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第11部分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第11部分

小说: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钱能买来什么?能不能买来孩子的美好前途,能不能实现家长的期望,哪怕能唤起孩子自强的动力?我目睹的结果基本都是否定的。因为这里面有两个难以克服的因素:其一,孩子从小到大,你大方地给他花钱花惯了,孩子就把花家长的钱看成是理所当然。尽管他在一瞬间会觉得几万元钱上学贵了点儿,心中掠过一丝不安,但很快就过去了,孩子的潜意识中觉得“你就应该给我花这笔钱”。眼前就有一例:刚毕业的一个男生,由于重理轻文,努力不够,中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我打电话问他“花3万可以择校你去不去?”他连一秒钟都没有犹豫,脱口而出:“去!”他父亲考虑到孩子认为钱来得太容易了,已经不懂得珍惜,于是很理智地拒绝了他的要求,我认为是对的。其二,孩子多年积淀下来的没毅力、不会听讲、不抓紧时间、贪玩儿、不爱动脑子、粗心大意等等不良习惯,甚至人格缺陷,不会因为家长花了几万块钱,孩子一感动就全改了。所以当家长的钱花了以后,孩子该玩还得玩,该懒还是懒,该不学仍旧不学,家长用钱打了水漂的大有人在。

()
  家长到底该给孩子什么?尤其是像北京这种大城市里的家庭,家庭教育的“内功”就在于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而不要急于求“才”。懂得做人的道理,有健全的心理,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体魄,不用家长逼,孩子自己会向成才方面努力。爱因斯坦说过:“智力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依靠性格的伟大。”
  加拿大著名企业家G·金斯利·沃德写有《商人家训》一书,用自己短暂的四十年人生奋斗经历来激励自己的子女。我认为这是他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遗产。现摘录其中一段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共勉:
  我的人生准则
  准则一:乐观的心态
  准则二:树立你自己的目标
  准则三:持之以恒
  准则四:端正诚实的态度
  准则五:建立你自己的团队
  准则六:迅速做出你的决定
  准则七:活到老,学到老
  准则八:注意身体健康
  准则九:记住你的家庭,除了健康它是你最重要的财产
  准则十:对自己充满自信
  作为一个成功商人,G·金斯利·沃德先生的智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过他成功后总结出来的《人生准则》,更让我钦佩的是他的情商——非智力因素成就了他的成功,而他留给子女的“财富”恰恰是中国的父母最应该学习与借鉴的。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1)
“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看家庭教育问题,我认为目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其一,教育责任的转移。许多家长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教育无论好与不好,完全由学校负责。而实际上,学校无力承担“负全责”的重任。其二,危机的转移。家长大多感到压力大,为了改变命运,将压力与危机感转移到孩子身上,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其三,有些家长不注意精神卫生。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一些怨气、嫉妒心理等经常在孩子面前发泄出来。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四,许多学校常常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的活动,不能使家长学校真正发挥教育、帮助、指导家长的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工作者、专家和媒体有责任通过自己的有效工作帮助家长和学校走出误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当代家庭教育报》新闻部主任  郑清川
  关注家校合作教育问题,是从《今日父母》杂志对我的一次采访开始的。
  《今日父母》杂志的寿命很短,一共出了十几期就停刊了,原因可能是销售量小,投入与回报不相吻合。我感到特别遗憾,至今还耿耿于怀。因为在我看来那是针对家庭教育的一份最好的刊物,内容充实,针对性很强,画面精美,制作精良,每一期都能从不同的视角对家庭教育提出问题,阐述观点,给出建议,作为10岁~18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绝对开卷有益。我从第一次看到这本杂志就被它吸引住了,于是自费为我们全班48位同学的家长每人买了一期,然后年级就有六七十位家长订了这本杂志。可惜好景不常,也许是宣传力度不够,也许是家长们对家庭教育问题认识不足,据说订数不多,推广困难,只好停办。但是我由衷地感谢曾经的《今日父母》杂志,感谢热衷于教育的杂志出品人牟剑闵总经理,每期都有点睛之笔的执行主编王耕先生以及采访过我和我的学生,笔锋犀利的编辑谢征女士,他们把我对教育的研究和关注又引进了一个新的领域——关于家庭与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合作。
  我当了25年班主任,在实践中练就了一种“真功”——通过家访或者与学生家长的一次交谈,就能基本了解该家长的教育水平、教育心态、教育方法及教育成功或失败的缘由,不信?请看我亲身经历的一组短镜头。
  镜头一:刚接高一新班,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关老师您有什么事,说话……”
  画外音:这是一位很“世故”的家长,很会使用“权利与关系”,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好影响。她就是我在前面写的“被家长教坏了的孩子”的母亲。当我不再担任她孩子的班主任时,这样的电话马上就打给了下一位新班主任。
  镜头二:我冒雨前去家访,在与孩子交谈期间,妈妈下班回来,进门后顾不上换鞋,也顾不上擦一擦脸上的雨水,一手拿着往下滴水的雨衣,眼睛怯怯地看着上高二的儿子说:“今天关老师在,让妈说两句话行吗?”完全是乞求的语气。
  画外音:我当即勃然大怒,大骂了一顿这个不肖子。但是家长的这种失败教育铸成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这个学生完全不考虑家长的一片苦心,我行我素,都读到高三了,一不高兴,说不来就不来上学了,家长只能求助于我。我赶过去站在他家门外(他不开门)连哄带劝,好不容易他才被我拉回到课堂上。凭借原有的一点小聪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大专班,上了不到一年退学重考,以后又独自跑到深圳去“闯世界”。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混出个样来没有。
  镜头三:一个我并不教的初二小男孩在学校闹腾得很有名气,据说爸爸是博士。我一直想探讨一下这位“博士之后”是在怎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的,但是苦于没有机会。一天该学生的母亲到办公室找物理老师,我借机搭讪了一句:“您为这孩子可是真操心了。”我话音未落,这位母亲扯开嗓门来了一句:“我命不好,这辈子倒了血霉了!”全然不顾办公室里有那么多正在备课的老师。但就是他妈妈的这一句话,我对这位家长的基本素质及其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画外音:光有博士父亲,没有一位高素质的母亲。而后我与孩子交谈,他明确地告诉我:他们家的教育就是打,主要是妈妈打,爸爸轻易不管,一旦管“跟我妈用的方法一样”。
  镜头四:家长会,一位父亲坐在离讲台最近的第一排座位上,手上戴着一枚硕大的金戒指,一身酒气,开会没十分钟,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

()
  画外音:孩子果然也像其父一样不拘小节,吊儿郎当,散漫成性。
  镜头五:第一次去孙逊家家访。博士父亲的学者风度,母亲的明理豁达,尤其孩子房间里丰富的藏书,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2)
画外音:果然,孙逊是一个有教养、爱学习,德智体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好女孩。
  ……
  这种印在脑海里的短镜头我可以再现许多许多,家长们的言谈举止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的“教育素质”(注:我在这里只谈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素质,不涉及作为人的基本素质的话题)。也许有人会说,家长就是不懂教育,否则还要你们老师干嘛,我费心费力为孩子择校就是指望懂教育的好老师把孩子培养成才呢!此言差矣。“教育”二字可是字值千钧啊!所谓老师懂教育,只是说老师经过了教育方面的专业学习,是狭义的。而广义的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辞海》),它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部分。虽说学校、社会、家庭需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有一定的分工,但这三部分又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视了哪一方面的教育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以震惊全国的海淀区蓝极速网吧焚火案为例,纵火者均是未成年人,作为直接的犯罪者,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而反思的却应该是我们:首先这种不规范,甚至违法的黑网吧的存在就为火灾留下了隐患,这是社会乃至政府监管部门推卸不掉的责任;其次,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再加上父母的离异,对孩子疏于管教,显然“养不教,父之过”,家庭培育了一颗危险的“火种”;而正值学龄的孩子离开学校在社会上游荡,在网吧里度过本该在课堂学习的大好时光,无形中把一颗危险火种送到了留有隐患的起火点,学校也难辞管理不严之责(作为年级组长,我对班主任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学校早上7∶40上课,发现有学生未到校,7∶45前电话一定要打到他(她)家里,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孩子的行踪)。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24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表面看起来是三名未成年人酿成的悲剧,但他们何以小小年纪就如此“无法无天”?追根溯源的话,家庭、学校、社会都脱不了干系。
  说到教育领域的社会责任,可能是出于多年从事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敏感,我欣喜地注意到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开始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开始,很快就延伸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庆幸,国家和社会把更多的目光,更大的精力投向了寄托着中国希望的下一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向全社会发出了动员令,文化部很快就开始清理对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文化市场,黄书、黄碟、Se情、暴力等都在严打之列;随后,公安部又在全国范围内打击淫秽Se情网站专项行动中屡屡告捷,封杀了一个个黄|色网站,制裁了一批网上传黄的犯罪嫌疑人。这些行动净化了文化市场,宏扬了网络文明,有效地杜绝了给孩子们造成的视觉污染和灵魂污染,对此我拍手叫好,因为这是社会教育地位和水平的提升。虽然严格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当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重视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时,那么无疑对于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我多年在学校做的是专职教育,但是我今天正在研究的却是家庭教育,因为在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认可这样一个观点: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是家庭教育的引申,是家庭教育的补充,是家庭教育的完善,是连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枢纽,而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链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不知在何时何处看到过“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的说法。我不敢苟同,因为谁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家庭熏陶、父母影响已经在孩子身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而孩子走进学校,尤其是走进初中、高中,已经是在一定教育基础上的继续教育了。至于有人把“延续”理解为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检查督促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背诵默写等,这恰恰是今天中国教育的可悲之处,我认为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但对今天来说却又是无奈的。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引申——这是孩子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理由之一。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家庭所不具备的,作为从教人员的老师也是家长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时,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意义。”而学校教育则是以系统的理性教育为主,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众多学科的学习,都要引导学生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领进科学的殿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这种“引申”的功能必由学校担当。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3)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用“补充”一词也许并不十分恰当,但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说法了。我这里所说的补充是指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孩子知识面的拓展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实现,以初中生为例,他们在校期间开设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品德、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体育、劳技、计算机、心理等近20门课,是任何一个家庭也无法独立完成的,所以我权且把它当作一种补充吧。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完善——由于绝大多数家长不懂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时常出现家庭教育方面的失误。这时候如果能够有好的学校教育,好的专业教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和指导,二力合一,教育效果将会更为理想。凑巧了,刚刚接了一个未曾谋面的家长电话,录音记录如下:
  “请问是关老师家吗?”
  “对,我就是。您是……”
  “我是新初一的一位学生家长,有个问题向您咨询一下。”
  “好的,您有什么问题尽管说。”
  “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