鹦鹉、画眉;没想到居然还挂着几刀自家腌制的猪肉、几只野兔野鸡、狗肉和鱼肉更是不少…这些腌货和野味一般都挂在厨房附近,现在被挂在这里,显然是主人有意想标榜自己的田园风味了。
“孙叔叔,我们来了”小薇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来了,欢迎,欢迎省城来的贵客”出来迎接的是一个健壮的中年人,听声音看做派就知道是个爽快之人“先喝点茶,等明早再赏景、看看孔雀。”
“孙叔,我们主要来吃鱼头的”小薇嚷着“其他的菜,你看着推荐吧。”
“你们来得真巧,中午有四位客人预订了所有的房间,现在改到明天晚上来了,岛上就你们两个客人,可以做一回真正的孔雀岛主。”
两杯清茶端来,徐徐清风送来,灯光赶走了逐渐围过来的黑暗,狗儿围在身边,一天的劳累也渐渐离开了身体。
“还有此等好的去处,大波妹,你居然把谜底掖到现在”最近没人的时候,滢滢总爱叫小薇是大波妹,然后就可以看到她夸张的厌恶表情,可以让自己开怀一笑“本岛主,很是开心啊,夫人今晚我们就洞房花烛?”
“又来了,胡说八道加一道。”小薇一脸厌恶的表情。
自然又引来滢滢一阵狂笑,“我闪,去厨房看看”。
还好,厨房和滢滢想象的差不多,大锅灶台,烧的是柴禾(如果在这种地方还用煤气灶,真能把她鼻子气歪),一盏不太明亮的白炽灯挂在屋顶中央,房屋的一角有一个橱柜,有一张矮桌,矮桌下两只小狗互相枕着正在悠然小睡。看着这样的摆设,滢滢不禁胃口大开,想像着一会将要上桌的美味。
菜很快上了桌,很简单:一个鱼头火锅、一个狗肉火锅、一盘炒青菜、一盘炒茼蒿、一瓶高炉家酒。
“孙叔叔,你要介绍一下你的鱼头汤,我的朋友最喜欢听”小薇一边帮忙摆着碗筷。四个人围坐在桌边。
“哈哈,这可是你叔的拿手好菜,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啊。”孙老板爽朗地笑着,“也不是我的手艺好,主要是原料好。”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样大的鱼头,我们那里很少见”滢滢舀了一勺鱼汤,指着锅里足有五斤重的鱼头“确实不错,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和我以前吃到的,绝不一样。”
“江水煮江鱼,到了这里就是水库水煮水库鱼了”孙老板咪着小酒“菜籽油把鱼头煎透,然后就是加水慢慢炖了,就是大锅灶不是每个人都能控制好火候的。”
他的话,让滢滢想到了老爸说过的一句话:“求求你,不要用技巧。”很多菜只要你自然地烧熟即可,最典型的就是蒸河蟹,蒸熟即可,至于用哪里的醋、哪里的姜,虽然可以讲究,但不是最重要的。就怕一些三脚猫的厨师,乱用技巧,把菜烧得面目全非,口味尽失。
“奥,原来如此,水库鱼、水库水、菜籽油,有道理”滢滢不停地喝汤,偶尔也夹一块狗肉,尝一口青菜。“青菜也很好,我在合肥咋就吃不到这种青菜呢?”
“山里的青菜就是水灵、新鲜,就是好吃。黄瓜的甜味也跟山外的不一样”小薇夸着蔬菜,却对那锅狗肉分外青睐。
当地人与人干杯,也叫斗一杯,两人见面相互寒暄,经常会听到:我昨晚和朋友各吹了一瓶,用“吹”这个字。但绝不是吹牛,山里人有很多酒量大的人,包括女人。
“平时我还会加一瓶上好的啤酒,啤酒不一定加,按客人要求,我自己喜欢加啤酒烧鱼汤,”孙老板一看就知酒量不小,三两装的酒杯,眼看快要见底。“最最关键的是不能加生姜,也不知山外的所谓大厨,他们不知道鱼汤加了生姜,味道就不对了。”
“这倒是第一次听说”滢滢睁大了眼睛“下次我要比较一下。”
“孙叔,我的同学可是海量,你别小看她”小薇和老板娘互相敬着酒。
滢滢酒量确实不小,可能遗传,再加上培养的缘故吧。她老爸年轻时特别能喝,从小就用筷子蘸点白酒让小女儿尝,长大一点后,老爸喝啤酒的时候,就给她也倒一小杯。滢滢高中时与一帮同学聚会过几次,就已经酒名远扬了。直到有一天女儿被同学架着回来,老爸老妈才知道女儿已经可以喝不少酒了,老妈吓得不轻,老爸只说了一句:“这才像我的女儿”
滢滢每次上桌,总是把菜尝一遍,然后才喝酒,如果遇到特别的菜,就喜欢打听,非要搞清楚不可。
“喝,喝,来,孙叔叔我敬你一杯”滢滢一仰头,把半杯酒一口干了。
“好好,叔叔我也难得吃一顿清静饭,”老孙也来了劲头,能喝酒的人最怕酒桌上没有好对手“要不是那帮客人临时变卦,我就会忙死了。”
“菜籽油,”滢滢还是不忘这锅鱼汤,“我有点怀念。”
“我不喜欢菜籽油”小薇给他们又倒了一杯,“有一种味道。”
“我这里有一个菜籽油增香的方法”滢滢觉得开心,就想露一手“你们可想听?”
满桌子人都已面红耳赤,一致叫想听。
“生姜、蒜头各50克,香葱、桂皮、陈皮、白醋、料酒各25克,大茴香、丁香各5克。将油倒入热锅中,烧热后改中火,放入调料。炸出香味后,放入白醋和料酒,再烧片刻。最后将油过滤、盛装,一次可加工2。5公斤。”滢滢缓缓道来,“用这种油炒菜、拌凉菜或炸制食物,味道格外香,而且不易变质。哈哈,怎么样?”
“好啊,我一定试试。”老孙喝得高兴,“老婆子,再拿一瓶酒”。
老板娘打着电筒,扶着滢滢一步一步往山腰上的客房攀去,小薇跟在后面。也就几十道台阶,来到山腰间的客房,老板娘交待了几句,摇晃着下山去了。
“星星怎么这么近啊,我伸手都能够得到”滢滢大着舌头“山上看星星都这样吗?”
天上没有月亮,漫天繁星,不是亲身经历过,你不会知道山里的星星离你如此之近、又如此之多(其实是因为没有高楼大厦作参照,山顶上平原上都会有这种美丽的错觉)。远处的山影朦胧、坝上的灯光也融入到天边的点点繁星之中…
“这几个彩旗太煞风景,明天把它们统统拔掉”小薇扶着一个绑在栏杆上的彩旗,口齿也不清楚了。
“银河半倚孔雀台,姐妹一去几时来。来、来、来,夫人,伺候为夫登榻就寝。”
注:
上世纪五十年代闻名全国的大别山五大水库体系。分别为:金寨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霍山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舒城龙河口水库(万佛湖)。
第五章 回锅菜
王云天一直都梦想着去读MBA,以前混得好的时候是没时间去读,几年前辞了公职后也没挣到什么钱,后来又把房子稍微装修了一下,囊中更加羞涩,时间倒是有了,可是又没钱去读了。两年前还是她老婆从平时积攒的私房钱里拿出了几万块钱交给了他,支持他去读书,令他既喜出望外、又心存感谢。
两年前王云天进入科大管理学院,选择了A类班SMBA就读,他在入学前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百战归来再读书”。
科大是中国最知名的学府之一,王云天怀着敬畏的心情进入了这所学校。他向老师学、向同学学、颇有些如饥似渴。
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同时,科大MBA/MPA还致力于打造“十百千万”工程,仅这一点对于任何想在工商管理界发展的人士来说,就是千金难求之事。十门精品课程、百场报告会、一千个自主开发的案例、万里行实践活动。真正了不得,那些报告会的主角不是工商大腕、就是商界精英,平时只能在电视、杂志上看到的偶像,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怎能不让这些胸怀大志的后辈小子激动不已。
经过两年的学习,王云天也有自己的感觉,就是目前的教学主要为那些已经颇具规模的企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而对于他这样准备创业的人,完成企业初创方面的知识和支持不够。现实中,国营企业重要部门,能给学生提供的机会较少、没有一定的后台和背景也很不容易崭露头角;私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创业,完成原始积累、到了一定的规模后,你期望他一下子把重要的管理职能授权给你,也不现实。这大概可以解释目前许多MBA学生毕业后,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不过能进入了这样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圈子,为创业、为现有事业积累人脉,好处还是很多的。“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看来实践中的感悟还是很重要啊。
对于这些重回校园的人来说,学校里每一件事都让他们感觉又熟悉又陌生。大部分学生入学前都混得不错,但是一进班级,就重新成为普通一员了。
班里也有班长、组长、各类委员,这时的班干可不是人人争当的,也不是什么好差事,主要得奉献,没有一点牺牲精神可不行,比如组织活动、联系讨论、发书收作业、各种活动的后勤保障、甚至还包括整理笔记、制作PPT、占座位等等。
教学设备、环境也比以前大大进步,空调可保证四季如春,多媒体设备齐全,教室也宽敞明亮。老师也轻松、学生也轻松;老师面前摆着话筒,讲着课前编好的PPT讲稿,再也不用声嘶力竭地呐喊,学生大多有笔记本,既可以分享老师的PPT,还可以现场录音,不用再埋头做笔记了。
校园的足球场、篮球场、室内的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应有尽有,不禁令人跃跃欲试,重新焕发青春的冲动。
来上课的学生,不少都有自己的汽车,不管是单位的还是私家车,整齐地排在教学大楼前,确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进了学校食堂,又是一道奇特的景观,一帮西装革履、或身着高档休闲装束的男士女士,混在学生中间,拿着不锈钢大饭盘子,依次凭卡打饭、打菜。
只是吃了几回,怀旧的心情满足后,这些人又开始往校外跑了,毕竟校内的大锅菜的品种、口味无法满足这些人的要求。到校外吃饭唯一的缺点是太费时间,尤其是午餐时段。
好在食堂内还有小灶服务,也可像饭店一样点菜,很多老师也在此就餐。
这一天,同在一个小组的男男女女,坐在点菜区的饭桌前,听王云天讲起了他17年前学校的食堂。
那时候他所在的学校,伙食很差,又处在郊区,校外的餐馆几乎没有,只有两个早点包子铺,你想打牙祭,就得到教师小食堂去点菜,也是小灶,厨师的水平不怎样,但比起学生食堂的饭菜,仍然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每天从教师食堂传来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那时候能在教师食堂买2个菜,加上食堂的大锅菜,再偷偷买瓶酒,回到寝室一帮室友就可以摆一桌小宴。但是得等到教师买完了才轮到学生,往往是轮到学生的时候原料用完了,所以学生对此意见很大。
王云天愿意把MBA这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