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纵览-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辑等手段,形成了巨片一般的气氛。
《嗜血狂潮》也是一部描写阴暗未来的“科幻小片”。影片中,未来美国被一个奉行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牧师统治。实行极权统治,高度禁欲,社会贫困不堪。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神秘人物身上,而他原来只是个摇滚歌星,早已在某地下基地里死去多年。后来,反抗战士找到了他的遗体和留言,揭露“神圣主教”的虚伪统治。民众受此启发,开始反叛。
如此重大题材,编导完全靠故事本身来推动。完全没有什么大场面。影片也是一部向库布里克致敬的电影。一开始便是雄壮的《查拉杜斯特拉如是说》乐曲。伴随乐曲出现的却不是“黑方石”或者宏大的宇宙飞船,而是旧时代娱乐场里的娃娃塑像。整部片子充满了库氏黑色幽默式的情节。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四章:“科幻小片”的魅力(2)
第二节:抒情类小片
以情取胜是电影的一般规律。科幻片其实并未游离于这一规律之外。只不过,以情取胜的科幻片更多要从“小片”里寻找。在这些影片里,观众不会被特技效果眩目,可以专注于故事本身,以及演员的出色演出。
《第三类奇迹》(phenomenon)就是一部抒情科幻小片的代表作。主人公乔治是一个很普通的农夫。他自小患有“星状放射脑瘤”,但自己并不知情。三十七岁生日这天,脑瘤压抑大脑,让乔治看到空中闪光的幻觉。从此他就具有了“超能力”。智力飞速提高。每天从图书馆借阅大量图书,脑子里产生层出不穷的新想法。可以在二十分钟内学会一门外语的基本会话。可以凭脑子破译美国空军的秘码。除了智力上的飞升外,他还能够意念移物,能够感受地下断层的超低频震波,从而预测地震。然而,这一切都是脑瘤压迫大脑导致的病态反应。乔治的生命在神奇后面飞速流逝,最后死在恋人的怀里。
整部电影里,除了“意念移物”需要一点特技来表现外,完全没有特技镜头,所有特异功能都是用画面剪辑来表现的。电影本身也不意在突出这种神奇,而是突出了乔治产生特异功能前后,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闪电奇迹》同样是一部围绕特异功能人而展开的电影。一位母亲在怀孕时突遭雷击。生下的孩子全身无毛发,并且经常引来附近的电荷。从此成为心地善良,却不受欢迎的人。这部电影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化妆术成为最主要的特技手法。
《外星通辑令》也是一部抒情类小片。影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案例:六个伐木工人声称在密林中遇到飞碟,其中一个人被飞碟掳去。五天后,他赤身裸体地出现在某加油站,声称自己被外星人绑架并实验。整部电影的笔墨不在外星人上,而在普通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上。五个伐木工人报案后,理所当然地被人视为胡说。警察怀疑他们,邻里视他们为疑凶,甚至妻子孩子也不信任他们。编导把大量笔墨花在这些方面,形成足够的情节张力。
1985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与扎纳克和布朗影片公司合作,拍摄了科幻片《天茧》。这部电影不仅在科幻片中,在所有电影里也是一个创举:当银幕上充满帅哥靓妹时,《天茧》却以老年人为主角,成为一部拍给“银发族”看的电影。
这部影片故事不复杂:一群外星人来到地球,从海底寻找他们多年前遗失的伙伴。这些外星人从茧中生出,本身拥有光团般的身体,但为了在人世间生活,便披上人皮。他们租用了一个废弃的游泳池,把天茧放在里面慢慢孵化。恰好附近有一个养老院,几个童心不减的“老小孩”发现了这个游泳池,从池水中恢复青春活力。
整部影片并不渲染外星人的古怪与神秘,重点在于描写老年人的生活境遇。情节充分童趣。因此获得了许多老年观众的欣赏。这也使得编导不需要把精力和投资花在制造大场面上。
1990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制作了仿古题材的科幻片《剪刀手爱德华》。这也是一部抒情色彩浓厚的电影。主人公爱德华象弗兰肯斯坦的怪物一样,被制造出来后,饱受误解。虽然本性善良,但却无法融入人类社会。最终消失在古堡里。
影片中的爱德华是个“类人机器人”。当他全身绝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仅差手部需要加工时,他的制造者因心脏病一命呜呼。于是,爱德华便只好带着两只临时的“剪刀手”生活下去。由于编导伯顿把故事放在“蒸汽朋克”式的氛围里,而没有让画面中出现什么高科技,爱德华那双“剪刀手”便成了电影最大的幻想画面。而这除了化妆术以外,就只需要奇巧的构思了。
1995年上演的《变种异煞》则从另一个角度演驿了科幻中的感情。在不久的未来,基因工程控制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所有的人都拥有DNA身份证。宇航局只允许经过改造,拥有“优良基因”的人进入这个部门工作。为了防止有“劣等人”冒名顶替,他们经常要抽查宇航局工作人员的皮屑、毛发等物。主人公文森身为“劣等人”,又酷爱太空飞行。于是便寻找到了一个替身。后者拥有优良基因,但在一次车祸中变成残疾,于是靠出卖自己的基因信号为生。整个影片都围绕着文森的命运而展示。最后时刻,文森顺利升空,而他的替身则望着升空的火箭自焚而死。场面催人泪下。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四章:“科幻小片”的魅力(3)
第三节:悬疑类小片
靠悬念取胜,本来就是科幻艺术的重要特色,是它类似于侦探文学的地方。悬念也是早期科幻片的主要手法。到了现代,高科技丰富了银幕的表现力。仍然有大量科幻片保持着以悬念取胜的优良传统。
科幻片《超级立方体》可谓将“科幻小片”的魅力发挥到了极点。除了结尾外,整部电影都是在一处棚内布景下完成的,几乎算是传统的室内剧。影片中,八个男女老幼被军方秘密掳走,放入一个人造异度空间,检验这个迷宫般的空间的变形能力。整个迷宫由数不清的立方体空间组成。于是,演员们也就在这个单调的背景下进行表演。这个背景之单调,几乎回到了早期独幕剧时代。于是,编剧能力,以及演员本身的演技便成了故事发展的依托。
当然,《超级立方体》这样极端的例子,中国影视界很难借鉴。因为它完全要依靠科幻圈里的“语境”。科幻迷惊讶于它的构思巧妙。而对于连“异度空间”是什么都不清楚的非科幻迷来说,很难理解这部电影在讲什么。
《神秘幻影》也是一部在小场面里玩大悬念的科幻片。主人公,一名电脑程序员被人偷偷植入芯片,于是经常产生幻觉,表现得如同迫害妄想狂患者。全片中只有两处特技。一个玩偶般的机器人头颅,被害者死亡后被揭开的颅骨。影片百分之九十的情节发生在一处旧公寓。这里墙皮剥落、阴暗潮湿,公用水房的洗衣机布满污垢,走廊里的灯时亮时熄。而正是这种破旧环境,加上主人公神经质的表演,以及阴暗的光线,神秘的音乐,达成了影片的叙述效果。
《12只猴子》是一部时间旅行题材的科幻片。人类在一次大瘟疫中毁灭后,残存的人派了高占士回到瘟疫发生前的1991年,试图阻止这场灾难发生。全片主要靠布德斯威斯利和毕彼特的出色表演抬色。除了劫后废墟等几处外,特技成份极少。
《重罪太空》是一部“太空歌特式”电影。影片完全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没有一处外景。除了简单的棚内布景外,辅以电脑动画。而从电脑动画粗糙的画面来看,影片投资很少,后期制作一般。这部电影也是靠悬念把对观众吸引力维持到了最后。
当《黑客帝国》大红大紫的时候,另一部同类题材的小片《十三楼的秘密》无法在画面上与它较量,但笔者看过这部片子后,觉得它的构思颇为巧妙,完全不输于前者。在这部片子里,主人公来到自己参与制作的一个电子虚拟世界中寻找杀手,最后却发现,自己原来也是生活在一个更大的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片子里仅有几处算不上是大场面的特技,吸引笔者的完全是笼罩全片的那种压抑、无奈的伤感,与渴望把握自己命运的决心。
同是外星人到地球的题材,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征兆》完全没有《第三类接触》、《独立日》那般浩大的场面。除了最后出现一个外星人的化妆镜头外,也没有什么特技可言。全片自始至终,完全由画面、音响等传统方法制造悬念。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四章:“科幻小片”的魅力(4)
第四节:恐怖类小片
悬疑类科幻片多半也充满恐怖色彩。不过,悬疑类科幻片中的悬念贯穿始终,一般在结尾才最终全面解破。而恐怖类科幻片中的悬念往往中途就出现答案。但情节仍然为恐怖气氛所笼罩。
1955年,美国科幻作家杰克芬尼发表了《被盗的街》:一种苞子形式的外星智慧生物飘荡到地球,落在某小城里。变化成巨型豆荚。它们可以捕捉附近人类的信息,变幻出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因为构思巧妙,小说发表后第二年就被联艺影片公司搬上银幕。1978年,联艺和索洛电影公司合作,再次将它改编。笔者看到了这一版的改编电影。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小片。影片除了开始时有一个外星世界的棚内搭影外,基本就是在街道上取的外景。特技主要是化妆术。影片完全靠表演、灯光、画面、声音等等,构造出恐怖气氛来吸引观众。(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主演萨瑟兰二十多年后来到中国,出演了大腕里那个倒霉的大腕泰勒。)
恐怖类科幻小片中影响最大的,可能要属1984年上演的《终结者》第一集。和本系列高成本大制作的二、三集不同,第一集完全是个“小片”。它由俄里翁、赫姆代尔、西太平洋影业公司拍摄。导演是刚刚出道独立拍片的卡梅伦,主演则是不久前才因为《野蛮人柯南》而走红的施瓦辛格。他们远没有后来的高昂身价。可以说,正是这些人对科幻电影的把握能力,才使这部小成本科幻片开创了大场面。《终结者》第一集特技场面有限,少数几个在摄影棚中制作的战争场面也丝毫算不上宏伟,限于当时的条件只能拍成黑乎乎的夜景。它能够抓住观众,更展示了从编剧到剪辑等各方面的能力。
1986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和布鲁克斯公司合作,改编了科幻小说《苍蝇》。这是这个经典短篇第二次被搬上银幕。一九五七年拍摄的第一版已经很难找到了。而这第二版就是一部小成本科幻片。主人公在实验远距离传输时,和一只苍蝇的信息混在一起。于是,在几十天时间里,他慢慢变成一个人蝇合体的丑陋生物。这部影片的全部特技就是高超,然而用不了多少成本的化妆术。
恐怖类小片的代表,还有《异种》系列三部曲。与《异形》系列相比,这部背景是当代地球的科幻片场面很现实。主要是靠化妆术设计幻想画面。直到刚刚完成的第三集,仍然没有堪称宏大的场面出现。但它制造的恐怖气氛,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四章:“科幻小片”的魅力(5)
第五节:其它“科幻小片”佳作
当我们在银幕上欣赏邦德上天入地,运用各种高科技道具和敌人较量时,我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从“小片”发展来的巨片系列。《007》第一集《诺博士》由英国永长和联艺影片公司制作。它既是科幻片,又是典型的“小片”。影片中那辆喷火装甲车,一望而之是用廉价纸板搭建的。只是到好莱坞接手后,它才发展成大制作。
2004年,又一集《生化危机》上演了。但所有这些电影的前身,是七十年代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的一部小片《细菌浩劫》。一种流行于东欧马匹身上的病毒,可以令马匹互殴致死。美国军方秘密将它们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之可以传染到人类,令对方士兵疯狂互殴,造成恐怖。但伪装成“农业科技公司”的秘密武器基地发生细菌泄漏,主管科学家等人沾染病菌,成为杀人怪物。这个核心线索一直保留在以后各集《生化危机》中,但这部原始作品只是一部小制作,大部分情节发生在实验大楼,于是可以在摄影棚里搞定。题材本身也不要求多少特技,除了化妆以外。《细菌浩劫》主要以情节丝丝入扣取胜,并切中了当时的反战情绪。
八十年代,仍处在冷战高潮之中的美国上演了一部小成本科幻片《红色黎明》。它虚构了苏联军队侵入美国后,一批美国城镇青年进行游击战的故事。这部影片因为意识形态色彩十分浓厚而引起轰动。虽然此前有许多直接描写核大战的科幻片上演,但描写苏军登上美国本土的电影还非常少见。
但是,这部属于“重大题材”的科幻片,其实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电影。它全部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小镇上。除了几十个苏联官兵走走队列外,或者呈散兵阵形冲锋外,没有什么大兵团作战的场面。甚至,它用天空中杂乱无章的飞机尾迹来表现苏美空军飞机格斗,令人怀疑制片人没有钱租真飞机用于拍摄。
灾难科幻巨片《逃出洛杉基》给观众呈现了城市地震、水下废墟、惊涛骇浪等大场面,以及许多“奇技淫巧”般的特工器械道具。而它的前身《逃出纽约》也只是一部投资很小的街头打斗片。这部电影拍摄于1981年,制作者是埃夫科恩伯塞、国际电影投资者和戈德克雷斯特影片公司。由这些小游击队式的电影公司来制作,决定了它只能是一部小成本科幻片。片中大量使用夜景就是为了回避在阳光下拍摄“废墟纽约”而不得不制作的大量虚拟背景。但由于影片构思的出色,赢得足够观众,才得以拍摄大制作的续集。
《判决日》选择了和《天地大冲撞》、《世界末日》完全相同的题材——彗星撞地球!但并不把重点放在彗星上,而是放在人世间的争斗上。影片中,美国雷神导弹防御系统可以防止这颗彗星击中地球。但邪教首领托马斯培纳则认为,这正是《圣经》中宣示的末日审判来临了,人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