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国家机密 >

第2部分

国家机密-第2部分

小说: 国家机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要是敌人的飞机不掉下来,我们就把你永远开除出革命队伍,今后再不带你玩了!”大斌威胁说。

“可是……”小六子有点迟疑,嘟嘟囔囔地说,“要是……掉下来了呢?”

“要是敌人的飞机掉下来,我就把我的‘大中华’给你!”大斌双手掐腰,挺起胸脯,斩钉截铁地说,“可是,要是敌人的飞机没掉下来,你得把你的‘牡丹’和‘恒大’都交出来——给我!”

远远近近,谁不知道于大斌手里有一本厚厚的《资本论》啊,那里面有着这条街——岂止是这条街,简直是周边地区最多、最全,同时也是最高级的烟盒。别人有的,大斌当然有;别人没有的,大斌更是有。这其中,大斌就有那么一张崭新崭新的“大中华”烟盒,光亮如镜,没有一丝一毫的褶儿。这是大斌的“王牌部队”,平时连摸都不让人摸,看上一眼,已经是巨大的面子啦。

大斌这么一说,小六子有点儿激动,又拿不定主意。他手里的“牡丹”和“恒大”,也都是干净整洁的新烟盒。当然了,它们加在一起,也抵不上“大中华”的一个角儿……小六子在脑海里又“电影”了一遍昨晚的梦。

大斌拉长声音,一脸英雄豪情:“怎么样,服啦吧!”

电影里,敌机坠落的画面非常清晰,还拖着一嘟噜一嘟噜的浓烟……小六子咽了咽口水,说:“好吧,就‘大中华’吧。”

几乎就在小六子和大斌打赌的同时,大斌的爸爸——向阳公社革命委员会(去年还叫向阳街道呢)主任于志俭刚刚给半导体喇叭换上充满力量的新电池,正满大街地通知辖区内的群众游行呢——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落美帝国主义的U…2侦察机。

人民广场又一次沸腾啦。

人们像开闸的水一样奔腾着涌向街头。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大人们扛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高举横幅,歌声与口号此起彼伏……全城的人民以公社或厂矿为单位集中,沿着各自的游行路线向人民广场集中。

人民广场是渤海市的政治中心,位于渤海市的中心地区,是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广场。广场的西边,是绿树掩映的南湖大院——南湖大院便是省委大院。渤海人民群众的所有游行,最后都要到人民广场集会,讲话,表态,庄严声明,发致敬电,然后形成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

小六子喜欢游行,不论什么规模什么级别的游行,都能唤起他极大的热情。一听见锣鼓、口号和歌声什么的,小六子都要兴奋得眼睛发亮浑身颤抖。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与群情振奋的喧闹里,小六子跟小伙伴们像一群兴奋的小鱼,在大人们满是汗渍气味的腿胯之间往来穿梭,或者跟着喊口号唱歌,或者利用拥挤的人群玩捉迷藏的游戏。

对小六子他们来说,游行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游戏,而且游戏的时间还没有限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点也从又细又窄的老街搬到了辽阔宽广的柏油大马路,人员更是由儿童团、游击队什么的变成了大部队和正规军。

当然了,今天的游行对小六子来说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整个晚上,小六子一直跟踪着大斌。直到半夜十二点了,游行的队伍累得快散架了,人们开始陆续离去,小六子依然尾巴一样跟着大斌,而且一直咬到大斌家的门口。大斌闷着头,也不说话,脚下却越来越紧,跳进家门,就要插上插销。

小六子拽着把手,就是不让大斌关门。两个人也不搭话,只是“呼哧呼哧”地在把手上反复争夺。门缝忽大忽小,但是身短力亏的小六子很快落了下风。这时,小六子瞅准了一个机会,一下子把胳膊插进了门缝……正在这时,于主任回来了,见到两个人你拉我拽的,大声喝道:“你们调什么皮?”

“‘大中华’!”小六子气喘吁吁地喊了一句。

“他没说是侦察机啊……再说我们也没有拉钩上吊。”大斌声音更高地辩解着。拉钩上吊是小伙伴之间履行承诺的最高仪式。

“去去,赶紧回家去。”于主任挎着喇叭,嗓子也有点沙哑,不耐烦地轰着小六子,然后推搡一把大斌,反手“咣”地一下带上门。

大斌掀开门帘,在门里闪了一个胜利的鬼脸。

小六子决心复仇。 
 

 



    
《国家机密》陈昌平

  
  三 
小六子决心复仇。

从这时候开始,每一天早晨一睁眼,小六子都要在床上磨蹭一会儿。小六子不是懒,他是在回忆,回忆睁眼之前有没有做过什么梦。这时候,小六子已经有点经验了——起床后,如果脑袋昏沉沉的,那么昨晚或者今早一定是有梦来了。这时候,即使小腹鼓胀眼里布满眼屎,小六子也不急于上厕所和洗脸,而是眯缝着肿眼泡儿,脑壳一晃一晃的,一次次地打捞着昏昏沉沉的脑袋里面的梦。如果没有成功,白天,小六子也会格外小心,说话慢慢吞吞,走路稳稳当当,像一个顶碗的杂技演员,生怕有什么剧烈运动,把包围在脑袋里的梦给弄没了。

小六子的努力当然没有白费,坚持就是胜利。过了很长时间,他终于迎来了他期待已久的特别清楚的梦。小六子马上找到大斌,他跟大斌一字一句地说:“你说,石头怎么能飞呢?你信不信石头能飞呢?”

“当然不信啦!”大斌回答得非常肯定,还加上了一句,“你胡扯。”

“但是,我就梦见了天上有一块石头,在飞呢,而且石头还能唱歌。”小六子殷切地看着大斌,声音越来越高,并且开出了他的条件,“我如果输了,就把我的‘牡丹’、‘恒大’给你,再加上一张‘大前门’,都给你。你如果输了,就把你的‘大中华’给我。”

“……石头能飞?还能唱歌?”有了击落美机的教训,大斌已经很谨慎了。

“当然啦。”小六子仰着脸,望着天空。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的后面真的有一块又能飞又能唱歌的石头吗?!

“胡诌八扯吧!”蓝蓝的天空也给了大斌信心,再说又加上了一张“大前门”,再说周围的小伙伴们都在盯着自己呢。

“咱们这是打赌,你可不许后悔啊!”大斌严肃地说。

“这么说定了啊,咱们俩拉钩上吊。”小六子伸出小拇指,大斌也迟疑地伸出他的小拇指。

在小伙伴们的起哄和喝彩声里,小六子和大斌两个人的小拇指紧紧地钩缠在一起,并且一边摇晃着一边喊着:“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

也就在两个人拉钩上吊的当天,大斌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又游行了,而且还是比上一次更大规模的游行,甚至是这一年里最大规模的游行。

当日——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在伟大首都北京发布了《新闻公告》: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在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的进军声中,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宣布:毛主席的这一伟大号召实现了!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四百三十九公里,最远点二千三百八十四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六十八点五度,绕地球一周一百一十四分钟。卫星重一百七十三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中国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实际行动“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所取得的结果。

……

整个城市像开锅的水一样,人民在里面沸腾了。这一回不仅仅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而且是鞭炮齐鸣载歌载舞了,更让人激动的是——彩车出动啦。彩车是游行队伍里最精彩最隆重的部分,它常常是一些巨大的模型:轮船、飞机、麦穗、内燃机、精密机床等等,像是放大了无数倍的大玩具。谁都知道,并不是每一次游行都会出动彩车的,但是出动彩车的游行一定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千条江河汇大海啊——全市的人民和彩车都聚集到了人民广场,再从人民广场出发,沿着渤海的主要大街,重新浩浩荡荡,重新奋勇前进。

每一回看见彩车,小六子都要忍不住地欢呼雀跃,浑身颤抖得更加厉害,甚至牙齿都要上下“哒哒哒”地打着哆嗦。他跟着彩车跑啊跳啊的,从后面跑到前面,再从前面跑到后面,然后有选择有重点地盯着他喜欢的轮船和飞机……盯着盯着,小六子就觉得不对劲儿了。他突然止住脚步,他想起了比彩车更重要的事情——于大斌!

这时,上级发布通知,说我们的卫星可能在今夜二十点二十九分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飞经渤海上空。于是,彩车、锣鼓和游行的队伍都停止了,刚才还是热烈欢庆载歌载舞的城市一下子陷入了停顿和沉静——那是一座城市巨大的静穆啊,而且是喜滋滋乐颠颠美乎乎慢悠悠的静穆,广大人民群众齐刷刷地扬起头——面向西北,像广阔天地上成熟挺拔的高粱,瞪大着眼睛,在祖国星光灿烂的夜空里搜寻着稍纵即逝的目标……但是,小六子既无心观赏这些“大玩具”,也无意搜寻大人们头上的目标了。他就像秋夜庄稼地里的一只的小老鼠,在寂静人群里蹿来蹿去,东寻西找地搜索着大斌的踪影。

老街里空荡荡的,游行的群众还没回来。小六子搜索了小伙伴们平日玩耍和游戏的所有地方,甚至连街角的防空洞和更远的大斌姥姥家都找过了,却始终没有侦察到大斌的影子。小六子决定潜伏起来,于是一猫腰躲进路灯后面的阴影里,在暗处盯着大斌家的门口。很快,小六子发现了大斌家屋顶上有一个蠕动的黑影——这小子一定躲在烟囱后面了。

小六子个子矮,上不去屋顶,于是便静静地埋伏在阴影里。

不知什么时候了,阴影外面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找孩子和骂孩子的声音,老街在浓重的夜色里开始安静起来了。于主任站在门口喊叫大斌。小六子注意到大斌探头探脑地侦察了几下,然后像螃蟹一样,几下子就从房顶上扭动下来了……就在这时,小六子从灯下的暗影里“嗖”地蹿了出来,双手叉着腰,横在大斌和他爸爸中间。

看见父亲和小六子,大斌突然“哇”地一下子哭了。

于主任看见小六子横在门口,皱起了眉头,说:“又是你,为什么总欺负我家大斌啊?!”

小六子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平日总是侦察兵和老鹰的大斌怎么会突然大哭。他隐约感觉到大斌一哭,“大中华”也就够呛了。这样想来,小六子也不由得“哇哇”地开哭了,声音比大斌更大,眼泪比大斌更多。

“怪不得今天这么老实,是你闯祸了?!”于主任转向儿子——自己的儿子比眼前这个孩子又高又壮啊。

于是两个孩子——一个哇哇大哭,一个眼泪横飞,在鼻涕眼泪之间,嘟嘟囔囔地向爸爸或于主任陈述各自的理由。大斌强调了小六子说的是敌机而实际上是U…2侦察机,大斌又强调了小六子说的是石头而实际上是人造地球卫星,再说小六子说了石头能唱歌但是他没说唱的是《东方红》啊……

小六子的申述还没有开始呢,于主任便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然后定定地看着小六子,嗓子哑哑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小六子有点害怕了,怯怯地说不出话来。

“没关系,叔叔问你话呢。”于主任清了清嗓子,和蔼地拍拍小六子。小六子闻到于主任嘴里有一股清凉的牙膏味。

“我……梦见的。”小六子说。 
 

 



    
《国家机密》陈昌平

  
  四 
于主任中等身材,腰板挺直,头发略微稀疏,梳着一丝不苟的分头,像一本永远学而不 厌的书。居民们印象里的于主任,脸上总是笑呵呵的,目光里充满了热情与活力,手里永远 拿着工作的家把什——或是讲话的喇叭,或是灭蝇的拍子,或是开会的本子……浑身上下散 发着乐此不疲的忙碌与辛劳。公社主任是政府的基层干部,可是对王师傅一家来说,却是登 门的最大的领导,所以于主任的来访,顿时让王师傅一家忙乱起来。

家里没有茶叶,只能倒一杯开水。可是暖壶里没有开水,桂珍忙着去烧水。王师傅从锁 着的抽屉里取出了大半包的“混叶”,双手敬给于主任,自己则卷了一根“大炮”。王师傅 一边卷烟,一边综合着孩子们最近的日常表现,重点是小六子有无什么过失。

于主任随随便便地坐在炕沿儿上,刚吸了一口,便猛烈地咳嗽起来——“混叶”放的时 间太长了。

王师傅马上张罗着去买烟。于主任连忙阻止,并从自己兜里摸出一包“红烂漫”,自己 叼上一根,又递给王师傅一根。王师傅两手外推,可于主任依然直直地擎着,不收手,直到 王师傅双手接过烟。

“邻邻居居的,早想来拜访拜访。”于主任一边说,一边四下打量着。

这是渤海市最常见的老式中国房——俗称“一担挑”,左右两间住屋,中间是两家合用 的厨房。王师傅和商老师各居左右,厨房里挤满了两家准备过冬的白菜、萝卜和煤坯。

一进王师傅家,最突出的感觉就是拥挤与杂乱,不足二十平方米的一间屋子,住着一家 八口。靠窗户的一边,是一面大炕,而在屋子的另一面上空,则打了一个既能睡觉又可储物 的吊铺。吊铺的下面,是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了,摆放着一个常见的矮柜。矮柜的上面摆放着 一个三五牌座钟和一个半新的收音机。收音机上罩着一块红色的平绒,平绒的上面摆放着一 座毛主席的半身石膏像。石膏像后面贴着两张宣传画,一张是毛主席去安源,一张是毛主席 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

“最近工作太忙了,要不早来了。”于主任说,又跟了一句,“确实太忙啦。”

深入开展“一打三反”运动,进一步清查“五一六”分子,学习《人民日报》的“破除 旧风俗,树立新风尚”,在全公社开展“忆苦思甜”活动……新运动来得猛,新精神来得快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