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第二卷-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亿年,华师诞生了。再过接近50年,七七级诞生了。又过了20年,森林公园诞生了。
又过了三年,弥散到全世界的七七级物理本质的人们,重新聚集到森林公园这一个几何点中,一定有一个神秘力量,对他们进行非暴力约束。这个神秘力量比较原始的神秘力量,具有可知性,它就是缘分。
缘分有凝聚力,通过网络,天涯若比邻。大量的水分养料涌向公园,百草丰茂、百花盛开、百兽竟逐、百鸟归巢。
大约是有人一天逛公园几十次,见惯见熟,不禁叹息:更新呀,怎么不更新?没有什么东西好看的。
园长、副园长们拍案而起,怎么会呢?那么多材料,什么汇展大厦都可以建了,多好看呀!
皇帝的新衣吧?称职的看得到,不称职的看不到,好象称职的不多罢?汇展大厦在哪里呀?
看,这个神秘力量的质疑,导致公园三周年纪念的汇展光碟诞生了。测试版一公布,观众大吃一惊:“森林公园这么漂亮?艺术加工吧?”
把浓浓的乡情、友情、缘分凝聚在一张盘中,材料却是见惯见熟的,这就是艺术。
就象齐白石把墨泼在宣纸上、潘鹤把凿敲在花岗岩上、罗素把石膏涂在模特身上,一样,园长把艺术渗透到公园中。
宇宙源于大爆炸,最终,又归回到小小的一张光碟中。最终的之后,自然又是一轮新的循环。
第102篇 爱因斯坦年
熊哥提示“今年是爱因斯坦年”,想了很多,谈谈“爱因斯坦”。
在那谈“爱”色变的年头,许多人都怪爱因斯坦起错了姓,什么不好姓,却姓“爱”,讨厌。
虽然老师振振有词地教导我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第一个字总要读轻音。读音时神色有异。
当时的物理界都明白这个道理,把“异性相吸”改为异种或异极,其实都有语病,因为同种分子的距离从平衡位置增大时,也吸引啊。不过,科学向政治低头,常有的事。
爱,因斯(人而)袒,是容易令人想入菲菲的。
前段明珠台有个短片,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爱因斯坦的毕业论文是毛细现象,虽然能提升液体,很令人兴奋,这个专题注定研究者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埃内尔研究同时性,相对性,和光电效应现象。因为爱因斯坦追求她,无私地把自己和导师的研究成果提供共享。相对论的第一稿原稿保存在俄国,上面的作者是两位情人共同署名的。
由于爱因斯坦的追求,埃内尔未婚怀孕了,生了私生女。这位私生女的事了结之后,两人结婚了,埃内尔退居家庭妇女的地位,名字也从两人的共同著作中划掉了。
埃内尔说:“我是蚌,爱因斯坦是珍珠。珍珠因蚌而成熟闪光,闪光之后蚌就可以去掉了。”
当表妹,他的初恋情人重新靠近时,埃内尔悲惨地走着余下的路,蚌果然被抛弃了。
“爱也需要更新”,按时下的观点,没有什么不对啊。反正,我们尊崇的,是以爱因斯坦的名义提出的新理论。
这里谈一个小故事,学生突然问:紫外线光子的能量更强啊!为什么在紫外区,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升高?
本来最简单的解答是“实验证明”。物理为什么不讲理?实验怎么可以是这样的?学生有权不服。
这就难为了老师。他拼命地搔头,想出了一个解释:
你看,开始是室温,已经可以发射红外线光子,温度越来越高,出现的光子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当然,红外线光子的数目也在温度升高的同时增大。
等到开始出现紫外光子的时候,数目当然很少。可是红外光子的数目已经多得不得了。温度升高是宏观集体行为,少数目的紫外光子引不起宏观温度升高的效应,大数目的红外光子当然会引起宏观温度升高的效应。
他把学生糊弄过去了,我虽然很想说,佛云不可说。同行如敌国,说不得。
这就不能不提到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C(这里搞不出平方):质量是凝聚起来的能量,能量是弥散开去的质量。
紫外线光子能量高,粒子性强,引起的是动量变化。红外线光子能量小,波动性强,引起的是热效应。
热效应是弥散开去的能量现象,用温度计探测。
粒子性是凝聚起来的质量现象,用照相底片探测。
公园的三周年过程是弥散的能量现象,用ROV探测。
公园的三周年园庆是凝聚的质量现象,用DVD机探测。
第103篇 称神
学友谈到什么新科技都要试一试,自称神农尝百草。
神农也称神。
何须贵胄也称神,
九天大圣落凡尘。
尝遍百草为治病,
高新科技诱大人。
第104篇 做事啦
第104篇做事啦
哪个谁说的?“最好的休息就是工作!”
虽说有三天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更忙。
下月底就是会考的大限了,现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说的?“做事啦!”
每周两三份资料,做吧,有问题就问,有人问就讲,人多问就公开讲。“不告不理。”
每周两三份资料啊,光录入、做答案、一份就要三天,还忙得不得了。
实在忙不过来,就轻松了,取现成的资料一印,搞掂,标准答案都有!
自由时间多,就惨了,得自己编。谁叫华师的学生是完美主义者呢?
现成资料有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常一份模拟题,都要两张纸以上。自己编,用5号字,最小行距,可以压缩到一张纸。这实际上是节约和环保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政策缺乏连续性,每年的题量不同,2003年的会考题,就跟今年的不一样。整个社会都变成风派了,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团团转,美其名叫做“随时更新”。
第三个问题是现成资料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重重复复的太多,实在没有理由不经教师消化就一古脑堆给学生的,让学生做无用功,有什么好处?
哪个谁说的?“教师是自由职业,偷鸡很容易,你想做好一点,忙死你都行。”
这就是自由支配时间多的麻烦了。三天啊,三天可以多准备两份题,因为你可以全心全意工作,不会中断,“中断不入围”。不中断,工作效果自然可以大一倍。
有两份富余,底气自然足了。为什么呢?材料搞出来,还要印刷的。文印室的设备,长期运作,经常会扭计。
如果高三弄到什么“绝密信息”(通常是流料。如果是坚料,犯法的,震惊全国,这样的名,我们没有资格出的),就会突然占领文印室,堵了老百姓的路,这时叫救命都没有人理你的。
最后还有两个问题:“自己编资料,水平靠不靠得住?”答:“什么呀,你敢怀疑华师的毕业生?”
自己录入资料,一定有手误,虽经多次自查,一定有漏网的,问你如何面对学生?
答案很简单,一,自查时间是录入时间的一倍,得查几遍。二,有漏网之鱼,只要不多,可以调动学生的兴奋度:学生有机会教训老师,说多兴奋有多兴奋。
漏网之鱼多了,当然会被学生瞧不起的。
第104篇 饮酒啦
第104篇饮酒啦
学友到纽约访学友,有感
同在一国隔天涯
酒也敬他
杯有靓茶
只须飞机挪尊驾
驴家大院种庄稼
里面有心
外面是花
酒过三巡蒙查查
传电纽约借再版
小熊作伴
大熊尽欢
机要飞快驴要赶
照例好酒要斟满
手一大盏
口密密谈
无声只为影儿幻
第105篇 扶贫
第105篇扶贫
吴兄扶贫,胜利归来,可以肯定,大获全胜。
现代的贫比过去的贫好扶,第一,面无菜色,可见饭是有得吃的。第二,扶贫有个老套话:“供血不如造血”,估计不如成龙大哥那样,脱件衣服,因为有龙汗,值上成万美金。
血不多,供血可能性不大,估计属于“技术扶贫”,提供至富的好点子和技术,即提供能产金蛋的母鸡。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千古难题,在这个问题上,答案当然是先得有鸡。
因为金蛋孵不出鸡,鸡可以生出金蛋。
隔行如隔山,没有直接扶贫的人(间接的出血不少),不大清楚技术扶贫的操作流程。
原理很清楚:1,有一个好点子。2,使贫下中农同志们相信,这个点子能致富。3,可以请进来:开发旅游业,赚傻蛋们的游资。可以送出去:劳务输出、产品输出。
4,通用流程:领导重视,发动群众,提高认识,制定计划,人人动手,战天斗地,效果明显、效益显著。
闲话休提,言归正转。
话说有一个穷山乡,据说穷到每家只有一条没有补过的裤子。
一位专家到那调研,发觉山贫水苦,驴瘦毛长,马是没有的。
正为交不了论文而头痛之际,在一家破烂的杂物房发现一些木制的旧东东,专家竟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专家居然不耻下问,连专家都不识的,自然无人得知。
经历重重困难,找到一个走不动的老人,抬到那里去,原来是土法造草纸的家生。
哗,宝贝,立即逼着村干部,召集木匠仿制,然后召集一大批少男少女,在老人家指导下,制作起草纸来。
那批木匠完工后,专家不准他们走,要他们刨木板,刨木板干什么?问那么多干什么?做事啦!
原来刻木板,刻地方志的木印板,印在草纸上,钉成线装书。
专家跑到县城,通过网络,发布了一则重要消息:“全国最后一个古法造纸印刷的古迹仅存于这可是Z国古代三大发明的硕果仅存的活化石!”
引来一大批傻冒,跋山涉水,历尽艰辛,高价买到了“活化石”,满意而归。
这个地方脱贫了!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镭同,巧合而已。
第106篇 近代物理初步
第106篇近代物理初步
《近代物理初步》
(一)牛顿的经典物理
在古代,人们研究世界工具是肉眼,方法是对实践的观察和思考。其中最杰出的是阿里士多德。他研究的范围之广、之深,后人无人可比。代表性的观点是:
“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桌子不推不动,灰尘不扫不走。”
这些结论描述了现象,但是不可能揭露本质。世界是复杂的,多因素在起作用,人们的“常识”往往带有局限性,甚至是错误的,例如上述的的观点,往往导致:“运动和质量有关”、“力是运动的原因”等违反物理常识的结论。所以,“自以为是”是妨碍学生进步的主要原因。
人不可能自发地挣脱“自以为是”的局限,只有集无数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克服这些局限,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牛顿就是突破性的代表人物。
牛顿的三定律就是突破点:物体不可能自己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只有相互作用,就是力,才能改变运动状态。在独立的时空中,物体唯有质量这一属性,物体在时空中的运动状态,只有力才能改变。
由此建立起牛顿的物理体系,对当时的实验手段,所能研究的宏观低速世界中的力、热、电、声、光,各种现象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符合的程度令人满意。
所以,牛顿物理被称为经典物理。
(二)前一世纪中叶的科技革命
由于牛顿物理是实验的物理,实验就是人为地创造一个简单的环境,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研究单一因素的作用结果,这就是本质的揭露。
所以,科学界对实验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仪器的精确程度的追求,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
并且,科学研究的成果,为资本带来越来越丰厚的利润,因此,资本分出一部份利润,投入实验室的建设中。
到前一世纪中叶,欧洲各地争相建立财雄势大的实验室,两大技术:光学仪器和真空技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光学仪器拓宽了人的视野,使人能看到更远的星空、更细微的事物。真空削弱了空气的干扰,主要因素的作用被突现出来。当人们的视线开始进入更细微的世界时,发现了牛顿物理的局限性。
最先的争论出现在对光的认识。光的本质,是粒子还是波?
牛顿本人认为,光的本质象一个个小钢球,遵循牛顿三大定律,并且解释当时人们熟知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很成功,所以光的粒子说占了统治地位。
可是扬氏双缝干涉实验,用“暗纹”无情地嘲笑了牛顿的粒子说。只有光的波动说,能轻易地解释“暗纹”。这场世纪后半叶的争论,以波动说的胜利告一个段落,经典物理的光学部份被更新了。
(三)上一世纪初叶的科学更新
到前一个世纪的末叶,又出现了划时代的突破,普朗克,这位坚信光的波动说的青年人,在求黑体辐射的光源总功率时,遇到“无穷大的陷井”,只有用光的粒子说,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普朗克扭扭捏捏地又提出了“光是粒子”的看法,然后把余下来的日子,全部用于求证“普朗克公式是错的”,结果失败了。
就在普朗克浪费自己的聪明的大脑和宝贵的生命时,爱因斯坦注意到两个新发现:普朗克公式和光电效应实验,这是另一个令光的波动说难堪的实验。他提出了“光(粒)子”这个概念,提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轻易地证明了光是粒子。
科学界剧烈的波粒之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毫不逊色,当欧洲战场的战争极其惨烈的时候,多数科学家都陷入波粒之争的生死存亡大战时,双方为了胜利,出尽法宝,设计了无数巧妙的实验,得到了无数精彩的结果,把科学推向一个令人眼花撩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