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科幻纵览 >

第8部分

科幻纵览-第8部分

小说: 科幻纵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绿杨的《基因幽灵》(福建少儿出版社出版)

故事大纲:

中东某独裁者希望训练一只无敌特种兵部队。欧洲学者霍罗德趁机推销一种奇特的技术:激活人体中沉睡的基因片断,使人恢复各种低等生物的机能。由于这项技术并未成熟,必须花大量时间实验。而该独裁者又受国际制裁。最终,霍罗德的手下选择中国海南岛一家不为人知的综合医院实施这一阴谋。于是,某些病人身上出现了无法理解的情况……

推荐理由:

在医生眼里,与死亡抢时间的医疗本身就是极好的惊险题材。医学知识和悬疑风格的极好结合,又极其贴近现实,可以将任何一所大型医院当背景。而《基因幽灵》中“人工诱变返祖”的科幻点又很有独创性。这是笔者选择这篇小说的理由。绿杨也是一位深受科幻迷喜爱的作者。但身为专业医生,这部《基因幽灵》几乎他唯一以本行为题材的科幻小说。所以显得内容充实,情节基础扎实。

五、徐久隆的《倪妹魍魉》(福建少儿出版社出版)

故事大纲:

一个专门搜集奇异事件的《怪谭ABC》杂志副总编,一个不知是否真有特异功能的“倪妹”女士,一些不可理解的古代文献,构造了一个幽默谐趣的故事。最后,外星人事隔千年再次来到地球。不过,却是降落在巴蜀大地上。

推荐理由:

作者被称为中国的阿克曼(美国著名科幻迷)。拥有大量科幻图书和影视作品。收藏量恐怕冠绝大陆。但作为作者,他第一次创作长篇,就在《倪妹魍魉》中展示了不凡的功夫。外星人题材并不新鲜,但把小说写出地方特色,并且富于机智,是很不容易的。

六、王麟的《纳米杀手》

故事大纲:

一个跨国恐怖组织利用中国地方政府急于召商引资的心态,在太行山麓某小城市里建立起工厂,秘密研制纳米武器。其中还混合有“人蝠合体”、“人脑控制”等科幻构思。最终,专门负责高科技犯罪案件的“铁鹰奇案组”解决了问题。

推荐理由:

几个理由使它适合于搬上银幕:反恐题材、中国中西部背景、逐渐流行的纳米技术。生长于太行山麓的作者把故事背景写得很真实,也很符合目前中国电影人的制作习惯。当然,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悬疑类故事。

七、何大江的《读心机》

故事大纲:

一个被包养的寂寞女人遇到了一个科学疯子。后者极尽心智,发明了读心机,可以阅读对方的内心世界。于是,三角关系、加上对新发明的掠夺,构成了一个惊险和感情丰富的故事。

推荐理由:

作者是长期浸淫于主流文学中的《科幻世界》的编辑。这个双重体验,使得《读心机》既是标准的科幻小说,又是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也是一个悬疑风格的佳作。除了“读心机”外,还写出了成都人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以及当代中国富豪阶层真实的生活状态。这都降低了编导和演员的适应难度。如果制片人没有跨出国门的野心,选择这部小说在国内便极有可能赢得票房。

八、赵海虹《宝贝宝贝我爱你》

故事大纲:

“我”是某个软件公司的工程师,老板交给的任务是设计电脑娃娃,供无子女家庭慰藉感情。然而“我”又是一个真正孩子的父亲。职业压力使得“我”把主要时间交给一个假孩子,而不能关心自己的真孩子……

推荐理由:

这篇小说曾入选《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入选理由是“本年度女性色彩最浓郁的一篇科幻”(该书177页)。实际上,可能也是中国科幻史上未有先例的女性主义作品。这篇小说如果能够获拍,将给男性色彩偏重的科幻片染上几分异色。

九、柳文扬《断章、漫游杀手》

故事大纲:

一个充斥着警察、怪人,异客,黑、白、黄各种肤色杂居的世界。然而,那只是个虚拟的游戏世界。人们戴上虚拟现实面具,便能够进入游戏世界,一逞英雄。这中间最神奇的角色是一个漫游杀手,虚拟世界中的人都在努力地寻找他的真面目。

推荐理由:

柳文扬是笔者很欣赏的科幻作家,但也是过于典型的科幻作家。他的《星海迷踪》和《解咒人》完全够得上大片的素材,可惜只能推荐给好莱坞。《断章、漫游杀手》是他早期的一个短篇。那个时候,网络生活在中国尚未普及。柳文扬极好地把握了网络生活的某种负面影响:几个主要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平庸无能,形貌萎缩,只好在网络里用化身逞英雄。这是许多网虫双重生活的共同写照。如果它被搬上银幕,或许也是它能引起共鸣的基础吧。

十、郑军的《梦境长存》

故事大纲:

人类在梦境中仍然能够进行信息加工,只不过出于下意识,效率不高。心理学家肖西光发现一种药剂,可以延长睡眠,使梦境中的信息加工便得可控,高效。但他争取不到很多研究经费,城市家庭又不愿意让孩子作这种危 3ǔωω。cōm险实验的被试。肖只好寻找一个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作被试。实验看似成功,孩子几个月间便掌握了几年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然而,他真正掌握的远远不止这些……

推荐理由:

这篇小说如果搬上银幕,几乎不需要特技,但一定要找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角色,心智上已经和成年人无疑。但他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必须隐瞒这一点。躲在天真烂漫的外表下向成人世界攻击。悬念和表演便可以表达片中的全部科幻构思

四、十部科幻巨片原创素材

拍摄“科幻小片”既有艺术价值,也有商业价值。但笔者仍旧希望,中国影视界能够制作科幻巨片。原因何在?

首先,“巨片”和“小片”在科幻艺术规律方面有不同的价值。前面谈过,科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通过人物和情节展示环境。而非象主流文学那样,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也就是说,科幻的读者和观众主要欣赏那个舞台,而不是演员。在科幻电影中,巨片更能够体现这类特色的,因为只有巨片才能全方位地展示一个与今时今处完全相异的世界。

在“小片的魅力”一节里,笔者介绍了许多小成本科幻片。它们大多是在现实背景下展示一个幻想的故事。象《THX1138》和《杀人狂潮》那样主要展示幻想环境的“科幻小片”不能说没有,但成功极为困难。从经济角度讲,不用制作幻想环境,这也是科幻小片成本低廉的重要原因。

而在科幻影视的美学基础中,笔者也用一节来分析,巨片更能体现环境特色。可以说,如果科幻影视里没有能够展示未来环境的科幻巨片,那它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丢失了它的主要特色。

其次,“巨片”是中国电影业的阿波罗工程。“巨片”和“小片”一样都要符合电影艺术的一般规律,但对于整个电影界的拉动作用无法相提并论。投入一个低成本电影的钱,基本可以视为纯费用。而投入一个“巨片”的钱,相当一部分要购买设备,或者搭制大型外景,实际上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象《水世界》的人工外景,现在还作为旅游项目产生着收益。这些设备和人造外景,以后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投入更多的影片拍摄中。而服装道具等物也可以存入库房,提供给新的科幻片使用。

一部巨片制作过程中,从编导、演员、美工师、摄影师,直到发行、放映、甚至影视评论家,整个环节方方面面的人员所受到的磨练,更非小成本电影可比。甚至,许多新技术要在巨片拍摄中发明出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极少有“巨片”传统的中国电影业来说,一部巨片的拍摄不亚于阿波罗工程对美国科技界的拉动作用。更何况,“阿波罗工程”是美国的形象工程,本身是纯消费,而一部巨片是有回报可能的。

再次,“巨片”是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1986年春天,笔者正读高三。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同学们突然排队去买票,观看刚刚上演的美国科幻片《超人》。一时间,教室里到处都是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赞美声,而话题的核心就是:美国太发达了!太先进了。尽管《超人》的特技水平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但当时给予国人的震撼确实十分巨大。

快二十年过来了,笔者也知道了“软实力”这个词。好莱坞电影人未必是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角度拍摄这些巨片,但它们确实在全世界宣传了美国的发达,美国的高科技。并且给其它各国电影人带来一种压抑感,一种挫折感,一种似乎无法超越的距离感:你永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总之,它们令人惊羡。

那么,在银幕上一显中国科技之发达,建设之宏伟,是否算是软实力的一种贡献呢?要知道,单单是曼哈顿那一片楼,就在美国科幻片中出现了无数次。它们被外星人炸毁、被哥斯拉踩踏、被地震、洪水摧跨、被流星命中,或者,被超人和蜘蛛侠当成自己的舞台。那座金门大桥,曾经在美国影片中被地震击毁、被太阳幅射烧毁,邦德在那里和狂人格斗。尽管百分之九十几的美国人不生活在那片楼里,不生活在那座桥边,但至少在科幻片中,美国电影人愿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最发达的部位。

虽然我也很认为,应该仅从艺术角度谈张艺谋的某些电影。但毕竟它们向全世界普通观众展示着中国落后的一面。普通观众不是艺术评论家,他们不懂多少美学概念,只会直观地从那类电影里看到中国的落后、贫困、封闭和保守。

实际上,目前的中国虽然不是世界上科技研究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但在科技应用方面,世界第一已有不少。不光是三峡工程、磁悬浮列车这些著名项目。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煤变油项目,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阵列,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等等。科幻片里经常会出现现实中的科技产品,那么,把中国最近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展示在里面,似乎也可以记上一功。

香港科幻片《飞鹰》里,为了展示未来式的幻想环境,拍摄了大量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其中也有陆家嘴商务区的镜头。只不过,由于故事被安排在虚拟的“太阳国”,导演不敢让镜头写实,只展示了那些建筑的基座部分。如果有一部科幻片以2020年的上海为背景。制作者按照真实的上海市政规划,将未来的上海展示在银幕上。极尽可能衬托它的宏伟、辉煌、先进,类似这样的“形象工程”,难道完全没有意义吗?

谈到中国科幻片,人们常说,中国电影人制作不了那么好的特技效果。诚如斯言。但在电影人才全球化的时期,中国电影投资人也完全可以直接雇用经验丰富的美国电影工作者为自己服务。虽然大导演、大明星不大可能请到,但技术方面的人才,价格上就另当别论了。《英雄》的视觉特效策划者是有着16年的从业经验,曾在ILM公司工作十年,为《侏罗纪公园》、《黑衣人》、《绿色奇迹》、《星战前传》等多部电影制作过特技的Ellen Poon。她是美国DFZ特效制作公司的创始人和CEO。(《银幕叙事圈——中国电影》47页,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所以说,技术其实不是问题,艺术才是问题。

下面这十部巨片的题材,差不多每一部都能够提供宏大的视觉效果。有一些还超过了好莱坞现有巨片的题材范围,即使拿到世界影坛上都能够赢得新奇感。

一、凡尔纳《约拿丹号历险记》

故事大纲:

十九世纪末期,一艘运载着殖民开拓者的船在南美南端火地岛遇险。船上有来自许多国家,各行各业的上千名普通人。智利政府为了吸引他们留在火地岛开发,答应将那里变成他们的自治区。于是,他们必须选择政府、建立国家。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形形色色的人们把这个小天地变成了舞台……

推荐理由:

把一部外国人的小说摆在巨片推荐题材的第一名,足够令人惊讶吧。笔者认为它有十足的理解。如果你读了这部作品,你几乎会怀疑,这是凡尔纳乘坐时间机器,来到二十世纪末,看到中国社会几十年间的悲喜剧后写成的。由于凡尔纳早被出版商定型,这部真正体现他创作实力的小说几乎被遗忘。但谁都能够遗忘他,中国人不应该遗忘。从这部著作里,你可以看到计划经济建立、大饥荒、文革、土地私有化等一系列情节。我说的是中国?还是凡尔纳的虚构世界?都是!

中国影视人组织大批外国演员出演一部电影,在今天已不是难题。影片主人公“柯勒吉”被设定为俄罗斯王子,因此,更可以和俄罗斯电影工作者一起改编它。毕竟对于小说中的一切,他们也有类似的感慨。这一题材尤其推荐给富有历史使命感的第五代导演。

二、黄易《上帝之谜》

故事大纲: 

主人公凌渡宇是国际游侠组织“抗暴联盟”中的高手。他受命前往非洲中部的黑妖林,寻找南非反抗组织失落的武器。而南非情报人员也赶到同一地点。凌渡宇一踏入密林,便感觉自己被一种神秘力量所监视……

推荐理由:

这部小说发表时,南非还没有实现种族合解。不过,今天要把它搬上银幕,也可以改变背景。因为那不是主要的。小说主要的科幻构思是“植物感觉”。以及人有没有可能和植物在感觉上沟通。影片结尾处,整个森林成为凌渡宇的感觉触角,伸向四面八方。这一构思宏大无比。作为畅销书作家,黄易也给小说里留下了足够的悬念和惊险场面。足够改编者吸取。

三、倪匡《地心熔炉》

故事大纲:

南极深处,一个外星人留下的秘密基地。在那里,他们可以控制整个地球的内部结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凭借简便的操纵,令融岩从地表某处喷发。外星人为什么谋而不动?卫斯理如何找到这一基地,他有没有抵御巨大权力带来的诱惑,倪匡层次分明地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

推荐理由:

在倪匡笔下,卫斯理周游世界,而不限于香港一隅。这是这个系列可以称为科幻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的科幻作品要淡化地域色彩,塑造全人类的英雄。在这部小说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