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28部分

潇潇雨歇-第28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李渊想起了长子李建成。给李建成送信的人已经走了两个多月了,不知道李建成带着家眷们走到哪里了,能赶得上太原起兵吗?

    走出议事厅的李世民浑身热血沸腾,将高君雅和王威抓起来等于是正式向朝廷宣战了,从今天开始,他的生活将有一个崭新的开始:奋斗搏杀,统帅千军万马,与无数人斗智斗勇。这将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这也是他现在最渴望的生活。

    打马向校场跑去,风从身边吹过,李世民沸腾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刚才的那一幕不停地在他脑海里回放。李渊对高君雅和王威的抓捕行动给他上了生动的一堂谋略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世民他第一次清晰地看到,智慧和谋略的搏杀一点也不比刀对刀的搏杀逊色,一样惊心动魄,一样充满血腥,也一样有效,甚至更好。

瓦岗三年 第四十八章 未雨

    虽然给高君雅和王威编织了一个勾结突厥的罪名,但仅凭一封所谓的密信就杀两人,而且是两位官职仅仅在留守之下的副留守,还是皇帝的心腹,太缺乏说服力。虽然太原城上上下下的人心基本上都向着李渊,但李渊并不想冒提前暴露造反野心的险,他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既能处置高君雅和王威,又能帮他继续哄骗朝廷,掩藏造反的事实。

    李渊没想到,李渊的智囊团也没想到,解决这道难题的人很快就来了,而他们却不是李渊的心腹,而是李渊的对手——突厥骑兵。就在李渊他们将高君雅、王威关起来后的第三天,突厥人真的来进犯太原了。突厥人的突然进犯,居然帮李渊一个大忙,给李渊他们诬陷高君雅和王威送来了证据。历史上的巧合有时候真的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突厥人的这次进犯,来得是气势汹汹,走得却是悄无声息。他们自然不是来配合李渊唱戏的,但却实实在在是被李渊用疑兵之计吓走的。当李渊将太原城四门大开让突厥人随便进出的时候,突厥人没敢进去,他们不知道世上有空城计这种游戏,自然要小心被别人玩一出关门打狗。

    不敢进城的突厥人把营盘扎在太原城外,开始了在城外的打劫活动。我们不进城,你李渊的骑兵少,也不敢出来打我们,咱们就这么耗着,看你李渊能奈我何?然而,突厥人的好景不长,就在他们自认为在太原城外抢劫的感觉不错时,突然发现太原城来了几万援军,而且都是骑兵,打着李渊旗号的精骑兵。

    接连几天看到援兵驰援而来,突厥人害怕了。他们原来就被李渊打怕了,因为听说李渊被隋朝皇帝给罢了官,又有刘武周放行,他们才肆无忌惮地跑到太原来捣乱。结果李渊还在太原,不仅在太原,还能召集这么多援兵过来。想起了以前在李渊手下吃过的亏,再仔细盘算了一下这次的收获,突厥人决定不跟李渊玩下去了,撤兵。

    因此,太原城的百姓某天早上醒来一看,城外耀武扬威的突厥人消失了,半夜里跑了。欢呼声响彻了太原城,李渊被神化了。看吧,唐公不用打仗就把突厥人赶跑了,唐公一定是太原人民的救星、福星……很快,太原城里就开始流行一句话:跟着唐公走,好日子才会有,与此同时,“十八子坐天下”的童谣也半公开地在太原的街头巷尾传唱。

    而望着突厥兵丢弃军营里的一片狼藉,李世民再次将敬服的目光投向了他的父亲李渊。突厥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援兵其实都是同一伙人装扮成不同藩属的队伍,晚上从城里悄悄出去,第二天清晨或傍晚大摇大摆地跑回城里,一万多骑兵在刘弘基的带领下玩了一回几进几出,一条小小的疑兵之计就将突厥人吓跑,李渊又给年轻的李世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大课,让李世民知道了计谋在战争中的地位。

    突厥人被吓跑了,高君雅和王威勾结突厥人的罪行就这么被坐实了,杀头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公开处斩高君雅和王威的同时,李渊宣布,鉴于全国盗贼烽烟四起,他要率军南下江都,恭迎皇帝陛下回长安。

    欲盖弥彰的事情其实人人都清楚,但摆在桌面上来说,还真不好明说。李渊能利用太原城上上下下的民心造势,也能在自家威信最高的时候来造反,自然想的比别人多,尤其比那些“草寇”们多。

    宣布造反很简单,鼓动百姓一起造反也简单,但造反能成功却并不容易。怎样做对自己最有利是要考虑仔细的事情。李渊和心腹经过了几天的讨论后,战略上达成一致,那就是尽快兵进长安,先把这个大隋的心脏占领了再说其它。

    在隋末乱成一锅粥的历史时期,李渊能够成功,与他把握住了最好的时机,选择了最佳的攻击目标长安有很大的关系。

    河北窦建德闹得鸡飞狗跳,那边的隋军忙着围剿窦建德,顾不上南下;江南的造反大军杜伏威刚刚把皇帝亲信打得抱头鼠窜,江南地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而中原腹地,东都洛阳正被李密带领的瓦岗军闹得人人自危,皇帝下旨将长江北岸的大部分隋军调往洛阳对付李密。

    窦建德、杜伏威、李密,加上刘武周,还有大大小小称王当寇的义军流民,将大隋的军队死死地拖在各自的地盘上疲于奔命,仔细算一下,作为大隋都城的长安,其守备力量反而最薄弱,正好给了李渊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李渊也就不会造反了。

    有了战略目标,就要制定战略计划。制定计划的时候,麻烦事来了。首当其冲的就是突厥进犯的问题。

    突厥骑兵是离开太原了,“勾结突厥”来犯的高君雅和王威也顺理成章地被公开处斩了,但后遗症也出来了。李渊带大军离开太原南下长安后,太原这个基地将面临刘武周和突厥人的威胁,特别是突厥人。可不能那边还没打下江山,这边已经把老家给丢了。

    怎样做才能稳住突厥人不要来进犯太原?怎样才能阻止刘武周打太原的主意?问题一提出来,李渊的智囊团就明白这是一个难题,很大的难题。在沉默了很久以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刘文静。他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主张——对突厥人采取怀惠政策,给突厥人写信,降低身份去取得突厥人的支持。

    李渊听了刘文静的话没有说话,静静地思考了好一会儿后才道:“依肇仁看来,我们该如何放低身份和突厥人结好?”

    “简单,只需要唐公您亲笔书信一封,外加金银珠宝和使臣一名。只是,唐公在信函中的用语需要斟酌一二。”

    “如何斟酌?”李渊眼睛紧紧地盯这刘文静,他预感到刘文静要说什么了。

    果然,刘文静毫不犹豫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臣服,唐公在信函中需要表示出臣服之意。”

瓦岗三年 第四十九章 称臣

    刘文静此话一出,堂上一片沉寂,每个人都低头不语了。许多人都在心里骂,刘文静呀刘文静,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李渊与刘武周不同呀。刘武周不过是小吏出身,杀主卖身于突厥,他向突厥讨好,世人不过骂声“无耻”而已。

    李渊呢?他最能炫耀的本事就是挡住并能威胁突厥人。大业十年,李渊带领儿子李世民率千骑将突厥骑兵打的屁滚尿流,就在几天前,又将突厥人吓跑了,这是何等的声望。他还出身皇亲豪族,是堂堂的唐国公,是驻守晋阳抵御突厥的大将,这样的名望要反过来向突厥称臣,简直是奇耻大辱。

    李渊本来还不错的脸色在这一瞬间也变得阴沉起来,他在刘文静提出建议的时候就想到刘文静会这样说了。与突厥人打交道数年了,交手也不止一次,李渊和刘文静一样了解突厥人,了解始毕可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让他向突厥示弱说好话都是逼不得已的事,居然还让他在回函中写上一个臣字,极尽肉麻地去讨好突厥人,他如何受得了这样的侮辱。

    李渊不说话,脸色也很难看,但刘文静不怕,他对说服李渊胸有成竹,因为他坚信,真正有野心想做成大事的人,绝对不会在乎这一时半会儿的荣辱。

    “唐公想什么,臣很清楚。突厥,小人尔,向其卑膝确实说不过去。但,要南下,首先要解决后顾之忧。我们的后顾之忧是什么?突厥随时可以侵犯晋阳占领太原;窦建德占据河北大部,随时可能来进犯太原;刘武周,仗着突厥骑兵的支持,妄图占据中原,打太原那是他进军中原的第一步;薛义,势力发展最快,对太原虎视眈眈已久,是眼下最大的威胁。在诸多威胁中,突厥与我们的利害关系最小,突厥人也更易于被收买,他们最可能与我为敌,也最可能成为暂时的盟友,帮我们抵挡其他势力的进犯。”

    李渊微微点头,他很明白这样的处境,更明白突厥人的秉性就是唯利是图。

    刘文静见李渊点头,他继续说:“突厥人要的不是天下土地,他们要的是金银财宝,要的是女人钱粮,我们不缺这些东西。我们要的是后方的稳定,要的是突厥人和窦建德、薛义等人的反目,要的是刘武周和突厥人的不和,都与突厥有关。我们获取最大的利益,需要付出的仅仅是一些东西和两句话而已。唐公,两相比较,我们有赚不赔呀!”

    李渊再次点头:“可,连结突厥人,这……”

    “唐公,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就不用说了,昔日汉高祖刘邦在与楚霸王项羽的争斗中,有一次,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要刘邦俯首称臣,否则就烹制其父、奸污其妻。唐公,您应该知道,刘邦是怎么回答的吧?”

    个人荣辱与家国大业……矛与盾的交锋并没有持续太久,羞辱一时,大业一世。刘文静说的对,汉高祖刘邦为了当皇帝,都能说出吃自己老爹的肉这样的话,为了当皇帝,老婆也可以送给项羽玩弄,心不黑,脸皮不厚,如何成就一番事业?再者说,没有实力,没有立足之地,就算保留了气节,又有何用?不过是嘴巴上向突厥说两句恶心话,又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忍者方能上位。

    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不存在永久的敌人,何况是这种乱世称雄的时代,只要最后能取得成功,一时的屈辱……韩信的胯下之辱就是一个典型的榜样,加上刘邦的例子,李渊作为一个睿智的老狐狸,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刘文静,你说话能否委婉点?

    想是那样想,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李渊的脸色还阴沉不定,目光却渐渐坚定起来:“刘文静,这封信由你起草,我亲自书写。然后,你去见始毕可汗,代我表达一下诚意。能达成一些协议就更好了。”

    要当厚脸皮就当到底,反正也豁出去了。东西可以送,话也可以说,如果能捞回一点好处,吃亏就暂时吃一点好了。

    李渊做出了决定,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但是,每个人心里多少都有些不自在,面子上也都有些尴尬。其实,每个人心里很清楚,李渊的决定是对的,从理智上来说,他们也赞成这一决定,但真说起来,毕竟太过丢脸。好在这种丢脸的事是提出建议者刘文静去做,他们还算勉强保留住了脸面,自然也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说话为妙。

    李世民也没说话,整个讨论的过程中,他一言不发。虽然他的牙齿将下嘴唇都咬出了血痕,虽然他看到了父亲脸上的屈辱表情,但他忍住了,死死地忍住了。羞辱是暂时的,也是必须要承受下来的,这是昨天晚上刘文静劝他的话。

    刘文静分析的对,突厥人与以往的鲜卑人、匈奴人不一样,他们内部不和,头领都是胸无大志之人,突厥人要的就是金银财宝,要的就是美女粮食。现在给出去,早晚有一天,要让他们加倍地吐出来。今天的屈辱,明天我要你们加倍偿还,李世民在心里暗暗发誓。

    刘文静虽然提出了臣服突厥的建议,但具体实施的时候,他还是没有真的在信函中写上那个“臣”字,只是在信函的封面上用了流行的敬语,以很明显的恭谦态度,把自己摆在比对方身份底的位置。突厥人看得懂这样的恭谦。

    李渊没有想到,刘文静也没有想到,突厥的始毕可汗看懂了李渊的恭谦,也看明白了李渊的用心。只是,他比李渊他们想的还精明,大隋朝越乱,突厥人的态度所占据的份量就越重,刘武周表示臣服,李渊也来示好,他不抓住这样的机会多得好处,岂不是傻瓜一个。

    因此,始毕可汗笑嘻嘻地对刘文静说,唐公的忠心让我敬佩,两家和好签订同盟协议的提议也很好,只是有个小小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我不信任杨广这个人。杨广反复无常,不像唐公这么讲信用,不要唐公把杨广接回长安了,一转身却被杨广给杀了,咱们的协议也就作废了。这样吧,我提个建议,唐公直接当皇帝好了,既然要签订同盟友好协议,我愿意跟唐公签约,这样我才放心。

瓦岗三年 第五十章 绸缪

    刘文静没想到始毕可汗居然狡猾到这种地步。要求李渊公开当皇帝,这是逼李渊举起造反大旗呀。这样的话,李渊的造反和刘武周的造反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本质上原本没有区别,可表面上的区别就大了去了,毕竟,李渊现在可还没有打出造反的旗号。

    将始毕可汗的话带回来后,刘文静不仅自己没了主意,带累了李渊也是愁眉不展了。为什么?因为李渊现在还不能打出造反旗号,不能现在就宣布自己当皇帝。

    如果正儿八经地打出造反大旗,李渊相信,不出两个月,太原周围和长安地区的所有朝廷军队都会集结起来向他扑过来。这些军队人数也不算太多,也就是二三十万,比他的兵马多十几倍,这些军队的将领也不算厉害,跟他李渊差不太多——大隋朝其实不缺能干的大将。

    不到五万的人马抵御三十万人马,还要打败他们,对手还是比自己差不了多少的战将,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痴人说梦,就是疯狂到了不知道姓啥。

    李渊不痴也不疯,他很清醒,他的心腹们也很清醒。虽然手中有几万人马,但仅靠太原这一块地方来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