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养成计划-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敏的衣服慢慢受热蒸腾,一股乳白的气雾将她包裹在中间……
这种由内而外地方法对赵敏颇有裨益。赵敏舒服得想呻吟。杨辛的体贴令她在想一个问题,这个外表粗鲁行事乖张的家伙。为什么有一颗如此细致的心呢?
可她还没想出答案来,杨辛却先呻吟起来。
那呻吟淫荡至极,赵敏本来想看在他好心为自己取暖的面子上忍住不说他,可是他还没完了,不停的哼哼唧唧,还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喂,你什么意思?”
“唉,我是在表达释放的快感,嗯,真销魂啊。”杨辛感喟。
“什么释放地快感?”
“我将真元输入你的体内,这难道不是释放的快感吗?”杨辛恬不知耻地说。
赵敏见他轻薄自己,而且顺着他的话往下一细想,还真有点那个意思,她的一张俏丽地脸庞顿时变得绯红,她跳了开去,啐他道:“拿开你的臭爪子,早知道你没安什么好心。”
“我哪里有啥好心呢?我的好心都让人当成驴肝肺了。”
赵敏要想跟杨辛斗嘴占上风,那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的。她被杨辛反讽了一句,气咻咻地站起来往公路桥上走,一边走还一边说:“我们上去搭车吧。”
看得出来她虽然跟杨辛拌嘴了,但是内心里却没有真地抗拒他,不然她也不会不由自主用上“我们”这个词了。
站在公路旁,两人招手拦车,然而现在天色已晚,她们地样子很令人起疑心,终究没有人敢停下车来载他们一程。这不是有没有道德心的问题,而是自作孽不可活。谁叫两人没事将车飙到河道里去呢,幸好下面还有水,碰上旱河,两人可就真挂了。
杨辛说:“郡主,咱们得改变策略。”
“什么策略?”
“这样,我躲起来,你呢,将裤脚扯断变成短裤,然后伸出白生生地大腿去,我想保准有人会停下车来的。”
“滚!”
赵敏没好气地吼他,然后继续招手。
这时候来了一辆东方标致,竟然还“唰”地一下停在了两人的面前。
杨辛正奇怪老天开眼,车门打开他看到小昭就明白了。
上车之后里面可是相当热闹,小昭和芷若都在,最令人惊诧的是那个司机,悍然就是那出了一趟远门的周处!!
“你……”杨辛指着她一时结舌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什么我,你不是一直伶牙利嘴的吗?怎么见到我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是不是干了什么亏心事?或者背着我泡妞了?”
周处的性格一点都没有变,说话还是那么具有轰动效应。
“我……嗯,你们怎么来了?”
“赫赫…………这话说得有味道了,难不成你们两个想私奔不成?你们开车出去然后一去不回,正好我租了一辆车转悠,又恰好看到了她们两个,了解了情况之后就来找你们……你倒是说说,你们两个是怎么回事?”
“我们,糟糕透顶了,我们的车被某位美女开到河里去了,她自己也差点喂了大闸蟹。”杨辛这么说的时候完全不顾忌赵敏对他不住地丢刀子。
“对了,周处,你是怎么回来的?”
“天啦,我的故事就太有趣了,不过呢,我们自然是找了一个帅哥送我们回来的。”
“帅哥?谁?不会是谢逊他老人家吧?那里除了他老人家称得上是帅哥之外,其余都是废柴。”
“切,我们要回家的乾坤大挪移通道在光明顶,要去光明顶自然是去找明教的教主张无忌了。”
赵敏突然紧张起来,而周芷若则表现得相当平淡,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去对她而言已经成为荒唐的往事了。
“他有没有问起我?”赵敏问,还不安地看了看周芷若。
“没有啊,不过我告诉他你在这里了,还告诉他周芷若也在这里。”
“那他……”
“结果你不是看到了吗?他可是大英雄,那个时代还需要他呢,自然不会过来的啦。”
赵敏的脸突然平淡起来,她有些奇怪自己竟然没有生气,这是为什么呢?她看了看杨辛,杨辛也在看她,她莫名的红了脸。
“别紧张,郡主,你还有机会过去的。”杨辛安慰她。
赵敏却突然来气了:“要你管!”
杨辛莫名其妙,没再吱声。
“去哪里?”周处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往前开。”杨辛说。“前?”
“嗯,往前开。”小昭甜美地笑着附和。
“你们……”
“往前开。”周芷若和赵敏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
作品相关 史上最银
更新时间:2008…8…24 14:10:30 本章字数:20022
一五石散
王戎是西晋的一位大大的名士,名列“竹林七贤”之中,在当时也是士族中的领袖人物之一。但要说他“贤”在哪里,却非常难讲。他身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贪财。他的庄园水磨,据说是“周遍天下”,但他一位从侄结婚的时候,他大方地送了一件单衣,婚礼完毕之后,又心疼起来,火烧火燎的,不拿回来估计心脏病都要发作了,就又厚着脸皮跑去要了回来。对儿女他也并不大方。他女儿成家后,有次问他借了几万钱。几万钱对于王戎,可能也就跟我兜里的几块钱差不多。可他就惦记上了,天天盼着还,可女儿就是没送钱来。后来女儿回家探望,他就脸色很难看。女儿马上掏出钱来还他,王戎“然后乃欢”。他家买的李子他都要让人一个一个把核都给钻破,怕有人把他家的李子种给偷了去。
这样的一个财迷有一个特长,就是会聊天,说起话来,言辞颇为动人。在魏晋士人看来,这就够了。再加上他出身于一流门第——琅邪王家,所以这个名士,王戎就做定了。
王戎也碰到过危险时刻。西晋晚期,几个王爷带着兵互相砍杀,打成一锅粥。齐王冏一度控制洛阳,另一个王爷河间王要组织联军讨伐齐王。齐王司马冏召集会议,讨论对敌策略。王戎当时担任尚书令的高官,级别相当于副总理级别。他在会上侃侃而谈:“人家带兵百万,势不可挡。我建议你退休回家,安享天年。急流勇退,放弃权力,当真是万全之道。”司马冏的谋士勃然大怒,说:“汉、魏以来,有一个退休的王爷能活命的么?我建议把出这个坏主意的家伙处死示众。”所有在场官员非常震惊。王戎听了以后,表示要上厕所。王戎不在的时候,司马冏对谋士的建议正做认真考虑,就忽然听见有人叫唤起来了:“了不得了了不得了,王大人掉茅坑里头了!”大家让人把王戎捞起来以后,把这位浑身恶臭的王大人送回府第。王大人声称自己是“药发”,才会失足跌入茅坑。一通混乱下来,让王戎逃得一命。后来,司马冏被杀死了,王戎还活着。
王戎所说的“药发”是怎么回事?“药发”为什么会掉到茅坑里呢?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王戎,还有一个问题。古代人最注重守孝。父母死了,做儿子的几年之内都不能再担任官职。守孝期间,孝子要痛哭流涕,不吃肉不喝酒,更不能穿好衣服。王戎的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却不遵守这些规矩,又喝酒又吃肉,但是这些酒肉似乎于他却无多少滋补,他容貌憔悴,身体虚弱,要拿着拐杖才能行走。当时另一个官员和峤也在守孝,他完全遵守一切规矩,吃米饭都要称好再吃,怕超过孝子的饮食标准。但是,大家却认为王戎比他更孝顺。皇帝对大臣说:“和峤守孝时过于刻苦,让人担忧。”大臣却回答说:“和峤克扣自己饮食起居,却只是“生孝”,王戎却是“死孝”,我认为真正值得担心的,是王戎。”为什么王戎守孝期间吃肉喝酒,却能得到大家的理解,称他为真正的孝子呢?这又是一个问题。
要解释这两个问题,就要谈到晋朝的一种很古怪的文化风尚了。
这种风尚就是服用一种有毒的药物——五石散。现在大家一说到毒品,马上想到鸦片,觉得好象在鸦片之前,中国人从来没有服用毒品的历史。其实这是不对的。晋朝时候,上流社会就曾大规模服用毒品。因为我们可以有把握的说,五石散对人体的损害绝不在鸦片之下,把它划成毒品一点都不亏。
所谓“五石散”,是一种中药散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此外还有一些辅料。这种散剂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发明这个药方,是给伤寒病人吃的,因为这个散剂性子燥热,对伤寒病人有一些补益。但是到了魏晋,上流社会的士人没有伤寒,也都都开始吃将起来。此时的配方和张仲景原始药方已经有了一些调整,但主要成分没有变化。
这种药吃到肚子里以后,要仔细调理,非常麻烦。首先,服散后一定不能静卧,而要走路。所以魏晋名士最喜欢散步,称之为“行散”,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格外喜爱锻炼身体,而是因为偷懒躺下就性命不保的缘故。除了走路,饮食着装上也要格外注意。服散之后全身发烧,之后变冷,症状颇象轻度的疟疾。但他们发冷时倘若吃热东西穿厚衣物,那就非死不可了。一定要穿穿薄衣,吃冷东西,以凉水浇注身体。所以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按照书上的说法,就是““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冻出肺炎来,那是你散发的好。
但是有一样例外,就是喝酒。一定要喝热酒,而且酒还要好要醇。五石散对酒非常挑剔,不要说甲醇兑的酒,就是一般的劣酒,它也会有激烈反映。而且还服散之后还不能不吃东西,一定要大量进食,“食不厌多”。
总之,吃散之后,一定要散步,大量吃冷东西,喝热酒,穿薄衣服,洗凉水澡。
五石散还是时装之敌。服药之后,人的皮肤特别敏感,很容易被磨破。新衣服比较硬,所以魏晋名士大多痛恨新衣服,而喜欢穿柔软的破旧的、没有浆洗过的衣衫,一副很艰苦朴素的样子。比如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就受不了新衣服。他倒不是希望死后有人收集他的衣物,搞个“桓大将军艰苦朴素生活作风展”,而是实在无法忍受硬邦邦的新衣服。有一次,他早上起来穿衣服,妻子故意让人给他送去新衣服。桓温看了以后勃然大怒,让人赶快拿走。他妻子就说:“衣服不穿,怎么会变旧呢?”桓温哈哈大笑,穿上了新衣。可以料想到的是,桓温不会热中于采购时装。
衣服不仅要旧,而且还要宽大,省得它磨皮肤。鞋子最好也别穿,要穿就穿木屐,以减小和皮肤的接触面积。鲁迅先生就说过:“我们看晋人的画象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这些破旧的衣服轻易不得浆洗。王朔小说里有个人物就说自己的棉袄一辈子没洗过,“穿上去可暖和了”,魏晋名士倒不是贪图暖和,而是因为浆洗过的衣服太硬,他们受不了。这些经年累月不洗的衣服里头就会滋生虱子。所以你看那些名士高雅得无以名状,一副活神仙模样,为现代小资所万万不及。比如王恭(后来在夺权斗争中兵败被杀),披宽大的鹤氅裘,于小雪时节乘肩舆而行,望见的人觉得简直帅呆了,称其为“神仙中人”,但你要是剥了这位神仙中人的鹤氅裘,多半会发现他虱子满身爬。
在魏晋时代,一边谈天,一边把手伸到衣服里头捉虱子,都被认为是雅致的事情。中世纪的苦行僧推崇虱子,说它是“上帝的珍珠”,这个说法魏晋名士听了一定会赞同。有些名士见来了客人也浑然不管,只顾光了膀子在身上捡拾“上帝的珍珠”,活像《阿Q正传》里王胡的光景,但客人也不生气,要是对这么高雅的事情生气,只能说明自己庸俗。至于为什么高雅,我没想明白,但我觉得要是那些士人服药后,必须爬着走路,估计爬行也会被认为是雅到极至的事情吧。
服药还不仅仅是给生活带来某些不便的问题。如果梢有不慎,某个环节出了差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东晋名士皇甫谧描在服药后,排解不当,落下了一身重病。他说自己承受了可怕的痛苦:“浑身燥热,五内如焚,在隆冬季节,光着身子吃冰,夏天就更加难以忍受,象得了疟疾伤寒一样,身体浮肿,四肢酸痛,只能放声哀号。”他实在忍受不了,要拿着刀自杀,叔母苦苦劝阻,才活了下来。
皇甫谧说道:“许多人发散失误,死于非命。我的族弟,痛苦得舌头都陷入喉咙之中。东海人王良夫,痈深深陷入后背,陇西辛昌绪,脊肉完全溃烂,蜀郡的赵公烈,中表亲戚里有六人因此而死。这都是服用寒食散造成的,我虽然还活着,但也是苟延残喘,遗人笑柄。”
服药如此麻烦,又如此危险,但为什么能风靡晋朝的上流社会呢?得到后来,五石散在上流社会里风行的程度,不减于清末的鸦片。只是由于五石散本身的昂贵,以及调理的烦琐,所以没有渗透到民间。这也是晋朝百姓祖上有德,免此一劫。五石散之流行,自然有它的道理。五石散服下后,确实对人能产生奇妙的反应。
首先,五石散有一种类似***的功用。服药后,人体忽而发冷,忽而发热,肉体确实暂时陷入一种莫名的苦痛中,然而精神却可以进入一种恍惚和忘我的境界之中。世俗的烦扰,内心的迷惘,都可以被忘怀,剩下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在这样的时刻,可以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局牖,八荒为庭衢”,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什么都不配拘束自己,只有膨胀的自我意识,任意所之。简而言之,有点类似于喝醉酒,也许在生理上面和醉酒有所不同,但同样是精神麻醉。
处于这种精神状态的人,大家多少会比较宽容。说了一些出格的话,做了一些出格的事,也都得到谅解。和迷迷糊糊的人较什么真呢?当然,有人可能会抗议,说:“你怎么知道这样是迷糊?你怎么知道你的日常生活不是迷糊,而此刻倒是清醒呢?”,对于这样有哲理的问题,我只能建议提问者自己动起手来,配一剂吃吃,看看到底是迷糊呢还是清醒。
知道了五石散的情况,我们就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