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穿越日常-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老夫人从产房出来。看都没看一眼那个怪物似的孩子:“把那怪物赶紧找个地方埋,不,找个地方烧了。记得,别在家里烧,不能叫小怪物脏了我们孔家的地方。”
立刻就有婆子收拾了还有微弱气息,在地上挣扎的孩子。连包都不包装到盒子里提了出去。
孔老夫人带着怒气回去,叫人寻了孔二少爷。旁的没说,开口便是叫他写休书。
孔二原对君惜兰就有诸多不满,先前君家强盛的时候,君惜兰可是仗着家世一直压在他头上。等到君莫为倒台,孔二一朝翻身做主人,自然就将气全都发泄出来。这段时间,他可是真真的把以前受的那些恶气都撒完了。一听孔老夫人叫他休妻,当下没二话直接就写了休书扔下,孔二连见都没见君惜兰,回去找小妾继续寻欢作乐。
李鸾儿想着信上的内容,过了许久才轻笑道:“看起来,诸如那些生子药之类的都不靠谱,瞧瞧,君惜兰为了生子什么人给的药都敢吃,结果弄成这个样子。”
严承悦也想了半晌,最后说出一句话来:“说不得宫中那位也落不得好。”
就这么一句话,道尽了淑妃的去处,李鸾儿想了一会儿,倒是也认同严承悦这话,既然君惜兰仗着药物怀上孩子,结果生出那么个东西来,那么,同样用了药物的淑妃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么一想,李鸾儿还真是放心了。
知道君惜兰生了个怪物,李鸾儿就对孔家多多关注起来,特地收买了孔家一个下人每日探听消息,过了没几日,便知君惜兰被孔家休弃,净身出户被赶出来,她才生了孩子,人还在月子里,这样大冷的天孔家不只分文没给她,还连件厚实的衣裳都没叫她穿,只叫她穿着单薄衣裳就这样把人扔出家门。
君惜兰倒也硬气,就这么丢尽脸面出来了,不只没寻短见,反而憋了一口气,硬是不知道从哪弄了点银子寻了住处住下,又仗着这口气请大夫抓药调理身体,一直等了好几天等到崔家的人寻上门来,君惜兰便跟着去了崔家。
当君惜兰去崔家的消息传来之后,李鸾儿正斜靠在榻上,由着严承悦画她的小像,听下人回报,李鸾儿笑了笑,严承悦放下笔等那小像上的墨迹干了,拿起来给李鸾儿看:“如何?还像回事吧。”
李鸾儿仔细的看了好久点头:“倒是有些个意思,画的挺像,且笔法细腻,不过,却未能登堂入室。”
严承悦叹了口气:“画之一道,我也不过是个工匠,离登堂入室还早着呢。”
说到这里,严承悦就着旁边的银盆洗了洗手,一边拿干毛巾擦拭手掌,一边笑道:“当初君家倒台,孔家瞧着崔氏被别人买去,就以为崔家已经和崔氏母女画清界线了,就是以后崔家也叫人去瞧了君惜兰一次,可孔家却认为崔家并不会太管君惜兰的事情,就可着劲的作践她,这次又正好寻了由头将她休离,说起来,孔家大约是瞧上哪个家世好的闺秀了,只是,孔家应该也没想到崔礼还认君惜兰这个外甥女,怕这会儿孔家正头疼呢。”
“管他呢。”李鸾儿拿起一颗桔子剥开,给了严承悦一半,自己掰了一片放在口中:“总归这两家都不是什么好人家,以后他们闹腾起来,咱们就当热闹瞧瞧。”
“倒也是。”
严承悦点了点头,掰一片桔子放到李鸾儿口中:“先前和你说过的去庄子上的事情怕是不能成行了。”
“怎么?”李鸾儿坐起身来:“出了什么事吗?”
严承悦笑着抱起她移进自己怀里:“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工部的匠人将火枪都做得了,这段时间火枪营的将士也都使熟练了,官家一时兴起,从火枪营里挑选了些人要去西郊的演武场试试,想瞧瞧用火枪装备后如何厉害。”
“这样啊。”李鸾儿明白了:“那你也得跟着去。好在试验过后听听官家有什么不满,便于以后改进是吗?”
“官家点明了要我陪同一起去,这一去怕是十天半月回不来了。”严承悦将头搁在李鸾儿肩头:“入冬以后北边下了好几场大雪,草原上的牛羊被冻的不轻,鞑子这个冬天过的分外艰难,已经好几次叩边,这次。鞑子又派使者前来进贡。官家的意思便是早早的将火枪改进好,好在鞑子使臣来的时候震慑一下,这次赶的急了些。官家瞧过之后看看哪里不满,我便要早点画出图来,好叫工部的匠人早些改进。”
“鞑子叩边?”李鸾儿有些惊奇:“怎么没听说过?不是说近几年边关无事么,我还当四海升平呢。”
严承悦听的笑了起来。笑容里带了几分苦意:“哪里那样平静,不过是哄着百姓听的。北边鞑子素来就不安稳,云贵等地那些土著又几次三番的造反,海边又有倭*害,处处都叫人头疼着呢。”
李鸾儿听严承悦解释了一番。想了一会儿:“要是我,就将什么鞑子、土著和倭人一锅端了,连他们的朝庭国土都圈进来。看他们还能如何蹦跶。”
“好娘子。”说的严承悦都笑了起来:“您这心也太大了些,打仗可没那么容易的。鞑子那方草原辽阔,他们吼边之后往草原深处一躲,你哪里寻去,南边的土著多在深山,要剿灭他们更是难上加难,便是倭人,总归和咱们还隔着海呢,他们杀了咱们的百姓,拿了咱们的金银驾着船往海里一跑,咱们也没法子。”
“这有什么。”李鸾儿倒不觉得为难,笑着打个呵欠:“鞑子的壮年男子骑马打仗,跑的也快咱们寻不着,可他们的女人和老人孩子行动不便,咱们可是能找着的,那咱们就在男人打仗的时候派一支队伍过去,将他们的女人和孩子全部杀了,就剩下老人,过不了几年,鞑子不就断了根,那时候,他们自身都不保,哪里还敢叩边。”
“土著么,不就是因为觉得生活苦了,又和汉人不平等这才反的么,官家对他们好一点,多帮扶着,叫他们生活的好点,慢慢将他们汉化,自然就没什么反心了。”李鸾儿搂着严承悦的脖子贴近了在他耳边笑道:“至于倭人,他们能驾船,咱们就不能么,既然他们敢来咱们这里祸害,咱们凭什么就不能去他们国家祸害,直接派人打过去,烧了他们的王宫,抓了他们的国主,瞧瞧他们还能折腾什么。”
李鸾儿这主意倒是真好,只是有些太过暴力了,严承悦可以想见要是朝中那些文官听到一定会大骂李鸾儿缺德,说这种做法有伤天和,还会说什么要以德服人的话。
不过,那些武将怕都高兴坏了吧,武将么,最怕的就是没仗打,要是听到李鸾儿这话,一定会大力支持,起码,严承悦可以肯定,自家老爷子便会支持,好几年朝中都没什么仗打,严承悦的二叔严卫国也歇了好几年了,要真是朝庭能够出兵剿灭鞑子,严卫国可就有了用武之地,老爷子可就盼着这一天呢。
说不得官家也会支持。
这么些日子接触下来,严承悦摸清楚了官家的性子,现在官家年纪小,还没能掌握住朝纲,行事便有些软乎,不过,官家性情刚强,哪一日能掌控住整个朝庭,一定会对外用兵,到得那个时候,官家最先做的便是给鞑子一次痛击。
“说起来,你这主意倒也不错。”严承悦笑了笑:“如此,不知道多少人有军功可立,本朝和前朝不一样,本朝并不压制武将,相反,还能以军功封爵,不管是世家还是平民,可都等着朝庭哪日再出兵,便可立些军功,不能封爵也想着授官呢。”
就严承悦这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李鸾儿,她听了灵光一闪,又沉思一会儿子,倒真真是有了主意。
第二八一章私奔
李鸾儿过了几日悠闲自在的生活,便开始带着几个丫头将嫁妆入了库,又接手宅子里上上下下的事情。
眼瞧着天儿越发的冷了,又下了一场大雪,李鸾儿寻了几件大毛衣裳,又拿了手炉脚炉包好叫严承悦去西山演武场的时候带上。
严承悦自多年前将腿摔断之后,一到冬天天冷的时候,这腿脚冰凉,他腿上虽说没多大感觉,可到底也不太好受,且因着腿上的伤处,带的身上也有些经受不住凉气,这几日他和李鸾儿住在一处倒还好些,晚上李鸾儿帮他暖着,倒觉得没那么难受,可去了西山,那里风大天气更冷,又没人帮他暖胳膊腿的,李鸾儿也担心他晚上睡不着觉,故又特地叫了严一过来嘱咐一通,又将她用皮子做的暖袋交给严一,叫严一晚上的时候记得烧热水装到袋子里帮严承悦暖被窝,且记得半夜的时候换水。
严一将李鸾儿说的话记在心上,并且做了保证,一定会好好伺侯自家公子,李鸾儿也知严一忠心,倒也放心。
打发走了严承悦,李鸾儿就将家用帐目整理了一番,重新制定了家里上上下下的规则,什么人做哪些活计都做了规定,采买上的人手也寻了老实忠厚的,便是这还不成,又叫家里下人轮流监察,每一个月换一次监察小组。
弄好这些规定,李鸾儿寻了周管事来,两人商量了一番,瞧着没什么不合理的,就在家里施行开来。
将内宅的事情安稳了,李鸾儿将严承悦分家所得的那些东西也全查点了一遍,除去库房里的古董字画金银珠宝。还有外边一些庄子铺子,她统共算了一下,这一算,深觉严老将军对严承悦还真是疼爱到了极点,竟然想着法的分给他那么多好东西。
库房里的古董多是清雅的,其间还有许多古书,珠宝并不是很多。但是金银却不少。另外,分给严承悦的庄子面积都不小,且瞧着收益。庄子的土地应该都挺肥沃的,有两个庄子里还带了山林,家里一年老头用的山珍根本就不用去买。
那些铺子所在的地段也都挺好,严承悦叫人经营着两个铺子。其余的全都租出去了,每年光是租金就能收不少。
李鸾儿又瞧了瞧。发现经营的两个铺子一个卖的是文房四宝,一个是书坊,里边的东西分了两大类,其一是很便宜的。其二便是珍品,甭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能从这里寻到合适的。这买卖做的倒也雅正,而且也很能得读书人的好感。
召来周管事问了问。李鸾儿得知书坊里的书册很齐全,有许多书都是在别处买不到的,很多读书人都会到书坊寻书,也有那家里穷一些的买不起书,便想借回去抄抄,只是那书都是新的,书坊的管事哪里敢借。
李鸾儿问清楚了想了一会儿,就吩咐周管事从近日起便将书坊的规矩改一改,读书人可以买书,也可以抄书,抄书的话自己带笔墨也行,买店里的用也成,如果自己带笔墨的话,可以抄两本书留在店里一本,带回去一本,如果买店里的笔墨纸张用,抄三本可以带回去两本。
如此一来,那些家里没钱供应的读书人也有书可读,店里也不用为书源发愁,除此之外,还可以为严家多结善缘。
虽然说历来读书上进能考中的多是世家子弟,可是,寒门书生也不能小瞧,抄书这营生就能给严家带来许多声望,且能结交许多寒门书生,这些人里有那么几个能考得中,以后,说不得就是严家的人脉。
周管事也觉得这主意好,当下笑着就出去吩咐,过了不几日,严家书坊果然改了规矩,自此之后日日就有很多书生在这里流连,书坊后边的屋子里更有许多人在这里抄书,时间久了,严家书坊不但多了许多书籍,且在读书人中很有些声望。
自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说这一日天又冷了几分,眼瞧着天空阴沉沉一片,说不得就要下大雪了,李鸾儿带着瑞珠和瑞芯翻找库房,寻了几张皮子出来,想着趁空做几件大毛衣裳,再加上眼瞧着要到年根底下了,这过年的新衣也得准备起来,另外,给各处的年礼也都要李鸾儿过目,李鸾儿倒是有些忙了起来。
她才画了几张衣裳的样式图纸,将瑞珠递过来的那几张白狐狸皮拿过来比划了几下:“这个倒是能做个一口钟的斗篷,领子和边沿翻些毛出来,斗篷面上也不用多花哨,便绣个梅雪图就是了。”
“瑞芯手艺好些,叫她绣梅雪图,我与少奶奶缝制,这斗篷样式简单,过不了两日就做得了。”瑞珠拿过图纸看了两眼笑着说。
李鸾儿点头:“也不知道承悦这会儿子怎样,咱们在京城里住着,这屋里也有地龙,暖和的紧,可西山那边可冷的很,他又要陪官家,又要忙着公事,不知道受不受得住。”
瑞珠一笑:“白棋回来一趟,不是说少爷一切都好么,您还给少爷带了几件衣裳,想来,有严一伺侯着,少爷必然受不了苦的。”
“我别的倒也不担心,就担心他那腿……”李鸾儿叹了口气,又低头捡了两块灰鼠皮出来:“这两块皮子给你和瑞芯,你们自己也做两件大毛的衣裳。”
“这皮子倒真好。”瑞珠一喜,捧着皮子看了起来,又捧起来吹了吹:“毛风也好,又厚实,做了衣裳一定耐寒。”
李鸾儿笑了笑,又将另外几块皮子一一分配了,之后拿了纸笔开始写起年礼的礼单来。
她这里正写着呢,就听外边瑞芯道:“少奶奶,顾娘子来了。”
“顾妹妹来了?”李鸾儿一喜赶紧起身:“赶紧请进来。”
少顷,顾歆带着一身寒气进屋,一进来便窝进椅子里,又吩咐瑞珠:“赶紧将你们家的手炉拿一个来,这天真冷,冻的我手都疼了。”
“拿什么手炉。”李鸾儿白了顾歆一眼:“瑞珠,你去拿一碗热茶来,先给顾妹妹喝着,前儿庄子上才送了几只野鸡,叫厨房的人熬两碗鸡汤,一会儿我和顾妹妹喝上一些取取暖。”
瑞珠应了一声下去准备,过了一会儿就端了一碗茶水奉给顾歆,又叫了个小丫头去厨房传话。
顾歆端着热茶暖手,李鸾儿看她鞋上有些湿意便问:“又去哪了,弄的鞋都湿了,小心冻坏了脚。”
“还能去哪,不过就是从我家来你家罢了。”顾歆喝了口茶答了一句:“不过就是路上买了些东西,那街面上有一处结了冰,险些将我滑倒,这不,鞋子上沾了些冰凌,在马车上一坐,就湿了脚。”
“瑞芯。”李鸾儿唤了一声:“去将我的鞋袜取一双厚实的来。”
瑞芯答应一声,转眼的功夫拿了鞋袜过来,顾歆笑道:“还是李姐姐疼我。”
说着话她脱了鞋袜,换了干净暖和的,立时觉得这脚舒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