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弯弯-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的游移流逝,我明显感到胸前的压力在增加,我知道今天的收获应该还好。我边撑着虾挣移动边提起底部的虾兜看看,不由我满心喜悦,粗略估计兜内总有鲜虾二十斤左右。见到了成效,我越干越有劲,全忘了下水时的感受。到上午十一点以后便不再是虾儿每天的活动周期内了,一般捕虾的人在这个时候便也就收挣上岸了。我们这时可也真得感到肚子饿了,于是收工上岸。我们扛着装满虾的虾挣出水时竟然己不能扛得起了,于是两人相帮着把虾挣提到了岸上。哇。把挣内的虾倒在莱蓝内时,见活蹦乱跳的虾儿晶莹剔透,约略估算了一下,每个人都在三十到四十斤左右,真是效果颇丰,我们内心别提有多高兴了。
待虾儿处理停当,我们赶紧取出洞中的衣服用两把虾挣围起换掉身上湿衣。“哈疚”,我不觉打了一个长长的喷鼻。这时却己感到身上有些冷了。赶快拿起馒头就着辣酱填饱肚子。辣酱真辣,它为我驱散身上的寒气。我大口吞着辣酱咽着干硬的馒头,连带来的凉开水都不敢喝了,吃过后便觉暖和多了。待一切收拾停当,我们踏上了归家的路程。
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湖中捕虾的经历,多少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这一天的劳作,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幸福只衷情于那些愿意付出劳动、不怕困难的人们,而决不会去迁就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的。“鱼头上有火”这句话永远刻在了我心底。这朴素的五个字该蕴含了多么深刻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情你一定要用心、专注,绝不能半途而废,哪怕遇到天大的困难,我们也一定能战胜它并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那山、那水、那人
那山。赣西北边陲有道绵延数百里的山脉,叫幕阜山。这里峦深涧险、谷壑幽深、千峰竞秀、松青竹翠、资源茂盛。有多少故事在这里发生?有多少传奇在这里激荡?秋收起义的风雷在这里炸响,红一师的军旗在这里升起飘扬。娇俏而秀丽的东岭看桃花盛开,春意荡漾。
那水。在幕阜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神奇的河流。这就是修江。修水流啊,汩汩低语似诉说不尽幕阜山的故事,要把它带给远方的亲人、朋友,慰藉他孤独的心房。鲁溪的传说,抱子石的故事,还有那清水岩下不息的甘泉在叮咚歌唱。神奇的山和水谱写了和与谐的篇章!
那人。修江之滨,幕阜山的中央有位姑娘,是山中的凤凰。她温文尔雅的性格有着磁的穿透、有着毅的坚强。明眸皓齿、灿烂脸庞,亭亭玉立似修竹节劲柔刚。学那抱子的梅妻盼夫归航!每时每刻牵着我的思想,带我去到她的身旁。鸳鸯比翼,地久天长。静伫的诗郎,庭坚啊!览修水澄碧,听水鸟歌唱。便邀来了诗趣,砍下青松做笔,剪下云彩作纸,把赞美故乡的诗句咏留在那云彩上,让后人们颂唱。
那山、那水、那人。我终因放不下思绪、总想长期拥着它进入梦乡,占据心房。来在幕阜,亲吻修江,感受山里人的憨厚纯朴、那不加修饰的思想。泛舟修江,和碧水共秀、与鸥鹭同乐、看江天一色。去感受黄庭坚的故乡情结,去体味陈氏五杰那先进的革命思想和工农革命前仆后继的伟大荣光。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去放飞自己一生的畅想!
走进那山,走过那水,走近那人。你飘飞的思想便有了归属,你满怀的情结便有了寄托,你散乱的心情便有了凝固。朋友:希望你有机会来到那山、捧起那水、融入那人,你可千万别错过机会。用全心去感受,去领悟。保你一辈子不忘!
那湖、那港、那船
那湖。在赣北这块神奇而美妙的土地上有颗明珠在闪耀一一鄱阳湖。我生于斯、长于斯。是它伴我成长、伴我成熟、伴我成人、伴我成家、伴我两鬓己现霜花。我的故乡就在鄱阳湖边,一个名字叫做芗溪的小镇,是一个云彩缭绕的地方。那里岸柳成荫,水鸟歌唱,红霞把湖天渲染,是我日夜思念的天堂。小时候和伙伴们光着屁股学游泳,荡着木盆摘莲蓬、采红菱。稍大后随着父辈、兄弟们出湖撒网打鱼,踩着露珠出,戴着星月回。岸边晒网,水里打鱼。煮熟了,不用油、没有佐料的河水煮河鱼那腥味特浓的鱼吃在嘴里,直到第二天还能闻到你嘴上那淡淡的腥气。几十年以后,我依然在回味。骄阳似火,我脱掉衣服钻入湖中尽情躲避酷暑。风和日丽,我亲近、亲吻那湖,向它诉说呓语。风狂雨骤,我学会搏击风浪的本领,去感受豪迈与坚强的魅力。鄱阳湖!不管我将去到哪里,你是我心里一片圣洁的天地,伴我永生永世!摘一片岸柳的叶子带在身边,每当我吹响柳笛,我的思绪便与鄱阳湖融在了一起,刀割也不能分离。
那港。秀丽而轻盈的古南(现名:都昌)城前,有一湾静静的渔港。港面不宽呈弯月状,港内停泊着数不清的,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渔船。港南岸的小矶山似神牛探海,长长的牛头探入水中,好象在与湖神商讨这水上的气候,互通出湖信息。帮助渔人们掌握出湖的作息和时间。港东岸的南山小巧灵秀,山上树木蓊郁,亭台、殿角隐约可见。我离开了故乡便来亲近这渔港,这注定我一生离不开湖、离不开水,挥别不去那道故乡的情结。这港便也只是鄱阳湖上的一个渔汊而己。早起,我迎着晨光一溜小跑来渔港,嗅着那淡淡的稍带点腥的风的味道,仿佛便回到了童年。看渔人出港,一声声的叮咛响在耳旁。那是父母对子女的嘱咐,妻子对丈夫的牵挂,亲人们之间无限的眷恋。阳光下,船舷上晾的衣服似彩旗面面。不时的哒哒声是渔船马达的轰鸣。那铺满港两岸的鱼网上晒着边开的鱼儿散发着阵阵腥香。傍晚,我披着夕阳走进渔港。看渔舟唱晚,听渔歌飞扬。满仓的鱼儿蹦跳,渔人的喜悦挂在脸上。拖鲜活的渔商带着汽车欢叫奔忙。一天的辛苦,到此时没有谁叫屈、叫累,只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哪一年我们也搞个能水里岸上都会跑的汽车两边都能逛逛那该多好呀!渔人们都这么想。勤劳而热闹、美丽而又幸福的渔港。
那船。小时候我们划的是脚盆、猪盆,稍大便是舢板。在幼小的记忆里亦便也姑且称之为船。在湖中放丝网、下鱼钩、自得其乐。真正出湖捕鱼时便也只是大约长五六米,宽约两米有余的小网划子。船上前舱和后舱各安装一付船桨,每次出湖都要由四个人划桨,船尾一人摆舵。撒网时,留一人拉纲另两人抛网,待网抛尽船行岸边,分两组每组四人拉网、收网。观现在,看渔人意气宏张。喜渔船,马达轰响,船高舱深稳健奔忙,从容而不惧风浪。油亮的甲板上似城里人装修的居室铮黄锃亮,舱内的七彩荧屏闪动着美丽的光茫。谁说水上的世界凄凉?现代化的进程中,幸福己融入了每个人的心房。繁忙而流动的船影牵着我的思绪间或又飞到了故乡。那高耸的万吨轮船带不走我的思想,那五彩斑斓的游艇牵不去我的向往。故乡的小渔船在我的心湖里摇荡,生生世世是那么的轻灵翔动,生机盎漾。
那湖、那港、那船。哪怕我步入天堂,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向往、我深深依恋着的故乡。真情镌刻心底,永不能忘!
长江上的一夜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冬天,寒风吹在脸上似刀割般生疼。我和一班贩烟的朋友们一起扛着麻袋,背着一床旧毛毯和一路裹腹的干粮(烤黄的馒头和熟米粉),踏着朦胧夜色踩着冰冷的栈桥登上了由浔阳开往汉口的“江申”号客轮。因我们买的都是散席船票(无坐位票)上得船来大家随便找个避风的地方蹲下来就算是到家了。我们一行四人,石和谢年龄稍长。我们找的地方是前舱和甲板相连的拐角处,因为我最年轻,所以便自觉地坐在了最外边,我们把麻袋垫在底下大家挤成团坐着互相取暖以抵御风寒。
初上船的感觉尚好。船舷上、甲板上站满了看风景的人们,楼上楼下的旅客们呼朋引伴忙个不停。我们几个挤在一起,坐在麻袋上把带来的毛毯盖在身上倒也觉得适意。“呜、呜、呜”……汽笛声中轮船离开了港口一路逆流而上,但听机器轰鸣、江风呼啸,似要割裂人的衣服置人于不顾肆虐狂放。夜色渐浓,船行渐远。这时己看不见浔城灯火,广播里播报餐厅开始营业的通知,但见人潮齐涌向餐厅流去。我们几个也拿出干粮咀嚼起来。我赶忙找出带来的空可乐瓶子去开水间打水,馒头和米粉实在是太干了,我真的难以下咽,一口干粮就着一口热水好吃多了,同时身体顿时也感觉暖和多了。
夜越来越深,船愈行愈静,到最后只听见机器的轰鸣。旅客们都己入睡,昏黄的灯影里同伴们都己熟睡。我因所处的位置在最外面,凛冽的寒风吹得透心冰凉。我捂了捂毛毯,拢了拢身下的麻袋,还是抵不住寒冷。只好爬起身活动身体,增加体温抵御寒冷。在这时,我暗忖还是得找个避风的地方,要不然这一宿肯定无眠。于是我便用心在舱面上溜达起来,我左顾右望四处找寻,苍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好的所在:在船一楼与二楼的楼梯底下,有个小小的贮藏室。我见其门未锁,便打开门来看看。待打开一看,见内里零乱地堆着褚红色的救生圈。我不由大喜过望,赶紧掩好门回到同伴处拿来毛毯和麻袋,把救生圈堆放齐整,腾出了一个不足一平米的空间,我蜷曲着躺了下去并在内里拉上了铁门。暖和了,心情也放松了,在轰轰的轰鸣声中我终于进入了梦乡……
江上的夜静谧而安宁。江流冲刷着江轮,江轮剖割着江流,不屈不挠努力前进。凌晨两点左右我被尿急胀醒,赶紧去洗手间方便。在回来时想到不知同伴们是否睡暖和了,便径直来到他们之间。正好石和谢被冻醒坐在那里,见我来了便上牙磕着下牙对我问道:“你去、去哪里了,我们醒、醒来不见你,真替你担心呐。”我赶紧对他们说:“快起来,我找了个好地方,赶快去暖和暖和。”于是同伴们收拾东西随我来到楼梯底下把麻袋堆在门口,我们一行四人挤坐在一堆,我说:“我去热水间看看有没有热水,有的话打点热水来喝,心里暖和些。”说话间找出可乐瓶子径往热水间而去。天可怜见,我取到了热水赶紧回到住处,对同伴们说:“把干粮拿出来吃吧,这样会更暖和些。”于是我们便细细地嚼着米粉,啃着馒头。可乐瓶子在我们之间转递。一边吃着一边商量上岸后的行动。因为烟是控购商品,每时每刻都得担心被稽查抓住,一旦抓住银货全无。时间在无声的流走,江水在向着希望奔流,我们亦在为明天的行动而筹划着,汉口在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
天色朦胧,隐约己可见汉口的灯火闪烁。我们从楼梯底下出来,站在船舷看东边慢慢呈现鱼肚白,天亮了,希望的一天开始了!
剩生伢叔
剩生是我一个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玩伴和同学朋友、朋友。因为他的辈份比我高一辈,所以一直以来依老家的习惯我叫他伢叔。平时一般都会带上名字称呼,所以叫剩生伢叔。剩生伢叔是我帮远公公五十多岁才生的一个小儿子,公公子女生了很多个,剩生伢叔听说是他生的第十个孩子。因为以前的医疗条件太差,医疗水平太低,小孩生下来后的成活率不高,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渔村来说,只能靠天和湖神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帮远公家里,到最后只落下了剩凤这一个小女儿和剩生这个最小的儿子,剩生最初的名字叫狗剩,迷信说法就是狗都不要的东西,阎王更不要的,所以才保住了性命。后来因为上学狗剩这名字太不雅观,老师才给改取了剩生这个名字。
自上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剩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挺优秀的。小学时,我是学校红小兵大队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剩生是副大队长和宣传员。清晨我们一起背着书包牵着手去上学,傍晚放学回家我们一起搬出凳子在门前就着夕阳做作业。我家和剩生家是前后屋,中间只隔着不足一米的小巷。每顿饭,我们都要端着碗在一起吃饭。我们在一起最高兴做的事就是每个星期天去生产队帮助选棉苗、拔燕麦、扯棉地里的草。因为那样做便可得到生产队一人一只馒头的奖励,别提有多高兴了。节日期间如果有谁家里办喜事,我们便组织宣传队去搞文艺宣传。宣传新风尚,宣传节约闹革命等一些文艺节目。办喜事的人家便拿出些糖果、饼干之类慰劳我们,有时还能吃上一碗汤面和一个鸡蛋。那时候我们这个宣传队可被公社领导夸赞得不得了,我们有时都会乐晕了。
一九七五年秋我们上中学了,并且一直是到高中毕业四年里都分在同一个班。中学离我们家有十几里的路程,每个星期日的下午我们一同背着米袋去上学。在学校的历次竞赛中,剩生都能拿到不同的名次和奖励,记得我们在一起为了背一道政治题,我们晚上跑到学校后面的小松林子里点着一盏小油灯(用墨水瓶加一根用小块铁皮卷成小筒的铁管穿上一根棉线条做的灯)你看我背,相帮着学习,就象是今天发生在眼前一样,令我神思飞扬。剩生的数学成绩特好,每次考试在班里总是前几名,我不管如何努力就是赶不上他。有时我在背地里自己骂自己真是个无用的东西,我恨我自己,但更羡慕剩生了。虽然高二时我是个班长,可剩生这个学习委员可比我风光多了。无论大会小会还是在班上总能听到校长、老师对他的赞扬声。
一九七七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七九年五月我们一起报考了中专。因为我们两家大人怕我们高考失利为了稳妥起见定要我们报考中专。六月我们一起走进了中考试场,那时考点试场设在离我们家近二十公里的一个高级中学内,还是我二哥骑自行车送我们去的。正好我和剩生分在同一个试场,并且两人并排在一行是相邻的座位。考试的第一天我们都感觉良好,第二天上午考政治时最后的一道论辩题:我一时不管怎么想硬是记不起来,记得很清楚这道题是我们政治资料上最后面的一道题目,平时我俩互背读资料时剩生都能流利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