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历朝十大冤案-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窥知真相,禀告官府,朝廷大怒,将黄■父子逮系狱中。黄■为减轻罪责,派心腹到北京拉关系,无意得知皇帝正为易储一事焦头烂额,就迎合帝意,上疏请更换太子。
景帝览奏大喜,秘宣黄■无罪,当即释放。同时,召集群臣,将黄■的奏折传阅商议,并让大臣署名画押。群臣面面相觑,默不做声。兵部尚书于谦立即奏言此举万万不可。良久,都给事中李侃也反对易储。又等片刻,太监兴安厉声道:“此事不能不行,如以为未可,请勿署名,何必首鼠两端?”群臣嗫嚅再三,只得依次签名,唯有尚书王直、于谦和御史左鼎等人坚决不签。御史陈循将笔濡湿塞到于谦手里,于谦等人才不得不署名。
景帝遂下诏,名正言顺地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废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大赦天下。加封各官官衔,尚书王直、武清侯石亨为太子太师,于谦为太子太傅,都御史王翱为太子太保,兼支两份俸禄。群臣默然领受,唯有于谦一再推辞。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于谦案 四(3)
孰料朱见济福浅命薄,被立为太子仅一年多,于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因病一命呜呼。景帝悲恸万分,将之葬于西山,谥曰怀献。而景帝又仅此一子,皇储万不能空缺,一些官员上疏请“再建皇储”。御史钟同、礼部郎中章纶以东宫迹殁,并无弟兄,不如仍立沂王,以定人心。景帝大怒,不管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宫门已锁,仍命将二人投入诏狱。不久,南京大理寺少卿廖庄又上奏,请皇上朝谒太上皇,礼待上皇诸子,被景帝饬杖八十,谪为定羌驿丞。景帝余怒未消,又旧案重提,将钟同、章纶扯出施行杖刑,可怜钟同被当廷杖毙,章纶死而复苏。一时群臣闭口。此前于谦曾密请景帝赦免钟同、章纶,景帝“怫然不悦”。
刑部给事中徐正,看到诸大臣上言奏复立沂王为太子者均遭杖谪贬戍,就打算效法黄■,迎合帝意,上疏请将沂王赶出南宫,徙置封地,以断绝大臣的复立念头。景帝此时已被易储事件弄得身心俱疲,烦躁暴怒,看到徐正的奏折,并不给予褒奖,反而严加叱责,将徐正谪戍千里外充军。自此,群臣均缄默不言太子事。
()好看的txt电子书
于谦案 五(1)
景泰八年(1457年)元旦,景帝接受朝臣拜年贺礼毕,忽觉身体欠安,难以支撑,不能视朝,接连几日卧床休养,也不见效。百官唯恐景帝一病不起,私下里群议后事。正月十四日,群臣联名请立太子。景帝传谕说,朕只是偶有寒疾,将于十七日临朝,所请不允。
按照惯例,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皇帝当进行郊祀。景帝于十二日召武清侯石亨到病榻前,嘱咐其代行祭祀事。石亨因此看出了景帝病势沉重。
十六日,于谦与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知道景帝已经不治,危在旦夕,又与诸大臣商量立太子事,准备再次上疏,商议未定,当晚就发生了“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的发动者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张軏、许彬等。石亨见景帝病势沉重,将不久于人世,就与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等谋议,他们认为与其复立太子,不如请太上皇复位,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功赏。他们又和太常卿许彬商议,许彬以为此举为不世之功,并请石亨等去和左佥都御史徐有贞商议。石亨等连夜赶往徐有贞家,徐有贞闻之大喜,并观测天象,对石亨等人说:“天数已定,事在今晚。”决定当晚行动。徐有贞说:“必须让太上皇知道。”张軏说:“已经暗地里通报了。”徐有贞又令太监曹吉祥入宫通报太后。
当晚,徐有贞以边境有敌情为借口,谎称为防万一,派张軏等率部进入大内。石亨掌管宫门钥匙,夜里四鼓时刻,打开长安门将张軏等放了进来。入宫后,“复闭以遏外兵”,徐有贞锁好城门,将钥匙丢入水塘。皇宫内御林军不知何故,见有武清侯石亨和张軏率领,也不过问。徐有贞等带领兵士直奔南宫,到了南宫门口,因门打不开,“毁墙以入”。见到英宗,石亨、徐有贞等立即拜伏,请英宗登大位,并大呼抬轿进来。因事出突然,士兵们紧张得抬不起轿来,徐有贞率众人合力抬轿以行。一边走,英宗一边问诸人姓名。至东华门,卫兵不开门,英宗高呼:“朕太上皇帝也!”卫兵们呼啦闪开。进入奉天殿,英宗就座,徐有贞三呼万岁。
时间已是十七日破晓,百官已经在朝房等候景帝早朝,忽闻殿中呼噪,正感到惊异,徐有贞跑来高呼:“太上皇帝复位了!”并催促众臣入贺。百官惊愕入谒,英宗宣谕复位,众人才定下神来。时为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中午。
徐有贞等人拥英宗复辟时,景帝躺卧病榻,似睡未睡,被钟鼓声、呼叫声惊醒,惊问内侍:“殿内嘈杂,莫非于谦?”内侍答不知。不久,太监来报南宫复辟。景帝呆了片刻,连道:“好,好。”面里而卧,再不言语。
此时,奉天殿上,英宗正行即位典礼,诏告天下:“土木之役,乘舆被遮,建立皇储,并定监国,不意监国挟私,遽攘神器,易皇储,立己子,皇天不佑,嗣子先亡,殃及己身,遂致沉疾。朕受臣民爱戴,再行践祚,咨尔臣工,各协心力”云云。宣诏毕,群臣三呼万岁。英宗命徐有贞以原官兼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系,同时被逮的还有大学士陈循、萧镃、商辂、尚书俞士悦、江渊、都督范广、太监王诚、舒良、王勤、张永等。当时于谦、王文都在朝班当中,锦衣卫随即拿下,带上枷锁,押入牢中。
二十一日,改景泰八年(1547年)为天顺元年;二十二日,杀于谦、王文等。二月一日,废景帝仍为郕王,迁居西内,十多天后,景帝朱祁钰死于西宫,时年30岁。
这场宫廷政变,史称“夺门之变”,亦称“南宫复辟”。
英宗之所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于谦等人逮系入狱,一方面固然因为于谦是景帝最为倚重和信用的大臣,英宗复位,必然首先剪除景帝的势力,而于谦就是首当其冲被剪除的对象;另一方面,尽管于谦采取的各项策略迫使也先不得不将英宗送回是一件大功,但毕竟英宗返回后,实际上是被景帝囚禁了起来,于谦作为景帝的重臣,英宗对他不可能没有嫉恨。
于谦案 五(2)
但是,于谦的被杀,则主要是“夺门之变”的策划者们推动的结果。
于谦主持北京保卫战胜利后,深得景帝信赖倚重,对于谦疏奏“一言即止”,无不采纳。在官员的任用上,景帝也一定悄悄地询问于谦的意见。于谦总是实事求是地回答,从不隐瞒自己,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不称职的大臣都怨恨他,而那些未像于谦一样得到景帝信用的大臣都嫉妒他。在也先军刚刚退去时,都御史罗通就弹劾过于谦登记的功劳簿不实。还有御史说于谦太专权,干预六部的大事奏请实行,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言词弹劾过他,全靠景帝力排众议,加以任用,于谦才得以实行自己的计划。
而且,于谦性格刚强,遇到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哪里!”他看不起那些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
夺门之变的功臣徐有贞,就是在“土木之变”后提议迁都的徐珵,受到于谦的斥责,很长时间得不到景帝的提拔,直到改名为徐有贞之后,才得到表现的机会和提升,他对于谦一直怀恨在心。
石亨在瓦剌进犯时兵败逃回京师,被逮入死牢。北京保卫战时,于谦深知其晓畅军略,善于带兵,就向监国的郕王保荐石亨,让他戴罪立功。石亨感恩戴德,奋勇杀敌,立下大功,被升为武清侯。石亨觉得自己功劳不如于谦,却被封侯,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便上疏举荐于谦长子于冕,没想到却遭到于谦的当面痛斥:“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石亨本一番好意,却遭此批评,又愧又恨。同时,石亨掌京营兵,但因为惧怕于谦而不敢放肆,他也不喜欢于谦。
都督张軏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太监曹吉祥等一向都恨于谦。
于谦、王文等人被逮系后,徐有贞、石亨等诬陷于谦、王文等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并且和太监王诚、张永、舒良、王勤等策划迎立襄王朱瞻墡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判处于谦、王文等死刑。王文怒气冲天,竭力抗辩:“迎立外藩,须有金牌符信,可去内府、兵部二处查验,何得无故冤人?”徐有贞道:“事尚未成,自无实迹,但心已可诛,应当定罪。”也就是说他们意欲迎立外藩,也应该定罪。王文斥骂道:“犯罪必需证据,天下有逆揣人心、不分虚实,遂可陷人于死地么?”徐有贞哑口无言。于谦笑着对王文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虽辩何益?”
奏疏上呈后,英宗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位这件事就出师无名。”英宗终于拿定了主意。
几日后,徐有贞以“意欲迎立外藩”将于谦、王文一案结案,判处两人斩刑。王文闭目长叹:“今日以‘意欲’二字诬陷我等,实不甘心!”于谦笑着劝慰他说:“‘意欲’与‘莫须有’同一矣,辩亦死,不辩亦死,天下自有公论。”
英宗下诏:于谦、王文、范广、杨俊等斩首,家属戍边,家产归公;商辂等罢黜归里,大同总兵郭登屡拒朕于城外,欺君之罪不可不究,以功勋卓显谪戍甘州(今甘肃张掖)。
圣旨下达后,石亨、徐有贞等立即率锦衣卫抄籍于谦家。来到于谦府前一看,却见于谦府第陈旧低矮,室内摆设简陋,家无余资,又没有奴仆婢女,惊讶万分。只有一间正屋,门上用双锁紧锁,石亨、徐有贞以为于谦的金银珠宝一定藏于其中,命人砸开房门,登时目瞪口呆,里面存放的均是皇上所赐宝剑、冠带、印信等物,封存完好。见到此,不少兵将为之垂泪。
随之,徐有贞等人马不停蹄,谪戍于谦家人。于谦全家仅有六口:长子于冕夫妇、义子于康夫妇和女婿朱骥夫妇。京城百姓闻之心酸。六人被发配龙门卫(今河北赤城县龙关镇),即日起程,不得耽搁。
于谦案 五(3)
天顺元年即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英宗复辟的第六天,也是于谦被逮的第六天,北京阴霾重重,于谦等八人的囚车驰向西市。京城百姓前呼后拥,哭声震天,为于谦等人喊冤。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临刑前,于谦扫视围观百姓,大声说:“当年百万大兵俱在我掌握之中,此时不谋危社稷,如今一老羸秀才,尚肯谋危社稷乎?南宋文天祥昔日于此处就义殉国,于谦今日死此地,愿已足矣。皇天后土,昭昭我心!”说罢,热泪纵横,作绝命诗云:
成之与败久相依,岂肯容人辨是非。
奸党只知谗得计,忠臣却视死如归。
先天预定皆由数,突地加来尽是机。
忍过一时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吟毕,引颈就戮,时年60岁。为威吓百姓,石亨命令暴尸七天,不得祭奠收尸。
京城百姓闻于谦冤死,老幼皆泣,合门私祭,《明史》载“京郊妇孺无不洒泣”,“行路嗟叹,天下冤之”,甚至还流传了一副民谣来怀念被冤死的于谦和范广:
京都老米贵,哪里得饭广(范广)?
鹭鸶水上走,何处觅鱼嗛(于谦)?
边关军士闻知,莫不涕泣,举营祭奠。居庸关内外树上尽挂白带,以示哀悼。山西、河南、浙江百姓闻知噩耗,哀恸号哭,多在家中社灵祭奠。但慑于朝廷淫威,京城百姓无人敢去刑场祭奠,更无人敢去收尸。
太监曹吉祥手下有个指挥使朵儿,不顾禁令,带着酒物去刑场哭奠。曹吉祥得知后,将他痛打一番。第二天,朵儿又哭着去祭奠,又被痛打一番,皮开肉绽,第三天仍爬到刑场哭祭于谦,守尸一夜,于当晚逃出京都,奔往塞外。京城百姓为朵儿感动,纷云:“我等皆是于少保存留性命者,反不如一朵儿也?”一起带酒物前往刑场祭奠,号哭之声,响彻天地。石亨差人禁止不住,祭奠者日夜不断,络绎而来。
都督同知陈逵平素仰慕于谦德操为人,在于谦被斩第四天晚上三更时分,贿买哨卒,将于谦尸骸收殓,偷运出城,葬于西直门外。
次年,被谪戍龙门卫的于康、朱骥得知父亲已被斩首,尸体被收殓,一心潜回安葬父亲。看守士兵得知,感慨于谦节操,故意放行二人。他们暗潜回北京,找到陈逵,将于谦尸首挖出,包装结实,昼夜兼程,回到家乡钱塘杭州,遵照于谦遗言,将其葬于杭州三台山。
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蛊惑下,英宗对于谦、王文等打算迎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的审判结果笃信不疑,对襄王也满怀戒备。不久,英宗翻检出襄王所上的两个奏疏。原来襄王就封长沙,很有威望和声誉。英宗被俘虏后,当时掌权的孙太后有意迎立襄王为帝,并已经下令取出金符。但襄王却上书太后,请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令郕王监国。英宗回到北京后,襄王又上书景帝,让他多去探望被囚禁南宫的哥哥,对英宗儿子也要多加关心。英宗见到襄王所上二书,才知冤枉了襄王,乃召见襄王,与之促膝而谈。此后,英宗很后悔杀了于谦等人。
英宗复辟后,立即大肆封赏夺门功臣。徐有贞爵封武功伯,以兵部尚书兼大学士入阁预机务。石亨进爵为忠国公,太监曹吉祥被赐予锦衣卫世职。其他在政变中有功的官员,也分别被封为侯、伯或加官晋俸。投机者在宫廷政变这场政治豪赌中,成了最大的赢家。
这些政治投机分子当政伊始,马上就露出了丑恶的嘴脸。其中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依仗夺门迎复之