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芙蓉旧事 >

第3部分

芙蓉旧事-第3部分

小说: 芙蓉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荡街不限性别,男人荡,女人也荡,但断断没有男女相混而一起荡。这就增强了男女双方调情的渴望, 不管是对方的姑娘看过来,还是对方的小伙子瞥过来,我这方都少不了骚动,或吹口哨,或说俏皮话,或恶 作剧——大家吃吃笑着,七手八脚地推出某个人,并不断地挠他(她),让他(她)当着对方的面,急得羞 得又笑又蹦又跳,赢得对方一阵阵哄笑、臭骂。         
荡街(2)       
  荡街自然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对今天那些过腻了现代夜生活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难理解并体味的。 也许是这个原因吧,今天,荡街这种现象在芙蓉街几乎绝迹了。 
  2004年6月6日于乐成         
做把戏(1)       
  少时我爱看做把戏。做把戏是一种特殊的做生意模式,它以耍功夫为幌子,实质兜售各种膏药。做把戏 的人,号称江湖客,他们有句口头禅,叫作“把戏是假的,药是真的。”但这话不可靠,谁听得都不认真, 把它当作笑话。 
  我住在芙蓉街。芙蓉街古历每旬二、七作市,街上人流如潮,市面异常热闹,因而各路江湖客都爱来这 里占地盘。我发现,江湖客卖的最凶最多的,是那些医治跌伤、劳损之类的膏药。这是因为,芙蓉及其四邻 地方,多半是山区,当地农民长年干粗活、硬活、苦活,其中跌伤、劳损的人相当多,而这些跌伤、劳损的 人怕去医院诊治花费太大,平时往往大病不治,小伤小痛不哼,忍着顶着过日子。这就给江湖客提供了一个 推销杂牌膏药的大市场。 
  师傅与“火媒头” 
  江湖客总是在“市日脚”(即集市的前一天)出现在芙蓉街。每逢市日脚,永嘉、温岭、玉环、平阳、 瑞安、福建等外地前来赶集的人往往提前赶到芙蓉街,芙蓉街已见三分热闹。因此,江湖客抓住这个机会, 除了在市日做一场把戏外,常常在市日脚的晚上,点亮汽灯,鸣锣圈地,也做一场。 
  小时看做把戏,我和小伙伴们总是挤在人群的最里头。师傅和他的徒弟们在绕场时,会不时地过来按我 们的头,让我们坐在地上,但我嫌坐在地上看不清楚功夫活,总是没坐多久便又站了起来。不过,站在人群 里头,虽说什么都看得清楚,但有时我心里很害怕,担心自己离师傅这么近,说不定师傅一伸手,就把我给 捉了进去,然后硬说我腰上有伤,给我啪啪啪打上什么膏药。 
  其实,这种事我见得多了。 
  每次做把戏,不管是卖什么膏药,师傅总是从人群中硬拉出一个人来,他先是瞪着眼睛,细细打量对方 的脸色,再看看对方的手指甲,然后说:“你腰伤很严重,信不信?”对方笑了,一脸疑惑:“不会吧?” “你不信?那好,大家一起来看个明白!”师傅不容分说,立马按下对方的身子,扯开他的衣裤,让他露出 花里花气的腰,接着啪的一巴掌打过去,又噗的喷了一口水,然后架着对方,绕场一周,一边高声嚷嚷:“ 大家看看,大家看看,我没说错吧,他腰伤的影子明着呢!”于是大家伸长脖子,争着察看,果然,这个人 的腰部有一团淡淡的暗红色影子。这就神奇了,这就没话可说了,大家便纷纷证明:“没错,没错,他是有 伤,是有伤。”接下来,师傅便开始发表演说,大意是,犯这种腰伤的人绝大部分是青壮年,由于体格强健 ,平时受伤不易觉察,但要是不早作治疗,伤情会越来越重,腰间的“影子”会越来越暗,这叫“秋后算账 ”、“老来算账”,其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会废了身子,下半辈子会瘫在床上。看看大家脸作吃惊状,师 傅突然话锋一转,说自己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请大家放心,他这里有神奇膏药,可以根治这种腰伤 ,并声称,这种膏药是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药到伤除,药到痛除,包打包好。不过,说到这里,师傅 总是打住话题,转过身去给那个倒霉的犯有腰伤的人,啪啪啪打起膏药,并追着问:“怎么样,有辣丝丝的 感觉吗?”“很舒服,对不对?”“腰开始发烫了,是不是?你觉得宽松多了吧?”在得到对方一一明确无 误的回答之后,师傅这才亮出底牌:“嗳嗳听清楚了——前面老先生,后面老师伯,兄弟我今天带了部分膏 药,这些膏药不是卖的,而是送给大家作个广告的,谁要的话,请举个手,只是数量有限,每人只能要一张 ,如果再要的话,兄弟我先记下,下次来时给大家补上。怎么样,现在大家举个手吧?”显然,现场马上乱 成一团,人人举起手,又喊又叫的,争着要。要趣的是,最后师傅送出去的膏药往往不到十个,而让他七说 八说,对方糊里糊涂自掏腰包购买的却是一大摞! 
  我长大后才明白,卖这类膏药,师傅不是随随便便从人群中拉人的,而是事先串通好的,他拉出的人往 往是“火媒头”。 
  火媒头原是一种引火工具,用媒头纸卷成,它会保存火种,你吹口气,它就会窜出火苗。芙蓉是半山区 ,当地人烧饭做菜,烧的都是毛柴或硬柴,特别是毛柴,常常半湿不干的,引火若用火柴,破费太大,于是 许多人使用火媒头。显然,火媒头有两大特点:一是靠吹,吹它才窜出火苗;二是它为人家垫底,充当引火 的角色。这些特点也恰恰是骗子帮凶的特点。所以,芙蓉人称骗子帮凶为火媒头。火媒头自然是可恶的,但 他们与师傅串通起来哄人骗人,其手法往往很高明,很隐蔽,一般人是看不出的。有时,为了假戏真做,让 观众看不出破绽,作火媒头的人常常装出傻乎乎的样子,有时甚至还在某些关节故意与师傅唱反调,让人觉 得他与师傅毫无干系。其实,大凡圈地做把戏,火媒头是不能没有的,否则,师傅嘴功再好,也孤掌难鸣, 很难哄人骗人上当的。 
  做火媒头的人不少是芙蓉街人。 
  我觉得芙蓉街人在许多地方说得响,有几分体面,但在这方面说起来却有点心虚,有时教人抬不起头。 
  做把戏的模式:一敲二吆三耍四抖底 
  我是一个典型的把戏迷,平时逢“戏”必看,几乎做到一场不落,而且,每场把戏,我都是从头看到尾 ,有时甚至在把戏散场之后,我还尾随师傅来到其投宿的客栈,看师傅如何给人家治病疗伤。自然,把戏看 多了,我也渐渐看出了一些名堂。         
做把戏(2)       
  我发现,做把戏有一个模式,那就是“一敲二吆三耍四抖底”。 
  一敲,就是敲锣占地盘。做把戏的敲锣颇有讲究,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接连不断地敲, 下锤均匀而不沉重,声音平缓透亮。这声音似乎特别通俗,远远听见,谁都知道街上要发生什么事了,于是 大家循声赶过去号凳子,站圈子。芙蓉街常见的做把戏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中央街,二是上街桥头,前者多 在市日脚,后者多在市日。把戏人人爱看,每当锣声一响,特别是小孩,又喊又叫,街道巷弄里拼命跑,唯 恐赶不上趟。我自然也一样。有时,大家围成一圈,里三层外三层的,密密麻麻,水泄不通,我挤在里头, 身子就好比波涛中的小船一样,被推来搡去,老是站不稳脚跟。有时圈子越挤越小,做把戏的就舞起飞镖, 镖枪系在绳子上,它像长着眼睛,“嗖”的一声,照着你的鼻尖飞过来,似乎碰到鼻尖了,又“嗖”的一声 收回去,吓得你咿咿叫,并连连往后退;有的师傅不会舞飞镖,就舞板凳,结果一样,大家纷纷往后退,一 边嘿嘿发笑。我是毛小子,很顽皮,有时故意在圈子里跑来跑去,因而少不了受到恫吓。但我是老油条,不 吃这一套,心里明白,做把戏的绝对不会揩我一根毛,在把戏尚未正式开始之前,他们巴不得场面越乱越好 呢。 
  二吆,就是吆喝,这是对敲锣的一种补充,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招揽观众。“嗳嗳听清楚了——前面老 先生,后面老师伯”,这是他们千篇一律的开场白,也是他们千篇一律的演说引子。他们都有一班人,除了 师傅坐在一侧观看动静外,其他当徒弟的,往往文武搭档,在圈子内,窜来窜去,演起双簧。文的角色有男 有女,拉琴、说书、说相声或变魔术,等等,花样很多,他们的嘴功特别好,什么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什么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等等,你来我往,一唱一和,惊惊乍乍,历数江湖道德和人生浮 沉,让人听得晕晕乎乎。武的角色皆一律为男性,他们绝大部分为青壮年,即便是隆冬时节,也赤裸上身, 坚硬的肉疙瘩上热气腾腾。他们或借助板凳、椅子表演倒立、穿洞等杂技,或借助砖头、火把、棍棒、刀枪 等玩意表演武术节目,让人看得有滋有味。当然,大家来看做把戏,主要是想看师傅表演功夫,所以眼睛总 忘不了往师傅身上瞄。但每逢这个时候,坐在一侧的师傅,口似乎特别渴,老是将茶杯不断地往嘴边送,而 脸上始终洋溢着笑意,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三耍,就是耍功夫。这功夫是师傅出手,很刺激,场面往往很抓人。师傅除了打拳和耍弄刀枪棍棒、锏 戟飞镖等器械外,还常常表演苦硬功夫,节目如“劈砖裂石”、“一指穿砖”、“顶捣臼”、“顶石条”、 “滚钉板”、“砸刀震砖”、“枪顶咽喉”、“刀砍无痕”,等等。不过,天下所有的师傅都一样,他们天 生不直爽,不痛快,而嘴巴却出奇的油滑,话多得不得了,一个好端端的节目,总是让他磨磨蹭蹭,给弄得 支离破碎。观众常常喊:“师傅,你别光说不做呀!”而师傅总会这样回答:“不要急嘛,我马上就来了。 ”有时观众催急了,师傅觉得不好意思,便采取迂回战术,他先是回答说:“好好,不说了,不说了。”便 下去喝茶,接着折回来,“噗”的一声,喷了自己一手臂的水雾。观众见状,便两眼发亮,兴奋起来,但没 承想,师傅却拍拍胸脯,又高声喊道:“嗳嗳听清楚了——前面老先生,后面老师伯……”于是,全场一片 嘘声。 
  四抖底,就是连哄带骗,让人糊里湖涂地掏钱买膏药。江湖界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把戏是假的,药 是真的”。其实,借用这种话公开行骗,这是江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现摘录《江湖药郎做把戏》(见2003 年6月29日《汕头日报》,作者庄意光)里的一段文字,对“抖底”现象作一形象描述: 
  汉子(指师傅,引者注)又用砖头在手臂、胸部上一阵猛敲,留下青一块紫一块的血痕,如果没有人鼓 掌,他甚至会用刀在身上划出血来。所有人的注意力已经被调动起来,汉子才拿出一个纸包,倒出一些粉末 ,口里含着酒,粉末敷在创伤处,再喷上口里的酒。说来也怪,顶多一根烟的工夫,汉子身上的创伤就全部 好了。汉子开始发话,我这里有50包跌打伤药,为了感谢大家的厚爱,有5包免费赠送,余下的每包收×元 钱,兄弟我只混车租点心钱。这时,有好几个人叫得最凶,好像是要买药去救命的,其实他们是卖跌打伤药 的汉子事先串通好的。潮汕人称为“洗火炭”。观众经不住诱惑,也纷纷掏钱,一桩买卖终于成交。 
  上文提到的“洗火炭”,就是芙蓉人所说的“火媒头”。 


  当然,江湖客所卖的药,真假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有些确实是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对医治伤病很 管用。所以,在芙蓉街,也有个别师傅,在推销药品时,没有与火媒头串通起来哄人骗人,而硬碰硬全靠自 己的功夫行事。比如推销行气散之类药品,作师傅的往往先将徒弟的手折到脱臼,并让哀哀叫痛的徒弟,垂 着已经不能动弹的手臂绕场几周,让观众看个仔细,待大家明白他的徒弟千真万确受了伤之后,他再施以接 骨推拿之术,并敷上行气散等药品;然后,过了10分钟左右,他再次让他的徒弟上场,巡回展示其手臂的受 伤处——果然,原先痛得不能动弹的手臂,现在已痊愈,其上下左右运动,灵活如初——待观众确认了这一 事实之后,他忽然又让刚刚治好伤的徒弟表演起拳脚功夫,借以证明他所卖的药是真货色。又如推销火烫药 ,作师傅的有时索性作贱自己,闭起眼睛,咬着牙,让徒弟将烧红的火钳吱吱吱地烙在自己的手臂上(这时 ,手臂上往往冒起一股青烟),接着抹以火烫药,而稍待片刻之后,再将恢复如初的手臂展示给观众。这些 真实而近乎残酷的功夫表演,往往会引起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应,其结果,一是药品往往热销或脱销,二是师 傅往往被包围,在现场为伤病者做起治疗。         
做把戏(3)       
  江湖规矩与占地盘 
  我发现,做把戏的这一行,内部也有规矩,他们很懂得相互避让,几乎没有两班或两班以上人马同时在 芙蓉街占地盘的。听说,有时彼此有牴牾,就由当地的调停人说了算。调停人往往有一身好功夫,又坐地, 谁也不敢惹他们,他们说出的话抬不动。 
  据说,芙蓉街担当调停人的是梁公友,他是洪宝的父亲,人们习惯称他为洪宝大。“大”是土话,就是 “父亲”的意思。洪宝大跟洪宝一样,名气很大,谁都说他功夫很深,可他们父子俩从未当众露过一手。他 们成了神秘人物。一天,平阳一班师傅在天后宫表演拳术,洪宝大一直坐在台下看,他始终不吭一声。大家 拿眼睛看台上表演,又看他的脸色变化,累得很。最后他微微一笑,点点头,表示满意。于是全场鼓掌呐喊 ,台上的平阳师傅也松了口气,连连抱拳致谢。听说,凡是江湖客来芙蓉街,第一要紧的事,就是登门拜访 洪宝大。洪宝大点头,就表示许可,否则,擅自占地盘,就有你好看的。 
  “火盆里抓饭吃”的营生 
  众所周知,做把戏是靠功夫吃饭的。不论是卖真药,还是卖假药,江湖客的功夫必须要服人,否则,就 会砸锅。但功夫饭实在不好吃。特别是在芙蓉街,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占地盘的。芙蓉街人平时把戏看得 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