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事与愿违,老者今天一早带着满心的期望进了城,午后就带着一腔怨愤回来了。卫文升已经病得快不醒人事了,而主事的阴世师和骨仪不仅一口回绝了老者的和平建议,还口出狂言要死守长安,等援军到来还要灭李渊于长安城下。这些都还勉强让人不那么生气,但阴世师却还让老者给李渊带话,说是唐军如果不立即撤退,他就要把李家所有亲族都杀光,还要掘墓挖坟,将李家祖宗坟墓都给毁了。
战争固然残酷,政治观点也可不同,但那是活人之间的事,搅扰死者不仅违背天理,还要失去民心,身为左翊卫将军和京兆郡丞,阴世师和骨仪居然连这种浅显的道理都不知道,可见李渊的对手有多么愚笨。得天下的霸者,自身有过人本事不假,但运气之好,有时候也是不得不让后人叹惜之。
瓦岗三年 第六十六章 宗族
“唐公,打吧,别犹豫了。”殷开山最先坐不住了,身为李渊旧部,大将,眼看着主帅可能遭受这么大的侮辱,他受不了了。
刘政会也跳了起来:“打,打下长安城,杀了那两个狗东西。”
有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这些人驻扎在长安城下,他们也早就腻歪了,一路的顺利让这些人无不渴望早点杀进长安城。
李渊跟前的这些人其实已经很能忍了,围困长安这么久,他们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长安城下,实属不易,哪个将军不愿意第一个踏上长安城墙,成为李氏天下的大功臣?可李渊下了不许攻城的命令,他们忍住了。
但,下面的偏将们却没有这么能忍,特别是那些被收编的小股义军和偏师。他们没能跟随李渊当成起兵元老,就想在打长安上立下大功,所以,就在昨天,有几支人马未经本属将军同意,抬着攻城械具朝城墙和城门发起了攻击。幸好李渊得到消息火速赶到,把人全部骂了回去。这就是让李秀宁为之不安的小事,却也说明了唐军上下进攻长安城的激情。
李渊的脸色很不好,祖宗祠堂,父母遗骨,亲戚朋友,这些真被损害,他岂不心痛?但是,他不是匹夫,这种威胁只会让他心痛,却无法搅乱他的心神,损害他的意志。
望着跃跃欲试的众人,李渊皱了一下眉头:“我们来这里不是造反,而是为了保大隋江山,如果就这样打进长安,别人会怎么说我们?嗯?唐军还是义军吗?”
李渊略带生气的口吻让众人都噤口不语了。是的,李渊说的再正确不过,虽然人人都知道“保隋”是借口,但,这个借口能让唐军在乱世中独树一帜,能让李渊在政治上占领道德高点,能让长安城的老百姓把战火的罪魁指向官声名声都恶劣的阴世师等人身上去。政治,就是这样的玩意。
两天后,长安城里传出消息,阴世师和骨仪居然不是在吓唬李渊,而是真正动手毁了李家祠堂,真的对李家祖坟实施了挖坟掘墓的行动,不仅这样,他们还将李家先人的骸骨敲碎抛洒了。而与李渊关系好的城中朋友和与李家沾亲带故的亲戚,也被两人抓了上百,全部关押在大牢里。两人下了狠话,李渊再不退兵,他们就要大开杀戒了。
世界上的笨人很多,但完全不顾眼前形势一味蛮干的蠢货却没有几个,但阴世师和骨仪却恰好是这种人,他们在挖李家祖坟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挖坟。
听到这个消息的唐军全军上下炸锅了,这是赤裸裸的侮辱,是挑衅,是对唐军几十万人的蔑视。没有人受得了这种蔑视,何况士气高涨的唐军。请战之声很快就把李渊所在的营地给包围了。杀,杀进长安城,活剐阴世师的喊声惊动了所有的人,包括长安守军。
李渊低着头看几上的长安城的沙盘,很久都没说话。他的心情没人能知道,营帐里的气氛压抑而沉闷,每个人脸上都有汗珠,每个人身上都燥热的要命,他们全身上下的毛孔都在叫嚣着杀进长安城。
李渊终于慢慢地抬起了头,众人第一次在李渊的脸上看到散发凶光的眼睛。所有的人,包括李世民在内,第一次感受到李渊身上那股逼人的杀气,李渊,真正地发怒了,帝王之怒。
“传令,陇西公李建成率左军攻打东面和南面;敦煌公李世民率右军攻打西面和北面。中军随我坐镇正北。众将要齐心合力,打下长安,按功论赏。”
“是。”众人齐齐应声。
李渊环视一下周围摩拳擦掌的人们,冷笑一声:“还有,传我军令:攻入长安后,不准冒犯隋室七庙,不准冒犯代王和其他皇室成员,如有违背,屠灭三族。”
“啊……哦……”众人先是一愣,接着又齐齐应声:“遵令。”
一场惨烈的攻城战役就此拉开大幕,长安城因为两个蠢蛋的愚蠢行为,注定要进行火与血的洗礼。整整十三天,前赴后继的唐军踏着同伴的鲜血和尸骨,怀着对辉煌前途的渴望向长安城发起了一拨又一拨的攻击。灰色的长安城墙以变化为红与黑的交汇色彩见证了这血腥激烈的一幕,而它在以后的岁月里还要见证无数次这样的激烈和血腥,但,这一次,却是一个辉煌王朝诞生的前奏。
十三天后,李建成的部下,军头雷永吉第一个登上了长安城墙,用军刀砍出的血腥宣告了长安城破。这一天,是大业十三年,也是义宁元年的十一月九日。
努力过了,拼命也拼了,当注定的失败就在眼前的时候,长安守军选择了放弃。唐军冲进城门,冲过街道,很快就冲到了目的地:皇宫。
当被杀戮刺激得已经没有理智的唐军士兵杀进太*的时候,十三岁的代王杨侑吓瘫在座位上,根本就站不起来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既没有祖父的勇猛,也缺少父亲的凶狠,该做的,他已经做完了,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着命运的判决。
杨侑身边,此时就剩下一个人了,太子侍读姚思廉,只有他还忠心耿耿地陪在杨侑的身边。此时的姚思廉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子侍读,而千年后的人们却称他为史学家。因为他著有二十四史中的《梁书》和《陈书》。此时的姚思廉纯粹因为文人的傲骨和忠心守在了小杨侑身边。
杀红眼的唐军冲进大殿,手中的兵器泛着青光,晃得杨侑整个人都冰凉了。正在他想闭上眼睛等死的时候,一声大喊在他身边响起,却是姚思廉冲那些军士大喝了一声:“唐公举义兵是匡扶帝室,你们敢对代王无礼?”
姚思廉的大喊终于让这些昏了头的士兵稍微清醒了点,他们停下了前冲的脚步,放下了高举的兵器,站在大殿上,安静了下来。他们其实并不在乎什么举义兵的口号,更不在乎什么匡扶帝室的幌子,但,这声大喊却让他们想起了李渊的那条军令:不得对代王和皇室成员无礼,违令者灭三族。
瓦岗三年 第六十七章 李靖
大军攻破城门后,李渊率领中军就进城了,此时听说杨侑人在太*,急忙赶了过来。很快,太*里的军士们被轰了出去,李渊的亲卫军把持了太*,而李渊本人则迈着沉稳的步伐,带着忠臣的笑容,走到了杨侑的面前。
“臣李渊叩拜殿下,殿下受惊,都是臣之罪。”
望着眼前下跪的人,杨侑依然惊恐的说不出话来。面前下跪的人刚刚攻进了长安城,他的身上还带着守城将士的血迹,而这个人,也将是灭他祖业的凶手。
“唐公仁义,我早已听说,想必不会食言做出损害皇室之事吧?”姚思廉并不惧怕死亡,挑战死亡也是文人傲骨的精神。
面对这样的傲骨,李渊眼中显现的只有敬意:“姚公的忠诚也让李渊敬佩,您放心扶代王去歇息吧,过两天,我们要立代王为帝。这些事,还要麻烦您慢慢解释给代王。”
李渊敬佩的目光和诚恳的语气让姚思廉稍微愣了一下,只是这一下,姚思廉就知道,自己的心思出现了变化。但,他还需要观察和试探。
“唐公话讲的明白,在下也有一语相告。”
“姚公,您请讲。”
“民为重,希望唐公好自为之。”
李渊的眼皮子一跳,姚思廉不仅有忠心,还有才情,是个能人:“姚公放心,我会让大家都满意。”
李渊接下来的行为的确让所有人都满意。他首先退出了皇宫,只留下军队“守护”皇宫,他本人却回到了长乐宫居住。做姿态的同时,李渊颁布一系列军令:全军上下不得袭扰城里百姓,不许抢劫民房,不许侵占百姓钱物,一切奖赏全部从皇家宝库中出,不仅不许抢百姓,他们还要从粮库中拿出粮食分给无粮的百姓。(杨家别的本事或许欠缺,但聚敛财宝和储藏粮食的本事却是整个帝王史上都难找出媲美者的。)
安抚了百姓后,李渊又下令,废除隋朝原来的苛捐杂税,废除严刑酷法,颁布临时约法十二条,也就是以后武德政令的前身。接着,李渊下令,重查司狱,非大奸大恶之徒,一律释放回家。法令的颁布,军令的颁布,很快就稳住了长安城的民心,也让那些心里忐忑不安的人慢慢安稳了下来。
但是,如果这些人认为李渊真的那么仁慈,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有些人在李渊眼里就是大奸大恶之徒,这些人就是以阴世师和骨仪为代表的抵抗派。李渊一声令下,阴世师和骨仪两人以及他们的同党十余人,被推出午门,当众斩首——树德的同时也要树威,恩威兼施,才是帝王之术。
而就是李渊恩威兼施,游刃有余地行使帝王之术时,一个疑难之事放在了他的面前:负责甄别狱中囚犯的官员来报,他们在监狱中发现了一个不该出现在那里的人——从晋阳失踪的李靖。
李靖身为韩擒虎的侄子,李渊对他的印象很深,晋阳起兵的时候也派人找过当时应该隶属于他管辖的李靖,但人却神秘地失踪了。当时李渊并没有多想,现在听到手下汇报说李靖被关在长安的监狱里,他吃惊了。
原因很快弄清楚了,这世上毕竟还是有不少人都会无耻地以出卖他人来换取功劳。所以,当李渊得知李靖入狱的真相时,气炸了。
“李靖,你可知罪?”
李靖看向李渊的目光中没有畏惧,没有后悔,也没有傲慢,却是探究。李渊看到这样的目光,竟是一愣。没等他细想,李靖嘴角出现一丝淡淡的笑,头也轻轻地摇了摇:“无罪。”
无罪?李渊的气更旺盛了。你要告我谋反,难道你不知道皇帝一旦明白了这点,我的下场会是什么吗?阖府上下几百条命转眼就完了,你这是害我满族,灭我李家的大罪。居然还来了一句轻飘飘的无罪?想到这里,李渊微红的脸色变成了青色,眼中也射出慑人的凶光。你要我一家人的性命,我就要你死!
李靖此时饶有兴趣地看着李渊不断变化的脸色。他的确不认为自己有罪。作为地方官员,发现叛逆者存在,发现有可能出现一个大的造反运动,他理所当然应该去向皇上报告。不仅他会这样做,当初的李渊何尝不是这样做的,第一个把杨玄感造反的消息报告皇帝的不就是你李渊吗?而李渊也正是因为立下这个大功劳,才被皇帝一路提拔到太原留守位置上的,才有今天这样的造反机会。
微微撇下嘴,李靖自嘲地笑笑。今天我作为囚犯站在你李渊的面前,并不是我的能力差,而是我的运气没你好。否则,我也会像你李渊一样,凭检举之功获得更好的位置,能像你李渊一样,施展一下自己的本事。可惜,老天不成全而已。
李靖的确是有点倒霉。官职很小,完全与他的才能不挂钩,舅舅韩擒虎对他不遗余力的夸赞,大隋开国功臣杨素曾指着自己的官座笑着说:这小子行,这个位置以后绝对是他的。这些大人物的夸赞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李靖的认可。除此之外,祖父是永康公,父亲官至赵郡太守,上层的家庭出身也给了李靖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温床。
可惜,事与愿违,一个打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的人物实在太出名了。作为一直对李姓很是忌讳的杨广,怎么可能给李靖施展抱负的舞台,他也害怕再出一个杨玄感。正当李靖发现李渊要造反,想借此机会尽一个臣子的职责,让皇帝高看一眼,却因为时运不济,反而命悬一线了。李靖没有自嘲几句,已经算是看破生死了。
李靖的这些小动作并没有瞒过别人,李渊在气头上还没察觉到他的自嘲,可旁边站着的李世民将这些都看的清清楚楚。与李渊不同,李世民是一直很想和李靖交往的,原因当然是李靖那身远近闻名的才华。
瓦岗三年 第六十八章 死生
李世民是真心想结交李靖,李靖不仅才华横溢,长的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材。李世民更是知道李靖怀才不遇,他早就想利用这点把李靖拉上他们李家的战车,在晋阳看到从马邑逃回的李靖时,他非常高兴。几次找机会和李靖交往,可惜,李靖都是淡淡的没啥表示。
李世民并不知道,李靖虽然怀才不遇,却早已经过了忿恨不平满腹牢骚的岁数,性格沉稳的他,已经开始把心思用在了如何通过努力来实现理想上了,只是他当时并没有想到过要换一个效忠的对象。所以,李世民当初欲说还说的态度并没有让李靖深思过,只当是一个国公大人的孩子来跟自己套近乎而已。
此时,李靖身处生死关头,他自己倒是摆出无所谓的样子,李世民却开始为他着急。知道自己的父亲容忍不下别人的反叛,眼见李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李世民知道父亲起了杀意。他快速动着脑筋,思考救下李靖的方法。更何况,大殿上还有其他人,杀李靖真不是一个好主意。
李靖并没有真的对生死无所谓,早在被押来见李渊的路上,他就想好了对策。不管怎么样,该搏一把的时候,就不能轻言放弃生命,这种事,不是智者所为。他已经凭良心做了该做的事,也该凭良心为自己努力一次。
“哼,来人,把他带到朱雀大街,当众斩首。”李渊使劲压下满腹怒气,强迫自己用平淡的声音宣布一个人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