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科幻纵览 >

第66部分

科幻纵览-第66部分

小说: 科幻纵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开创者,并为之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二是于润琦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的《清末民初小说书系科学卷》。此书收录了十几篇当时有代表性的科幻小说。于润琦还在全套书的总序中用一段文字专门介绍了“科学小说”,即科幻小说。该书把晚清科幻小说放在当时整个小说发展大背景下进行编辑,并且收录大量短篇科幻,这是它的特点。不过,该选集里没有收录《月球殖民地小说》,于的序文也把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定为《新法螺先生谭》,显然是没有见到叶永烈八十年代的研究成果。

三是《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其中收录了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月球殖民地小说》和《未来世界》三篇科幻小说。

四是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杨鹏编写的《中国古代科幻故事》。该书选取了中国古代一些具有科幻色彩的文献,译成白话文,供青少年读者阅读。该书结尾处翻译介绍了几篇清末科幻小说。这部分内容没有附原文。以上三个资料相互间稍有出入,可以参考比较。

第一节:早期翻译实践

“晚清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传播现代科学技术的一次高潮。” 《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韩建民2003年6月13日《科学时报》。如今,后人回顾那个时代,多只记得腥风血雨,政坛风云。其实,中国社会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全面步入现代。当时,铁路、轮船、电报等等,都已经成为都市生活的组成部分。相当一部分国人有了最初的“科技体验”。“声光电化”逐渐取代“经史子集”,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的核心部分。

除办新学、留学外,译著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科学传播手段。正是在这个规模空前的翻译浪潮中,国人开始接触到科幻小说。

虽然在第一章里,笔者介绍了中国科幻的历史萌芽。但中国科幻现实中的源头却来自域外,直接学习自西方近代科幻小说。当时的科幻作者们,几乎都不知道上述那些古典作品。直到晚近时期,中国科幻成熟以后,从中国典籍中寻找科幻素材才成为一股小潮流。西方小说的引入,使成长于诗词曲赋文学话语环境下的中国文人眼界大开,群起效法。科幻小说也成为一个学习的榜样。

1900年,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由“逸儒”翻译,世文社出版。这是凡尔纳作品第一次被介绍到国内。1902年,梁启超又翻译了凡尔纳的小说《两年假期》,中文名《十五小豪杰》。一些作者将上述两部译作列为中国引入科幻小说的开始。但笔者以为,这两部小说都是凡尔纳创作的现实题材冒险小说。在二卷《外国科幻文学史》中,笔者曾经开列名录,分析凡尔纳的作品哪些是科幻,哪些不是。

不过,梁启超还翻译了一篇名叫《世界末日记》的作品,载于《新小说》第1号。当时注明是“哲理小说”。内容为“法国著名文学家兼天文学者佛林玛利安君所著之地球末日记也”。笔者没有找到这篇小说的原文,疑似其为科幻小说。

二十世纪初,正在日本弘文书院留学的青年鲁迅翻译了凡尔纳的两部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1903年译,名为《月界旅行》)和《地心游记》(1906年译,名为《地底旅行》)。当时翻译规则并不完善,多数译者如林琴南那样,夹议夹叙,自由发挥。鲁讯不仅将这两部作品翻译成中国人熟悉的章回体,甚至在里面夹入古体诗词。另外,鲁讯翻译的也不是法文原作,而是日文译作。甚至不知道凡尔纳是何方神圣。

鲁迅在《月界旅行》译本前言中撰写短文,介绍了自己对科幻小说的看法:“盖胪陈科学,常人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矣。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虽析理谭玄,亦能侵淫脑筋,不生厌倦。”(转引自《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第一卷4页)。其核心观点就是科幻文学可以借小说的形式宣传科学知识。因此,鲁迅认为:“我国说部,若言情谈故刺时志怪者,架栋汗牛,而独于科幻小说,乃如麟角。智识荒隘,此实一端。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同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讨论科幻小说的文字。虽然从今天看来观点已经过时,误解了科幻文学与科普作品的本质区别,但它毕竟开科幻文学评论之先河。

有趣的是,这段文字中的最后两句经常被人单独拿出来,脱离原来的语言环境,再加上“鲁讯”这如今两个震聋发愦的字,来证明科幻之重要性。这多少有些讨巧,并且有以讹传讹之嫌。

需要说明的是,鲁迅这两个译本在中国科幻史上更多的只有标志性意义。当时的鲁迅还不是一位文学大师,而只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留学生。这两部译作也被淹没在当时大批出现的西方科幻文学译作中间。即便是《地心游记》,当时也存在着几个中译本。

与此同时,日本科幻文学先驱押春川浪(1876——1914)的科幻小说也被大量翻译过来,计有《秘密电光艇》、《空中飞艇》、《千年后之世界》、《白云塔》、《银山女王》等多篇,是当时被主要译介的外国科幻作家。此外还有一些欧美作家的科幻小说被零星翻译过来。

当时,国外科幻文学也处在探索阶段。最终为现代科幻文学定型的“黄金时代科幻小说”(美国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主流科幻小说)还远没有出现。甚至,“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这个名称都没有出现。尽管如此,这些草创期的外国科幻作品还是极大地吸引了中国读者,也使得一些文人跃跃欲试。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科幻小说便出自他们笔下。

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 第二章:晚清科幻的伟大探索(2)

第二节:破晓之作——《月球殖民地小说》

八十年代初,科幻作家叶永烈泡在上海图书馆的文献堆里,苦苦寻觅现代中国科幻的源头。最终,一部名叫《月球殖民地小说》的半截子作品进入他的视线。它于1904年,在上海《锈像小说》上连载。直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比此出版年份更早的科幻小说。于是,它就被暂定为中国现代科幻的诞生日。2004年,各地科幻界同仁以不同形式纪念了中国科幻的百年华诞。

当时,所有的小说均非“主流文学”,写作小说被视为文人末技,以至于作者们都不愿著真名,对生平也多有隐晦。所以,考证晚清科幻的许多作者的真实生都比较困难。《月球殖民地小说》的作者著名“荒江钓叟”,到现在也无法一窥真容。

这部小说并未完成,仅发表了三十五回,计13万字左右。小说描写了一个叫龙孟华的湖南人,参与反清革命,流亡海外。日本友人玉太朗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艇,载着他在世界各地寻找失散的妻子。已经面世的部分,都是在地球上冒险。在已发表部分的结尾处,一些来源不明的人驾驶着远远超过人类科技水平的气球飞临海岛。故事中暗示他们来自月球,而龙孟华的妻子也在那里。由此而知,接下来的部分将是龙孟华前往月球寻妻。而小说既然取“月球殖民地”为篇名,显然后面的内容才是主干。可惜作者那更为宏大的构思我们已经无法欣赏到了。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标志意义,而且也是清末科幻小说里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它拥有一个长篇的篇幅和架构。虽然结构有些松散,但作为连载作品情有可愿。它极好地把章回小说的形式和科幻小说的内核结合起来,毫无生硬勉强之处。

犹为可贵的是,作者思想倾向完全站在反清志士一面。以革命党人为主要人物,晚清官员为反面角色。如果不是上海处于殖民地环境下,言论较自由,这篇小说肯定不能与世人见面。

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 第二章:晚清科幻的伟大探索(3)

第三节:其它晚清科幻代表作

1902年,畅导“小说革命”、“小说救国”的梁启超,发表了一篇实践其理论的作品《新中国未来记》。此篇因是梁氏惟一一篇小说,所以倍受学术界关注。据称,这部作品梁氏构思五载,最后也只创作了五回(第五回的作者是谁,仍存疑问)。该文不仅有小说的文体,也夹杂着演说、政论、虚拟的法律制度等等。其文学性并不强。

这部小说虚构了中国自1902年到1962年的政治变化。作为立宪党人的中坚,梁启超在小说里让光绪帝自动退位,又被议会推选为大总统。未来的中国叫“大中华民主国”。有趣的是,这个大中华民主国第二任总统名叫“黄克强”。原意是“炎黄子孙能自强”。不料却恰中黄兴的字号。到1962年中国已成世上超级霸权,举行“维新50周年纪念”,世界列强均来祝贺。

一部小说自然有多种属性。象奥维尔的《一九八四》,既是政治讽刺小说,也是科幻小说。至于《新中国未来记》这篇小说的属性,学术界多称为“政治小说”。但是海外学者李欧梵则称之为“Foundational  Fiction”,直译为“立国基础的小说”,或者“建国小说”。那是各国拉美十九世纪初的一种特殊的小说形式,以幻想本民族独立建国为内容。

笔者甚至看到一份中文专业高自考题的选择题,内容是:30。《新中国未来记》是一部( ) A。政治小说 B。谴责小说C。科学小说 D。世情小说。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科学小说”即是“科幻小说”的旧译。如果笔者答这道题,会把每个选项都挑上勾。但显然不会是出题者的“标准答案”,笔者也没查到那个标准答案是什么。

早在1945年8月25 日,重庆出版的《民宪》杂志2卷3期上,便有一篇名叫《梁任公新中国未来记中之预言》的文章介绍这篇小说,作者陶元珍一开始便将它与威尔斯的科幻小说相提并论。甚至,陶元珍对科幻小说(当时尚无此名称)的理解,也触到了本质:“英人威尔斯(H。G。Wells )撰预言小说数种,所料多奇中,以此为世所称,盖据事理推测,非有神术。”《科幻纵览》总前言“科幻小说定义研究”里,将科幻的定义概括为“有幻想、无鬼神”。其含义也无非如此。可以说,陶元珍将此作与威尔斯科幻小说并列,正是出于这种直觉的理解。

中国清末文学家徐念慈曾经创办了最早的纯文学刊物《小说林》。他读到由日文转译的德国科幻小说《法螺先生》(原作者不详),大受启发。以“东海觉我”为笔名,创作了续篇《新法螺先生谭》。这篇小说里不仅有大量天文、物理方面的知识,还有“造人术”、“脑电”等科幻创意。

除上面两位作者,清末科幻小说作者还有“支明”、“老骥”、“许指严”、“萧然郁生”、“心一”、“秋山”、“农生”等多人。大部分作者的真名和生平迄今为止没有查清。除了上述两部代表作,当时的主要作品还有《乌托邦游记》、《世界末日记》、《黑暗世界》、《发明家》、《中国之女飞行家》、《生生袋》、《光绪万年》、《未来世界》、等等。

尽管是初试婴啼,尽管这些发表于《狂人日记》之前的科幻小说都由文言文写成,尽管它们的情节里都使用清朝年号,或者自创“华夏纪元”,而不使用公历,但那一代科幻文学探索者都把握到了科幻文学的本质特点,以饱满的热情书写中国的未来和科学的进步。在积贫积弱的氛围里产生出的这些科幻萌芽,经常描写国富民强的未来中国。

一篇名叫《新纪元》的科幻小说虚构中国和欧洲列强为了争夺匈牙利而展开大战的故事。电气技术、深海研究、宇航等等当时的“前沿科技”也都已经被晚清科幻作者们纳入视野。在一篇名叫《空中战争未来记》的科幻小说中,作者已经写到了空降兵。将这些作品与欧美发达国家同期科幻作品的水平进行比较,可以说,中国科幻文学的起步并不晚。

如果说,以政治、国际关系为主题的科幻小说,与正统科幻相去稍远的话。那么《幻想翼》、《消灭机》、《科学的隐形术》、《水底潜行艇》等作品,则完全以科技进步为题材。可以说,当时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步是一次全面的起步。

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 第三章:艰难探索(上)

第三章:纷飞战火中的艰难探索

三章前言

第一节:不朽的《猫城记》

第二节:第一位专业科幻作家

第三节:其它科幻成就

三章前言

历史跨入民国。政治动荡,战争风云,幼小的科幻萌芽艰难地维持着。整整三十八年,产生的科幻作品竟然远不及晚清十年。不过,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不朽的《猫城记》,能够发现中国第一位专业科幻作家,也能够找到其它一些科幻成就。

由于研究中国科幻史的人太少,缺乏人力物力去翻查大量文献。所以我宁愿相信,民国科幻绝不仅仅如下面介绍的这么凋凌。还有更多的佳作被尘封在文献堆中。

第一节:不朽的《猫城记》

1932年,时年三十三岁的老舍创作了长篇科幻小说《猫城记》。这部作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虚构了火星上的猫人社会。一个地球探险家乘“飞机”光临火星,遇到猫人贵族大蝎,被他带入猫人世界。猫人萎琐、肮脏、沉迷于“迷叶”。被邻国欺侮。“我”目睹了猫人国最后的灭亡,然后乘其它星球人的飞行器回到地球。

虽然作品里没有描写宇航技术、火星环境这些科技细节,但无论从科幻创意、情节布局上讲,还是从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价值上说,《猫城记》都是完全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与当时发达国家同期科幻创作水平比较并不逊色。

由于老舍本人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猫城记》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文笔方面也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直到今天,《猫城记》仍然是中国被译成外文种类最多的科幻小说,拥有世界影响。但在作品发表当时,中国读者对接受科幻文学这样一种新颖文学样式显然没有足够准备,《猫城记》形成的影响远不及作者那些现实题材的小说。

2000年,笔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