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部直插营口,截断沈阳敌军南逃海上的退路。
二纵队的主力部队以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前进。
这是沈阳外围较大的一次战斗。
1948年10月,我解放军主力部队约2万余人,从抚顺开往沈阳,当时驻守沈阳的国民党部队是53军和207师一部分,他们凭借天柱山的有利地形和美式武器,坦克等,妄图阻止我军解放沈阳。
10月29日夜,解放军独立12,13师从抚顺开过来,全部进行伪装,头上都带有草圈或树缨子,接近沈阳后隐蔽于天柱山东侧的树林中。
战斗打响后,解放军约2个团的兵力突然向敌人发起进攻,敌人出动了坦克,但在解放军猛烈攻击击毁4辆坦克后,便节节败退。
敌207师第一旅2团龟缩在东大营内,另一部残敌退向市内。
解放军一方面包围,封锁了东大营,另一方面继续向市内挺进。
驻东大营的敌军炮兵团由于与外界联系中断仍然负隅顽抗,在我军包围攻击下驻八里堡的部分敌军,见大势已去,全部缴械投降。
被困在东大营的残敌全部被歼。
解放军占领了天柱山,马官桥,八里堡等地,同时解放军独立第3师,于水泉、英达一带歼敌30师一部。
10月31日,一纵队逼近沈阳西郊李官屯,张士屯。
据守沈阳的国民党“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见东北战局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再也无法收拾残局,便将防守沈阳的13余万敌军,移交给国民党第八兵团司令官周福成指挥,自己则乘飞机仓皇出逃了。
当天晚上,一纵队八团官兵炸毁了于洪机场西面的敌军碉堡群,突破了沈阳西部敌军的第一条防线,一纵队九团经于洪屯向铁西区发起攻击,遭到了敌军炮群和坦克的阻拦。二纵队主力在于洪方士屯歼敌两个营。
到1948年10月31日,东北解放军的各路部队已从东,西,南,北四面,紧紧地包围了沈阳城。
二。
早晨5点钟战斗打响了。
开始,部队用轻武器;炸药包进攻,解放军首先派兵迂回至铁路南小庙处,利用周围有利地形,顺利拿下了铁路南侧的暗堡,将守敌全部俘获。
铁路北部守敌,凭借碉堡;暗堡疯狂挣扎,顽固据守,解放军几次穿越战壕,组织爆破,均未成功。
敌人又耍阴谋假投降,出示白旗,解放军停止射击后,敌人又突然扫射,这样战斗持继到午后2点。
由于敌人工事坚固,火力比较强,部队伤亡较大。
后来解放军调来迫击炮,摧毁了敌碉堡,敌人机枪哑了,步兵立即冲了上去,俘获了60余名残敌,攻下了5号碉堡群,解决了战斗。
在沈阳东部的我军攻击部队,经过艰苦的搏斗,终于夺取了东陵高地,进而突破东大营,与敌军展开了肉搏战,迫使敌军纷纷投降,敌军团长被俘。
接着,各独立师进抵小北边门,小东边门,大东边门,攻占了中央大街联合总兵工厂,以及918仓库。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各路部队打进市区后,敌军基本丧失了抵抗能力。慑于我军强大的威力,加之我党派遣的地下党,民主人士等大力开展的争取,瓦解工作,敌军成团,成营地纷纷投降。
1948年11月1日夤夜,我军一,二,十二纵队官兵,终于在老城以南胜利会师。
11月2日,沈阳市区敌军全部肃清,共歼敌一个“剿总司令部”,一个兵团司令部,两个军部,7个整师,3个骑兵旅残部等,计万余人,其中,生俘,投诚将级军官106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军需物资。
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基本消灭殆尽,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
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军心动摇,士气低落。
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第一七八章。 淮海战役的方案
一。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蒋介石很焦虑。
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在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在蒋介石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
并号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将其就地歼灭。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获得解放,强大的东北野战军已成为战略机动力量,随时都可参与其他任何战场作战。
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时刻都面临着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的联合打击,因此,傅作义集团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是坚守还是撤退,徘徊不定。
东北局决定,组成以陈云为主任,伍修权,陶铸为副主任的沈阳特别市军管会。
11月2日,解放沈阳的战斗一结束,军管会人员立即进城,开始了对沈阳的军管工作。
抚顺,本溪等地的接管工作也同时开始。
沈阳市军管会设经济,财政,后勤,铁道,政务等处及市政府,公安局,办公室,卫戍司令部等9个单位,对国民党党政军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行对口接收。
为了保证接管工作有序地进行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东北行政委员会在解放军入城之初,颁发了《约法八章》的布告。
其主要内容有:保护城市各阶层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保护私人工商业,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各教堂及其人员和一切外侨及其财产。
城市一切公共设施不许破坏,所有原在机关,团体,学校的供职人员均照常供职,一律予以保护。
所有流通市面的各种国民党当政时期的货币,一律停止使用。
布告还号召藏匿民间的国民党官兵向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及当地政府投诚报到。
在接收城市时,军管会特别注重粮食供应和供电供水,以及交通邮电线路的恢复。
军管会从哈尔滨有关单位调来了数百名技术干部,同沈阳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共同解决许多技术难题,加速了恢复工作的进程,使沈阳这座饱受战争创伤的城市在解放后的第二天即11月3日就开始供水,南市场,北市场的商店开始营业。
11月4日供电,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二。
辽沈战役方兴未艾,淮海战役的方案又跃然纸上。
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西迄河南商丘,北起山东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决战。
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国民党方面称之为徐蚌会战。
()免费TXT小说下载
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分别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特别是济南,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人民解放军有在陇海路以南发动攻势之可能,决定以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所属之第3,第12兵团;由确山,遂平向唐河,赊旗行动,抑留中原野战军主力于平汉铁路以西地区,并将驻郑州之第16兵团东调柳河地区加强徐州西侧的防御。
以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所部及第16兵团组成以徐州为中心的纵深防御体系,阻止华东野战军南下。
10月底辽沈战役临近结束。
国民党军统帅部为避免徐州地区之部队重蹈东北全军覆没的命运,确定:以白崇禧部2个兵团及4个“绥靖区”的部队,共约23万人,防御平汉铁路南段及长江中游地区,钳制中原野战军主力。
以刘峙所属4个兵团和3个“绥靖区”的部队,以及白崇禧所属的第12兵团加入徐州方向作战,改归国防部直接指挥,共约70万人,分别置于津浦铁路徐州至蚌埠及其两侧地区,采取攻势防御,以确保该段交通,拱卫南京,上海,并准备必要时放弃徐州,依托淮河抗击华东野战军的进攻。
其徐州地区的兵力部署如下:第16兵团(辖3个军,1个快速纵队)由柳河地区移蒙城待机,第2兵团(辖4个军,1个快速纵队)由商丘移砀山,永城地区机动。
第4“绥靖区”(辖2个军)由商丘,马牧集地区移固镇,蚌埠地区防守。第13兵团(辖2个军)由碾庄圩, 炮车移灵璧, 泗县地区防守。
第9“绥靖区”撤销,其所属第44军由海州海运上海,第7兵团(辖4个军)由新安镇(今新沂)移运河以西防御,并控制窑湾及滩上段运河。第3“绥靖区”(辖2个军)由临城、枣庄退守韩庄,台儿庄段运河,第1“缓靖区”(辖3个军)防守淮阴。扬州段运河各要点;第107军防守窑湾以南一段运河。第72军防守徐州,第96,第66军分别防守蚌埠,五河,盱眙。
此外,第12兵团(辖4个军,1个快速纵队)正由确山,驻马店地区向阜阳,太和前进,企图与人民解放军在徐蚌地区进行决战。
蒋介石为了固淮守江,屏障京沪,将其精锐部队五个兵团二十九个军约六十万人,后增至约七十万人,猬集于徐州及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沿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七九章。 蒋介石的滑铁卢
一。
蒋介石基于对华东,中原两野战军下一步极有可能在陇海路以南联合发起新攻势的判断,为避免徐州“剿总”刘峙集团重蹈东北卫立煌集团的覆辙,确定在徐蚌战场采取“备战退守”方针,一面向徐州,蚌埠间收缩兵力,准备应战。
一面从徐州撤退物资和非战斗人员,以备在形势不利时全军南撤淮河以南。
蒋介石声称:徐淮会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
济南战役结束时,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向军委建议乘胜举行淮海战役,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连云港之敌,为夺取徐州创造条件。
军委复电同意华东野战军举行淮海战役,并于10月11日发出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指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为达此目的,应采取“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即以一半以上的兵力牵制,阻击可能由徐州东援的第2,第13两兵团。
又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夺取郑州,开封,吸引徐州“剿总”分兵西顾。
以一部兵力在平汉铁路以西,以南积极活动,牵制白崇禧集团,使之不能调兵东进徐州,蚌埠地区。
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把战争引向敌人的深远后方,扭转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
问题是从战争全局和中原实际来看,究竟是分兵渡江南进有利,还是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有利?
为了改变中原战场格局,进而协同其他战场彻底打败蒋介石,中原和华东我军还要同国民党军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消灭在长江以北。
从当时敌我态势来看,要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分兵渡江南进是做不到的,而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条件却正在成熟。
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无疑会给敌人以相当的震惊,威胁和牵制,但是难以实现预定的战略企图,特别是调动不了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的四个主力军,同时又会分散和减弱我军在中原战场的兵力。
权衡利弊得失,粟裕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更有利于迅速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进而夺取全国胜利。
淮海战役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中国和外国都有人把淮海战役与滑铁卢会战联系起来,称之为“蒋介石的滑铁卢”。但是,任何比喻都是不准确的。
()免费TXT小说下载
就这两次战役对于拿破仑和蒋介石的命运来说,确有相似之处。
滑铁卢一战,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丧失殆尽,随即宣布第二次退位,“百日拿破仑政权”覆灭。
淮海一战,蒋介石赖以生存的命根子80万主力部队被消灭,接着在内外交困的政治危机中宣布“引退”,不久持续22年的蒋家王朝土崩瓦解。
而就战争规模和战争指导来说,淮海战役则远远超过了滑铁卢会战。
滑铁卢会战,惠灵顿和布吕歇尔指挥的联军13万人,对拿破仑指挥的法军万人,联军歼敌万人,战争规模和歼敌人数不及淮海战役的五分之一。
而在战争指导上,不论是战略决策还是战役指挥,更是大大超过了滑铁卢会战。
毛泽东及其在淮海战场上的指挥员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用兵如神,不仅创造了战役上以少胜多的奇迹,而且把大兵团作战指挥艺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
“对付敌人,不但斗力,更要斗智。”
粟裕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于战争指导,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正确的谋略思想和巧妙的指挥艺术克敌制胜。
在淮海战役的战役指挥中,尤其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和优点。
1948年11月4日,华野司令部在曲阜发布《淮海战役攻击命令》于是在徐州古战场,国共双方又投入了140万兵力,展开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决战。
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